APP下载

铜豌豆与橡皮泥的不同选择

2022-03-27文溪

格言·校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诸侯国张仪仁政

文溪

摆在孟子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做张仪、公孙衍那样的纵横家,靠滔滔雄辩游说诸侯,从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另外一条路是不忘“仁政”初心、坚持“王道”理想,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诸侯,推行仁政王道。走前一条道路,孟子可能是远超苏秦、张仪那样的纵横家,后一条道路则可能是理想灰飞烟灭。

孟子始终坚持王道理想,以拯救百姓于水火的责任担当,奔走于各国之间,虽理想破灭,但初心不改。在游说诸侯的过程中,虽说也有“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的高光时刻,但孟子与诸侯们基本上是始于“一见钟情”,终于不欢而散,没有君主愿意推行他的仁政和王道主张。

是孟子技不如人,还是太傻太天真?答案就在孟子的书中。孟子崇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在诸侯国君面前,孟子秉持“贤尊于势”的原则,权势地位改变不了他,想让孟子“摧眉折腰事权贵”,必然“使我不得开心颜”。

孟子对在大国之间游走、用舌头影响各国政治、谋取个人功名富贵的游士们很不感冒。他们像一块随时变化的橡皮泥,可以顺着诸侯国君们的意思而随时改变立场。在孟子看来,他们像个低眉顺眼的小媳妇,小心翼翼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孟子对这种行为极为不屑,说他们是“妾妇之道”。孟子有“平治天下”的理想,有“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在他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儒家“济世救人”的政治理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格风范。

这就是思想家和谋士的不同境界。孟子一生都在探索人之所以为人的终极价值,探索消除战争、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的王道途径,虽然屡次碰壁,但九死而无悔。孟子性格傲娇,从来没有把诸侯国君和王公大臣放在眼里。因此,孟子常常“说大人而藐之”,搞得那些国君很没有面子,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勃然变乎色”。而孟子毫不畏惧。

从四十岁开始的三十年间,孟子先后去过齐、宋、鲁、滕、魏等国家,一方面劝谕各国国君推行仁政,另一方面对当时诸子百家特别是墨家、道家、农家、纵横家思想猛烈开炮,在劝谕与怒怼中宣扬儒家思想体系。

猜你喜欢

诸侯国张仪仁政
屈原之死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屈原之死
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对各诸侯国政治的影响
没有力量,就没有正义
孟子说仁德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