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的“龙江好声音”
2022-03-27
综合整理/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
全国两会期间,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住黑龙江省全国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履行职责、参政议政,提出一批高质量的议案、提案。本刊撷取部分热点议案、提案中的精彩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农业生产
韩库代表: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第一生产大省,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我们要坚决扛起大豆稳产保供的政治责任,把扩种大豆列为粮食安全党政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大豆差异化补贴政策,今年大豆计划播种面积6850万亩,总产力争达到170亿斤。要对大豆主产省和产粮大县实行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尽可能降低农民及经营主体种植大豆的风险。
王伟明委员:黑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有机药材生产条件,地域特色和优势突出,多种寒地药材以滋补功效见长。建议实施东北地区中药材战略储备,国家相关部门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中药材产业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扶持政策力度;支持建设中药材产业集群和先行示范区,引领中药材生产向大品种发展、向优势区域聚集。
陈化兰委员:培育我国自有高档肉牛品种,抢占高档牛肉市场,丰富国家肉牛品种资源,是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利用我国本土肉牛品种资源和国外良种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培育出适应我国生长环境、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可以与国际上顶级肉牛品种相媲美的高档肉牛专用品种,提升我国肉牛种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撑引领现代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乡村振兴
李永莱代表: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将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压舱石”重大使命责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解决黑龙江电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科学规划建设农村电网;二是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三是全力推动农村地区清洁低碳用能,尽快补齐农村电网发展短板。
贾红涛代表:作为一名农民代表,建议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加强整体规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各地的优势,规划成旅游、产业、工业、美丽乡村、民族特色小镇等不同的乡村模式,建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使更多的组织人才、技术人才加入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姻,尽快形成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
魏明德委员: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农业机械必将会向着智能化、智慧化方向前进,智慧农业体系也必然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建议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深入开展智能化农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智能农机技术成熟稳定。
关于工业振兴
庞达委员:当前,中国智能制造所用的核心工业软件高度依赖进口,是自主可控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大力推进工业软件国产化迫在眉睫。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将相关行业、相近领域的研发机构高尖端人才进一步整合,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立高效能研发机构,明确技术主攻方向,合力推进研发进程,深化工业软件领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田立坤代表:黑龙江省实现工业振兴,应该利用好黑龙江的工业基础、产业基础、科技资源,努力发展优势行业,特别是在智能装备制造业方面,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吸引大批人才落户龙江,从而形成工业振兴良性循环。
赵文龙代表: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是新材料研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要发挥好黑龙江省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产业优势,举全省之力,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加大投入,精心布局、准确定位,结合省内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等企业实际,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力争打造世界级化工产业园区。
关于绿色低碳
张志祥代表:钢铁行业减排与发展是一體两面、互相促进的关系。高耗能行业要以节能低碳技术破题,要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要求,加快节能低碳技术推广使用,加强重大前沿技术创新,加强与超低排放优秀企业对标,推动应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着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推进绿色工艺、生产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持续推进减污协同降碳,实现高质量发展。
斯泽夫委员:黑龙江省为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规划了五大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发展特高压,把东北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国能源电力需求,是实现清洁能源更好优化配置、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必要支撑,是我国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全国碳中和“一盘棋”。
刘明忠委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应加大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向清洁能源产业布局。要大力探索再制造业务新模式,配套相应政策,鼓励制造型企业充分利用废旧产品、常规更换产品等开展新产品改制、再制,降低产品制造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
关于创新发展
孙东生委员:生物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抓住这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集中力量推动生物领域科技创新,培植生物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打好生物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大力度攻坚关键生物技术,着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加强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强化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陈化兰委员:作为一直奋战在我国农业兽医领域的科研人员,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巩固已有科研优势的基础上,产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关键技术产品、技术体系研发能力,为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满足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要依托哈兽研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平台优势,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科技创新,为相关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陆文俊代表:助力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的一项光荣使命。作为国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扛起“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使命担当,先后填补国内工业产品和技术空白896项,持续解决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有无”问题,实现了由“跟跑”转向“领跑”。实现东北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造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主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关于数字经济
庞达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完善全国大数据中心布局时,将哈尔滨纳入国家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要科学布局,创建数据体系。一是打造“数网”体系。推进5G网络建设,构建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数字网络。二是打造“数纽”体系。在哈尔滨“中国云谷”建设大数据产业制造中心等。三是打造“数链”体系。推进哈尔滨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大数据资产管理公司等交易平台建设。四是打造“数脑”体系。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等领域应用,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五是打造“数盾”体系。加快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
张志祥代表: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三个层次推动。第一层是底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第二层是管理层的信息化;第三层是经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采购、销售、物流、金融等交易层的数字化。下一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标是实现内外部的高度互联互通,更便捷、迅速、低成本地满足相关方的个性化需求。
肖新光委员:在我国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建议相关部门设立专项,研究推动软硬件研发场景安全防护工作;制定对应标准规范体系,覆盖开发环境、生产环境安全防护、软件强制签名要求与签发环境安全要求、软件分发升级环境安全规范等。同时,出台支持软件研发企业全面启动代码安全工程的专项政策和引导措施。
关于营商环境
张海华委员: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探索利用智慧化手段创新政务服务模式,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让数据多跑路,以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化为导向,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实现各行政审批部门“流程再造”有机集成,做到“一套流程、一个窗口、一套做法”协同办理,实现“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同时,扎实推进“一网通办”,让政务服务便捷高效。
翟清斌代表:政府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织好企业和群众的“防护网”。应打造本土化的平台经济数字化监管系统,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对重点平台、重点行为、重点风险等实施广覆盖、全天候、多方位的监测、感知、分析和预警,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冷友斌代表:黑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帮困的好政策,去年实施的民营企业梯度成长计划,新增减税降费63亿元以上。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领导干部要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并要求层层建立包联机制,真心实意为市场主体办实事、解难题。对此,企业深有体会,黑龙江省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企业发展创业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关于人才培养
周玉代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人才支撑是关键。要切实培养集聚用好各方面优秀人才,让人才支撑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实施人才工程支持创新人才。三是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要抓好人才工作的“三要素”,提供高水平的发展平台做好事业留人,提供与其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优厚待遇做好待遇留人,健全完善人才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做好感情留人,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孙雨飞代表: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企业人员能力素质还不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的情况。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数字化技能职业培训,推进数字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张敬华代表:技术工人是制造业、生活服务业乃至城市发展之本,实现中国制造必须培养和打造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我国高技能人才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呈现断层现象,制造业最为突出,迫切需要培养和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议提高技术工人职业吸引力,加大高技能人才储备,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重视和认可技术工人等级资格。只有给紧缺的技术工人带有倾斜性的政策支持,才可能吸引他们,才能挖掘技能人才的潜力,助推城市发展。
关于改善民生
赵雨森委员:建议通过推广普惠养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养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鼓励社會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动形成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养老服务市场,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适当保留部分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兜底服务的公立养老院。
高向秋代表:“菜篮子”基地建设意义重大,目前蔬菜生产种植成本高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蔬菜规模种植的积极性,不利于蔬菜产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建议加大“菜篮子” 基地建设扶持力度,一要继续强化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二要建立并实施蔬菜规模种植的政策补贴力度,三要建立蔬菜规模种植应对风险的补偿机制。
马立群委员:国家重视和加快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建议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健全托育服务相关法律和政策体系,加强监督管理,促进托育服务均衡发展,满足城乡婴幼儿的托育服务需求。
关于冰雪文化
孙东生委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向世界展示了人类在困难面前可以携手前行、团结协作,为最终战胜疫情、为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境界、力量和精神。建议充分利用好冬奥黄金期,推动冰雪运动项目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提升冰雪运动综合实力;着力构建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形成人人想参与、能参与、乐于参与的新局面。
孙喆代表:黑龙江作为中国冰雪资源、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品牌第一大省,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优势和条件得天独厚。后冬奥时代,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全省将大力发展冰雪体育冰雪运动,乘冬奥东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冰雪经济,为龙江振兴发展构建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打造新经济增长点,推动冰雪经济“双区”高质量建设,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张显友委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之后,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迈入全新时代。黑龙江省冰雪资源富集,诞生了多位冬奥冠军。在后冬奥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坚持从娃娃抓起,夯实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基础,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