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受罪:普通人的政治生活

2022-03-27康慨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纳粹战争

康慨

我们正在经历战争——以21世纪的方式。关于战争的一切通过手机屏幕源源不断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尝试理解他人的痛苦,但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也无法和最低程度的亲身经历相提并论。乌克兰战争是一个如此巨大的公共事件,以至于即使相隔万里,我们也还是在经历着;即使不是历史学家,我们也能感到一个历史时期已经结束;即使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我对有限的未来仍然感到惶惑。我们身后不远处,就是霍布斯鲍姆所说“人类史上最残酷嗜杀”的上个世纪。

霍公将褊狭和不能容忍视为20世纪的最大特色,因为人就算从炮火中幸存,也要“活受罪”,在信仰战争中历尽煎熬。德裔美国历史学家雅劳施深知其义。在这本《破碎的生活》里,他选取了80个普通德国人的自传作为研究样本。他们基本上出生在魏玛共和国(1918-1933)早期,来自德国各地,有男有女,有所谓的人上人雅利安人和当时被视为贱民的犹太人,有工人阶级和中上层家庭的子弟,有肇事者、受害者和旁观者,但无一例外,他们从少年时起,就受到政治的操纵。“导致这个国家及其所在的大陆陷入两次战争、萧条、独裁和大屠杀的,不仅是沙文主义精英们的致命决定,也有群众的热情拥护”。

在20世纪20年代末以前,“学校看上去仍然是与政治绝缘的世界”。克维萨记得,“一切稍微与政治相关的东西都被排除在外,教学中不出现任何隐秘或公开的宗教或政治说教”。火车、收音机和电影院等代表未来的科技创新吸引着魏玛时期的孩子,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阴影挥之不去,《凡尔赛和约》形同国耻,德国对失去的领土和从前的殖民地念念不忘,这些都在小朋友的心里暗暗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有毒的民族主义借着20年代末的大萧条乘虚而入,它们就将迅速发芽。

30年代的政治激进化助长了敌对情绪和身体暴力,共和国在两极分化的政治张力下崩溃了。艾克回忆:“随着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和纳粹上台,幸福、安定的童年结束了。”青少年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洪流,种族科学进入了教学大纲,犹太学生受到孤立,最后完全被逐出了公立学校。彼得·盖伊(后来成了著名的历史学家)说:“我们突然(从德国人)变成了犹太人。”

像“日安”这样温文尔雅的问候语从街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举手礼和“万岁希特勒”。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达到了纳粹宣传的高峰,整个国家成了卐字旗的海洋,领袖万岁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元首“谁拥有青年人,谁就拥有未来”的指示下,大部分青年都被纳粹化了。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占据了业余时间。作为告别童年、离开家庭的标志,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少女联盟的入团仪式取代了传统的坚振礼。青年团培养未来的战士,少女联盟培养未来的母亲。

只有约阿希姆·费斯特(他后来成了第三帝国史学家和希特勒的传记作者)等极少数人宁愿接受惩罚而没有加入希青团。出现在本书里的大部分回忆者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他们“自我纳粹化”的过去。他们认为自己是被误导了而不是被感召了,是受害者而不是参与者或贡献者。有些人会在晚年暧昧地反思,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接受了那种“巨大的骗局”,但无可否认的是,穿越乡村的集体徒步旅行、制服、军训、野营、游行和集会,以及保证“誓死效忠元首”时带来的那种令人迷醉的归属感,极大地唤起了青少年的热情。“尚武的颂歌迎合了理想主义,他们响应号召,立志恢复国家的统一和伟大:‘前进!前进!吹响闪亮的号角/前进!前进!青年无所畏惧/德国将会闪耀矗立/即便我们牺牲。’”

战争爆发了。无视父母的警告而自愿参军的青年无法想象实战的恐怖。为了安抚杀人的不安,他们用“保护我的家庭和我的故乡——巴赫和歌德的國家——免受布尔什维克的恐怖”来自我说服;为了抑制被杀的恐惧,他们领取额外的酒精甚至毒品。但是抵达前线,在面对苏军的冲锋时,他们还是感到“整个地狱都打开了”,一个战友“被击中了,左眼挂在眶外”。

战争让人失去了人性。有人回忆游击队如何割掉伤兵的阳具再塞进他嘴里,或是怎么也忘不掉亲眼目睹被割掉乳房的护士尸体时的巨大恐惧。战斗间隙,他们与新婚妻子或身份未知的少女联盟成员通信,收听《莉莉·玛莲》:“在军营门口的/路灯下/亲爱的,我记得/你曾如何等待。”但重逢的许诺变得越来越远,阵亡通知像雪片一样飞向后方,带给母亲们“如山的痛苦和悲伤”。纳粹的宣传和元首的威望开始受到质疑。1945年4月30日广播了希特勒的死讯,德布斯说:“我不记得这一消息引发了任何特别的悲痛或沮丧。”

德国投降了。作为系统性的报复,占领军开始了大规模强奸,多达200万德国妇女不仅受到身体上的伤害,还留下不可弥补的心理创痛。魏玛一代在战后迈入了深感幻灭而没有未来的成年时期。共同的罪恶感和共同的苦难把他们凝聚成一个失败的共同体,在背井离乡和饥寒交迫中投入“如山的重建工作”。重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心理和文化上的。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得不正视作为纳粹同谋的过去,从羞愧、悔恨和反思中求得自由,进而转变为真诚的民主拥护者或共产主义者,以及决心不再让历史重演的和平主义者。政治的外力依然强大,一堵墙把国家一分为二。西部的联邦德国努力建设资本主义的物质财富,东部的民主德国则对社会主义的精神财富充满自信。他们似乎都有光明的未来。

关于20世纪的通史、关于亲历者的传记或自传都汗牛充栋,但像《破碎的生活》这样,以“集体传记”(kollektive Biographie)来呼应“人学”(Prosopographie),构建20世纪德国“日常历史”(Alltagsgeschichte)的严肃史著,对我们来说还颇为新鲜。雅劳施有效地选择和利用了普通人的回忆录,加以研究和萃取,对照其共同的经验和不同的讲述方式——哪怕其中免不了回避、粉饰和自我辩护——寻找内在的关系,构建历史的脉络,从而全面、生动地写出了极端年代的特殊风貌和意义重大的历史教训。

《第三帝国的最后八天》

作者:[德]福尔克尔·乌尔里希

译者:何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78元

第三帝国的最后一个星期开始了。希特勒已死,但是战争还未结束。一切看起来陷入停滞,却又处于令人屏息的暗动中。作者描写了柏林、汉堡、布拉格等城市在最后八天的生死时刻,多角度书写了这个浓缩了无数矛盾的历史转折点。他巧妙地切换宏观与微观视角,让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地区的历史水乳交融,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正在崩塌的世界。

《黑猩猩的政治》

作者:[美]弗朗斯·德瓦尔

译者:赵芊里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58元

本书是畅销作品再版,作者是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全书以一种另类的方式,通过我们的近亲黑猩猩,洞悉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行为。它详尽叙述了黑猩猩群体之中围绕着权力和性行为所展开的竞争和联盟,得出了这种行为不是出于本能,而是智慧的惊人结论。

《许倬云十日谈》

讲授:许倬云

整理:冯俊文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68元

本書是许倬云90年人生思想的总结,也是他对这个时代的问题和出路的总体性回应。书中他围绕时代特色、思想与文化变迁、多元文化的融合、科技智能的进步转变、中外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以对话的方式,生动展现他作为史学大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史学观念与关注时下的人文关怀。

《阿富汗文件》

作者:[美]克雷格·惠特洛克

译者:陈小迁 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定价:69元

本书用未曾披露过的官方文件,呈现美国在阿富汗战场真实的所作所为,精彩好读,耐人寻味。作者通过对阿富汗战争1000多名亲历者的采访,以采访记录、口述史采访记录和官方部分公开文件的方式,部分还原了美国阿富汗反恐战争秘史,部分揭露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上的失当、失策和失败。

猜你喜欢

纳粹战争
默克尔撤下“纳粹油画”
纳粹举手礼?(历史老照片)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英拍卖罕见纳粹玩具
你的任务是投毒
“纳粹猎手”将赴巴西追捕逃犯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