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他人”:提升整本书阅读效率的自变量
2022-03-26吴吉波
吴吉波
[摘 要]“重要他人”指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个人或群体。语文阅读教学中涉及的“重要他人”,指对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个人或群体。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弱,阅读能力发展尚不完善,受他人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好共读时的“重要他人”,从而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关键词]重要他人;整本书阅读;不同年级;自变量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36-0017-03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共读是绝大多数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共读伙伴作为阅读时的“重要他人”,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效果等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到底谁才是学生每一阶段阅读路上的“重要他人”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我得出以下结论(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行为并不是自发的、个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而是镌刻着无数他人作用的相关性存在。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重要他人”在学生不同年段的影响度不同,具体表现为:低年段学生明显受到家长的影响,中年段学生受教师的影响相对较多,高年段则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较多。由此可见,个体自身在不同阶段会出现阅读取向的差异和变化。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整本书阅读时,用好不同阶段共读的“重要他人”,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低年段:亲子共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可见,亲子共读有助于营造家庭书香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低年级一位家长写了一篇亲子共读的文章,表达亲子共读带给他和孩子的乐趣。他在文章中写道:“‘哇,大自然这么神奇呀!女儿感叹道,一边说,一边把书又往后翻了一页。确实,《森林报》这本书就像一块磁铁一样,不仅吸引着她,也吸引着我。森林里植物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叹为观止,动物的生活习性让我们大开眼界,突如其来的灾难又让我们提心吊胆……有了《森林报》的陪伴,我们父女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了,它给我创造了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这个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中也爱上了阅读,二年级一个学期就看了二十多本课外书,慢慢地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段,家长群体是少儿阅读的重要影响者。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直接而亲密的,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是积极而向上的,对孩子的阅读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的。孩子在亲密的家庭关系中,由于情感上的依恋、关爱和亲密互动等因素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影响,形成与家长阅读的同步和取向上的同一。家长与孩子共读,能够实现精神上的共同成长。家长作为孩子阅读的在场者、参与者,在共读过程中,与孩子共享阅读时光,一同感受阅读的快乐,一同经历故事险境,一同解开知识谜团,家长全程的参与、引导、帮扶,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小学低年段应多开展亲子共读。情感渲染、共读共享、读后讨论、重复讲述、重复强调等阅读交流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渴望,从而提高他们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比如,为了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亲子阅读打卡30天”的主题阅读活动。在此次主题阅读活动当中,教师不仅巧妙地借助信息化交互平台,及时和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还让家长主动承担起对自家孩子的监督和教育职责,通过对孩子居家阅读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帮助孩子锻炼和提升阅读本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在此次主题阅读活动当中,教师还需要发挥家长的榜样和带头作用,让家长也积极地陪同孩子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二、中年段:师生共读
吉姆·崔利斯从学校的实地教学观察中,发现了教师对学生阅读的直接影响,他在《朗读手册》中这样写道:
(在一些中年级班级中)我发现学生们读的书都不多……但我也逐渐发现,在一些个别的教室里,孩子们在阅读——大量地阅读。我对此迷惑不解,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热衷于阅读,而走廊对面的班级却完全不阅读?相同的校长、相同的年级、相同的教科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进一步探究后,我发现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中年段,教师是学生开展阅读的重要影响者。特别是教师作为班级的主控者、管理者,对整个班级的阅读选择、学生的阅读取向、班级阅读文化的构建以及学生的阅读深度和阅读层次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我曾与四年级的學生共读《夏洛的网》。师生一起共读了这本书的前三章,了解了故事的起因,初步了解了主人公费恩的性格特征,更从第二章中感受到费恩对威尔伯的关爱,就像书上写的“费恩爱威尔伯胜过一切”。人类怎么可能跟一只落脚猪产生深厚的情谊呢?可是文中的主人公费恩做到了,在她心里,威尔伯就是一个最贴心的朋友,我们都被这种感情打动了。于是,喜欢这本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每个午后,我们会顺着情节继续读这本书。有时,我会卖个关子,让大家猜猜第七章“坏消息”是什么;有时,我会请学生读读某章节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有时,我们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一个学生在读书笔记里说:“夏洛说它能救威尔伯,这让我感到惊讶。它那么小,怎么可能救得了威尔伯呢?但是,夏洛在威尔伯有危险时没有离开他,而是尽全力帮助他。这真是太让人感动了……”另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当我看到夏洛得知自己快要死了,却还用尽全力为威尔伯织字时,我心里很是感动。当看到夏洛快死亡时,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威尔伯告别,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一颗接一颗地掉了下来。一只小蜘蛛都能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别人的幸福,夏洛这种可贵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在与学生共读的过程中,目睹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阅读他们深刻感人的读书笔记,我深深感受到在中年段整本书阅读中师生共读的力量。
因此,在小学中年段应注重师生共读。教师作为阅读过程中的对话者、激励者、促进者,应以积极的情感来支持、分享、体验学生阅读的快乐,以温情的共读来唤醒、激活学生的阅读愿望,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来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高年段:同伴共读
群体动力学研究发现:“个体一旦视某个群体为自己的参照标准,就会把该群体的目标、规范、趣味作为标准来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结合表1可以看出,同伴群体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机制,它的影响力随着学生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高年段学生之间的同伴影响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高年段学生有融入群体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者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帮助和爱护,所以会产生阅读模仿行为。第二,高年段学生有确认自我坐标的心理需求。他们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萌芽,“核心自我”尚未建立起来,同伴的评价和判断往往起着重要作用。这个需求促使学生在同龄人中产生阅读同化现象。第三,在小学高年段,学生自我的兴趣爱好与成人之间逐步出现差异,而同龄人由于趣味相近、互动频繁,便产生了阅读兴趣上的同声相求。
记得蒋军晶老师在《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中这样写道:“深圳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经常同一种书买几本,一本给孩子,另外几本给孩子最好的朋友。这对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效果很不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同伴的阅读影响力是比较明显的。
在我的孩子上五年级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一套《写给儿童看的中国历史》,一共14册。尽管我每天晚上也和她一起阅读,但是孩子似乎不太感兴趣,往往读完一两页,就找各种理由去看别的书了。薄薄的第1册,接近一周才读完。无奈之下,我只好把这套书暂且放在一边。不久后的一天,她突然问起我这套书,说要继续读。我追问后才知道,原来班里另外几个同学也在读这套书,她想和同学一起阅读、一起交流。这让我觉得很意外,于是就到班里去了解情况。经过询问发现,很多学生都说班里在疯传什么书,他就读什么书,因为想“跟上同学们的节奏”。
小学高年段学生,由于同龄人交往密切、情感认同、趣味一致,所以比较容易交流。这使得他们在阅读文化的同构上具有了可能性,能够形成读书会、阅读社、学习小组等同伴文化圈,在同伴共读中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在小学高年段应提倡同伴共读:建立阅读小组,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互相推荐书籍,并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开展读书研讨会,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讨论阅读中的趣事;举办“图书漂流”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共享阅读书目等。比如,为了把学生逐渐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依照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需求,在班级内开展 “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选择一些宣扬红色文化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分小组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阅读本领,还能让学生在阅读红色经典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树立起热爱祖国的信念。
四、全体学生:阅读反思
“重要他人”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比较欠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此时,加强并做好学生方面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关注能够提升整本书阅读效率的自变量,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为了让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结束之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回顾,找出整本书阅读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時地对阅读指导方法进行调整。
例如,在让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时,教师不仅给每一个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以阅读打卡的方式来完成阅读,而且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书中自己认为描写得比较精彩的句式或者段落;同时,借用微课将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组织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和研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阅读整本书时的不足,进而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做出调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内容较多,需要学生花费不少的时间去阅读。当学生阅读后面的章节内容时,经常会将前面的内容忘记,影响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教师在阅读反思的过程中应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鼓励学生在阅读完每一章节后利用思维导图将这一章节的内容直观呈现出来,以便于今后查看和回顾。
总之,阅读是一个积累、提升、发展的过程,加强并做好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效地改变部分学生对语文阅读存在的刻板印象,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为接下来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整本书阅读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运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和同伴共读的方式来推进整本书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传递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 参 考 文 献 ]
[1] 高智红.谁的选择?:重要他人对学生课外阅读选择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 周丽君.统编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实践与研究:以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J]. 教育观察,2020,9(39):96-97,110.
[4] 徐鹏.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J].中学语文教学,2017(1):4-7.
[5] 汪婧.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277.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