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传统手工纸在手制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26□陈

造纸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纸张工序手工

□陈 飞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而我国手工造纸行业中大量不为人熟知的手工造纸地区也面临濒危的困境,但这些造纸地区的技艺传承者却不断突破自身困境,努力调整制作工艺,力求保留传统手工造纸行业的本质,贵州传统手工纸制造业就是其中之一。贵州有着丰富的优秀民族技艺传承,笔者将贵州传统手工纸应用到手制书设计中,使其在手制书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以期使传统手工纸得到传承与保护。

早在明代,手工造纸通过闽浙赣一带的手工匠人被带入贵州,历经明清两代和民国数十年的传承发展,贵州手工造纸从明代小面积的特殊存在转变成全省的普遍存在,其自身从简单的手工技艺有效转变成独具特色的贵州造纸文化。由明代官方文献《贵州通志》记载中可知,万历年间贵阳府建议设纸厂,制造各类纸,主要包含贵阳、都匀、龙里、清平、兴隆、安顺等多个产地,在明末时期增加了印江。虽然明代贵州省行政划分和现在具有较大差异性,但是仍然能够明显地发现,明代贵州传统手工造纸的府、州、县的分布从地理方位上主要集中在黔中、黔南、黔西南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同时沿着滇黔古驿道沿途集中分布。贵州传统手工造纸在清代民国时期持续发展,相比较明代的分布增加了黔北、黔东南地域,同时在原有的黔西南区域增加了新的县开展造纸,主要包含遵义、关岭、开州、丹寨、仁怀等城镇。抗日战争时期各大报社迁入贵州,当地的手工造纸业极为符合印刷出版的实际需求,因而造纸产量急剧增加,手工纸业出现新的繁荣。明代以来,贵州境内的传统手工造纸的发展在几百年间几乎没有中断过,历经悠久的岁月沉淀。贵州传统手工造纸受到自然地理、社会人文和市场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为贵州造纸特色文化,呈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同时因其具有悠久的历史,故而贵州传统手工造纸在西南纸张贸易、古法技艺传承、文史资料保护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浓烈鲜明的地域特色。当今时代,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已成为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人们不断进行研究、分析和挖掘,从而实现传统手工纸制作工艺的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的目的。

贵州手工纸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普遍未应用相关机械设备,仍然主要采用以人工为主的手工造纸方法。麻类、树皮、竹子等是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如亚麻、青麻、构皮、青檀、毛竹、慈竹等。在制作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针对性材料制造相适应的纸张,制作工艺与古法造纸技艺相近。贵州手工造纸的制法具有完整的生产工序,共有八道大的工序,其中泡料是贵州手工造纸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制作人员需要归类管理各种材料,将其进行捆扎,同时结合材料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水中浸泡相应时间。

下面主要以贵州务川古法造纸为例进行分析。采用慈竹原料,需要保证其在放入石灰粉的水中浸泡50天左右;采用构皮原料,需要保证其在放入石灰粉的水中浸泡40 天左右。此道生产工序能够全面消除可溶性杂质,进而获得良好的造纸原料,为手工纸生产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接下来制作人员进行煮料工序,分散其中的纤维形成原料。在此过程中制作人员需要根据原料品种和特性,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煮料,保证整个工序开展的实效性。在洗料这一工序中,制作人员需要多次使用清水清洗原料,保证其内部不存在任何杂质,之后开展晒白这道生产工序,传统方法主要是将其放置在向阳位置,利用阳光照射2 个月左右,原料呈现出白色即可。

制作人员完成上述工序之后就可以进行打料、捞纸和榨干操作,前者主要对原料进行捣打,呈现出泥膏状即可。捞纸是将纸浆和水放入到抄纸槽中,使用纸帘投入到抄纸槽中抬起,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之后将抄成的湿纸转移到湿纸堆上。最后是榨干工序,挤压出纸张内部的水分,提高纸张强度,有利于纸张干燥(如图1)。制作人员将较多抄造好的纸张重叠堆放,然后使用一些简便压榨物施加一定压力,挤出纸张多余水分,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严格控制压榨重量,避免对纸张造成损坏,影响最终质量。焙纸又称晒纸,主要将湿纸页转变成能够应用的干产品,具体实践操作过程是将榨干的湿纸一张张地揭开,将其刷贴在烘壁外,烘壁内炉火的热量传送到外壁上,加快纸张内部的水分蒸发,使纸张变干。在焙纸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烘壁表面的温度,过高会造成纸张起皱或者发脆,过低会导致纸张潮湿不易保存。

图1 慈竹手工纸榨干图

手工纸的生产流程是:选料、水浸、发酵、蒸煮、天然漂白、石臼打浆、竹帘捞纸、压榨去水、火焙干燥等工序,由此可见,手工纸的基本生产工艺原理与机制纸大体相同,具体工序视所生产的纸种质量要求有增有减。

贵州手工纸有构皮纸、棉纸、竹纸等多种类型,这些手工纸性能呈现出特定的特点,大多质地粗糙、色赭黄、纸张厚,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抗张强度、耐折度等性能特点。以慈竹为原料的贵州务川土纸来说,主要用途是祭祀烧纸,所以它的制作工序不像书写用纸那样精工细作,这种纸颜色呈土黄色,纸张较厚,抗张强度较强且耐折度强(如图2)。

图2 务川土纸

首先,手制书设计中手工纸的选择需要遵守实用原则,综合考虑手工纸的实际用途、印刷效果、价格和环保等方面。手制书设计在对手工纸选择过程中,从实际用途上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手工纸,纸张肌理和质感等差异都能够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从印刷效果上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手工纸的色彩、吸墨程度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大差异,需要针对手工纸自身的特性合理选择,如设计需要彩印的产品时就需要考虑手工纸的厚度,同时根据纸张自身色彩和纹路的特点增加合理新颖的设计,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从方便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选择用光度较低的手工纸,避免对读者眼睛产生较大刺激,同时采用无光油墨,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效果;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选择手工纸时应尽可能减少成本,在符合手制书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采用造价低廉的纸张。

其次,手制书设计中选择纸张需要遵守审美原则。造纸材料能够带来源于自然的美,设计者选择不同的手工纸就会产生不同的设计效果。手工纸以不同形式呈现,都源于自然,现代造纸工艺的发展也促使纸张出现较多转变,而新材料和新制作工艺的出现也使纸张呈现出“科技美”,并不断延伸纸张性能,丰富其色彩和肌理,增强纸张质感和光感。手制书设计要求形神兼备,手工纸的材质美形成手制书的形态美,成为读者的共性审美对象,为读者带来心理上的意境美,而手制书拥有的质感肌理和情感色彩,也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遐想空间。

手制书设计选择纸张的方式,主要从纸张的种类和厚度进行选择。手工纸的年产量在现代纸张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很小,一般手工纸(如供卫生用的草纸)均能由机制纸所取代。但是,还有一些具有手工工艺品特色要求的纸种,难以用机制纸替代,比如供中国书法和绘画用的宣纸、书画纸等。因此,为了质感效果和形态效果,手制书设计可以选择手工纸。另外,不同类型的纸张,在定量相同的情况下,厚度差异较大,手制书设计时要结合生产工艺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纸张厚度。

纸张具有丰富的语言,能够为手制书设计的形态创新提供新的思路,纸张原料的选择,工艺细节的调整,能够形成多样化的转变,形成难以预测的特殊质感。另外,纸张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能够随意采用工艺手段,在纸张肌理和形态等多个方面形成丰富多样的变化,为手制书创新设计提供可能,能够促使设计者灵活运用纸张语言,实现新的创新性思维想象,进而设计出深入人心的手制书设计形态。纸张语言在当代手制书设计中的应用能有效拓展其传达语言和使用功能,打造更加有创意的阅读方式,激发手制书设计的无限可能,呈现出较高的创新价值。

纸张语言在设计者创新设计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纸张象征、形态等多种语言,向人们传达相应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纸张材料多种多样,部分特殊类型的纸张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受文化的熏陶,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呈现出特定的象征语言。因此,设计者在手制书设计过程中,合理新颖地应用纸张语言,充分表达手制书设计的含义,为应用者提供更加优质和丰富的应用体验,引起应用者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更加深入理解手制书作品的设计内涵。设计者要充分发挥纸张语言的重要应用价值,将其当作和应用者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例如,笔者所制作的手工书籍《纸上的归来》(如图3),采用的纸张为贵州原始手工纸,坚固、柔韧的物理特性造就其质感上的粗糙感。采用贵州手工纸主要是因为其制作过程和图像转印能够呈现出鲜明的人工性,人工粗糙感和图像自身具有的粗糙感有效连接,纸意和图的气息整体保持一致。

图3 《纸上的归来》内页

当代手制书设计中能满足我国民族审美和文化内涵的特征相对较少,还没有被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因此设计者应逐渐注重民族元素的深入挖掘和应用。手工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有效增强手制书的民族艺术性,凸显出我国文化艺术差异性。设计者不仅需要具备国际化的开放意识,还需要更多注重本土文化。贵州手工纸在手制书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其文化表现力,增加手制书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制书作品,区别于其他国家的设计风格,得到国内外更多人的认可。

手制书作为纸质书籍未来发展的方向,凭其丰富的应用材料、多样的形态设计和新工艺的不断创新,必将更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贵州手工纸与手制书设计的有效结合,充分展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贵州手工纸的重要优势和应用价值,成为当代手制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纸张工序手工
做手工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浅谈SDS脱硫技术在炼焦工序中的运用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纸张黑白变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撕纸张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