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厂化鲜草生产中发芽基质的优化利用研究

2022-03-26李青丰苏欢欢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鲜草消杀籽粒

董 庆,李青丰,董 斌,苏欢欢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随着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逐渐加大。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草食家畜饲草料短缺的现象凸显, 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冬春季节,气候条件恶劣影响植物生长,家畜的鲜绿饲料可获得性下降, 成为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阻力[1-3]。 我国粮食产量高、储备充足,每年将大部分粮食用作畜牧业饲料转化[4-6],因此,利用农作物籽粒生产鲜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家畜的饲草需求[7]。 在生产鲜草过程中,通常将滤纸作为常规的发芽基质,在大规模生产时成本较高。不利用基质生产鲜草时, 要时刻注意种子的缺水情况, 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 对利用作物籽粒进行鲜草生产的基质及布设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 同时将秸秆等低价值材料加以利用,有利于籽粒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可降低大规模生产鲜草成本,对优化环境、缓解资源约束、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以不同种类秸秆为基质材料, 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工厂进行鲜草生产,结合前期对鲜草生产的浸种时间、温度和光照条件的优化试验[7],对生产鲜草的苗床基质进行选择, 同时利用秸秆等低价值材料,以期为研发生产速度快、成本低的工厂化鲜草生产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种子为2020 年购于农户的玉米和小麦籽粒。基质材料为收集于田间和草料库等的玉米、谷子、大豆、芦苇、柠条、蒿秸秆。 所有材料在室温阴凉干燥条件下贮存。

1.2 试验方法

1.2.1 基质消杀处理

用沸水对玉米、谷子、大豆、芦苇、柠条、蒿秸秆进行消杀处理,设置4 个不同消杀时间,分别为消杀0、30、60、120 min。 消杀完成后将基质材料平铺在26 cm×18cm 的发芽盘中,并在基质上平铺作物籽粒,每个处理3 个重复,放入温度为25 ℃的人工气候室观察10 d。 每天浇适量水,观察记录其发霉情况。

1.2.2 种子在不同基质材料上的萌发试验

试验前将玉米、小麦籽粒在20 ℃恒温水浴箱中浸种12 h。 设置8 种发芽基质处理,分别为玉米、谷子、大豆、芦苇、柠条、蒿秸秆、滤纸、无基质。 每个处理3 个重复,每个重复30 粒籽粒,放入温度为25 ℃、光照强度为4 000 lx 的培养箱培养。 每天记录发芽个数并适量浇水,以芽长超过种子长度的50%作为发芽标准[8],当连续3 d 无籽粒发芽时试验结束。统计每日籽粒发芽数,计算籽粒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计算公式:发芽率(GR)=(发芽籽粒数/供试籽粒数)×100%;发芽势(GP)=(在发芽前6 d 内发芽籽粒数/供试籽粒总数)×100%; 发芽指数(GI)=∑(Gt/Dt),Gt 为在t 日内的籽粒萌发数,Dt 为对应的天数[9]。

1.2.3 基质布设方式优化选择试验

1.2.3.1 基质布设方法选择

试验设置5 个处理:无基质(将籽粒直接平铺在发芽盘上,用水培养)、滤纸上(将籽粒平铺在装有滤纸的发芽盘上)、基质上(将籽粒平铺在装有基质材料的发芽盘上)、基质间(将籽粒平铺在基质材料的中间)、基质与籽粒混播(将籽粒与基质材料混拌后放在发芽盘上)。

1.2.3.2 基质颗粒大小选择

试验设置4 个处理:细粉(40 目粉碎颗粒)、粗粉(长度2 cm 左右的粉碎颗粒)、大颗粒(长度为4~8 cm 的颗粒)、揉碎物(基质材料大小能直接放入发芽盘即可,不进行机械粉碎处理)。

1.2.3.3 物料比例选择

每种籽粒设置3 个处理, 小麦籽粒与基质材料的物料比分别为3∶1、3∶2、1∶1; 玉米籽粒与基质材料的物料比分别为4∶1、2∶1、1∶1。 以上处理基质材料均采用玉米秸秆,每种方式有3 个重复,每个重复小麦籽粒80 g、玉米籽粒150 g,置于25 cm×25 cm 的发芽盘中。 处理完成后放入温度为25 ℃的人工气候室,每天适时浇水。分别在3、5、7、10 d时测量幼苗高度(自然状态下从籽粒到叶顶端的距离),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21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整理,用SAS 9.0 软件进行籽粒发芽情况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用SPSS 26.0 软件进行其他处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用邓肯氏多重比较法对不同处理进行显著性检验。 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P<0.05 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质材料在不同消杀时间处理下的发霉情况

从表1 可以看出, 当基质材料不进行消杀处理时, 所有基质材料在10 d 内会出现发霉现象。在蒿秸秆消杀30 min, 芦苇秸秆消杀60 min,玉米、谷子、大豆、柠条秸秆消杀120 min 后籽粒和基质材料均没有发生发霉现象。

表1 不同消杀时间对基质材料发霉的影响

2.2 籽粒在不同基质材料上的萌发情况

由表2 可知,小麦在无基质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P<0.05)低于除蒿秸秆以外的其他处理,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在65%以下,发芽指数在20 以下;在玉米、谷子、大豆、芦苇秸秆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滤纸上处理无显著(P>0.05)差异,在大豆、芦苇秸秆处理的发芽率较高,均为87.78%。玉米在无基质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较低,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在50%以下,发芽指数为6.32;在滤纸上的发芽率、 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在玉米、谷子、大豆、芦苇、柠条秸秆处理无显著(P>0.05)差异。

表2 籽粒在不同基质材料上的萌发情况 单位:%

2.3 布设方法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如表3 所示,小麦在生长3 d 时,滤纸上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为3.17 cm;在生长5 d 时,基质间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在生长7 d 时,滤纸上的幼苗高度与基质上、基质间、基质与混播处理无显著(P>0.05)差异;在生长7、10 d 时,无基质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

表3 不同布设方法的幼苗高度

玉米在生长3 d 时, 基质间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为3.89 cm,在生长5、7、10 d 时, 无基质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 (P<0.05)低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64、5.89、12.70 cm。总体来看,在同一生长阶段的幼苗高度,小麦、玉米基质间的布设方法高于其他处理。

2.4 基质颗粒大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如表4 所示,小麦在生长3 d 时,粗粉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高于大颗粒和揉碎物处理,为3.70 cm;在生长5、7 d 时,大颗粒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分别为7.25 cm 和11.03 cm;在生长10 d 时,粗粉处理与细粉、揉碎物处理的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

玉米在生长3 d 时, 粗粉处理的幼苗高度较低,为2.39 cm;在生长5 d 时,粗粉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为5.48 cm;在生长7 d 时,大颗粒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为10.45 cm;在生长10 d 时,细粉、粗粉、大颗粒处理的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

2.5 不同物料比例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如表5 所示,在生长5 d 时,物料比例为1∶1处理的幼苗高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为7.32 cm。 在生长3、7、10 d 时,小麦在不同物料比例处理下的幼苗高度无显著(P>0.05)差异。 玉米在同一生长阶段、 不同物料比处理下的幼苗高度均无显著(P>0.05)差异(见表6)。

表6 玉米在不同物料比例下的幼苗高度

3 讨论

自然界中霉菌种类很多, 由饲草发霉引起的家畜中毒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可见[10],因此,在鲜草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发霉问题。 基质材料和籽粒自带发霉属性,发芽盘未彻底消毒、基质材料未清洗消毒等都会影响发芽和生长[11]。 该试验采用煮沸杀菌的方式对基质材料进行灭菌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消杀时间越长,基质材料霉变的可能性越小。 基质材料不做任何消杀处理时,在10 d 内均会出现发霉现象; 用沸水进行不同消杀时间处理的基质材料发霉减少, 可见对基质材料进行消杀处理具有抑制发霉的作用。在进行消杀处理时,每间隔半小时对基质材料进行搅拌处理, 使基质材料消杀充分。不同基质材料需要不同的消杀时间,蒿秸秆消杀30 min 后没有出现发霉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蒿秸秆含有一些抑菌成分, 抑制了霉菌的滋生[12-14]。 对于其他基质材料来说,最佳的消杀时间是120 min,消杀时间过短容易导致基质材料消杀不够彻底,霉菌依然存在。

发芽率是检测种子活力的重要指标[15],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是在鲜草生产中必须考虑的因素[16]。 当籽粒材料相同时,使用不同基质材料测得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所不同,说明用不同基质材料作为苗床对籽粒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 该试验采用8种处理方式对籽粒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进行检测。 试验结果表明,有基质材料处理的籽粒萌发情况明显优于无基质处理, 在滤纸上的发芽情况与基质上的发芽情况无显著差异, 说明可以将秸秆作为基质材料进行鲜草生产。玉米、谷子、大豆、芦苇秸秆和滤纸作为基质材料的发芽情况显著优于柠条和蒿秸秆,这可能与基质材料的透气性、保水性有关。籽粒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玉米籽粒只有吸收水分达到自身质量的45%~50%时才会发芽[17]。 当籽粒放在无基质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时,水分过多会导致籽粒无法呼吸,影响籽粒的发芽;水分过少,没有及时进行水分补充,籽粒就会因为缺少水分而无法发芽,生长受到抑制。利用秸秆类基质材料代替滤纸作为苗床, 不仅能节约成本,还能促进幼苗生长。

布设方法对籽粒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影响, 同种基质材料在不同布设方法下幼苗的生长状态不同。 该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阶段,不同布设方法下的幼苗高度有所不同; 基质间的布设方法最适用于鲜草生产。 将籽粒直接放在基质上、 滤纸上、无基质的发芽盘上的发芽生长情况较差,这可能是因为籽粒一部分与水分接触, 另一部分直接裸露在空气中,间接导致籽粒吸水不均匀。籽粒裸露在外面的部分受光的直射容易干燥、缺水,如果不能及时补水,籽粒发芽速度会减慢,甚至因缺水导致无法发芽,这一现象在玉米鲜草的生产过程中尤为突出,因此,不宜使用该种方法进行鲜草生产。基质材料颗粒大小对于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在同一生长阶段,不同颗粒大小的基质材料的小麦、 玉米幼苗高度差异不大,但是基质材料颗粒过大不易放入发芽盘,且容易铺设不均匀,影响幼苗的生长,因此,建议选用粗粉颗粒秸秆进行鲜草生产。 基质材料与籽粒的物料比例对于幼苗生长的影响较小。 在同一生长阶段,不同物料比例的幼苗高度无显著差异。 根据幼苗扎根的情况,基质材料铺设越多,根部越发达,并不适合上部幼苗的生长,根据试验结果,小麦、玉米分别选择3∶1和4∶1 的物料比进行鲜草生产效果较好。综上所述,以农作物秸秆作为生产鲜草的基质材料, 既可以降低大规模生产鲜草的成本, 还有利于籽粒发芽和幼苗生长,同时可以将秸秆等低价值农副产品加以利用。

4 结论

工厂化鲜草生产中可以选择玉米、 谷子、大豆、芦苇秸秆作为基质材料,生产前基质材料需进行消杀处理,消杀时间不低于120 min。 选择基质间的布设方法,基质颗粒为粗粉(长度2 cm 左右的秸秆颗粒),小麦物料比为3∶1、玉米物料比为4∶1 时鲜草生产效果更优。

猜你喜欢

鲜草消杀籽粒
青贮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鲜草产量的多重分析
山西省主推小麦品种籽粒形态性状分析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蜘蛛侠”
高粱种子胚乳完整程度对芽苗建成的影响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开学在即 武汉消防员开展校园消杀作业
一只羊的结局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