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思考
2022-03-26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亢荣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亢荣/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业内预计,天然气在未来20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这令中国成为全球各大天然气供应商最为重视的市场。
近年来,能源合作成为中俄两国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2014年5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2022年2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CNPC)签署《远东天然气供销协议》,达成新的交易后,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有望从目前的每年380亿立方米增加到每年480亿立方米。该协议是继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供气后,双方在管道天然气贸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符合全球能源发展的总趋势,在全世界朝着控制和降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的大背景下,中俄都是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天然气等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合作,是履行《巴黎协定》的应有之义。
众所周知,各种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种类众多,且储量丰富,但由于我国也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因此一直以来,我国处于长期的考虑以及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在不断与世界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合作,从而引进更多的资源,利用于自身的发展建设。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能源革命战略的延伸和深化,远期深刻改变能源结构,绝大部分化石能源消费都将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对天然气是利空的。近期,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是起跑阶段,需要为碳中和及能源转型做准备,对天然气是利好的。目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了43%,2035年可能升至60%。针对这一资源的引进,就不得不提我国与邻国俄罗斯之间的长期合作了,由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资源储量十分庞大,目前俄罗斯联邦已发现3000多个油气田,天然气总储量75.8万亿立方米,因此我国每年都会从俄罗斯引进大量的天然气资源。
一、历史背景
早在2014年5月21日,中俄就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与《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份能源领域的重要合作文件。
合同条款如下:在2014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为期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俄罗斯通过中俄东线管道,也就是西伯利亚管线,由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科维克金气田至恰扬金斯科气田间的天然气管道正在建设,长度达803公里,将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2025年将按照设计能力进行输气,这两个气田,每个气田的设计开采量为每年 250 亿立方米。协议约定向中国每年出口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总额为4000亿美元(约合2.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俄罗斯2013年GDP的15%有余。为了进一步提高向中国的供气能力,俄罗斯方面计划开通“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经由蒙古国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目前这条管线的建设方案已经通过了可行性研究。2022年2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简称“俄气公司”)发布了一份声明,宣布俄气公司已经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根据这份协议,俄气公司将把每年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在380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亿立方米,让总量达到480亿立方米,较现有供应量规划提高约26%。如以30年为期,每年380亿到480亿立方米的供气量,测算价格约为2.19元/立方米。
二、目前我国天然气状况
(一)天然气消费稳健增长
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终端煤炭比例为50%,而工业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在10%以内。“十四五”时期,用煤量大的行业可能加速推进煤改气,将拉动工业用气增长12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宏观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仍有韧性,预计拉动天然气消费增长4~5个百分点。工业用气增长也面临压力,主要是工业升级带来电气化水平提高,将有更多机会消纳非化石能源。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大力推进节能将抑制工业用气两个百分点的增长量。
城市燃气领域:供气网络的完善和城镇化带来了更多刚性需求,预计带来新增用气285亿到365亿立方米。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总用气人口增加,各地天然气“县县通”等供气网络的延伸,在“十四五”期间将惠及1.2亿人。
发电领域:“十四五”将遵循适度发展原则及优先布局、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思路。从气电本身看,与国际对比,中国在资源、经济性、电力体制改革、环保政策、电气协同和政府推动方面都有所不足。“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风电和光伏总装机占比将从23%提高至35%,可再生资源与电力需求严重地错配,东部高用电省份仍然需要发展本地电源,同时妥善解决环保问题。“十四五”天然气和电力有望发挥优势,优先布局在气源有保障、电价承受度高、环保改善需求大、电力峰谷差大的地区。
交通领域:受多个因素的推动,LNG重卡或实现保有量翻番。一是政策上更支持环保车型,二是重型车领域比较难电气化,三是重型卡车的市场还在增长,四是LNG重卡更有经济性。预计到2025年,LNG重卡保有量达100万到120万辆,带来新的用气空间160亿到250亿立方米。
(二)天然气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为8.6万公里,城市燃气管网为7万公里,已建成的22座沿海LNG接收站的接收能力为8800万吨/年,已建成的27座储气库库容为161亿m3,调峰能力为102亿m3。整体来看,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发展支撑了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超过1400亿m3。
据统计,2021年全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3670.6亿立方米,同比2020年和2019年分别增长12.7%和21.1%,两年平均增速为10.1%。未来在双碳目标下,随着城镇化推进、管网设施完善及环保政策要求,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将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2021年,天然气进口量突破1.2万吨,比上年增长19.9%。2021年,中国累计从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约754万吨,折合约105.5亿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增长近两倍。
三、俄罗斯天然气状况
(一)协议条款
俄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拥有50万员工,其天然气产量占俄罗斯全国天然气产量70%以上。2021年俄气公司(Gazprom)共生产5148亿m3天然气,较2020年增加622亿m3,增幅近15%,较2019年小幅增长约3%。根据俄罗斯法律,只有俄气公司(Gazprom)被允许运营天然气出口。根据俄罗斯天然气官网的信息,双方互惠合同包括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天然气定价公示及“Take or pay Clause”条款,译为“必付合约”又称为“照付不议合约”——卖方为了向买方长期供应货物,需要做出金额庞大的专项投资,因此要求买方购买不少于议定数量的货物,如果买方提取不少于议定数量的货物,仍需要就约定的货量进行付款。所以无论购买多少天然气,都必须按照约定的立方量来付款。即使卖方未提供产品或服务,买方也必须支付一定款项的协议。
(二)能源消费结构、民生
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其他燃体而言相对较高,可以针对到我们每家每户。如果煤改气,在东北地区,冬天烧煤取暖,大概一个冬天4~6个月,如果200平方米的住房,每家烧煤取暖花销,购煤、燃煤型锅炉一台,再加人工烧煤费大约在6000~8000元左右。而天然气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即时性,因此如果选择将天然气关掉的话,估计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够感受到房子里面非常寒冷,这也正是两种取暖方式不同之处。这种方式也是非常让人担忧的,因为意味着如果遭遇了严寒的天气,就要一直保持着打开的状态,如果不整天开着的话就不会暖和。在北美,由于新冠的影响,天然气的供应涨价,冬天取暖做饭都是天然气,预计每月都要多支付50美元左右的天然气账单。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从经济方面考虑,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燃煤优于天然气。
(三)地缘政治、区域安全
俄气公司几十年来一直是欧盟最大的供应商,欧盟境内使用天然气43%来自俄罗斯,其余来自挪威、中东和美国以及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2020年,欧盟成员国合计从俄罗斯进口约1526.5亿m3,占总进口量的38%,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总消费量的近30%。从管道气进口来看,欧洲管道气进口主要有俄罗斯、挪威及北非三大渠道,其中,俄罗斯为最大的管道气供应者,输气量占欧洲地区管道气进口量的40%以上,俄罗斯供应对于稳定欧洲天然气市场至关重要。欧盟各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不一样,一般来说,越往东依赖性越强,在欧盟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中,住宅、商业等民用领域消费量占比超过30%,电力部门的消费量占比将近24%;在欧盟地区,超过40%的天然气通过直接与间接的方式在民用部门被消费,而民用部门天然气的最主要消费方式则为冬季取暖。德国是欧盟境内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55%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俄气公司可以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通过控制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来影响价格。俄气公司不仅是欧洲天然气市场上最重要的供应商,而且还在存储和分配(供应)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俄气在当地及区域供应商中拥有股份。例如,在德国,位于下萨克森州雷登(REHDEN)的俄罗斯天然气子公司(ASTORA)拥有西欧最大的地下储气设施,可以在需求和供应波动的情况下起到缓冲作用。但目前,各储气设施的填充水平是历史最低的,如果在政治危机过程中,俄罗斯天然气停止供应天然气,那么欧洲的供应可能会变得紧张。俄罗斯经济是以能源出口为导向,也是依赖欧洲这个最大的客户和投资者。同时欧盟也试图从卡塔尔或美国获得更多的液化天然气的供应,防止俄罗斯关掉天然气阀门。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俄罗斯正在利用其低价的能源在主导其西线和东线的能源战略及地缘政治。
四、协议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
第一、符合全球能源发展的总趋势,在全世界朝着控制和降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的大背景下,中俄都是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天然气等低碳发展领域加强合作,是履行《巴黎协定》的应有之义。
第二、大力推动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虽然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主要依靠可再生电力,但风光发电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在利用上具有难以与负荷匹配的缺陷。天然气发电启停快、应急能力强,可为新能源规模高效利用提供重要支撑。传统调峰型燃气电厂和热电联产型电厂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需要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寻求突破。以欧洲为例,欧洲是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地区。BP数据(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接近20%;在电力部门中,欧盟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比接近35%,为发电量占比最高的一次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大的缺点。2021年夏秋季,由于北海地区风力不足,欧洲风力发电量出现较大程度波动;6月,欧盟风电发电量环比大幅下降近45%;9月,欧盟风电发电量再次环比下滑超过15%,同时水电发电量亦环比下滑近22%。风电及水电的短期萎靡对于天然气需求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第三、此次中俄天然气购销协议,双方支付将扩大欧元、人民币和卢布的占比。此举目的是“去美元化”,打击美元霸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中俄货币金融合作有利于削弱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能源之争日益成为国际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的博弈焦点。长期以来,美国利用北约在欧洲和俄罗斯直接制造矛盾,坐收渔翁之利,千方百计阻挠俄欧“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推销自己本国天然气,一是为了阻断俄罗斯的能源收入,二是阻止俄欧天然气贸易使用欧元结算挑战美元霸权。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2021年12月,在基于金融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美元仍然以40.5%的份额占据第一,其次是欧元(36.7%),英镑(5.9%),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2.7%)首次超越日元升至第四位,日元则下降至第五位(2.6%),欧元占比比美元占比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国家的共识和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提出,“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中国现代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到2030年,力争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①气电较煤电环保优势明显,天然气燃烧利用时的CO2、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较煤炭下降44%、50%,没有粉尘颗粒、SO2排放。②调峰型气电的机组具有启停快、爬坡速率快、调节性能好等优势,煤电冷启动需要5h,而调峰型气电机组全负荷启动仅需9~10min;调峰型气电机组不仅能改善间歇性、随机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问题,也能解决大型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能效降低和排放增加的问题。③天然气发电效率高,在热电联产发电时的能源利用率可达80%,远超普通发电机组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