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智慧门诊的建设探究

2022-03-26赵健翟曦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3期
关键词:门诊人工智能医生

赵健 翟曦

(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0.引言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也让传统医院存在的短板问题凸显出来,倒逼线上需求集中暴发。智慧医院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门诊是患者与医院接触的第一站,是医院展示自己良好形象和优质服务的“窗口”[1],智慧门诊成为智慧医院的“门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已迫在眉睫。

有人说此次疫情期间医院摁下了“暂停键”。确实是这样,受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全国医疗总服务量同期平均下降30%左右。那么减少的病人去哪里了,除了一部分在家自治自愈外,更多的病人通过线上医疗服务解决,这几年大力发展的互联网医院在关键时刻帮了大忙,不过,是不是所有线上医院已经完善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1.智慧门诊

智慧医疗的核心是医疗本身,通过智慧化的方式,提升整个医疗体系的效率,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产品及服务。智慧门诊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患者可以体验门诊信息化、自动化一站式就诊服务[2]。

智慧门诊的推广使用,可以优化患者就诊流程,减轻排队严重问题,能够节省患者10%~15%的时间[3]。从而缓解医患矛盾,提升患者满意度。

另外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非接触诊疗的模式显得格外重要,在疫情防控实际需要和国家卫生政策支持的“双轮”推动下,线上诊疗迎来了发展的转机。各级医院逐步开通了互联网医院和远程会诊,实行网上分诊、网上问诊、网上就诊,在微信公众号、App等网络平台实行非接触式医疗。患者动动手指、说说语言、聊聊视频、传传结果就能完成过去必须到医院实地的诊疗过程,线上诊疗将成为重要的诊疗方式。当院方、患方和医方都逐渐习惯和接受这种诊疗模式的情况下,优化服务的一方面重心转到完善医疗质量和服务流程。

在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得益于5G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科技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借助本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东风,传统的“步行”式的诊疗将拓展为网络的“点击”式诊疗,医疗机构服务链条延长、服务范围拓宽,有线上诊疗、线下诊疗,有健康促进和康复指导。

2.智慧门诊的建设

2.1 智慧门诊架构

立足本院实际情况,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的门诊诊疗流程。针对门诊就诊过程,梳理患者从到院前到离院后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各个重要节点,推敲可以优化的细节,最终形成最优的智能化方案。实现由“面面俱到、无微不至”的全闭环智慧门诊系统,取代低效、烦琐的医疗系统。智慧门诊系统架构底层是应用服务器、基础数据库及知识库。中间层是各智慧服务系统;顶层是一站式服务和医疗资源调配[4],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信息快速推送、安全的闭环保障[5],见图1。

图1 智慧门诊系统框架

2.2 智慧门诊的系统建设

疫情常态化的今天,相信减少聚集、门诊有序化、高效诊疗、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五大指标都是各级医院门诊管理的共同目标,解决患者诊前、诊中、诊后“三长一短”问题!

可以依据智慧门诊系统架构,从诊前、诊中、诊后3个环节优化智慧门诊服务。

2.2.1 患者到达医院以前

患者到达医院以前,也就是院外诊前环节,可以建设基于公众号或小程序的掌上医院系统。

(1)在线问诊:让患者在家里就能享受在线医疗服务,医院提供在线诊断,在线处方,药品快递至家里等服务。

(2)在线预约: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验、预约床位、预约手术等。

(3)自主导诊:根据患者不适部位,大数据大致分析患者的问题所在,给出建议挂号的科室。

(4)院外导航:结合国内主流电子地图定位医院,给出达到医院的交通方式或路线图。

(5)复诊挂号:根据患者前次看诊的医生上班时段预约复诊号。

2.2.2 患者到达医院以后

(1)院内诊前:加强院内导航导诊系统,包括信息发布终端机、导航导诊软件、信息发布软件、医生排班软件等应用。

1)院内导航:通过信息发布终端机展示医院内的挂号、收费、药房和各科室、各类便民设施的具体位置,分楼层显示,支持搜索并自动规划路线。通过医院3D室内地图的三围视角向患者提供院区各科室与设施,实施导航功能。

2)自主导诊:根据患者不适部位,大数据大致分析患者的问题所在,给出建议挂号的科室或医生。

3)医生排班系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医生擅长的领域,方便患者选医生和规划自己合适的就诊时间、复诊时间、检查时间

4)院内公示:通知公告、医院介绍、科室介绍、医生介绍、收费标准、就医指南、温馨提醒、健康宣教等。

(2)院内诊中:建设分诊排队叫号系统、全院自助终端系统、诊间支付系统、掌上医院等系统。

1)就诊签到:患者根据预约挂号时间或院内挂号时间分时段,持就诊卡、电子健康码或身份证等身份识别工具在自助终端机或诊区签到机上签到、排队、候诊、看诊、领取处方。

2)医生叫号:医生根据签到队列、复诊队列、过号队列、特殊队列等不同队列的排队规则有序叫号。

3)叫号提醒:系统根据规则自动语音、文字显示、门牌灯光提醒患者就诊。

4)诊间支付:看诊结束后医生处方并自动核算费用并提醒患者在诊间扫码支付,患者也可以在掌上医院手机端支付、院内自助终端机上支付。

5)复诊签到:当日复诊患者可以持就诊卡、电子健康码或身份证等身份识别工具进行复诊签到,并根据医院门诊排队管理制度插入现有队列。

6)自助打印:患者持就诊卡、电子健康码或身份证等身份识别工具打印检查报告、检验报告、清单打印等纸质文件。

7)自助缴费: 门诊缴费(检查费、药品费、治疗费),住院预缴等。

8)自助查询:门诊费用查询、住院费用查询、其他查询。

9)信息推送:排队叫号信息推送、签到信息推送、检查检验结果推送、用药提醒。

(3)患者离开医院以后,也就是院外诊后环节,可以建设基于公众号或小程序掌上医院系统。

1)患者信息查询:就诊信息查询、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复诊预约查询、药品快递实时查询。

2)患者信息接收:医生调班信息接收、复诊通知、复诊预约成功通知、住院、手术、检查、检验提前一天提醒。

3)医院信息发布:医院通知公告、活动会议安排、国家政策、医保政策普及等。

3.智慧门诊建设趋势

在这个先进技术的数字时代,随着5G网络的广泛铺设,智慧门诊迎来了最新发展,包括深度学习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这些技术有助于改善诊断和治疗。这些相互关联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使用物联网从偏远地区的患者收集实时数据;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处理、解释、预测和决策;使用云计算备份数据;并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安全的数据网络提供支持。

3.1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门诊建设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世界上每一个物理实体都能进行通信和交换信息,物联网在在智能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率、血糖、脑电图、心电图、氧分压等实时生理数据,以及语音、表情等心理资料,可通过物联网远程提供给医务人员。实现监控患者日常活动,为医生诊疗提供信息支持,并促进诊疗行为改变。此外,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珠联璧合”,为医生提供了透明、基于证据的决策,这可能会推动诊疗模式的转变。另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集成使得收集和分析大量不同的人类和非人类相关数据成为可能。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疾病、危险因素和环境状况等有价值的信息,这很难通过传统的疾病监测系统收集。通过物联网和数据联系,决策者有可能做出基于证据的决策,以促进智慧门诊系统建设。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门诊系统,使整体医疗系统能够超越传统的服务提供模式,以更加积极、持续和协调的服务方式代替以往被动的、间歇性的和不协调的方式。这种服务模式能够提供高诊疗质量和缓解医患矛盾。这一医疗系统格局的变化对政策制定者也很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卫生系统的效率。并为医疗系统提供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个人或人口的需要,改变其诊疗和提供服务的模式。

3.2 大数据分析在智慧门诊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大数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范式,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高,多样化,真实性,价值高的特点,医疗领域已经认识到获取、存储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意义。大数据可以为智慧门诊创新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机会。

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医疗质量和效率进行更有力的评估,这些评估本身可以用来促进医疗工作的改善,目前,许多治疗仍相对缺乏跟踪和分析。在已存在的海量医疗数据中,了解哪些治疗是有效的,哪些治疗不起作用,这对于改进诊疗方案至关重要。大数据分析还可以用来衡量医院质量,、发展科学假说、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监测药物和设备的安全等。

3.3 人工智能在智慧门诊建设中的应用

3.3.1 通过人工智能缩短等候时间

书写病历费时是广大医生的痛点,大约占门诊医生工作时间的34%[6]。而如果患者病史、主诉等信息在就诊前已经准备好,就可以缩短医生的临床评估时间。这类信息目前是由医生手工录入,这样耗费了很长时间,导致很多医生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医生对门诊电子病历产生抵触情绪。很多医院都因此推广不下去门诊电子病历。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病历采集似乎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将手写数据转换成数字化形式所花费的时间。自动化病历采集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整体而言,由自动病历采集的电子病历,与传统的病历采集方法相比,有更高的质素、更全面、更有条理、更有相关性。这样患者可以与医生进行更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使患者在回答敏感问题时更加自在。而且由于患者被迫事先考虑自己的问题,最终实现了病历信息更加完整,这位医生可以为更详细的询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3.2 通过人工智能预防疾病

人工智能正在开创“早期医学”的新时代,这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建模和大数据的疾病预防预测方法。当前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诊断和处方自动化,通过高效率、高效益的病人数据筛选及早发现疾病,这些工具都得益于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人工智能能够在一个相对可靠地完成监测住院和门诊患者轨迹的任务。如果预测是准确的、及时的、个性化的和有效的,预测对节省资金、挽救生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人工智能将“预防胜于治疗”从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人工智能在“早期医学”实施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地方。

人工智能还可以作为临床医生的虚拟医疗助手,应用于临床决策支持,给出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鉴别诊断等。如:用于腕部骨折检测的OsteoDetect,用于自闭症筛查的Cognoa,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的Idx-DR[7]等都是达到商用级别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

人工智能不仅会改变医学实践,还会从根本上重塑世界各地的医疗现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对于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恢复人道医疗实践,以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推动从医生驱动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的转变。

4.结语

智慧医院固然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但不要掉入智慧医院的“技术陷阱”。智慧医院不是新技术的堆积,技术是基础,但更重要是将新技术的智慧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融入诊疗流程中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处处从方便患者出发。这就需要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然后严格依据制度落实工作,绝不让智慧门诊流于形式、患者感受不到便利。医院需要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创造性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智慧医疗过程中患者的隐私需要被提起重视,在医疗网络中共享的医疗信息以及个人信息都必须保密。但实际上,在数据采集、访问和应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侵犯了患者隐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隐私问题。数据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脱敏数据或差别隐私的技术,而不是使用原始数据,对数据的使用设置审核管理机制,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被使用,但隐私过度保护无疑会对数据驱动的创新踩下刹车,因此,在许多情况下,隐私与创新的权衡成为需关注的难题。

智慧医院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个“智慧”也在不断成长,这个成长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需要不断地持续高投入。

猜你喜欢

门诊人工智能医生
门诊支付之变
最美医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