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技巧运用

2022-03-25蒋大伟

剧作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竹笛唱腔乐队

■ 蒋大伟

戏曲是一门集唱腔、舞台表演、器乐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璀璨夺目,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审美情趣与独特的美学思维。近年来,我国戏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并成为人们精神文化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戏曲乐队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竹笛自然获得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竹笛与戏曲音乐的纵深融合,将竹笛音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为戏曲表演的氛围营造、人物塑造、剧情推进与情感传达注入了新的活力,显著增强了戏曲表演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比如《女驸马》中,驸马中榜时,乐队用竹笛高亢婉转的音响效果来烘托当时的喜悦气氛;又如在《铡美案》中,在陈世美行刑时同样用竹笛来烘托紧张的心情。可见竹笛在戏曲烘托氛围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竹笛凭借其自身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戏曲乐队伴奏中,为戏曲乐队伴奏增加了无穷魅力。

一、戏曲乐队伴奏的基本要求

戏曲音乐通常包括文戏与武戏,其中文戏以唱为主,依靠演员嗓音优势、独特音色及与伴奏乐队的密切配合将人物情感、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体现出曲目的内容。武戏则以程式动作为主,包含较大场面的武打,乐队伴奏主要用以烘托氛围、壮其声势。文戏与武戏内容不同,对乐队伴奏便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竹笛与文场配合,为演员的唱腔伴奏

我国戏曲唱腔优美,哭腔、颤音等的运用使得戏曲唱腔极富感染力与震撼力。与此同时,戏曲表演中“流水”“摇板”“散板”过门之前,需要以乐队伴奏领起下面的过门,使得各个乐句之间衔接紧密、连贯且流畅。除此之外,虽然戏曲演员唱功基础扎实,但在戏曲表演中单纯依靠演员的唱腔难以展现其内心世界,观众的视线与审美感受也会局限在舞台之上,难以达到吸引受众的表演效果。这就需要乐队伴奏与演员唱腔相得益彰,在协同配合之下弥补演员唱腔的单一,当演员演唱失误时以乐队伴奏丰富音响效果。由此可见,以竹笛为戏曲唱腔伴奏,要求竹笛演奏者把握好自身在戏曲乐队内的定位,找准自身的音色特点,在演奏时既不喧宾夺主,又不失竹笛的艺术魅力,在为演员唱腔伴奏中使整体音色和谐相融,以此发挥竹笛的伴奏优势[1]。

(二)竹笛在武场单独演奏,为程式动作伴奏

戏曲武场伴奏主要指为程式动作伴奏,不仅包括大场面的武斗,还包括缓慢动作。武戏之中动作是吸引受众关注的焦点,但即使动作技术难度较高、动作流畅,缺乏相匹配的戏曲伴奏也难以体现出动作的灵动与敏捷。因此,戏曲乐队伴奏中需要各类乐器配合以烘托氛围、壮大声势,并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情绪,塑造出更加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如京剧《打渔杀家》中萧恩与教师爷对打的场面就十分出彩,此时要求以竹笛为旋律主奏的戏曲乐队增强力度、加快速度,营造出激烈、焦灼的氛围;京剧《文昭关》中,伍子胥与皇甫讷互换衣服时,两人动作轻缓,此时要求乐队伴奏适度放慢速度、减弱力度,体现出紧张、安静的氛围。由此可见,以竹笛为程式动作伴奏,需要竹笛演奏者深入领会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演奏技法。

二、竹笛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运用优势

竹笛作为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除独奏、合奏之外自古便被广泛应用于昆曲、梆子戏、秦腔、蒲剧等不同风格的戏曲乐队伴奏之中,与戏曲音乐交相辉映、相互促进,形成独特且较为成熟的伴奏范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运用优势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北方竹笛的运用优势

北方竹笛以梆笛为主,音色高亢明亮,善于传达激动热烈、跌宕起伏且粗犷豪迈的情感情绪。梆子戏、秦腔等乐队伴奏中多以北方竹笛为主。因其唱腔圆润浑厚,带有北方人民开朗豪放的性格特点,在伴奏中北方竹笛可以使情感色彩更加丰富且强烈。如在河北梆子《武家坡》中,在由韩建华演唱的王宝钏“出窑来风和日暖”这段唱腔里,竹笛伴奏通过指法与舌技的配合,吐、滑、剁、花等技巧的灵活运用,展现出主人公饱满的情感,或低落愁苦,或轻松欢愉的情绪,加之充足的气息、竹笛与其他乐器的配合、竹笛伴奏与唱腔的融汇等,打造出更加富有层次感的舞台音响效果,有助于体现出北方戏曲乐队伴奏的特点,并彰显竹笛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南方竹笛的运用优势

南方竹笛音色低回婉转、悠扬灵动,善于刻画细腻情感,传达出轻松愉悦或哀婉悲伤的情绪。南方戏曲以昆曲为主,追求舒缓柔和的唱腔,在表现悲伤情绪时如泣如诉,在表现欢愉情绪时明亮甜美。如竹笛在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好姐姐]等唱段伴奏中,主要运用了打音、叠音、颤音等加花技巧,伴随着表演情节的推进、人物情感情绪的微妙变化,将情感诉诸于竹笛声中,一方面体现出戏曲音乐的舒缓柔和、细腻甜美、连贯舒展、流畅自然,使受众形成广阔的想象空间,强化其审美与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心理范式,使其代入到角色之中,在竹笛伴奏的映衬下自由抒情,可显著增强戏曲乐队伴奏的感染力[2]。

三、竹笛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运用技巧

竹笛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影响,简单形成南派与北派两大派系,就技巧而言,南派以颤、叠、赠、打为主,北派则擅长吐、滑、剁、花。且其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运用随着风格、曲目及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一)利用竹笛营造意境,增强感染力

竹笛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运用技巧丰富多样,最为主要的技巧之一便是利用竹笛营造舞台意境、增强感染力。在昆曲《牡丹亭》中,竹笛为乐队主奏乐器,与琵琶、箫等多种乐器组合为戏曲配乐。竹笛与昆曲的风格、音色、旋律、唱腔等完美配合,演奏中灵活运用打音、颤音等装饰音,注重以竹笛演奏指法控制来完成分割音演奏,并根据角色的形象、剧情等对演奏技法进行适当调整,准确划分音区,把握好节奏的缓急,处理好演奏的力度,能够营造出悠远、空灵的优美意境,进而使得戏曲乐队伴奏旋律更加动人[3]。

(二)运用竹笛渲染氛围,调动情绪

氛围是指特定情境下的一种独特气氛,是戏曲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艺术要素。戏曲乐队伴奏要求乐器演奏及乐器之间的配合与戏曲的氛围相契合,并根据表演的内容、人物的内心等渲染情绪情感。竹笛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应用,也需要把握好运用竹笛渲染氛围这一技巧。以陕西地方戏曲秦腔和碗碗腔为例,在竹笛伴奏中需使用垫指、压指等技巧,以竹笛独特的压揉音音色或抒发沉思、悲凉的情感,或模拟板胡体现出戏曲音乐的欢快。不仅如此,在竹笛伴奏中,需要把握好戏曲音乐的节奏变化,以节奏的疏密交织、层层递进体现出深刻且复杂的情感,以此带动受众情绪,将其代入到戏曲的情境之中,在戏曲乐队伴奏的指引下领会内涵,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竹笛是中国传统吹奏乐器,音色丰富且音域宽广,被广泛应用于戏曲乐队伴奏之中,可以凸显我国不同地区戏曲艺术的特点,并且配合唱腔与程式动作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为充分发挥竹笛的优势,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竹笛演奏者需要重视以竹笛营造意境 、渲染氛围,以此丰富音响效果,调动受众情绪,自然流露出情感情绪。

注释:

[1]胡博:《探究竹笛在戏曲音乐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21 年第28 期

[2]陈蕾:《竹笛与乐队〈旱天雷〉的创作手法分析》,《戏剧之家》,2020 年第31 期

[3]赵康延:《昆曲与竹笛》,《戏剧之家》,2016 年第14 期

猜你喜欢

竹笛唱腔乐队
My Mother
花的乐队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梦想乐队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我的坚守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