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

2022-03-25郭霄鹏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内涵式特色学科

郭霄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宝鸡文理学院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工科为特色的地方高校,在推进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更名大学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教学始终是高校的首要工作,高校必须坚持把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任务完成好,这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所在,对地方高校来说更是如此。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应时刻牢记大学的功能使命,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突出特色优势,加强专业建设。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要建设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专业。学科是源,专业是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从加强专业建设入手。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原则,大力培育品牌、特色专业。坚持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协调,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卓越教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推进本科专业的适应性调整、前瞻性布局和结构性变革。面向国家、陕西省和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形成一批特色优势鲜明的专业点。积极开展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工作。健全并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建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应当回应国家和社会需求,以教学项目为平台,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素质教育,促进文理交融。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推进实施大类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国内外联合培养等。完善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改革。积极构建“公共通识+专业融合+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管、教、学三方共同参与,学校、学院、系(教研室)三级共同实施的教学质量保障监督体系。

三是聚焦根本任务,擦亮思政品牌。首先,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坚持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其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再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一步彰显。

二、着力强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水平

坚持“非均衡发展和错位发展”的思路,以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科学谋划学科发展的顶层设计:①继续保持文、理、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学科架构。②着力谋划好化学、地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发展,以重点学科带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③进一步保持和强化工科教育、教师教育的特色和优势。④加大“一流学科”建设力度,壮大省级“一流学科”数量。具体来说,按照“固优、强特、扶需”的思路实现学科分类分层建设。

一是坚持“固优”原则,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加大优势学科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优势与特色突出的学科,抢占学科制高点。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学校坚持特色学科优先发展策略,进一步彰显学科优势和特色,统筹学科资源,做大做强优势学科,奋力创建一流学科。

二是坚持“强特”原则,实施扶持培育战略。紧跟陕西省和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拓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扶持学科的交叉合作领域,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与地方战略新兴领域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良好的学科生态体系。在进一步保持教师教育学科特色的同时,强化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电气、材料学等学科特色,大力扶持培育先进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动化等学科增长点,使应用型工科学科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是坚持“扶需”原则,实施整体推进战略。根据国家战略需求、陕西省和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学科发展实际,统筹学科建设规模与结构,坚持文、理、工学科共同发展,坚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扶持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学科协调发展,坚持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学科平台协同发展。

三、切实加强科研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水平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在坚持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科研工作,坚持教学和科研工作齐头并进,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一是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完善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学科交叉、成果培育等制度,整合学校资源,以省部级科研平台和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为载体,培育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方向为指引,优先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加快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步伐,提高科研水平。

二是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按照“特色发展、突出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承担高级别大项目和产出标志性创新成果方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逐步实现“学科建设、基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强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的内涵建设,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为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支撑。

三是完善优化科研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新科研管理与服务模式,健全科技工作激励机制,优化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激发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整体水平

一所大学的发展兴盛,归根到底要靠学科实力和优秀人才。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要坚持“引育并举、以育为主”,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一是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扩大博士教师数量。发挥二级学院在师资队伍和人才引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二级学院要发挥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的作用,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意见,担负起人才引进的重要责任。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考核奖励制度,探索建立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升。

二是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打造高水平学术梯队。采取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合作研究、联合培养等方式,逐步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为平台,实施各类人才项目培育、支持计划。为学术水平高、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评“杰青”“优青”“长江学者”等。实施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选拔具有发展潜力或学科、专业急需的教师赴国(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研修。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分批、分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三是加强教师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依托国家和陕西省人才推进计划、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建立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支持体系。继续实施师资队伍学历提升、国(境)内外访学、博士后研究、企业工程实践等培养支持计划。加强对新进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助教制度。实施新进博士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对优秀博士实行岗位高聘,达不到任期目标则转岗分流。对教师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管理和保障工作水平

现代大学必须以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化的管理为基础。民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团结师生、维护师生利益的根本落脚点,是党的宗旨意识在办学过程中的具体落实。学校将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一是强化学校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国家、陕西省和宝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强化学校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落实到位、成效显著。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完善“一章八制”建设,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厘清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把学术组织和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既相对分离又相互促进,形成相得益彰的良好工作机制。

三是深化校内综合改革。首先,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改革。推动管理工作创新,按照“小机关、大服务”“管理重心下移、服务重心上移”的思路,强化宏观调控与指导服务,推动管理重心从学校向学院下移,经费分配、资源配置等与二级学院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挂钩,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活力。其次,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在做好“三定”(定员、定编、定岗)工作、科学合理确定各个岗位人员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目标管理、人才评价和激励、人才竞争和流动等制度,以制度改革促进教职工队伍素质提高和职业发展。再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效率、公平、继承、创新等的关系,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引导鼓励广大教职工干事担当、努力工作、积极进取。

六、坚持开门办学,以服务求发展

创新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学校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创新开放就谈不上发展。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要坚持把创新开放作为学校发展全局的核心,将创新开放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

一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积极为教师提供赴国(境)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扩大并落实与国(境)外合作院校、机构、组织交流合作,促进优秀学生赴国(境)外参加各类长短期交流项目,提高派出学生的数量与质量。推进校园文化国际化,积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依托宝鸡历史文化特色与学校优势学科,探索举办外国学生夏令营等。

二是加强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工作。按照“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学历教育为主,兼顾非学历教育,做好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工作。积极争取外国留学生教育国家“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三秦奖学金”以及其他奖学金,吸引、资助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

三是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坚持“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深化与宝鸡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着力构建学校与地方社会资源共享、需求互动、共同发展的办学机制。加强和发展与兄弟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内涵式特色学科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学科新书导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中医的特色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完美的特色党建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