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训练的非机类学生工程素质及劳动实践教育探讨

2022-03-25杨志锋李文芳林金忠肖郑颖庄学文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训劳动考核

杨志锋,李文芳,林金忠,肖郑颖,庄学文

(莆田学院工程实训中心,福建 莆田 351100)

1 前言

工程教育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经济建设的奠基石,国内外高校对高等工程素质教育也愈发重视。傅水根提出现行的高等工程教育要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创造性的工程实践能力。但是,实际上,由于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了很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类的学生对工程的基本知识都很欠缺,在高等教育阶段若不补齐这部分知识,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现在学科交叉融合,更需要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工程基本知识及素养。

2020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高校要重视高校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积极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训生产劳动中引导学生接受劳动实践教育,宣贯劳模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产出有价值的劳动成果。

地方高校主动将非机专业学生纳入工程训练实践范围,普及工程知识的同时,以工程训练为载体,融入工程素质教育以及劳动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注重劳动精神的积淀以及工程素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提升格局,主动进行工程训练技能锻炼,文理交叉融合,丰富知识结构。

2 非机类学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前置工程背景知识欠缺,上手困难

非机类专业学生由于没有前置的机械类专业理论基础课,同时,在高中时期就由于文理分科机制导致工程类的背景知识相对欠缺,如果没有补齐这块短板,在进行工程训练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实训指导教师在讲解时切入一些工程基础知识或者操作技能的时候,非机专业学生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导致实训效果变差,学生也会由于听不懂导致不想听、不想做的情况。

2.2 工程训练学时相对较短

机械类实训学时安排为3~4周,近机类实训学时安排为2周,而非机类实训学时安排仅为1周,平均开展两个实训项目,一个实训项目仅仅只有0.5周的时间进行,从理论学习,到操作技能演示,再到学生自己实操出作品,这些都要在2天内完成,时间相对较短,学习安排进度比较紧凑,本身非机类专业学生的工程知识基础较差,上手慢,学生没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和思考的时间,特别是一些有创意的设计或者想法会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无法得以实现,可能学生刚有一点想法或者感兴趣的点出现实训就结束了。

2.3 “相关性不强”思想导致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兴趣

非机专业学生在参加工程训练前会误认为工程训练就是做锤子、螺栓、螺母这些零件,加工这些零件是重体力活,又脏又累,满手油污,还是一些重复劳动,枯燥无味,同时,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后续的职业没有一点相关性,对实训课程提不起兴趣,产生畏惧情绪。

2.4 考核方式不合理,无法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以往的工程训练或者金工实习在实训周结束的时候就进行作品考核,考核形式比较单一,部分学生由于动手能力欠缺,作品制作粗糙,精度质量不达标。考核结束也不会再进行相应的训练,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工程意识或者精度质量意识的建立是不利的,工程训练课程一结束就进行考核不利于长效实训学习机制的建立,学生考核一结束就结束了实训的相关学习。对于工程知识的巩固掌握也是不利的。同时,目前单一的作品实物考核无法结合非机专业学生擅长表达、演示,文字功底强的特长进行综合考量,存在评价不合理的现象。

2.5 动手能力欠缺,劳动实践能力需磨炼

高亚伟通过调研发现62.5%的高校学生劳动观念相对淡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的改善,很多学生大学前只会认真读书,对于劳动的观念不强,动手能力欠缺,劳动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磨炼,同时,高校劳动实践教育场所有限,仅限于一些志愿者服务、值周、勤工俭学等,覆盖面窄,劳动教育成效差。各个高校的工程实训基地是劳动实践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需要合理规划工程训练课程的实训内容,融入劳模、工匠等精神,切实从内外提升地方高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非机类学生工程实训教育模式改革建议及实践

3.1 线上线下结合,补齐前置工程背景知识缺漏

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是工程训练课程发展的一种趋势,地方高校实训基地要注重线上前置理论课程的建设,本校工程实训中心构建以超星学习通为主体架构的线上课程,融入大学慕课,学堂在线以及其他在线优秀教学资源,由浅入深分模块进行,普及基础的工程知识,以及一些前沿的科技运用,保证非机专业学生在线下工程实训前,所有学生进行线上安全教育以及一些基础的工程理论知识教育,补齐工程背景知识短板。

3.2 适当调整实训教学时间

适当延长非机类专业的工程训练时间,或者优化实训基地实训教学管理机制,让非机专业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到实训场进行产品制作。实训基地要为学生的课外实训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和设备配套投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课外工程训练的实训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创意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障。

3.3 开展创意设计,调动学习兴趣

丰富工程训练项目,引入3D打印、激光切割、模型制作等有趣的实训项目,既能了解科技前沿技术,同时,这些工艺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实践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主动接受工程训练。如土木专业学生在工程训练的时候,安排房屋或者桥梁模型的制作,首先,安排学生进行UG软件的熟悉,学生有CAD软件操作的基础,上手快,很快就能进行简单的三维模型的搭建,接着,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相应的房屋和桥梁作品的零件模型,然后采用亚克力板作为材料进行激光切割制作相应的模型并进行雕花,最后进行组装成型.整个过程涉及3D建模、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模型组装等不同知识点。学生对于自己所制作的第一个手工模型都充满了兴趣,爱不释手,往往下课时间到了,还舍不得离开实训场,这对于非机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建立有极大的好处,学生是自主去学工程训练的工程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到下课就一哄而散,另外,随着学长学姐的口头相传,后续的学弟学妹对于工程训练的兴趣会不断提升,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就被建立起来。

3.4 优化考核方式,培育长效学习机制

改变以往实训一结束就进行考试的考核方式,采用期末交作品的方式进行考核,学生可以独立或者团队合作进行作品制作,在实训和考核的这段过程中,使学生不间断进行实训技能或者工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延长隐形的工程训练学习时间。教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在指导过程中不断拓展相关的工程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精度质量意识的培养,拓展工程方面的知识点。同时,拓展多元化考核机制,引入PPT汇报答辩环节,为非机专业学生展示自身特长提供平台,在制作PPT过程中,上台展示过程中,不断刷新自身的工程认知,同时,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评分、团队间互评、投票评分等形式,对非机专业学生的产品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3.5 工程训练项目进行学科交叉,提升专业相关性

工程训练项目进行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学科交叉,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实训项目、设备和场所等进行分析,提升专业相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规划专业的学生提出车床为什么斜着摆放的问题,引导学生往安全、便利、采光等因素进行思考,让他们理解工程训练是与他们有相关的,其实车床这样斜着规划布置是第一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错开前后机床的卡盘位置,以防工件或者铁屑伤害到前后机床操作人员。第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及采光。针对造价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出手动加工一个工件所需成本为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场所、人工、材料、工具损耗、水电等成本因素。对于医学专业学生,可以结合3D打印骨骼、激光技术美容等同他们专业相关性比较强的工程训练项目进行开展。

3.6 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培育劳模精神

地方高校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集工程训练、技能培训、产学研为一体的工程教育服务平台,是把课内实验,产品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内容有机结合的场所,是高校进行劳动实践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地,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工程训练过程中,首先,着重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围绕匠心、匠人、匠艺三个方面磨炼学生的劳动意识,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品质要有正确的态度。其次,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实训卫生管理方面,每班次都要求各个学生必须进行自己工位的整理,包括工具归位整理、卫生整理(包含个人位置卫生、班组卫生以及整体实训场卫生)等。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劳动后的收获喜悦感。

4 结语

工程训练是非机类专业学生接受工程素质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现有的工程训练课程是在以往的金工实习课程基础上转变过来的,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线上线下结合、调整实训时长,优化考核机制,优化课程学科交叉,提升学生实践兴趣等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积累教学经验,对于后续的非机类专业的工程训练教学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实训劳动考核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热爱劳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