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及CT表现分析
2022-03-25尹小南马宜传
尹小南,马宜传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s,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s,AML)的一种特殊类型,之前观点认为其缺乏脂肪组织的影像学表现。近年来病理学观察肿瘤可以是单一成分,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也可以同时含有厚壁血管以及脂肪组织。通常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有5%~100%比例的上皮样细胞[1],He等[2]认为上皮样成分大于80%即可判断为EAML,然而正是上皮样细胞成分含量的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差异很大。本资料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EAML,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EAML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9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EAML患者资料,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21~53(39±10)岁;病灶直径2.8~13.5(6.7±3.4)cm。7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3例因腰痛就诊。10例均未进行结节性硬化基因测定。7例行全肾切除,3例行部分切除,术后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见表1。
表1 10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扫描方法 10例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采用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300 mA,螺距1.375,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 mm。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注入碘海醇(300 mg I/mL)80~100 mL,流速3 mL/s,皮质期扫描时间由团注示踪法确定(感兴趣区设置为降主动脉,触发阈值120 Hu),皮-髓质交界扫描完成后分别间隔30 s、120 s行实质期及肾盂延迟期期扫描。三期扫描后以0.625 mm层厚重建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多平面重组。
1.3 影像图像分析 由2名影像科医师(具有十年以上腹部疾病诊断经验)对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分析,主要指标如下:(1)病灶的位置、轮廓、形态、大小、密度;(2)病灶内成分:有无成熟脂肪组织、坏死、囊变以及钙化;(3)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方式及有无增粗迂曲的血管。其中形态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定义为“圆形”,而分叶状和其他形态被定义为“不规则”;CT值取肿块实质部分(避免任何出血、脂肪、坏死或者囊变)上0.5~1.0 cm2范围的感兴趣区域(ROI)测量,并在所有扫描阶段测量相邻正常肾皮质,如果上述感兴趣区域仍不均匀强化,则使用实性成分较高或者感兴趣区域的平均CT值。详细记录上述CT征象结果,对两名读片者分析图像前进行统一培训,如定性资料不一致,则经过讨论达成一致,定量资料之间作一致性检验,一致性较好时结果取其平均值。
2 结果
2.1 10例患者的CT表现征象 10例EAML均为单发,其中7例位于右肾,3例位于左肾;10例均为实性病灶,均起源于肾实质,表现为外生性生长,轴位层面直径病灶直径2.8~13.5(6.7±3.4)cm;9例边界清楚,形态尚规则,表现为圆形;1例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征象;4例病灶内可见增粗血管影,其中1例血管局部动脉瘤样扩张。见表2。
表2 10例患者的CT表现征象
2.2 部分患者左肾出血CT图像 CT平扫9例病灶平均密度>45 Hu,其中4例(9例中)可见斑片状高密度,提示出血。见图1。
1A CT平扫左肾EAML示肿块密度明显不均匀,瘤内及肾周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区,CT值约78 HU,提示肿瘤破裂、出血,另病灶内可见灶状脂肪组织 1B 增强扫描皮-髓质交界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出血区无强化 1C 增强冠状位重建示病灶位于肾实质中部
2.2 部分患者的左肾坏死及脂肪CT图像 3例可见斑片状坏死区。薄层观察7例可见脂肪密度,其中4例(7例中)呈大片状状或散在分布,2例呈小斑片或点状分布,10例EAML均未见囊变及钙化征象。见图2。
2A CT平扫左肾类圆形实性占位,瘤内未见明显囊变区域及钙化灶,边缘区域可见散在少许脂肪组织 2B 增强扫描病灶内可见斑片低密度区,提示坏死 2C 病理切片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以及畸形血管,并可见散在脂滴(HE染色X40)
2.3 部分患者右肾平扫及增强CT图像 CT增强表现皮-髓质交界期 9例呈明显强化,其中8例不均匀强化,1例呈均匀强化;肾实质期病灶均呈持续性强化,表现为“快进慢出”模式;延迟期9例病灶强化程度明显减退,1例呈持续强化,1例病灶皮-髓质交界期轻度强化,实质期持续轻度强化。见图3。
3A CT平扫示右肾中部实性占位,密度高于肾实质,肿块局部边界不清,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 3B 增强扫描皮-髓质交界期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 3C 实质期肿块仍呈轻度强化
3 讨论
3.1 EAML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EAML最早由Eble等[3]报道。WHO于2004年将EMAL单独分类,定义为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间叶肿瘤,属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家族。其免疫组化特点是同时表达黑色素细胞标志物(Human melanasome B(HMB)-45和/或melan-A)和平滑肌细胞标志物(smooth muscle actin(SMA)和/或desmin)[4]。EAML可以含有经典型AML的3种成分,也可以是单一成分,以上皮样细胞增殖为主。目前国内外对EAML的诊断标准并不统一,诊断范围为上皮样细胞所占比例5%~100%。文献[5]报道镜下观察:(1)上皮样细胞大于70%;(2)畸形核;(3)有丝分裂活跃,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亦有放射学相关文献[6]报道部分EAML具有复发、转移、侵犯下腔静脉或肾静脉等恶性征象。本次10例中1例镜下观察病理切片可见多畸形核,提示具有一定侵袭性,CT图像病灶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病理表现相符,但下腔静脉及肾静脉未见瘤栓,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征象。EAML好发于女性,且发病年龄低于经典AML患者,本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9岁,男女比例1∶4,与文献[7]报道相符。
3.2 EAML的CT征象分析及其病理相关性
3.2.1 EAML的形态特征 EAML病灶体积偏大,有文献[8]报道病灶最大径7 cm,小于1 cm罕见,远大于其他乏脂型AML,密度相对不均匀,多伴有瘤内出血,部分可见坏死灶,大多数瘤体实质部分CT平扫为高密度(>45 HU)[9],可能与瘤内上皮样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丰富以及畸形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有关。通常AML瘤体长径>4 cm是临床手术干预的指征之一,大于4 cm瘤体破裂出血的风险增高[10];部分畸形血管局部动脉瘤样扩张,进一步增加瘤体破裂的风险系数,因此对于EAML,多有文献[11]报道瘤内和(或)瘤周出血表现。本组病例中,瘤体直径范围2.8~13.5(6.7±3.4)cm,其中9例病灶平扫CT值均大于45 HU,高于同层肾皮质密度,且4例伴瘤内和(或)瘤周出血征象,与文献[12]报道相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2.2 EAML的成分分析 (1)成熟脂肪组织及粗大血管: 与经典的AML含有成熟的脂肪组织及畸形血管不同,通常学者认为EAML病灶内脂肪成分很少甚至没有,肉眼很难观察到,因此通常认为CT上脂肪缺失是其影像学特征之一[13]。然而,病理学上对于EAML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上皮样细胞所占比例为5%~100%,这样不同的占比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脂肪衰减。有学者[1]认为定义EAML为病理切片中上皮样细胞所占比例至少大于80%,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EAML的CT和MRI图像,在5例病灶内发现脂肪成分(或肾周脂肪但难以分辨),国内学者贺新华等[14]报道其病理诊断标准为上皮样细胞超过30%。本资料回顾性分析CT平扫薄层图像,7例瘤内含有脂肪成分,其中4例(7例中)含有岛状分布脂肪组织。4例病灶内含有畸形血管,1例(4例中)血管局部动脉瘤样扩张。本组病例中成熟脂肪组织与畸形血管较为常见,可能与本院EAML的病理诊断标准中上皮样细胞所占比例范围较宽有关。(2)坏死、囊变以及钙化:既往的文献[15]报道EAML瘤体内可见坏死,但囊变、钙化罕见,坏死可能与EAML中的肿瘤细胞的生长模式、核异型性程度和活跃的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当肿瘤细胞增殖活跃,而内部供血不足,易发生肿瘤坏死。本组病例中3例可见变性坏死,无明显囊变区,10例均未见钙化灶。(3)强化方式:CT强化对于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肾脏肿瘤具有重要作用。本组病例中CT增强表现皮-髓质交界期9例呈明显强化,其中8例不均匀强化,1例呈均匀强化,肾实质期病灶均呈持续性强化,延迟期9例病灶强化程度均明显减退;1例病灶皮-髓质交界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期均续轻度强化,总体强化表现为“快进慢出”模式[16]。国内纪建松等[17]学者观察分析15例肾EAML可呈“快进快出”强化模式。EAML强化方式多样,可能与其病理基础例如完整的包膜,密集排列的上皮样细胞、相对较少的间质细胞、血管壁弹性差以及缺乏引流静脉或者瘤体组织成分复杂、上皮样细胞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有关。考虑到目前文献均为小样本报道,EAML强化模式的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EAML的CT主要征象包括病灶体积较大,边界较清楚,可含或不含成熟脂肪组织,平扫密度较高(>45HU),常伴有瘤内出血,部分可见坏死灶,囊变及钙化罕见;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病灶具有潜在恶性,但静脉瘤栓及远处转移较肾细胞癌少见。当病灶内含有脂肪组织,需同经典AML鉴别,后者发病年龄大于前者,且病灶体积较EAML小且密度均匀,通常无坏死、囊变,属于良性肿瘤。病灶为乏脂性表现时,与肾细胞癌鉴别困难,肿瘤体积较大、平扫呈高密度以及瘤内出血等特征时具有一定的提示诊断作用。CT增强也有一定的鉴别价值,肾透明细胞癌在皮质期明显强化,且呈“快进快出”表现,而EAML皮质期没有明显增强,整体呈“快进慢出”表现,然而最终明确诊断仍有赖于病理[18]。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1)样本量较少;(2)本资料仅分析了样本的CT表现,部分病例术前未做MR检查;(3)缺乏与其他肾肿瘤的对比研究;(4)有研究表明EMAL可能与结节型硬化征有关,本资料对此未进一步探究。因此,对于此病的深入和对比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