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分析
2022-03-25李东琪
李东琪
烧伤属于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因烧伤患者的皮下或(和)黏膜下组织、皮肤或(和)黏膜、肌肉受损,严重影响其相关生理功能,并会对患者心理、外观和社交造成破坏性改变[1-2]。整形手术是治疗烧伤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修复受损组织,但受手术切口多、创面较大、组织皮瓣抗感染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3-4]。术后切口感染会直接影响整形手术效果,导致术后皮瓣坏死或功能不良,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本资料分析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行烧伤整形术治疗的623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男347例,女276例;年龄18~54(30.26±3.14)岁;烧伤部位:头部149例,背部304例,四肢170例。纳入标准:(1)凝血功能正常;(2)病历资料完整者;(3)年龄>18岁;(4)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完成治疗和调查者。排除标准:(1)术前存在感染者;(2)急危重症烧伤者;(3)妊娠期烧伤者;(4)生命体征不平稳者;(5)肾功能不全;(6)治疗依从性低;(7)过敏体质;(8)存在急慢性感染;(9)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6]中术后切口感染相关诊断标准,即术后1个月内切口表层与周围发生红肿且伴有疼痛感,切口部位出现脓肿性分泌物,病原学检查显示细菌培养阳性。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手术分为2个环节,第1环节:消毒、麻醉后选择扩张区域,在其与修复区域的交界处做一切口,长度为1~2 cm,随后分离肌肉和皮下组织,置入扩张器,放置引流管,连接引流管和负压吸引器,止血后缝合。第一环节完成1周后,将12.5%氯化钠溶液15~30 mL注入扩张囊内,按照患者病情每隔3~5 d注入1次,持续时间约为8周,待注入量达到手术需求后实施第2环节,彻底抽取第1环节中注入的氯化钠溶液,取出扩张器,切除烧伤的软组织,推行式将患者的皮肤做成皮瓣,缝合、包扎切口,术后2周拆线。
1.4 资料收集 经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整理入组患者资料,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性别、术前备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残余创面、烧伤部位、术区残留瘢痕、住院时间等。分析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12%(7/623)。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手术时间≥200 min、术区残留瘢痕、术后残余创面与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术前备皮时间、烧伤部位、住院时间与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2 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以术后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手术时间≥200 min、术区残留瘢痕、术后残余创面是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2和表3。
表2 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变量赋值情况
表3 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烧伤整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以下几点危害:(1)可导致机体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时大量释放蛋白酶和氧自由基,造成胶原溶解超过沉淀,对周围组织形成破坏,延长创面愈合时间[7];(2)感染部分可大量分泌蛋白水解酶与内毒素等物质,进一步损伤细胞自由基,产生脓血性分泌物,影响创面愈合,甚至造成皮瓣组织坏死,造成手术失败[8]。
充分了解、掌握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预防感染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资料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手术时间≥200 min、术区残留瘢痕、术后残余创面是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1)合并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且伴有多种代谢紊乱,身体状态相对较差,对手术耐受性较差,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相对较长,增加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另外,合并糖尿病者体内糖代谢异常会造成白细胞磷酸果糖活性下降,抑制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功能,降低白细胞杀菌活性,降低白细胞杀伤能力,且高血糖环境可为病原菌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加切口感染发生风险[9]。(2)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因烧伤病情特殊,术后需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长期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可能会杀灭敏感非致病菌,致使菌落失衡,增加多药耐药菌感染可能及致病菌数量,进而增加切口感染发生风险[10-11]。(3)手术时间≥200 min。手术时间长者切口暴露时间相对较长,并会相应的延长术野暴露于环境中的时间,病原菌入侵可能性较高,会相应的增加切口感染发生概率。(4)术区残留瘢痕、术后残余创面者术后创面易积垢,不易清洁,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易发生切口感染[12]。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可实施以下几点措施干预:(1)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严禁擅自提高抗生素级别、增加抗生素剂量,并按照患者病情适当对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使用剂量调整,尽可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2)医务人员在术前制定完善、详尽的手术方案,充分考虑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方案。同时医务人员需注意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尽可能提高手术操作熟练度,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区暴露时间。(3)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烧伤情况,在不影响早期抗休克基础上,可使用0.5%洗必泰或1‰新洁尔灭冲洗创面,随后用20~35 ℃生理盐水再次冲洗,以减少创面细菌数量,创面清洁工作做好后再实施整形术治疗。术中注意清除凹体皱褶瘢痕并充分修复创面,对于存在残余创面者,建议延期手术。(4)加强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充足的热量供应,增强机体免疫力与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预防感染。(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前彻底消毒手术所需各种器械、手术室空气,防止创面被悬浮于空气中或手术器械上的病原菌缩感染。
综上所述,合并基础疾病、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2种、手术时间≥200 min、术区残留瘢痕、术后残余创面是烧伤整形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