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梗通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脂、cTnT及BNP水平的影响
2022-03-25孔玲玲王璟翟小菊
孔玲玲,王璟,翟小菊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血栓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致使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的一种疾病[1-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但仅对局部病情起作用,术后形成的微血栓可致血管再次堵塞,而长期采取西药进行抗凝治疗可能导致明显不良反应[3]。有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在改善AMI预后效果上具有独特优势,且通过控制药量可以使药效作用缓和,毒副作用减小[4]。循此思路,本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愈梗通瘀汤治疗,并观察其对AMI患者血脂、cTnT及BNP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5月收治 的79 例AM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7~70岁,(58.6±10.4)岁;发病至治疗时间(4.4±1.2)h;原发性高血压17 例,高血脂13 例,糖尿病10 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40~73岁,(59.3±8.6)岁;发病至治疗时间(3.7 ± 1.0)h;高血压15 例,高血脂13例,2型糖尿病11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发病时间、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批准号:20200519)。
1.2 诊断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5-6]相关标准;②AMI 患者具有缺血性胸痛史或伴有心电图动态演变。
1.3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本院胸片、各项实验室指标、心电图等方法确诊,诊断结果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者病情稳定,各项生命体征平稳;③病历资料完整无误;④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有既往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史;②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③合并肝、肾、肺等较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⑤对本研究所采用的药物不耐受或非适应证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PCI 术后均经过常规治疗,包括心电监测、血氧监测、降压降糖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在术后24 h 给予尼可地尔(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69,规格:12 mg × 4 支/盒)静脉滴注,先将尼可地尔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制成0.01%~0.03%溶液,以2 mg/h为起始剂量,根据症状适当增减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h。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愈梗通瘀汤治疗。组方:生晒人参10~15 g,生黄芪、紫丹参15 g,广藿香12 g,川芎、全当归、延胡索、佩兰、陈皮、半夏10 g,生大黄5~10 g,以水煎服,1 剂/d。辨证加减:低血压、休克者,可加肉桂10 g 或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舌红口干、心绪烦闷者,可加石斛、玄参、麦冬各15 g;多汗体虚者,可加山茱萸、五味子各10 g,黄芪加至30 g;心痛发作时,方中加细辛3~6 g,三七粉3 g;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汤同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并随访6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实验室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 速率离心取上清液,置于-2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优利特URIT-8031 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武汉盛世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nT、BNP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6.2 中医症状积分
参考文献[7]中相关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评估项目有胸痛、短气乏力、心悸出汗、胸闷等,各症状采用七级评分法,评分范围为0~6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
1.6.3 不良反应情况
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收缩异常等。
1.6.4 终点事件
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随访,记录终点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二次血运重建、脑卒中、二次住院等。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 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 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C、LDL-C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LDL-C(mmol/L)4.51±1.03 2.28±0.76*#4.53±0.98 2.64±0.70*组别观察组例数39对照组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mmol/L)6.43±1.82 4.06±1.27*#6.48±1.93 4.65±1.32*TG(mmol/L)2.47±0.60 1.51±0.52*#2.49±0.67 1.91±0.63*HDL-C(mmol/L)1.78±0.79 1.81±0.82 1.77±0.80 1.80±0.81
2.2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39对照组胸闷2.97±1.28 0.84±0.56*#2.90±1.27 1.17±0.53*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胸痛3.18±1.17 0.93±0.65*#3.32±1.16 1.44±0.60*气短3.01±1.32 0.88±0.63*#2.94±1.31 1.28±0.62*乏力2.78±1.49 0.78±0.39*#2.73±1.60 1.18±0.82*心悸出汗2.99±1.34 0.79±0.42*#3.00±1.30 1.13±0.58*
2.3 cTnT、BNP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cTnT、BNP 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nT、BNP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T、BN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T、BNP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39对照组BNP(pg/mL)952.58±267.68 352.01±105.63*#962.56±280.70 421.59±120.60*4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cTnT(ng/mL)9.87±2.03 4.67±1.36*#10.46±3.83 5.63±1.51*
2.4 不良反应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良反应,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5 终点事件
治疗后随访6 个月,两组死亡、非致死性心梗、二次血运重建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卒中、二次住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及图1。
表5 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例(%)]
图1 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发生改变,AMI发病群体不断扩大,临床上对AMI 治疗和预后的重视也不断提高[8-12]。目前,AMI的主要治疗方式为PCI,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等有优势,可以快速重建血运并改善预后质量[13-14]。但PCI 术需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持续性收缩可能会造成管腔狭窄,增加术后血栓风险。加之PCI 术后长期卧床修养,长期采用西药辅助进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可能存在耐药性风险[15]。因此,AMI患者术后的抗凝、心肌细胞保护治疗仍是目前康复治疗的重要难题。
中医学认为,AMI 病机为心脉痹阻,兼血瘀浊阻,或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辨证属本虚标实之证,应采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治法[16-17]。愈梗通瘀汤是由陈可冀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基础上提出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活血、清瘀抗栓、利湿化浊功效。由生晒人参、生黄芪、紫丹参、全当归、延胡索、川芎、广藿香、佩兰、陈皮和半夏等组成[18-19]。方中选用的生晒人参为气中血药,与生黄芪并用,在气血骤然受阻时可益气行气,活血通瘀,具扶正益气生肌之功;全当归、紫丹参可通瘀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延胡索苦、辛但性温,川芎为气中血药,二者可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此外,藿香、佩兰辛温无毒,可醒脾和胃,辟恶止吐;陈皮主理气和中,半夏可降逆止呕,加之生大黄通瘀化浊又可推陈出新。多药合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 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胸痛、气短、乏力、心悸出汗、胸闷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局部血瘀清除程度提高,通瘀抗栓效果佳。cTnT 是肌肉组织收缩调节蛋白,存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T 从心肌纤维上降解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在血清检测中呈高水平表达;BNP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在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改变时可被刺激并大量释放,以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的自稳平衡[3,20]。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cTnT、BN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cTnT、BN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愈梗通瘀汤可辅助修复受损心肌细胞,降低心室负荷和局部血压,调节心室血流量平稳状态。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9/39),稍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 个月的随访,观察组脑卒中、二次住院发生率更低,表明愈梗通瘀汤具有中长期疗效,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综上,愈梗通瘀汤可以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有效降低AMI 患者血脂及cTnT、BNP 水平,减少终点事件发生率,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