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县农村土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2-03-25赵蓉白雪
赵 蓉 白 雪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家庭中的各项成本开支随之提高,如生产成本、教育成本等,这就导致农民不得不外出务工来维持日常生活[1]。但由于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山西省昔阳县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严重。农村土地撂荒影响农民生计和正常生活,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增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责任感,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 稳定[2]。
1 调研区土地撂荒现状
1.1 调研区土地概况
昔阳县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处于东经113°20′~114°08′、北纬37°20′~37°43′。昔阳县东西长70 km,南北宽41 km,总面积1 954 km2,辖5镇7乡,总人口2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0万人。昔阳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是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昔阳县退出“省定贫困县”,并向社会公告。
昔阳县地处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昔阳县年平均无霜期162 d,平均降水量571.9 mm。
昔阳县属太行山系,为典型的中低山土石山区地貌,海拔900~1 300 m,山地丘陵面积占该县总面积的94%。昔阳县地势东高西低,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地形崎岖不平。东部沟谷深切;中部山势较为缓和;西部位于沁水拗陷带,丘多坡缓[3]。
昔阳县农业用地面积99 270.23 hm2。昔阳县耕地面积49 38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27%。其中水浇地占24.77%,旱地占75.23%;林地面积 62 380.00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92%;草地面积 43 106.67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2.06%;未利用面积27 946.67 hm2,占昔阳县总面积的14.30%,其中弃耕地占48.28%。
1.2 调查样本
以昔阳县为研究区域,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实地调研和网上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尽量以农民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提问和交谈,总体把握农村的劳动力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土地的投入和产出等情况。
1.3 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村民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村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常年务农人数、家庭的耕地面积、年收入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第二部分为耕地撂荒情况调查,包括对耕地撂荒的了解程度,是否存在耕地撂荒问题,耕地撂荒的面积、周期和类型。第三部分为农民对耕地撂荒看法的调查,包括影响耕地撂荒的原因、改善对策、个人对土地撂荒的看法、耕地撂荒的危害、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对土地撂荒问题的个人建议。
2 调研区土地撂荒的影响因素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细致分析,将是否为撂荒地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学历等23项因素作为自变量,从而分析撂荒地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哪些因素对撂荒地的形成影响最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1)可知,以是否为撂荒地作为因变量,在上述众多的自变量中,有5项的显著性P值小于0.05,分别是农业耕种收入低,地形崎岖、不易耕种,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较低,土地零碎、不易生产,这说明上述5个自变量为耕地撂荒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问卷调查结果还可发现,昔阳县农村人口中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偏高,占50%以上,此种情况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另外,昔阳县存在土地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地形崎岖、分布零散,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在这样的土地条件下,农业的比较效益会大大降低,从事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和经商收入。下面对导致耕地撂荒的 5个主要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1 Logistic回归结果
2.1 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户不愿耕种
近年来,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料成本价格的不断提升,农民的种植成本每年都在上涨,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每年变化幅度不大。虽然国家实行了农业补贴、粮食直补等政策,但大部分农作物种植利润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提升、劳动力价格上涨而追平了这部分利润,所以种植业效益仍较低。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受到结构性、低水平过剩及高市场风险的影响,而且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天”,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农民血本无归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相当数量的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活动。
以玉米种植为例,种植667 m2玉米需要种子1袋 (市价50元)、富邦肥料1袋(市价85元),需要除草剂等农药大约30元,农业设备折旧200元,总投入为365元,粮食成本平均年增长率近10%。此外,劳动投入是根据667 m2玉米在耕作、种植、锄地及收获4个阶段的劳动投入总量计算的,需要16个工作日(以下简称“工人”),每个“工人”按照当地农民的最低工资100元计算,人工投入1 600元。综上所述,种植667 m2玉米总投入1 965元。但是,昔阳县667 m2的玉米产量为650~700 kg,按照市场价1.7~1.8元/kg计算,种植667 m2玉米的产出为1 105~1 260元。换言之,种植667 m2玉米,农民损失705~860元,除去国家补贴(667 m2补贴120元),损失为585~740元。
单就外出务工来说,667 m2的劳动力投入为 1 600元,若在工地干活,1 600元就是工人连续工作16 d的劳动报酬。加之昔阳县玉米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对于劳动力投入的时间消耗很大。这是单从劳动力投入来分析的,再结合种子、肥料等材料的投入,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都较高,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更加解释了农民种地效益低下的现状。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4]。与其在耕种上损失更多的钱,不如放弃耕种外出赚钱,这便导致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寻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因此,无人耕种土地,导致土地撂荒。
2.2 农业劳动力缺乏,无力耕种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缺乏。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和老年人,他们普遍农业技能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足,加之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能放弃一些耕作条件较差的耕地。同时,一些农民由于举家外出或搬迁,耕地无人耕种且没有流转,因此产生了大片荒地。
2.3 农业基础设施破坏或缺失,生产方式落后
昔阳县大部分地区位于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明显。但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昔阳县农村基础设施仍没有达到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要求。山路不平整、基础设施破坏或缺失,加之道路未得到翻修和拓宽,导致大型机械无法通过,也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导致部分农民放弃耕种土地。
2.4 土地自然条件差,崎岖不平,沟壑纵横
昔阳县地处太行山系,地势东高西低,并具有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崎岖不平的特点。耕地不规整、坡地较多,导致大型机械得不到合理、高效利用,全靠人工劳作,导致部分农户放弃耕种。
2.5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虽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并没有体现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但从实地调研来看,以2020年昔阳县的玉米产量为例,2020年667 m2玉米产量为650~700 kg,但对比历年667 m2玉米的产量800~900 kg 来看,2020年667 m2玉米产量减少了约22%。究其原因,是因为2020年昔阳县曾遭受暴雨洪涝大风灾害,成片的玉米倒地,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昔阳县农户“靠天吃饭”,年景不好导致土地种植效益不高,从而致使土地撂荒。
3 调研区土地撂荒产生的影响
3.1 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昔阳县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且经营方式较为粗放,未能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耕地撂荒也会对土地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会造成土地肥力降低、抗蚀能力减弱,土壤的物理性质也会变差,土地质量降低,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5]。后期需要或想要耕种时,农民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整,从人力、物力消耗来看都是得不偿失的。
3.2 减少农民收入
昔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发展对该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撂荒,农作物种植种类和产量减少,在农产品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的粮食除满足家用以外,外销获得的收入大幅度降低,收入的降低必然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和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另外,农村大面积耕地撂荒已经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也会导致村集体收入减少,村集体拿不出更多的钱用于村内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不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此循环下导致农民放弃耕种,收入减少。
3.3 粮食供应不足,影响粮食安全
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虽有保护基本农田、占补平衡等政策的保护,但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个人耕地的大幅度减少,不仅影响着昔阳县整体粮食的总产量,而且国家储备粮来源减少,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6]。
3.4 影响社会稳定
“三农”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国以农为本,农以粮为纲。无商不富,无农不稳。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收入减少,土地储备较多的村庄,基本配给得不到保障,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耕地撂荒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社会稳定,这给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新挑战。
4 解决调研区土地撂荒问题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97%的农户对于耕地撂荒没有清晰的了解,但问及个人对土地撂荒现象的看法时,69%的人认为土地撂荒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耕地保护意识。通过宣传使农民从根本上意识到土地撂荒的危害,从而主动参与避免土地撂荒的行动[7]。近年来,政府经常组织农民前往外地培训学习,从农业专家的讲授中学习最新的种植方法和技术,这也有利于避免土地撂荒。
4.2 落实惠农政策,加大产业投入
政府部门应基于整个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及昔阳县的农业发展优势,出台并实施惠农政策,使昔阳县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经济体系,并要做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使广大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其有地愿意种且踏实肯干。特别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要因地制宜,用特色农产品带来的经济优势弥补昔阳县土地方面的不足。例如,昔阳县东固壁村的甘薯产业、静阳村的红富士苹果产业,都是昔阳县的特色农业产业。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这些产业发展壮大。
市场是最好的调节器,因此,昔阳县政府应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反馈选择种植种类,使昔阳县的农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耕地的季节性短缺问题上,昔阳县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的支持与补贴力度,善于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维护农民利益。
4.3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加快建立健全农民权益保障制度,尽快消除因城乡差异给农民带来的困扰,如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困扰。例如,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健全农业保险赔付机制,让农民种地没有后顾之忧;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减少因人为投机造成的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现象,保障农民权益。
4.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那些因为基础设施落后而荒芜的土地,应尽可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土地荒芜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这是解决撂荒地问题的重要措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发挥牵头作用,结合昔阳县的土地现状,因地制宜地规划和建设不同的农业基础设施,找寻不同的方式从土地中获取效益,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提高种植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解决昔阳县耕地撂荒问题。
4.5 完善落实土地流转制度
农村家庭土地耕作收入低,有时会出现土地撂荒问题。对此,实施土地流转,改变土地经营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促进土地合理流转,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农户愿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将荒地转让给其他有能力耕种的农民、大型专业户、养殖专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8]。其次,要积极引导支持耕地的合理开发和使用,为耕地的开发提供优惠待遇和资金支持。
5 结语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昔阳县土地撂荒现象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昔阳县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有农业耕种收入低,地形崎岖、不易耕种,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较低,土地零碎、不易生产等。尤其是种地效益低下,已逐渐不能维持农民家庭的开销,导致农民外出打工成为热潮,进而导致土地撂荒。要想改变昔阳县农村土地撂荒现象,首先,要从社会保障、惠农政策等方面给农民种地提供保障和支持,引导和鼓励农民回家种地;其次,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并且积极宣传新的农业思想和政策,从而改变土地撂荒现状。
本研究选取的地点是昔阳县,研究结论对与昔阳县类似的山区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其他地区是否有参考价值还有待考证。同时,由于调研时间较短,所得数据是调研当前时点的数据,缺乏时间序列分析。若能对农户的土地撂荒行为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对农户的土地经营行为进行长期分析,所得结论的价值将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