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调查与分析
2022-03-25廖前景
廖前景
(梧州市万秀区林业工作服务中心,广西 梧州 543000)
0 引言
森林植被具有良好的碳汇功能,可有效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碳汇量大、成本低、生态附加值高等特点。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我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森林系统的碳汇功能,决定了其将在我国实现“两碳目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是全国林业资源“富矿区”。“十三五”以来,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开展大规模造林和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路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开发,森林碳汇量也大幅增加,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特有优势[1]。
1 广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万km2,其中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9.7%,平原和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3.3%。2015年以来,广西林业和草原部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两山”理念,持续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生态保护修复,做美“绿水青山”,一手抓林业经济发展,做大“金山银山”,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广西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生态优势区和林业产业集中区。
1.1 林业资源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底,广西森林面积 1 485.0万hm2,森林蓄积量6.77亿m3,森林覆盖率达到62.5%;森林碳汇能力居全国前列,植被总碳储量超4亿t,活立木蓄积量9.30亿m3,草地综合植被盖度82.8%,植被生态质量正常以上区域占98.5%,均呈逐年升高趋势。现有公益林面积545.2万hm2,红树林面积9 330.3 hm2,居全国第二位。普查审定古树名木14万余株,在全国率先引植黄帝手植柏等古树名木扩繁苗,入植南宁园博园“中华园”。
1.2 自然保护地概况
广西已建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截至2020年,广西共建成自然保护区78处,总面积125.0万hm2;建成地质公园24处、国家森林公园23处、国家湿地公园24处、国家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海洋公园2处、国家石漠公园2处。自然保护区的不断扩建,拓展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广西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灌丛、湿地等;淡水生态系统主要有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库塘生态系统等;海洋生态系统有潮间带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等。
1.3 森林城市创建情况
广西大力推进县级森林城市创建,加快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广西成功打造出一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生态文化基地和广西生态文化村等示范精品。其中,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基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共创建47个“全国生态文化村”、24个“广西生态文化村”。梧州市、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等10个城市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河池市南丹县成为广西第一个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县级单位;玉林市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广西首个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构建形成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创建森林城市新格局,努力推动建成全国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区。
1.4 林业产值情况
广西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林业功能互补共生圈,打造林业产业集群,推动特色核心示范区实现全覆盖。当前,广西绿色林业产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20年,全区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 662亿元(见图1),居全国第二;木材产量3 600万m3,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当地人工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面积及松香、八角、肉桂、茴油、桂油、木衣架等特色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广西现有年产值超1亿元林产加工企业达491家。林业产业已成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图1 2011—2020年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
2 林业生态建设现存问题
2.1 森林建设质量低下
一是近年来粗放式的开采和发展模式,导致原始林转化为次生林、天然林转化为人工林。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体现为森林资源分布较集中,森林资源整体上呈现北部、西部多,南部、东部少的特点。而且经过多年的绿化,剩余宜造林面积越来越小,栽植条件越来越差、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三是营林水平不高,种植的树种过于单一;树种的选择多采用引进高价格的外来树种,而往往忽略本土树种的使用,导致引进树种不适宜当地环境条件;营林结构不合理,导致树种成活率低或生长缓慢,没有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
2.2 林业人才缺乏
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中基层林业专业人才不足,现有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整体水平不高。科技人才和专业干部出现断层及高端人才引进不足。由于林业生态建设多位于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薪资福利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及社会保障少,对人才的吸引力弱,导致每年招聘的高技能人才不足,或是人才流失严重。对现有人才培养不足,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导致现有人才能力提升缓慢。
2.3 资金投入不足
相较于新兴科技产业,林业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辅助配套设施欠缺。林业生态建设投资一直是补助形式,单位面积投资标准较低,随着各种成本的上升,现有补助不能满足造林的资金需求,导致建设质量难以保证,局部造林质量不高,影响和制约了林业的发展。
2.4 林业管护不力
林业资源管理体系欠缺,导致滥伐滥采的情况时有发生。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好坏一方面受到乱砍滥伐现象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森林火灾事故的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可归结于人们过于淡薄的防火意识,一次森林火灾会大量地损耗森林资源,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3 广西林业生态发展的优势
3.1 区位与交通优势
广西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北回归线“绿带”横贯中部,林木生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常适合森林资源培育和利用。境内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已开通了多个航班,可直达全国各主要地方,且沿海沿江沿边是联结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地区、东盟国家的重要陆海通道。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林业生态建设弯道超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2 资源优势
广西森林资源分布广、类型多样。2020年,广西森林覆盖率62.5%。该地林业资源丰富,具有“经营主体多、森林采伐量大、更新快、生长快、变化快”的特点,为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有常绿针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原始林、次生林等,为森林旅游、绿色康养、湿地休闲、花卉观光和野生动植物观赏等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 人力资源优势
广西劳动力资源丰裕,全区常住人口4 838万人,区内就业人员2 841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60万人。总人口中,15~59岁人口多年均在68%左右,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劳动力供给充裕。同时,每年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逐步递增,随着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高层次人才逐渐涌入,人力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人才优势,对发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优势、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 科技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2]。广西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国家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高层次人才方面,全区共有153万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6名。人才资源富集,科技创新优势突出,为广西“科技+ 林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3]。
4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
4.1 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高位推动生态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研究制订具体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工作举措,合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影响全局工作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4.2 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引进林业人才。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普及,着力打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送科技下乡、发放林业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对林农、林企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训、信息共享等全方位服务。探索建立技术人员挂钩联系制度,实行分片包干,以培养乡土林农技术骨干为重点,参与营造林、管护全过程,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和水平。
4.3 加大资金投入
“两碳”为林业现代化建设供了新的通道和路径。可逐步增加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扩大补贴规模,进一步完善财政造林、森林抚育、森林保护的林业补贴政策,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发与林业减排增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加大力度探索林业提质增效创新模式,为林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能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直接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引导各类主体积极融资参与建设。建立部门协同支持机制,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对国家储备林良种壮苗培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给予经费支持,对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林业机械购置按规定予以补贴。
4.4 统筹规划,改进营林方式
一是坚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科学、合理、有效利用林木资源,严格筛选项目,合理布局,梯度推进,上下游结合,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二是按照生态优先、适地适树、良种良法原则,合理布局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大力培育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避免大量使用外来物。避免盲目地在要求“退耕”的地段进行大面积的人工植树种草,可采用雨季容器苗造林技术来降低种植成本。采取营造混交林、延长采伐期、增施有机肥等科学经营管理方式,打造一批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示范县[5]。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其他自然条件优越、商品林面积大、国有林地多的地区。
4.5 加强管护力度
首先要增强相关人员的大局意识,企事业单位要做好林区农户的思想教育,禁止过度砍伐[4]。其次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政府应做好防火及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对造林之后苗木的抚育管理和现有造林成果进行管护,使人们意识到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途径[5]。
5 结语
广西自然条件优越,林地资源丰富,林木生长快,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强区建设,对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