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安、麦世法:牺牲在“大别山惨案”的广西籍中共党员
2022-03-25胡遵远
● 胡遵远
1939年10月23日,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廖磊病故。同年11月,经李宗仁推荐,李品仙继任安徽省主席和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同时兼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他到立煌(今金寨)县就任后,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公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打击和迫害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抗日进步力量。
1940年春,李品仙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的法西斯统治,在立煌各地遍设特务组织,大肆进行所谓的清查“异党”活动,屠杀共产党人由秘密到公开,制造了多起反共流血惨案。
1943年秋,隐蔽在国民党军政机关内部、坚持大别山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刘敦安、麦世法、史迁(史谦)、詹运生(詹大权)、陈达伍、余会之、林采微、胡承祧、樊政、尹荣、黎柽梁等10多位爱国志士被逮捕;12月15日,在第二十一集团军党政总队特务头子刘廷禄、文月夫的指挥下,上述同志被活埋在立煌县古碑镇古碑冲傅家湾(很多资料误为“张家湾”)山后,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大别山惨案”。本文着重记叙刘敦安、麦世法这两位牺牲在“大别山惨案”的广西籍中共党员。
刘敦安
刘敦 安(1906—1943),出生于广西博白县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直到11岁那年,父母才把他送进学校。1925年,刘敦安考上博白县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博中”),次年春,因家庭经济困难转读师范班。1926年,革命先驱朱锡昂(广西博白人)在博中作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宣传讲演,刘敦安听后深受教育和鼓舞。1928年秋,中共党员朱光翼(朱光易)回到博中,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刘敦安参加了朱光翼组织的磷光剧社,到沙河等地演出,进行革命宣传。
1929年夏,广西地下党领导人朱锡昂在玉林被捕,英勇就义。1930年秋,直接指导刘敦安进行革命斗争的朱光翼在博白被反动派杀害。在白色恐怖面前,刘敦安没有退却,反而想方设法寻找中共党组织,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他同李隆等人逃难到印度尼西亚,住在爱国华侨李光前家。荷兰殖民当局害怕他们宣传革命,对他们搜查后,以“共产党宣传赤化”罪名将他们驱逐出境。刘敦安转到新加坡,继而到广州。
1932年,刘敦安从广州赴桂林,考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师专”)。当时的广西师专聘请有不少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师。入校后,得到这些共产党员的指导,刘敦安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中国革命问题。
1935年,经友人介绍,刘敦安与梁寂溪、凌焕衡等广西师专首届毕业生到龙州区国民革命基础师范学校(不久,该校并入龙州民团干校)任教。工余之暇,他们常在左江岸边的宝塔下商谈革命斗争和寻找共产党等问题,当时,广西地下党组织处于极其秘密状态,无法联系,他们决定由刘敦安去广州、香港找共产党员陈勉恕(大革命时期曾是中共南宁地委书记,在梁寂溪家开过秘密会议)。
1936年1月,刘敦安在香港找到陈勉恕。陈勉恕听了刘敦安汇报在广西师专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况和强烈要求入党的愿望后,遂介绍刘敦安、梁寂溪、凌焕衡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刘敦安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龙州民团干校,与梁寂溪、凌焕衡组建中共党小组,刘敦安担任党小组组长,受陈勉恕领导。(中共玉林市委党史办公室著:《中国共产党玉林历史简明读本》,广西人民出版社)
刘敦安
1936年3月,由于情况变化,梁寂溪转到梧州中学做老师,开展党的工作。不久,刘敦安、凌焕衡也随着民团干校的合并,到设在南宁西乡塘的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担任上尉指导员兼教官。刘敦安在南宁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介绍张镇道、覃景秀(石山)、韦若松、毛恣观、朱为流等人入党;到1936年秋,在广西民团干校发展中共党员20多人。1936年11月,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任命刘敦安为中共广西省工委委员,并决定成立中共广西省军团,由刘敦安任书记,麦世法、张镇道为委员。军团负责南宁军校、民团干校、左右江武装队伍的党组织工作。
为及时沟通上下级党组织的关系,刘敦安与凌焕衡先后在南宁中山路、南国街建立秘密联络站,收转陈勉恕和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很多重要信件,接待、掩护了很多来往的同志,还常以自己的工资资助来往人员。
通过陈勉恕的关系,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派李守纯到广西指导工作。1936年11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成立后不久,通过李守纯的关系,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薛尚实来到南宁,确认广西党组织与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关系。至此,广西党组织恢复了从1932年春开始与上级中断了4年之久的组织联系,实现了对全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
与此同时,刘敦安还几次派曾世钦(曾诚)等到右江,找到了韦拔群牺牲后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的党组织和游击队,为实现广西全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恢复和重建广西党组织做贡献。
193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撤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张文彬。1938年4月,中共中央撤销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成立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1940年1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决定撤销广东省委,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南委”),方方任书记,广西省工委划归南委领导。
刘敦安十分重视周边地区中共的工作。1937年春,他把朱为流、李毓筹的组织关系介绍给中共陆川县委,在博白建立党的特别支部。同年秋,他决定由梁溪在百色建立交通站,准备送一批党员到黔桂边区,加强与黔桂边委的联系。同年冬,刘敦安(化名陈史、陈柱)受上级党组织委派,深入黔桂边地区,向该边委成员传达南委关于国共合作搞好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还到乐康、乐旺、伏开、卡法等地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他派韦敬礼参加边委,加强了黔桂边委工作。
刘敦安十分重视保护中共的领导同志。1937年春,他介绍广西省工委书记彭懋桂到邕宁县国民中学任教导干事,很好地保护了他的安全。
1937年秋,桂西游击队和桂系当局谈判改编问题,刘敦安在百色参加研究谈判对策时,认为不能把部队随便调出,更不能交给国民党改编,但由于桂西区特委书记黄桂南的背叛,这支武装后来被国民党“吃”掉了。1938年,刘敦安在武汉以中共广西省军团的名义写信谴责国民党桂系当局背信弃义,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位于金寨县花石乡的中共安徽省工委驻地旧址
1938年3月,南委派黄松坚到广西负责审查整顿广西党组织。审查结果表明,广西党组织基本上是好的,省工委主要领导成员无政治历史问题。黄松坚即报请南委批准成立新的广西省工委,由黄松坚任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陈岸任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在审查、整顿广西党组织的过程中,5月中旬,黄松坚等几位同志被桂系当局逮捕入狱。事件发生后,刘敦安千方百计地筹集经费。陈岸等赶到广州向广东省委报告(是年4月,中共中央撤销南方工委,成立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广西省工委由广东省委领导),请求进行营救。广东省委指定陈岸代理广西省工委书记。后经周恩来与白崇禧交涉,黄松坚等人于年底获释。
1938年5月,中共党组织派刘敦安和麦世法等人随广西部队到达安徽抗日前线。他和麦世法的公开身份是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的中校军官,实际上,刘敦安是中共在该集团军中的总负责人。1940年,刘敦安到立煌县任皖干训班班主任和皖干训团皖东训练班教育长,并参加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他在广西部队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联系进步国民党军官等。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广大官兵所钦佩。
在安徽前线桂系军队工作期间,刘敦安除了为共产党、为新四军搜集情报、做统战工作,还积极从事掩护地方中共党组织的活动,协助地方中共党组织发展中共党员、培养干部。1940年5月,中共立煌县委把当地60多名地下党员交给他联系,他毫不犹豫地承担下来,并且圆满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桂系军阀在安徽加紧了反共活动。中共党组织考虑到刘敦安等人的危险处境,要他们及时转移。但刘敦安他们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毫无畏惧地留下来坚持斗争,顽强地与桂系军阀特务进行周旋。
虽然上级组织和刘敦安等人对其真实身份进行了隐藏,但他们热情高涨地参加抗日统战工作,仍然引起了特务的注意。特务分子不时会刺探刘敦安,不时以聊天为名,到刘敦安住处或办公室,借机翻查刘敦安的书桌、藏书。刘敦安十分小心,从不在家中或办公室存放与中共有关的任何物品。
一次,一名负责打击走私工作的何所长到刘敦安房间串门。刘敦安明白,这是个特务分子,寻思戏弄他一番。谈话间,刘敦安走到书桌旁,拿起毛笔写下12个大字“何所长 何所长 当所长 真可敬”。见刘敦安挥毫,何所长立即上前查看,并大声念诵:何所长,何所长,当所长,真可敬!念完后不禁窃喜,认为刘敦安在夸奖自己,于是,一边夸赞刘敦安“好字”,一边“求赠送”。刘敦安欣然同意。何所长将这幅字画在同僚前显摆时,才知道自己被嘲弄了一番。原来,这12个字说的是:何所长,何所长,当所长,真可敬?何所长着实被刘敦安嘲讽了一把。
危机来得十分突然!1943年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立煌召开重要军事会议。与刘敦安一同来到安徽的麦世法也参加会议,并负责记录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根据蒋介石关于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部署,准备在鄂豫皖地区制造军事摩擦,袭击新四军。因为情况紧急,麦世法在会后立即派一个交通员化装成乞丐,给新四军军部递送会议记录。不幸的是,交通员途中被国民党的检查哨发现,所带的会议记录被搜出。交通员耐不住敌人的严刑威逼,供出了潜伏在集团军内的刘敦安、麦世法等人。
位于博白县人民公园的刘敦安烈士雕像
敌人的抓捕行动立即展开。不久,刘敦安、麦世法等10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被逮捕,关押在立煌古碑冲傅家湾。其间,这些同志曾试图抢夺看守的枪支进行越狱,但不幸失败。12月15日,刘敦安、麦世法等10多名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被敌人活埋于古碑冲傅家湾的山后。
1993年,为纪念刘敦安烈士遇难50周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意,在博白县人民公园建立刘敦安烈士白玉石半身雕像。
麦世法
麦 世法(1910—1943),出生于广西北流县西壤镇木棉村。父亲麦晓雨是位私塾先生,母亲是位贤良的家庭妇女。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传奇故事,给他幼小的心灵很大的触动。
1925年1月,麦世法考入北流县立第一高小;1926年冬,考入南宁工业专科学校,后因家庭贫困而中途辍学。为了生计,1930年,他到北流民乐小学任国文教师;1932年秋,考入广西师专公费就读。到广西师专读书,可以说是麦世法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启迪和正确引导下,麦世法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广西师专读书期间,麦世法与刘敦安、张镇道、叶飘萍、陈大文等进步同学结下深厚友谊。他们成立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讨论中国的时局和中国革命的出路等问题:发起组织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1935年2月,麦世法从广西师专毕业后,被派到平乐民团指挥部政工组工作,后随民团干校的合并,到位于南宁的广西民团干部任教官。1936年夏,经刘敦安介绍,麦世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西民团干校,他和刘敦安等人积极开展建党工作,先后发展20多人加入党组织。麦世法还大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利用他负责主编的地下刊物《新策略》和中共广西省工委的《现实》月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反对内战、共同抗日。
1937年秋,麦世法和刘敦安按照中共党组织的安排,随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转战江西、浙江、上海等地。淞沪战役失利后,麦世法所在的部队撤至安徽驻防。
1938年4月,中共长江局把麦世法的组织关系介绍给安徽省工委,由谭光廷通过立煌县白水河新四军第四支队兵站同麦世法进行单线联系。同年9月,麦世法调任桂系第一七二师政治部第一科科长。此时,他征得中共党组织同意,利用其特殊身份,在湖北黄冈地区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先锋队吸收了第一七二师政治部中的一些进步分子为队员。该组织还积极开展对伪军的策反工作。麦世法等地下共产党员以其合法身份教育大批士兵和人民群众,增强他们的抗日意识。
1939年春,中共安徽省工委撤销,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成立。麦世法、刘敦安等人由中共立煌市委书记李丰平负责联系。这时,麦世法已调任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党政军干部训练班皖行政干部训练团政治处第一科科长。上任以后,他把所获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的军事部署、军械仓库分布、桂系与国民党安徽省党部CC系的矛盾以及李品仙的反共阴谋等重要机密情报准确及时地递送到中共立煌市委,再转到新四军军部。
1939年11月,李品仙接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桂系反共调子开始升温。为避免与桂系发生冲突,中共中央令已暴露身份的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分批撤离大别山。但麦世法、刘敦安等人仍然冒险坚持留在大别山工作。
1942年冬,李品仙的反共气焰已十分嚣张,麦世法等人继续留在立煌工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他们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坚持利用其特殊身份,继续搞情报工作。
2018年3月25日,“纪念麦世法等革命烈士牺牲75周年仪式”在安徽省金寨县举行。麦氏亲属与中共北流市党史办工作人员赴金寨祭奠烈士
1943年秋“大别山惨案”中,麦世法等人牺牲。
麦世法被捕后,国民党为了让他招供,对其施用了酷刑,但他坚贞不屈、毫不畏惧,慷慨激昂地痛斥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倒行逆施。敌人气急败坏,残忍地把他和10多名共产党员、爱国志士活埋于古碑冲傅家湾的山后。
1949年广西北流解放时,当地党委和部队首长在庆祝大会上,公布和公祭了麦世法等北流籍的革命烈士,并向烈士家属进行慰问。直到此时,家乡的父老才知道麦世法已壮烈牺牲。随后,和麦世法共事过的知情好友和革命同志在各种刊物上纷纷撰文缅怀麦世法烈士。安徽省文史馆馆长陈明曾作《哭麦公》悼念他,诗曰:
三七烽烟认麦公,
蛰惊顿开茅塞胸;
纵有袤潭深千尺,
难忘心底恩万钟。
怒控恶莽盘古冲,
夺我坚贞鬼神恸;
青山长埋忠烈骨,
绿水渊处幡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