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的奇葩

2022-03-25王园史忠楷

青年文学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宝黛大观园曹雪芹

王园 史忠楷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曹雪芹运用现实主义笔触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同时他又用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来渲染全篇,烘托出奇异虚幻的氛围,可谓是现实与浪漫双管齐下、紧密结合。《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风貌,产生出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魅力,不愧为中国文坛上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的奇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它在中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部“红楼”自成一座艺术宝库,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的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谈到《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最重要的应当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独特方式,两者完美结合,实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现实与浪漫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如镜镜形,如烛烛物

《红楼梦》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幅浓墨重彩的现实主义图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使作品处处按照生活本身的发展逻辑来真实地反映生活,同时融入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冷静观察和深刻思考。因此,《红楼梦》中出现的人物、生活环境等描写对象,以及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寓意,都是合乎生活本来面貌的,正是“如镜镜形,如烛烛物”。

《红楼梦》细致深微而又高度概括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面目,“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使小说拥有自然而毫无夸饰的痕迹,逼真而又浑然天成的现实主义特色。《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拜见凤姐的情形描写得细致精彩,通过逼真地描绘凤姐的穿衣打扮、平儿的服侍、姥姥的下拜,以及凤姐与周瑞家的答问,从多角度、多侧面来显示贾府的等级森严和富贵气派,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

《红楼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基础,通过艺术再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的生活画卷。如“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重大故事情节,就是曹雪芹写实创作手法的运用,表现了其对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宝玉挨打”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实质上是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贾宝玉与封建正统势力的代表贾政之间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长篇小说中的重大故事情节,只有符合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体现作品的客观真实性。作品中“宝玉挨打”事件的必然性,就在于宝玉與贾政父子二人之间长期的冲突和对抗。作品详细交代了宝玉挨打的原因,挨打过程中贾母、王夫人等的劝阻保护,以及挨打之后的余波,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作品中这些重大故事情节,都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一样,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自然演变的,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其实,不仅是这些重大事件具有感染读者的艺术力量,那些看起来似乎无足轻重的生活细节,也具有独特而重大的艺术效果。这些生活情节从各个侧面生动表现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如一段对话、一次宴会、几首小诗等都能反映出作家的思想倾向。它们虽然不是主要线索,但能够顺理成章地推动情节发展,强烈地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恩格斯曾提出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俏平儿、贤宝钗、勇晴雯、敏探春—而这些人物形象之所以鲜活立体,呼之欲出,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是因为这些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的行为活动,在改变着环境,环境又对人物的性格发展起着推动和约束的作用,人物与环境,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统一。

《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强调塑造典型人物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作家把对环境的描写作为人物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红楼梦》的整体画面的展开,便是从典型环境开始,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作家都对典型环境做出具体真实的描绘。曹雪芹使用大量笔墨揭露了封建贵族贾家的腐朽、罪恶和奢华,交代了主人公王熙凤等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铺垫。

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是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世家的兴衰过程的描写来表现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展现封建家族的衰亡史,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腐朽罪恶的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宝黛爱情悲剧等重要情节的贯穿,也表达出作家对敢于抗争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的歌颂,同时也预示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崩溃的历史必然。

二、奇异情节,虚幻色彩

《红楼梦》开头就以“顽石幻形入世”和“绛珠仙草还泪”的神话故事来表明小说的由来,进而展开故事。正是因为顽石的入世,才出现了“木石前盟”“金玉良缘”,而“绛珠还泪”又给《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和大观园女儿们的悲剧披上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其中,宝黛的第一次相见,便极具浓厚的传奇色彩,黛玉初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对黛玉的最初印象竟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可见,宝黛相见的神奇色彩更是“还泪报恩”这一神话的体现和延续。另一方面,大观园女儿们的性格命运,早在太虚幻境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仙曲中做出了安排,由此形成了各色人物的命运结局:黛玉一生多泪,探春远嫁异乡,妙玉孤高自赏……纵观整部作品的构思,显然有相当大的浪漫主义成分存在。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奇异的浪漫色彩,曹雪芹对他心爱的青年男女形象,进行合乎情理地诗化、美化,使之带有奇情异彩,并且赋予人物亦真亦奇的神话意蕴。

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融入了相当大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成分。他是神瑛侍者转世,出生时口衔美玉,虽顽劣异常,却心怀善良,内心聪慧,才智过人。在“大观园试才对题额”一回中,宝玉的才能、胆识都得到入情入理的描绘,他虽然年龄不大,但是诗词歌赋,信手成篇,常常发表一些惊世骇俗之论。而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阅金陵十二钗卷册等情节,更加增添了人物身上的奇幻成分。宝玉的性情癖好也确实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周岁时抓物试志向竟只抓脂粉钗环,长到七八岁又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平日爱弄花儿、粉儿,尤其喜好与女儿们相处。宝玉这一理想化的形象世间绝无仅有,只能出现在《红楼梦》中,从而揭示小说浪漫主义典型的本色。

曹雪芹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其他人物身上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黛玉是绛珠仙子下凡,她才思敏捷、多愁善感,“心较比干多一窍,病比西子胜三分”,情感完全融化在大观园的春花秋叶之中;她不逢迎上人,不笼络下人,追求、向往纯洁的境界,显示出独具的诗人气质,而“黛玉葬花”便成为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一浪漫主义典型形象的重要环节。《葬花词》是一首感花伤己的哀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意味,渲染出哀伤的悲剧氛围。林黛玉葬花饱含了浓郁的浪漫想象和诗意夸张,极力渲染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哀婉凄楚的情调表现黛玉那柔弱的反抗和内心的压抑。

另外,出身卑微的普通丫鬟晴雯,在曹雪芹笔下也被塑造成品格高洁的典型,通过“撕扇”等情节展现她“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命运,而死后被讹传成为芙蓉花神,则更将其形象升华到宁可玉碎花残,也绝不屈服的高尚境界。

《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和现实中的大观园,都是融入作家主观幻想的理想化境界,创造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氛围。“太虚幻境”是大观园投射到天上的幻想,有助于抒发作家的爱憎感情。作品以太虚幻境开篇,对人物的归宿做出预示,又以太虚幻境的销号而结尾,通过神话的艺术构思,将浪漫主义情调融入故事情节之中,产生独特的审美趣味。

为了更充分地表现浪漫主义的理想,曹雪芹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人间的理想化世界—大观园。这是作家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出的典型环境,可以说,大观园里的一切,皆因人而设、因人而异,都是依据性格各异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而营造的。正如黛玉的潇湘馆、宝玉的怡红院……而现实生活中又怎能找出一所园子能与这浪漫气氛浓郁的大观园相媲美呢?在这个世外桃源的女儿国中,处处绚丽多彩、诗情画意,生活在这里的女儿们,那纯洁善良的天性可以自由发展。无论小姐、丫头,都在盡情展露自己的才华,她们结诗社、读妙词、听戏曲—大观园也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男人在这里则显得龌龊不堪,这对于女性备受践踏的封建社会来说,的确是一个超脱、自由、浪漫的理想王国。

三、虚实相生,亦真亦幻

宗白华先生曾在《美学散步》中讲道:“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红楼梦》正是由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完美结合,而创造出了这种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氛围,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

曹雪芹将虚幻的笔墨与对现实社会的逼真描写熔铸在一起,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情形,所写的情节和人物,都向读者传达出“亲睹、亲闻”的实录之感。然而,细细品味之后,读者又会感到眼前的一切似乎又都被蒙上了一层虚幻缥缈的外衣。曹雪芹在艺术构思上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而神话和现实、幻想和事实,达到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作品由“顽石入世”“绛珠还泪”两个极具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展开,并以此贯穿整个故事,玉石随宝玉问世,与宝玉的遭遇息息相关,似乎见证了贾府的整个兴衰;而“绛珠还泪”则演绎着宝黛的爱情悲剧。可以肯定,《红楼梦》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在以现实生活的面貌来设计的同时,也何尝没有融入奇幻的色彩呢?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们几乎也成为现实与浪漫的化身,以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转世的宝黛二人,他们那神幻般的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而两人的性情癖好中又都渗透着对封建传统压迫的反抗和反叛。虽然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的性格各异,举止言谈,栩栩如生,真实可信,但是这些“真的人物”又不完全流于世俗,因为她们都逃不过太虚幻境中命运的安排,最终“十二钗”等人会聚情榜,现实命运随“太虚幻境”的销号而各自归位。

在《红楼梦》中经常出现“太虚幻境”和“大观园”,一个在仙界,一个在世间,两者相互映射。可以说,太虚幻境是大观园的一个缩影,而大观园又成为太虚幻境在人间的真实写照。宝玉游园时大观园中的景象和他梦中的太虚幻境是何等的相似,以至于“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二者看成一个地方,它们其实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融合。太虚幻境是一个神幻世界,同时折射出大观园这个现实世界,从而在弥漫着一层奇幻的云霭的同时,更深刻地表达出反封建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一个民族的文学总是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传统而又要具有浪漫主义的传统。《红楼梦》就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巨著,它将奇幻浪漫的境界同现实生活环境融合在一起,以浪漫色彩的理想化人物形象,引导读者认识现实生活,故事情节逼真而又传神。小说的现实主义内容蒙上了一层虚幻神秘的外衣,而浪漫主义的光彩中又蕴含着深刻的现实主题和思想内涵。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追求逼真写实,“实录其事”,然而又不失于传神写意,奇幻神妙。这是一朵完美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奇葩,它闪耀出现实与浪漫交相辉映的异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猜你喜欢

宝黛大观园曹雪芹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尤三姐柳湘莲的关系在宝黛爱情中的象征意义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大观园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