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诗词中的挪用演化现象解读

2022-03-25荆曼

青年文学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前人升华词句

荆曼

宋诗词的挪用演化是自宋词发展到成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后人受到前人影响后对宋诗词进行的沿用,或是以前人的诗词语句为参考进行运用,使再创造的诗句具有宋诗词的神韵,甚至在宋诗词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的文化元素,促进了当代诗词乃至文化环境的发展。宋诗词的挪用演化现象中,以升华、迁移、提炼与增扩、指引以及反用最为常见,各种挪用演化方式能够在宋诗词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行诗词文化的再度创造,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诗词名句,补充我国的诗词文化储备,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诗词鉴赏宝库,也为当今对宋诗词的研究提供了丰富有效的可借鉴资料,促进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升华

升华的创作手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前人作品中與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相似的句子进行自己风格的转变,从而实现对前人作品的进一步展现。升华是对前人作品的一种尊重和敬仰,也是对前人作品的一种弘扬,还能够更加明确地表达出创作者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这种创作手法在宋词中是非常常见的,被很多优秀的诗人运用过,在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这种创作手法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借用,而是将前人的语言通过自己的风格特点又进行一次诠释,很考验创作者的创作水平和创作手段,将原本的诗句变得更加宏伟,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南史·张融传》中曾经写道:“融常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对这句经典词句,辛弃疾在创作自己的《贺新郎》时便对其进行了升华,增添了其中的气势,于是创造出了“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辛弃疾的创作在《南史·张融传》的基础上更加了一份独属于辛弃疾的狂气,使该语句中体现出了江湖中肆意盎然的气概,能够在天地间自由吞吐,颇具气势。另外,王灼《碧鸡漫志》中的“才力华赡”、魏仲恭《断肠诗集序》中的“天资秀发”所形容的李清照,是对宋诗词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伟大词人,其在宋诗词上的文化造诣受到后代世人的极大推崇,李清照的诗词在当代社会仍是重点的诗词研究对象,后人能够在其中挖掘出词人的自身情感和宋代社会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其创作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添字采桑子·芭蕉》)就是在唐代温庭筠所创作的《更漏子》中的诗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温庭筠的诗词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了词人独处房间的寂寥,主要情感在于词人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之愁,而李清照对该诗句的升华,则直接为词句增添了家国情怀,其中涵盖了宋代社会跌宕不安的愁苦,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对家乡的怀念和痛惜,使其具有不同于情爱之外的“丈夫气”,从而使该词句体现出更大的情感格局,具有难得的价值。

二、迁移

迁移也是宋诗词在挪用演化中常用的创作手段,其能够将前人作品中完美抒发情感的句子进行妥善的迁移化用。根据时代和创作者所想要侧重的内容和情感的不同,为诗句赋予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现实意义,使其更加能够突出创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中最需要表达的情感,进一步展现该诗句的文学研究价值和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创作者进行创作时,尤其是古代文学创作者很多都会通过与其他人的作品产生共鸣来疏解自身情绪的愤懑不满,他们文学素养的积累以及对文字的运用也有很多都是从前人的作品中进行感悟和体会,进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很多诗人在进行诗词创作时都会使用迁移的创作手法,一方面是对前人作品的一种缅怀,另一方面也是化用前人作品中的诗句来与前人表达相同的意境和情感,但是创作者都会根据自身的创作风格和具体要表现的内容对前人的诗句进行文字或语序等不同方面的修改,即使这些诗句从字面上看起来所表达的情感是差不多的,但实际每个字之间的衔接和运用都是诗人字斟句酌所创作出来的,都能够很直接地表现出创作者个人文学素养的深厚,以及对文字高超的运用能力。以晏殊的《玉楼春》为例,其中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就是取自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经典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晏殊在进行该词句创作的过程中,以“有穷时”来形容“天地”,说到连天地这样存在长久的东西都会有尽头,以此来反衬作者对他人相思之情的“无尽处”,表达出心中的情意绵绵,直到天地的尽头也会存在。晏殊对该词句的创作,将多情人的苦、哀以及思清晰深刻地表达了出来,烘托出了无穷尽的哀愁,极大地符合了诗词创作对情感的价值需求。而秦观的“菰蒲深入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的“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杨万里的“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都体现出一种极其相似的意境,都是词人在经过长久的探索,疑似无路可走的处境中出现了绝处逢生的惊喜,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宋诗词的迁移都是在相同的意境之上,为了更好地抒发诗词感情而做的变动,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境,烘托诗词的情感。

三、提炼与增扩

提炼与增扩是在宋诗词的挪用演化现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形,被众多的词人广泛应用。由其名字就可以进行简单窥探,提炼就是将前人作品中优秀的诗句中所体现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取,然后根据自身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对提取出的重点内容进行字数的增扩,使诗句的内容更加丰富,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也更加充实和饱满。往往采用这种创作方式的创作者都是极具文采之人,能够将前人作品中的诗句完美化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并且将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表述,这些经过提炼与增扩的创作手法写出的诗句甚至与原句平分秋色,因此皆成为广为流传的作品。比如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苏轼在《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中的“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以及唐钱起《省诗湘灵鼓瑟》中所作“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都是以前人的经典优秀诗词句为借鉴和参考,在前人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做出了更深程度的加工,进行了诗词句的提炼或增扩。以这种写法创作的还有辛弃疾《贺新郎》中的“白发孔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李白《秋浦歌》中写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秦观的《八六子》中所作“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与李后主的“恨离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都是在提炼与增扩的基础上进行的宋诗词的挪用演化,通过对原句的提炼与增扩,创作出具有文学价值的优秀诗词,与原句共同组成了宋诗词的广阔文化宝库。

四、直引

直引作为宋诗词在挪用演化现象中的有效应用方式,其多被词人所应用,并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直引正如其名字所表达的那样,就是将前人的作品中优秀的语句直接引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虽然这种创作方法听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将前人作品中的诗句完美化用到自己的作品当中,与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完美融合,不会出现风格和语言技巧上的冲突,仍然保持着作品统一的风格特點,仍然能够展现出创作者独有的写作风格,不会出现突兀的感觉,这是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文学素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在众多文章中选择出最符合自己作品风格,以及最能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内容的诗句也是非常困难的,这种创作手段虽不加半点修饰,但仍然能够充分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如李清照在《临江仙》中直接引用了欧阳修在《蝶恋花》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三国志》中曹操对刘备说过的话也被刘克庄直接引用到了《沁园春·梦方孚若》中,创作出了“天下英雄,使君与操”的词句。白居易的《花非花》也被欧阳修直接引用,创作出了《玉楼春》中的“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些直接引用的词句都是在原词句的基础上进行了直接的引用,没有进行其他多余的修饰,保持了词句原本的艺术美感,并仍能够与新创作的词句进行意境的相匹配,是宋诗词在挪用演化中的高效方式。

五、反用

反用是在宋诗词的挪用演化中不同于其他情况的特色方式之一,在宋诗词中很少会遇见这种创作方法,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并且因其独特性更加能够反映出诗词创作方法的多样以及诗词写作的魅力。本文主要针对王安石《钟山即事》中的一句诗词为例进行分析。王安石在《钟山即事》中写的“一鸟不啼山更幽”,该句与南北朝的诗人王籍在《人若耶溪》中写的“鸟鸣山更幽”似乎有反用的关系,王安石在《钟山即事》中的描写似乎是受到了王籍诗句的影响和启发,似乎两个人在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对话。王籍写到在山里面能够听到鸟鸣这种细微的声音能够突出山谷之间的幽静,但王安石却偏写到山中若是连一声鸟鸣声都没有,才更加能够显示出山谷之间的幽静。王安石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与现代人们所推崇的逆向思维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从事物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或许能够得到更多不一样的答案。对王安石与王籍的诗句分别进行推敲,他们虽然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但是不同的诗句都各有千秋,都是创作者经过反复推敲和思考之后得到的结论,都是能够引起读者思考的优秀作品。山中鸟鸣,有或没有,在不同的词人眼里,对山的幽静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这种不同的体现方式具有异曲同工的美感,都体现出了山中幽静的意境,对读者形成了美的感受,并在词句中表现出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读者也能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分析和鉴赏来得到自己的思考,感受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魅力。

通过对宋诗词中挪用演化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鉴别,能够发现我国古代诗词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每一首能够被流传下来的诗篇都是经过创作者们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而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作品。创作者们通过对升华、迁移、提炼与增扩、直引和反用等创作手段的灵活运用,为现代的我们带来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反复鉴赏能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为现代诗词创作者也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激发。前人作品中优秀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等都是我们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借鉴的,只要能够根据自身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点进行完美的化用,对前人的作品增加自身的理解,就像旧的酒瓶装了新的佳酿,虽然有所相似,但仍然能够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将更多自己的思想感情借助诗句抒发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创作手段。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7年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历史主义视角下文学挪用的策略性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是17WX20。

猜你喜欢

前人升华词句
贪吃蛇升华记
打渔人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趣味古文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