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地铁先驱的前世今生

2022-03-25蒲琳

新民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纽约巴黎伦敦

蒲琳

2021年5月6日,中车四方在美国制造的地铁车厢在芝加哥载客试运行。

四通八达的地铁,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61个国家与地区的199座城市拥有自己的地铁系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能享受地铁带来的便捷和准时的服务。

伦敦地铁无疑是老派的。

早在19世纪30年代,当时已是国际大都市的伦敦吸引了大量移民的涌入。行人、马车、汽车、房屋……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伦敦街头,整个城市的街道开始出现拥堵。

在这种情形下,一个源自于老鼠洞的灵感拯救了城市的交通——将火车开进城市的地下!如此大胆的设想源自一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在长达6年的论证后,1856年,伦敦政府终于采纳了查尔斯的建议方案。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伦敦地铁“大都会线(Metropolitan Line)”正式开通运营,连接了帕丁顿和法灵顿。这条全长约6公里的地铁线路,只有45%的路段是在地下运行的,运行首日就吸引了三万八千多名乘客。

悠久的历史,让伦敦地铁难免设施陈旧。比如,手机信号很容易消失。也正因为此,纸质读物才是伦敦人的“地铁伴侣”。还有“Mind the Gap(小心空隙)”这句提示语。或许是由于年代久远,地铁车厢和站台之间的缝隙很大,需要抬腿迈过。

但老派不等于老气。伦敦地铁是地上空间的延伸,这里到处充满着“文艺细胞”——无论是永久性的装饰还是临时的展品,地铁站台就是绝佳的艺术长廊。此外,伦敦地铁站允许街头表演,只要通过“试镜”获得一张演出资格证,就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表演。当你穿梭于不同站点,不仅能“偶遇”正在创作马赛克拼图的雕塑家,还有可能“邂逅”音乐表演,这一切让枯燥的通勤变成了一场动态的艺术旅行。

2021年8月,伦敦戴口罩坐地铁出行的人们。

对于侦探迷而言,贝克街地铁站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一出站,就能看到车水马龙中矗立的福尔摩斯雕像。地铁站旁则是贝克街221B。

如果你热爱足球,那么大可以坐着地铁去看球。如果刚好在地铁里遇到客队球迷,互呛几声也是难免的。至于比赛结束后的车厢里,可以是欢呼声和放肆的笑声,也可能是突然爆发的哭声,以及怒气,仿佛人生的所有酸甜苦辣都被浓缩进了小小的一节车厢里。

一百多年来,伦敦不断发展,随之,伦敦地铁的总长度早已经突破了400公里,12条线路纵横在伦敦的六大区。如今为世界第三、欧洲第一的地铁系统,其载客量屡创历史新高,每年的客运量高达14亿人次,成为了伦敦市民出行最便捷的工具。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诞生地,伦敦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英国人喜欢把地铁叫做“under'ground”简称“twbe”,但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被称为“metro”,这源于法国人把地铁叫做“Métropolitain”。

1900年7月19日,巴黎1号线从文森门站驶向马约门站,标志着巴黎地铁正式开通运营。

在巴黎地铁一期建成后的30年里,巴黎郊区的人口翻了两倍有余,几乎与市区人口相当。不过,绝大多数工作机会依然集中在市区,这意味着市区与郊区间的通行压力与日俱增。

1929年,巴黎市政府与周边省政府达成协议,计划将巴黎地铁向周边延伸。此后,多条线路延伸至巴黎市區之外,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直至法兰西岛大区铁路快线的出现。作为混合型系统,法兰西岛大区铁路快线同时拥有现代城市中心地铁及地区铁路的特征,可以与巴黎市内的地铁无缝换乘。

也是从此刻开始,历史赋予了巴黎地铁新的角色。除了日常通勤交通工具外,巴黎地铁还承担着为法国铁路网线“链接”的作用——它就像机场不同航站楼间的摆渡车一样,帮助乘客在不同火车站之间换乘,成为了连接巴黎与其周边卫星城的纽带,支撑起巴黎首都圈的运转。

百余年间,巴黎地铁这个庞大的钢铁网络极大地支持了巴黎首都圈的经济发展。目前,仅巴黎市区地铁就有14条主线、2条支线、300多个地铁站,总里程超过200公里。

走进地铁站,坐上地铁,全巴黎的人似乎都汇聚于此:上班族行色匆匆;穿风衣的小姐姐手里捧着一本书;青年期男生大声讨论着听不懂的话题……巴黎地铁就像是一本流动的巴黎人图鉴,总带给人不期而遇的“惊喜”。

当然,在巴黎坐过地铁的小伙伴们或许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巴黎地铁的味道实在是太“特殊”了——尿骚味混合着灰尘、汗液等味道,发酵出一种令人一闻就没法忘记的气味。

为了改善地铁的味道,巴黎地铁公司也曾经下了一番功夫。上世纪90年代,巴黎地铁曾试图通过喷洒香水来掩盖地铁的臭味。他们使用的是一款名为“Madeleine”的香水,带有柠檬、薰衣草、茉莉和麝香的气味。但这种方法显然治标不治本,而且每个月要用掉将近1.8吨的香水,成本过于庞大。就这样,巴黎地铁又找回了“最初的美好”。

不过,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福,未来的两年内,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将迎来大更新,从指示牌到新车厢,地铁的全面升级指日可待!

在大洋彼岸的美洲,继美国波士顿于1897年开通地铁后,1904年,纽约市拥有了第一条地铁,即IRT(区际快速交通公司)的第一条南北干线,从市政府的起点站,北上至大中央火车站,左转到时报广场,再北上到百老匯和145街的临时终站。他们的地铁叫“subway”。

这一年的10月27日,时任纽约市长的乔治·麦克莱兰手握操纵杆,开始了纽约地铁的处女行——用26分的时间跑完了这条全长9.1英里、途经28个车站的地铁线路。这天晚上,15万纽约人试坐了地铁。

之后的纽约地铁线路都是沿着这条干线延伸扩建。到现在,纽约地铁发展成了有36条轨道线、25个运行系统、472座车站、年客流量17亿人次以上的复杂运输系统。

除了局部修建,纽约地铁是全球唯一24小时全年无休的大众运输系统。但老鼠攀爬到乘客身上的新闻,时不时冲上版面和社交媒体。由于历史过于悠久,纽约地铁很多地方都是又老又破,阴暗逼仄。但在流浪汉的心中,老破旧的地铁总比风吹日晒的大街要好。于是,地铁站内、列车上“住”满了流浪汉:吃喝拉撒事小,吸毒打架事大,更为致命的是,因其恶化的地铁安全环境在日复一日中成了滋长各种犯罪的温床。

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的数据显示,2021年每百万乘客中的暴力犯罪率显著上升。尽管纽约地铁站的客流量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但是重罪袭击案件上升了近25%。去年一年纽约地铁就发生了近500起重罪袭击案,平均每天至少1起。

2021年12月7日,乘客走在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米丘林大街站内。

据悉,纽约最新的解决地铁犯罪和流浪汉问题的计划已经于上个月底正式开始实施。纽约市市长亚当斯宣布的安全计划包括派遣更多的警察、心理健康临床医生和社会服务拓展人员进入地铁。该计划指出,将地铁作为避难所使用的流浪汉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手铐。但在此过程中,警察将严厉打击睡觉、乱扔垃圾、吸烟、吸毒或在地铁中闲逛等行为。同时在列车终点站会清空车厢,让所有乘客下车。

无疑,混乱是纽约地铁的面貌,但混乱中也包裹了纽约的生活节奏和城市性格。

1931年,莫斯科开挖地铁时,世界上已经有9个国家17个城市修建了地铁。莫斯科市第一书记卡冈诺维奇,在当年召开的联共(布)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建造地铁的报告。此后,卡冈诺维奇亲自在工地监督施工,吃住在工地。工人日夜不停,轮流作业。

1935年5月1日通车后,莫斯科的地铁,还是以卡冈诺维奇的名字命名的。在第一列地铁开通的典礼上,卡冈诺维奇宣布:“我们希望这个设施比任何其他的宫殿都好,服务于千百万人,让这个建筑提高人的精神,使他们生活变得轻松,带来休憩和满足。”

当然,地铁在兴起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与战争相遇。当一战和二战到来时,包括伦敦在内,地铁的建设被迫停滞,妇女和孩子借由地铁向农村和郊外疏散。由于深埋在地下,地铁隧道成了优质的地下掩体,化身为战时防空洞。二战时期,伦敦的地下交通线成了临时的军事指挥中心、工厂、医院以及市民的庇护所,每天保护着无数市民的生命安全,最多的时候曾容纳了17.7万人。历史上,丘吉尔也曾在地铁站内继续战时的工作。

而莫斯科的地铁,从最开始规划时便加入了军事的用途。

因此莫斯科地铁深度达到100多米,成为世界之最。而在二战期间,莫斯科地铁为50万人提供了地下避难所,妇女儿童都在站台附近的车厢内过夜。

从1955年以后,莫斯科地铁又被称为“列宁地铁”。1997年秋天,地铁乘客在“列宁图书馆”站看到一个画面:在地铁大厅的墙面上,出现了列宁的马赛克头像!这个现象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解答。原来,是因为一部分细密的石片滚落下来,露出了专用的红色胶着成分,从而形成了类似的影像。

如今,莫斯科地铁里程仍居全球前十之列。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其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其中,最古老的车站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豪华装饰,以古代古典寺庙、哥特式大教堂、俄罗斯传统艺术等为主要表现形式。

猜你喜欢

纽约巴黎伦敦
成为纽约人
巴黎之爱
我把纽约搬走了
《巴黎私厨》
淘气大侦探暴走伦敦
纽约往事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纽约双管齐下防治拥堵
巴黎
伦敦畅游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