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2022-03-24纪志芳

中国林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昆明单位

孔 雷 张 超 纪志芳 丁 志 金 鑫

(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昆明 650224; 2.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款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昆明 650404;3.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昆明 650111)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林业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已经非常重要。森林经理学科属于资源管理领域,是林学的主要分支,通过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森林区划、调查、生长效益评价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1]。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为此,森林经理学新增加了森林碳汇调查监测、森林生物量模型估测以及森林生物量消耗模型预估等相关内容。当下森林经理的目的已经从单纯地追求木材经济效益,逐步转向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森林经营目标的变化丰富了森林经理学的内涵。在这种背景下,森林经理学知识体系应由用材林经营为主,转向以生态公益林经营为主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因此,森林经理学知识体系不仅涵盖森林生态学、测树学、抽样技术调查、林业经济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以增加认知广度,而且还要精通其中一门,以增加认知深度,才能适应当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2]。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基于产学研循环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行业的迅速发展,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社会需求[3],对于森林经理专业的学生亦是如此,毕业生一旦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往往还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过度期。具备“一专多能”的人才才是目前市场需求的主流。生产单位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不愿接收各林业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愿意去同行单位聘请技术全能人才,很多森林经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即失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下林业高校受到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经费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并转化为生产力受用于社会[4-5]。笔者认为培养可被生产单位接受的“一专多能”森林经理专业人才是目前林业行业所急需的。这也是对传统教师自导自演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6-7]。西南林业大学的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3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实际

森林经理学的知识点具有政策依赖性,政策的变化使森林经理学一些知识点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且近年来政策呈现更新速度变快的趋势。相关政府部门,如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不定期结合国家战略调整行业或者地区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行业规划、技术标准、操作细则等指导性文件。这些政策的变化会影响森林经理在实践中的发展方向。例如,前9次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都是每5年做一次,现在为了得到森林资源年度数据,第10次森林资源清查开始将5年的工作量分摊到每年进行。这种改变造成整个调查内容不仅包括森林资源调查,还增加了草原、湿地和石漠化调查的内容,而且包括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等估计方法,各调查单位组织形式等也都有重大改变。然而,森林经理的教材却还聚焦在原来的知识点上,具有滞后性,可能教材刚出版就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了。

(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针对森林经理学的目的、意义、理论及专业词汇概念等方面的讲解,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讲授式教学法,结合期末考试,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这方面知识。然而由于讲授式教学法无法营造真实生产场景,对森林经理的方法、操作环节等实践内容(如林班区划、小班区划、经营单位划分、固定样地调查法和小班调查法),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三)实践教学薄弱

目前,西南林业大学教学经费比较紧张。教学经费主要投入在编制教材、更新教学手段及搭建互联网平台等课堂教学方面。实践教学只是辅助教学,投入往往要少于课堂教学。然而实践教学是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的一环。高校如果与生产单位搭建实践教学互惠平台,不仅可以解决高校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问题,还能为生产单位提供所需人才。

二、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森林经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为“生产—教学—研究”循环联动模式(简称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即以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习为基础,建立与行业生产单位合作平台,通过长期的循环磨合,达成学生、生产单位和学校三方的目的。基于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的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还可以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学术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解决生产单位技术瓶颈及用人问题,进而真正实现生产单位—学生—学校三方循环联动(见图1)。

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具体分析如下。①从学生角度看,在理论教学阶段,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学生正常学习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实验知识,搭建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在校外实习阶段,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在学校和生产单位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单位交代的生产项目,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综合素质。②从生产单位角度看,生产单位通过安排日常生产项目工作,了解学生表现情况是否符合本单位发展方向,从而解决单位用人问题。生产单位员工也可通过该平台系统学到森林经理专业知识课程,甚至是学历的再提升。另外,对生产单位具有一定学历和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可被聘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也可通过平台与学校联合攻关,实现产研结合。③从学校角度看,学校充分与生产单位接触,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联合生产单位申报相关科研和生产项目,将所产生的学术和技术成果应用在生产单位日常生产项目上,解决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另外,学校为生产单位人员的学历提升和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校内相关任课教师在学生反馈新的专业信息后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将专业新内容和新方法及时传授给下一届学生。

图1 森林经理专业“生产—教学—研究”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三、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本研究所设计的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从产学研联动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导,任课教师为学生讲授基本课本知识,生产单位为学生提供教学环境。这与以往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学生所学到知识点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认知范围,而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遇到的问题会超出任课教师的认知范围,是需要学生、教师和生产单位共同解决的。这种由学生先遇到专业问题,在任课教师和生产单位辅助指导下,通过自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解决了生产单位在完成生产项目过程中的难点,任课教师的认知范围也得到了扩展。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教学规划

针对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经费投入等问题,制定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包括研究团队、研究思路、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特色、预期成果任务、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等。规划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期内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校内实习教学和校外实习的目标、内容和任务。在理论教学阶段,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森林经理专业涉及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点;在实验教学阶段,让学生能够完成简单的森林经理专业实践内容,从感官上接受并消化知识点;在校内实习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套完整的森林经理相关生产项目流程;在校外实习阶段,使学生系统了解最新的林业生产项目全部流程,解决专业教材滞后的问题。同时,笔者积极申报相关环节教学改革项目,与昆明市相关生产单位对接,寻求合作,促成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的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

(二)搭建森林经理专业教学平台

西南林业大学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昆明中心”)于2021年1月搭建了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的森林经理专业教学平台,即“西南林业大学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由昆明中心与西南林业大学双方共同建设培养基地,以昆明中心为依托单位,成立培养基地办公室,并安排昆明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落实相关工作。培养基地采用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西南林业大学为昆明中心提供学生专业和技能培训支持;昆明中心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同培养人才。学生与昆明中心签订实习用人合同,实习期以项目周期为准,辅助完成昆明中心日常生产项目。本研究搭建的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的森林经理专业教学平台极大地解决了教学经费的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经费问题。学生实践教学的绝大部分成本实际上是由昆明中心来承担。但昆明中心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未投入专项资金来进行教学环境的营造,还是按照正常生产节奏稳步推进日常生产项目的完成。通过该平台的搭建,任课教师和学生也参与进来,帮助解决了昆明中心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促进了生产项目完成的进度,这也是昆明中心所需要的。学生通过该平台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通过生产项目的完成获取了相应的劳动报酬。

(三)及时更新补充教学资料

校内理论教材还是以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为主,包括《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抽样调查技术》等森林经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营理论、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收获调整、森林资源评估、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森林经营决策、标准地和样地调查、林分四大量(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和生物量)调查、等概和不等概抽样调查,以及多阶抽样、双重抽样等。同时还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到的相关校内实验和校内实习指导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样地抽样设计、测树仪器的使用、小班调查、作业设计(造林、抚育、封育和采伐)调查,调查因子目测等。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最新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作业设计调查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操作细则等资料,并整理成一套针对校外实习的培训材料,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流程、林业数表使用、专业调查软件操作、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方案、数据统计汇总、内外业技术质检、编制报告和搭建数据库等。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在加强校内硬软件教学条件下,结合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平台教学,开展学生在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习前培训等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理论教学目标和思路,编制理论教学大纲,运用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营造多元化信息并传递给学生;②根据森林经理实验教学目标和思路,编制实验教学大纲,努力设计贴近现实生产的实验方案,在现有相关仪器设备条件下,尽可能营造生产实践环境,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和总结,掌握实验教学知识点;③根据校内实习教学目标和思路,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尽可能设计一套完整的森林经理相关生产项目,让学生在学校就接触生产项目相关工作。由于慕课平台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选择性,借助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华文MOOC和网易云课堂等平台,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根据昆明中心反馈的要完成的项目需求,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时保质保量完成学生实习前培训。学生进入昆明中心实习,并结合昆明中心日常生产项目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调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个环节要注重学生实际参与生产项目的全过程,在完成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任课教师和昆明中心的指导下,借助科学有效的方式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锻炼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五)实施多样化考核

传统教学考核方式基本可分为3个部分:①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内容、课堂课后作业和思维导图等;②期末考试;③校内实习。在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下,这3个部分考核内容仍然保留,但降低总成绩占比,增加校外实习考核占比。教学考核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等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充分采纳昆明中心对学生的反馈评价意见,并计入最终考核成绩。考核内容不局限于技术调查和实际操作等方面,也要考虑学生在此期间工作的积极性、团结协作能力等。考核成绩由基本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共占60%)、校内实习(10%)和校外实习(30%)3个部分构成。最后,任课教师对每位同学针对校外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这一级学生的教学总结报告;将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难点以及学到的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修正或补充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再传授给下一级森林经理专业学生,从而解决真实生产场景营造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森林经理的方法、操作环节等实践内容。

(六)注重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的结合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

除了教学之外,对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首先教学团队尝试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和查阅文献的方法解决。如果利用现有理论、方法和手段都解决不了,则转为研究课题。学校和生产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共同成立科研技术攻关团队,从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等方面去构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解决方案。将初步得出的解决方案先在小范围内推广试验,待改进效果明显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试生产,在此过程中要及时补充、修改和优化解决方案。同时在整个技术攻关过程中,加强与行业内相关专家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方案解决进度,进而扩大影响力,争取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形成产研结合的良性循环。

四、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调查对象为西南林业大学接受过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培养的2018级林学本科(含专升本)和2019级林学本科(含专升本)共计30位学生,调查内容是针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CR(consistent ratio,一致性比例值)为0.092<0.10,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讲授式教学法得分(57.8分)低于实践型人才培养得分(83.3分)。通过产学研循环联动模式对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完成生产项目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相应的技术,而且还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学生可以自觉查阅相关标准、规定和文献等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实际动手去实践所学知识,系统消化整体知识体系,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当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行业工作的了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愿意从事森林经理专业的工作。教学人员的研究方向也不再浮于纸面,研究内容更具有应用价值。生产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也得到了相应的解决,生产单位提高了生产能力。

传统教学内容都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开展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然而这种设定内容往往是模式化的,基本不会出现突发事件,难以锻炼学生处理极端事件的应变能力。尽管国内相关教学工作者对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但还是局限在学校范围内的创新,对相关方法、模式、内容和考核等进行改革,忽视了校外生产单位培养这一重要环节。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林业行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将生产单位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不仅扩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广度,而且增加了专业知识深度,这是森林经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之处。

资助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编号202005AD160001。

猜你喜欢

产学研昆明单位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昆明美
看错单位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