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22-03-24李吉平刘洋刘韩张微
李吉平 刘洋 刘韩 张微
(齐齐哈尔医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及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新产品开发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科技成果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是高校服务地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途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和整体实力的标准,也是衡量高校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总体来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日益活跃,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等问题。
202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时期,推进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发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责,在发展我国医学、科学事业中发挥骨干作用。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具有从事医药专业的科技工作者,拥有大量的医学科技成果,促进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各项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2018—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全国投入R&D经费24 393.1亿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占6.0%、11.3%和82.7%,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比7.7%,企业为76.6%。可以看出,企业经费投入强度较大,而企业多是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获得已取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创造新技术或对现有工艺和系统进行升级,从而获得新的材料和产品。这也造成我国R&D经费主要投入在试验发展阶段,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较少。高校具有人才、技术、科研平台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主要集中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造成其R&D 经费主要投入这两个方面,而用于成果转化后续阶段的经费支出较少[1]。在对42 所高校近10年高校医药类专利转让情况统计发现,医药类专利转让占授权专利比例平均约6%,不足以满足国家2030大健康战略发展需求[2]。据《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有效专利产业化率仅有3%,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存在重学术、轻转化的现象,尤其在医学院校更为普遍。医学研究领域整体呈现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较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平衡的趋势[3]。复旦大学朱同玉教授曾做过统计,我国医学院校专利转化率约为10%,与国外发达国家40%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由此可见,挖掘医学类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路径,既有助于高校摆脱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困境,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医疗领域科技创新与发展[4]。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包括供给、转化、需求和环境体系的复杂系统,其各部分功能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机构协调运行和维持[5]。三者之间的关系和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资金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直接影响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6]。美国高校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因其具有完善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其构建起与国家层面衔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7]。而我国高校由于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供给方与接收方企业存在供给与需求等方面信息交流不畅、缺少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因素,造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利局面。
2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2.1 高校科技成果成熟度不足
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医疗人才、发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由于其具有专业的人才队伍、先进的科技资源及成熟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高校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产出数量较多的科研成果。而高校教师与科技人员普遍存在为晋升职称、绩效考核及评奖评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问题,导致科技成果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难以形成成熟的技术和成型的工艺,与市场所需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存在一定距离。
2.2 缺乏资金支持
由《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可以看出,高校的科技经费投入总体较少,而高校大部分的科研基金用于基础研究,导致用于后续成果转化的投入少之又少[8]。成果后续的中试、开发、应用和推广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科研产出的主体单位,高校经费投入少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9]。科技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投入不足,很难获得高水平科技成果,即使拥有成果,转化过程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对高校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能够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2.3 缺少专业人员体系
教师是高校科研创新的主要力量。然而,我国高校人员分配体系中,教师队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及基础研究工作中,缺少对成果产业化模式及市场需求的了解。高校仅靠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而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充足人员投入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高校应通过内部考核及激励机制的调整,增强学校科研人员促进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的积极性,从而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转化团队,将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手段[10]。
2.4 体制机制不合理
对江苏省4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分析数据来看,2010—2017年,各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投入无明显浮动,其中,3所高校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由此看来,对成果转化投入经费不足的情况一直存在,说明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等方面欠缺合理的方案[11]。除此之外,若激励力度未达到科研人员的预期目标,将不能引起其对成果转化的关注。高校对教师及科研人员的考核普遍集中于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对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够重视。因此,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2]。
高校对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其科技成果转化不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缺乏将教师发展与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相联系的管理机制和措施,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机制中,没有将转化数量、水平和收益等技术指标纳入个人考核项目,而造成教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忽视[13]。
2.5 缺少资源共享平台
高校产出的科技成果虽然转化之路很遥远,但还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科技成果最终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过程需要反复地验证、中试及开发,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高校仅凭自身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将企业的市场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相匹配,为高校先进成果投入资金资助,支持有价值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14]。我国现阶段建立的科技服务平台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资金投入不足、平台功能不够完善、传统平台服务与产业需求相脱节等方面。这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协调解决。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将有助于实现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与各领域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有利于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
3.1 修订科研管理办法,出台成果转化细则
高校整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搭建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市场运作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该体系为核心,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办法,充分激发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实行分级管理、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细则,规范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管理及成果转化收益等方面[15]。我国大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均设在科研处或资产管理处,在管理部门工作的同时,兼任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而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经验,不能及时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信息获取不及时,无法获得企业的需求,将会造成对本校成果转化工作的管理不够完善,是导致转化率不能达到预期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应设立独立的从事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部门,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相关工作,有效的与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对接,及时获取企业需求、落实上级部门政策,有效地将高校产出成果与各领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3.2 搭建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建立双方的良性互动,推进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在此基础上,对具有应用价值的高水平成果进行经费投入和技术支持,从而推动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开发[16]。高校科技服务平台应包括信息交流与服务、科技资源共享、技术转移服务、企业综合管理、科研项目合作服务等有关功能板块,通过网络信息化服务,建立高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高校科研信息和成果共享,实现技术转移、产权交易,达到技术与服务的有效对接[17]。
3.3 优化考核机制
2018年,教育部与中关村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提出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因此,高校应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绩效纳入年度考核、科研项目成果验收、职称晋升、成果鉴定及评奖评优等评价体系,调动高校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建设“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将本单位转化数量、收益及水平作为考核标准,增强师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促进高校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鼓励相关人员进行科研工作。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分配奖励,提升高校科研和企业人员参与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从而改善高校科技成果停滞在实验室的现状。
3.4 经费支持
基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对28 省市数据分析,企事业委托经费、中介服务费及科研全时人员和项目数是促进转化的核心条件。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科研人员经费投入,改善科研环境,提高R&D 人员薪资水平,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经费的保障措施[18]。
4 结语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国家、社会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战略指引、资金支持及信息推送。医学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专业的医疗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主要场所,促进成果转化是完成以上重要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只有不断克服困难、寻找对策,才能保证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高等医学院校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临床医疗水平,也是促进我国医学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