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赠屠仁守诗辑误
——基于西北大学档案馆藏屠仁守档案的考察
2022-03-24王旭州刘卫武
王旭州 刘卫武
(西北大学档案馆 陕西 西安 710069)
“屠仁守(1836-1904),字静夫,号梅君,斋号渐室,湖北孝感人。”[1]王旭州,刘亮,刘卫武.屠仁守主讲令德书院的几个问题考述[J].华夏文化,2021,(1).(P21)。清同治甲戌(1874)进士。光绪年间,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掌广东道、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吏科、户科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山西太原令德书院、陕西三原宏道书院院长,陕西大学堂总教习。作为学者,他被称为“海内大儒”;作为监察御史,他是“台谏一谔”;作为教育家,他被尊奉为“教育宗师”。“著作有《屠光禄疏稿》《格致谱》《近思录汇解十卷》《渐室算草六卷》《醒心录四卷》等,传世的有《屠光禄疏稿》《格致谱》。”[1](P21)
一、康有为与屠仁守的交往
根据康有为《自编年谱》(又作《我史》)记载,光绪十四(1888)年,他因初次上书而与屠仁守相识。后来,康有为滞留京师,与屠仁守多有交往。光绪十五(1889)年九月,康有为南归,二人分别。光绪十五年正月,屠仁守因上《奏归政届期谨陈旧章疏》而惹怒慈禧,二月被罢官,闲居京师,以“砚田”为生。光绪十六(1890)年夏天,屠仁守赴太原主讲令德堂。光绪二十六(1900)年六月,因山西义和团事件,屠仁守上书山西巡抚毓贤,呼吁保护教民,为毓贤所不容。这年七月间,屠仁守离开太原到陕西三原,主讲宏道书院。自光绪十五年分别后,除了偶尔有书信往来之外,二人再无见面。康有为在陕西讲学期间,于1923年11月11日到屠仁守墓前祭奠,并手书祭文一篇[1]康有为.祭屠仁守文[A].西北大学档案馆.档号:2020-RW0008-18.(P1)。
二、康有为赠屠仁守诗辨析
根据现在流行的各种版本,康有为赠屠仁守的诗仅有一首,即《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2]康有为.康有为全集(增订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P162-163)。然而,笔者根据西北大学档案馆藏的屠仁守档案,发现康有为赠屠仁守的诗共有四首,除了《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将不同的三首诗混作一首诗外,另一首为现在流行的《出都留别诸公》[2](P165-166),档案中诗的题名为《将出都门留赠五首》[3]将出都门留赠五首//将出都门送梅君[A].西北大学档案馆.档号:2020-RW0008-32.(P33-34)。
西北大学馆藏屠仁守所录的四首诗,为工笔精抄,收在赠屠仁守的诗集册《将出都门送梅君》[4]将出都门送梅君[A].西北大学档案馆.档号:2020-RW0008-32.中。该诗集册应是屠仁守晚年准备出版文集的稿本。光绪二十七(1901)年,屠仁守开始刻其著作《格致谱》(二十四卷),后因病逝未刻全。因此,该诗集册无刻本传世。
档案中康有为赠屠仁守的第一首诗无题名,全诗分为二章,为《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中的第一章(大道久凋敝)和第二章(四方际无事),在诗尾“巧宦虽见容,寒蝉良足羞”后有“梅君先生教正”语。
此首诗与康、屠二人离别无关,乃是康对屠为人的赞许。第一章中“一凤岿独尊”,是借用了翁同龢之语,指光绪十四年三月六日屠仁守所上《敬陈祖训疏》一事。疏中屠仁守反对慈禧大兴三海工程,并引用道光帝制止铺张浪费的《声色货利谕》,慈禧虽不高兴,但也无奈,只好停罢。此事在朝野影响极大。《翁同龢日记》中记载:三月初六日,“屠仁守封事。……屠侍御疏请罢三海工作,缓停跸,引宣庙声色货利谕,语极忠恳,真西台孤凤也。圣意虽不拂,然暂留不办,信主圣臣直哉,内省增愧”[5]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五卷)[M].中西书局,2012.(P2228)。“西台”乃唐人对御史台的通称,此指清时之都察院。
档案中康有为赠屠仁守的第二首诗也无题名,分为二章,为《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中的第三章(虹霓蔽白日)和第五章(南海有黄鹄)。在诗尾有康氏识语:“梅君侍御以言罢官,时余客京师,相得益密。余上书见格,己丑之秋南归,执别惘然。先生索诗为别,赋此为赠,聊以寄相思耳。异日睹此,应有感矣。光绪十五年秋九月朔。”
档案中康有为赠屠仁守的第三首诗题名为《读梅君先生奏稿并留别一首》,不分章,为《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中的第四章(君国骨肉际)和第六章(儒者立人朝)。《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将《读梅君先生奏稿并留别一首》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割裂开来,分为二章。
档案中康有为赠屠仁守的第四首诗题名为《将出都门留赠五首》,即现在流行的《出都留别诸公》,诗尾有“敬呈梅君先生”。由此可知,该诗是康有为写给屠仁守的赠别诗。《出都留别诸公》中有序言:“吾以诸生上书请奏变法,开国未有,群疑交集,乃行。”[1]康有为.康有为全集(增订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P165)据此可知,该诗应该是康有为赠送给多个人的赠别诗。《将出都门留赠五首》分为五章,各章的顺序与《出都留别诸公》中的顺序不同。《出都留别诸公》中将原第二章编排在第三章,原第三章编排在第四章,原第四章编排在第二章。
前三首诗,梁启超当初手编《南海先生诗集》(《南海先生诗集》为梁手写本,有清宣统三(1911)年日本影印本)时已理不清。梁写本在《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上有眉批,据台湾学者黄彰健先生讲,“又梁氏眉批云:‘此诗编定本失载,据旧抄本补入。又旧抄本作五章,且次序疑错置,今以意厘订之’”[2]黄彰健.戊戌变法研究(下)[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P766)。
由于作者酬答时所作之诗,有些诗无题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亦难厘清。后人整理时,难免会出现误错,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如流行的张百熙《赠屠梅君侍御仁守》诗,在屠仁守档案中的题名为《奉赠梅君侍御同年即希正和》[3]张百熙.奉赠梅君侍御同年即希正和//将出都门送梅君[A].西北大学档案馆.档号:2020-RW0008-32.(P9-12)。清宣统二(1910)年刻本《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甲集卷四所收张百熙《赠屠梅君侍御仁守》与屠仁守档案中所存诗文相同,而2008年岳麓书社出版的“湖湘文库”《张百熙集》中,该诗自“岂图事迍邅”句后,不知从何处移植了诸多诗句,与原作截然不同。
现在流行的康有为赠屠仁守诗,除有编排误错之外,其诗文与屠仁守档案所存的诗文有四十多处不同。这一现象,或许与作者后来对诗稿的修改有关。如《将出都门留赠五首》其一“早识汉廷憎贾谊,岂教江夏杀祢衡”句,现在流行的《出都留别诸公》中为“岂有汉廷思贾谊,拼教江夏杀祢衡”。“早识汉廷憎贾谊”表现了康有为对朝中无人愿意代其上书的极度不满,比起“岂有汉廷思贾谊”感情更为强烈。康氏只所以修改,可能与后来入朝为官,怕引起相关人员不满有关。再如,屠仁守离晋入陕后,樊增祥有《奉赠梅君前辈大人即送之三原敬祈教正》诗,诗四章,其三有“曾见上皇西幸蜀,不图重际奉天时”句[4]樊增祥.奉赠梅君前辈大人即送之三原敬祈教正[A].西北大学档案馆.档号:2020-RW0008-14.(P1)。光绪二十八(1902)年樊增祥西安臬署刻《樊山续集》时,此句改为“曾见青骡西幸蜀,不图重际奉天时”。盖“上皇西幸蜀”指唐玄宗因“安史之乱”西逃四川事,暗喻慈禧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西逃之举,恐出版后引慈禧猜忌,故将“上皇”改为“青骡”。
档案中康有为赠屠仁守诗的发现,在康有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厘清了各诗的原貌,而且解决了学术界的一桩公案。黄彰健先生认为康有为《自编年谱》中所讲代屠仁守草折一事乃是“伪作”,甚至对《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是否为康氏所作,亦持怀疑态度,“不知是否可信”[1]黄彰健.戊戌变法研究(下)[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P759)。屠仁守档案中康有为赠屠仁守诗的发现,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三、西北大学档案馆藏康有为赠屠仁守诗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档案所存诸诗与现在流行版本诗文的差异,根据西北大学档案馆藏屠仁守档案《将出都门送梅君》,现将康有为赠屠仁守的诗整理如下,以供研究。原诗中繁体、俗体字皆转为简体字。诗文具体不同之处,读者可参见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姜义华、张荣华编校的《康有为全集》增订本。
第一首 (原诗无题名)
大道久凋敝,群蠹啄其真。华琐相摩抑,气节沦不存。慷慨思所由,在逸程朱藩。屠公古豪杰,粹德冠人伦。中和得天昌,饮之温且醇。学术宗紫阳,近与张陆亲。岂曰谨言行,至诚为之根。百鸟争嚘噪,一凤岿独尊。云雾布杳冥,雷声动地垠。吁嗟道不丧,任之有斯人。
四方幸无事,云韶涉豫游。三山修旧苑,长廊接危楼。圣母阅艰虞,晚节怡林邱。下臣岂不谅,顾怀抱薪忧。削牍数千言,痛切涕泗流。下陈夷祸鉴,上为国本谋。哀号述先帝,碧血洒松楸。阊阖为动容,土木辍不修。台谏久寂寞,一鹗荐高秋。精诚格天地,谁谓直不收。巧宦虽见容,寒蝉良足羞。
梅君先生教正
第二首 (原诗无题名)
虹霓蔽白日,太微乱天经。北斗绾枢衡,金镜荡其明。王母宴瑶池,恻怆白玉京。天龙多修罗,狰狞窥太清。仙官三万籍,敛手空屏营。香案有下吏,学道受血诚。绿章夜上奏,欲整三垣星。华盖接勾陈,耿耿露光精。徐乃见贬谪,仍许游赤城。虽插尘寰脚,气象震百灵。多谢紫皇恩,犹作钧天听。
梅君侍御以言事罢官,时余客京师,相得益密。余上书见格,己丑之秋南归,执别惘然。先生索诗为别,赋此为赠,聊以寄相思耳。异日睹此,应有感矣。
光绪十五年秋九月朔
第三首 读梅君先生奏稿并留别一首
君国骨肉际,盈廷莫开口。奏札篇篇切,忠诚肝肺剖。旷读先正集,国朝未之有。惜哉不见行,太平遂刍狗。叔季何多求,圣明顾已厚。儒者立人朝,从古未见久。开门坐讲德,此道未为否。况时寡师儒,人才日废朽。公为紫阳嗣,正宜继绝纽。赵复入关中,康斋隐江右。闻公往关潼,又或谒曲阜。华阴民气朴,历下圣泽后。煌煌遗书在,大义易导牖。或者得数子,斯道有人守。学案曾商定,此是儒林薮。议论有异同,幸以示下走。公其爱玉体,耕道若农耦。会命千里驾,就听狮子吼。
第四首 将出都门留赠五首
沧海飞波百怪横,唐衢痛哭万人惊。高峰突出诸山妒,上帝无言百鬼狞。早识汉廷憎贾谊,岂教江夏杀祢衡。陆沈未忍浮江海,它日应思鲁二生。
表海神旗启大都,西山王气未榛芜。百年感怆伊川发,万里苍茫属国图。庙壁幽灵呵仿佛,钧天广乐听模糊。无端误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两载京华叹倦游,无终从此老田畴。安排行集成千卷,料理芒鞋出九州。天下英雄输问舍,长安淫滞怕登楼。狂来深恐乾坤大,无处沧浪着钓舟。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一曲微茫奏水仙,灵飞幽啸咽千年。木公虚拥抟桑日,金母深居紫焰天。云雨不来龙半睡,波涛潜涌鳄腾涎。只今东海灵鼍吼,哀怨犹闻廿五弦。
敬呈梅君先生
四、余 论
在《将出都门送梅君》中还录有一首无题名、无识语、无署名的诗。该诗不分章,现整理如下:
都水有封事,议礼步张桂。佥壬工梯荣,煌煌天语厉。虽保官秩崇,万口恶丑秽。御史有封事,正名上椒陛。主幼时事艰,忠炁切肝肺。虽蒙谴谪严,万口惜贬废。诏书同日下,臭味殊茅蕙。一官如腐鼠,知非鹓鶵贵。留中况三日,想见宣仁叡。知公纯臣姿,感恩但零涕。愚夫有过虑,事关骨肉际。章奏既不宣,忠义永掩蔽。岂无奸谗口,恐谓疑间计。虞集昔草诏,马皮遭逮击。若非诏草存,愚忠将获戾。此是前车鉴,无比谏书例。慎勿避人焚,留之告后世。
据上可知,该诗的内容是写屠仁守因上《奏归政届期谨陈旧章疏》被罢官之事。从写作风格看,该诗疑为康有为所作,原因如下:第一,根据《将出都门送梅君》中各赠诗者,如张百熙、洪良品等,皆在诗后署名,唯有康有为所赠各诗无署名。这应当与康有为当时的处境有关。当时康有为尚在清廷通缉之中,屠仁守为避嫌,故隐去康有为署名。依屠仁守抄本体例看,此诗应为康有为所赠。第二,从《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六章》诗题名看,屠仁守被罢官下朝后,曾到康有为处,康氏有诗赠之,其诗内容必与屠氏罢官事有关。然而,我们看到,除此首诗外,其它几首康有为赠屠仁守诗的内容,无一与屠仁守被罢黜事有关。第三,康有为当年编定《汗漫舫诗集》时,将赠屠仁守的诗编为五章,可能是想将先后五次的赠诗编在一起。由于时间过去较久,对于每次具体赠诗的内容已记不清楚,所以将不同赠次的诗编为一首,且顺序混乱,这一点梁启超已看出。如果笔者揣测成立,那么,前四首连同此首诗,正好符合康有为“五章”之意。第四,此诗中“事关骨肉际”句与前第三首诗“君国骨肉际”句思想高度吻合。基于以上几点,笔者疑此诗为康有为所作。笔者虽查阅诸多文献,却没有见到该诗的出处,故录于此,请教于绩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