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学高质量发展
——洞察力
2022-03-24王方华
年年“3 • 15”都会见到媒体揭露的缺德、黑心经营事。今年央广总台“3 • 15”的主题是:公平守正、安心消费。揭露的缺德、黑心经营行为主要有:女主播背后的秘密、翡翠直播的江湖骗术、被操纵的口碑、“土坑”酸菜、变味的粉条……真是触目惊心!这对管理学者、经营者的启示是什么呢?如果说媒体直击市场中一些企业的经营黑幕,那么,中国管理学是否需要透过黑幕现象捕捉经营中规则、制度,甚至法律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以及制度、规则,进一步规范经营和管理行为呢?当然,还要大力传播经营者的“正心”之理。尤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国管理学如何充实新内容、高质量发展,助力管理主体达到预期的新境界,是中国管理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
中国管理学高质量发展必须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而迸发的管理思想、管理原理、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的综合思考。这种综合思考需要敏锐、深邃的洞察力。
洞察力是中国管理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核。语本《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这就是洞察力,即“见微知著”。如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言:“故圣人见微知著, 睹始知终。”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本质,推断发展趋势。这从哲学上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当然,做到这点并非易事,且需“上揆天道, 下察民情, 酌古准今,见微知著。”(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中国管理学高质量发展就要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论断,以指导开展各种管理活动。
“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在管理理念上是将宏观与微观的管理活动统一在一个知识体系内的。《道德经》第十六章中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把做菜与治国联系在一起的深邃洞察。即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大情小事做好。这就是管理在微观与宏观上的统一。从微观上说,“烹小鲜”是日常生活小事,讲究配料与火候,还需用心方能做好;放大至宏观就是“治大国”的战略思维,要了解国情,体察民情,配置资源,尊重规律,科学施政,把握好治国的“火候”。“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内涵本质还是“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这好比我们常说的芯片领域的“卡脖子”。我国芯片被“卡脖子”仅仅是表象,其实质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缺根”。或者说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屡次被“卡脖子”,本质就是因为“根”的缺失。那么,哪些是当代科学技术的“根”呢?仅数字科技而言,“ARM架构是全球计算机芯片行业的‘根’;Linux 开源体系是很多软件服务的‘根’;曾经的13 台‘根’服务器是互联网的‘根’;以太坊的ERC 系列协议是区块链世界的‘根’。这些数字科技的‘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帮助,而且无不对行业影响巨大,甚至在ICT 硬件、互联网软件、电子产品等方面,我们也有世界级卓越成就。但是,一旦寻根究底时,就会理不直气不壮。这是因为我们过去注重技术应用,没有去创造基础理论;过去注重第二层级开发,而没有去研发核心产权。所以在技术应用,我们有各类优秀企业,而底层思想非常的苍白”。(鲁不逊《中国科技,要扎自己的“根”》)这些是否需要中国管理学者透过“卡脖子”的表象,从战略思维高度助力中国“根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根技术”的第一推动力呢?
“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源于管理学者、管理者“立德正心”“格物致知”。这就是儒家学说的至理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的出处是《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整段话自上而下(天下平——正心),由下而上(心正——平天下),十分通透。其大意为:通过明确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正念分明,真诚地待人处事,修善断恶,修养智慧,这样就可以帮助大家把采邑经营好了,即把家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治理好,进而达到充满和谐的“天下太平”。其基本逻辑:“认知——意诚——正心——修性——管邑(管理好自己的采邑)——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的一念一心到管家——治国——平天下,贯穿着观世的洞察力。
尤其要指出的是儒家“平天下”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天下均平的社会理想状态。这个“均平”或“平均”却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个平均主义的“平均”,不是绝对的量的均匀,而是一个表示合理、平衡、公平、公正、秩序、和谐等意义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其基本含义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等级秩序基础上的平等和公平。鉴此,管理学者要深刻领会“治国平天下”的“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是《大学》中的用语:“是以君子之有絜矩之道也”。意为执行某种法度作为办事的规范,推己及人,使上下四方均平如一。“絜矩之道”从字意上释:絜,度量,用绳子计量圆筒形物体粗细;矩,画直角或者正方形的用具。其基本教义就是规范当政者的德行,成为儒家道德行为模式。可以说“絜矩之道”是中国传统治理智慧的“本来”。如果本来的“絜矩之道”与现实和未来获得新的连接,对“絜矩之道”领会以开新,能焕发中国管理学的优秀精神传统。具体而言,将“絜矩之道”引申在管理上就是规则和制度,即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说改革开放前半场整个中国是速度优先,效率优先;后半场就是质量优先,规则优先。那么,“絜矩之道”的现代管理意义就是洞察新时代的管理实践,凝练新时代的管理规则和制度,为全球化发展提供新规则的中国智慧。是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