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2-03-24陈隽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长三角上海人工智能

陈隽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上海 200235)

人工智能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新高度,将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产业和应用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城市经济转型,还是对于城市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对上海这样的全球性特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上海已经把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1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1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优势

1.1.1 城市信息化基础成熟

上海信息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光纤到户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固定宽带下载速率领跑全国,上海的5G网络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的全覆盖。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已配有“曙光4000A”和“曙光5000A”3台高性能计算机,总计算能力近11万亿次/秒。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已跃升为世界上计算能力最强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之一。

1.1.2 城市科技水平高

根据《2019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全国1/3的顶尖科研成果由上海创造。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占全国总数的1/3,获得超过1/3的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研发创制全国1/3的一类新药。

亿欧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AI商业落地市场研究报告》,以总部所在城市为准,入榜的AI企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两地。上海的AI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对于创业和投融资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上海的人工智能集中在语音语义识别、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风控安全、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行业。

上海的教育体系能够覆盖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市民受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21年,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10.56%,上海市这一比例超过了24%,位列全国各省份第一。

1.1.3 城市应用场景丰富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产业门类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国民经济统计行业目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上海生产总值的73.1%,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是拉动上海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产业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2021年,前三季度上海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了80%,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球规模的1/9 左右。上海的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涵盖汽车、电子信息、装备与航空航天等多个重点领域。上海的产业信息化水平较高,产业转型升级对人工智能应用具有强大的需求。

上海是超大规模的国际化大都市,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各个公共领域都具有应用人工智能的需求。面向市民生活、社区商业、购物中心、居民小区,还有特色小镇、商务社区等实体,消费、旅游、综合治理、停车等服务,养老、诚信等各方面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需要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应用[1]。

1.1.4 政府运行有效

在联合国《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上海的“一网通办”作为经典案例被写入报告。另外,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上海也位列前十。上海在电子政务领域已率先建成法人、人口、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上海电子政务对应用人工智能,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需求。上海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

在《2021 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的省级政府评价中,上海排在全国的第一位。政府运行的合规性强、办事效率高是上海政府的标志。上海在2017年11月就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全国最早推出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的城市之一。

1.1.5 人才优势

根据领英《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国内70%的AI人才集中于北京和上海,其中,北京约占34.1%,上海占33.7%。领英中国技术副总裁王迪认为,上海AI 人才在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分布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一定的人才积累。

1.2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劣势

1.2.1 城市综合成本不断上升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的商务成本不断上升。上海对企业的产业引导,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都在不断提高企业开办和业务开拓的门槛。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的价格及用工成本在不断上升。除了居民的买房、租房成本难以下降以外,上海外来人员的户籍、子女的教育、医疗等都促使上海的商务成本不断上升。

1.2.2 大数据供给不足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大数据主要有3个主要来源:政府、互联网企业和公共事业企业。银联、电信运营商及水电煤等公共事业企业掌握着居民生活的大数据。但这些企业掌握的是上海本地的数据,缺乏全国、全球的大数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贡献有限。

上海缺乏互联网龙头企业,没有能够掌握用户大数据的企业。缺乏用户大数据将制约上海的消费端人工智能企业、产业的发展[3]。互联网龙头企业利用其消费端大数据的优势,更加容易建立消费端人工智能产业链。

政府由于政策法规、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限制,数据开放有限,而且地方政府能够开放的数据也仅是地方的数据。另外,上海政府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比较成熟,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联通反而具有较高成本,目前无法形成大数据优势为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条件。

1.2.3 上海的人工智能研究缺乏学术生态

上海只有交大具有人工智能的专门研究机构,其他高校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研究机构的节奏比较慢,没有形成竞争、交流、共同进步的学术生态圈。相比之下,北京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进行人工智能研究,学术生态更加健康。

2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机会

2.1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

上海是中国开放的窗口。从2010年世博会到近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都在上海召开。中央对上海的定位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企业走进来的门户。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国际化首先会选择从上海走出去。

上海还是中国改革的先行、先试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自贸区”的建设都需要上海的改革更进一步。

2.2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签订的《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涉及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全国首位的新技术应用示范引领区,加快布局城际轨道交通、优化长三角机场群,5G 协同布局先行试用等多项具体内容。长三角一体化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将弥补上海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部分短板,降低人工智能发展的成本[4]。

2.3 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态势为上海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由概念、大数据算力转向场景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安防、金融、医疗和文娱等具有现实需求的领域。人工智能转向产业应用时,上海丰富的场景应用将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化提供更多的机会。

3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威胁

3.1 项目投资变大,变现周期变长

人工智能产业经过早期的高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对于风险投资者,找到一个新的有潜力的项目越来越难,由于新增企业数量稀少,经常只能跟投一些项目。周期长而营收难,人工智能项目投资的周期变长,而投资额变大了,这个趋势将对风险融资的要求更高,项目的难度、风险更大了。

3.2 人工智能存在的伦理风险、技术风险

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是一直存在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一旦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为公共管理带来了挑战,人工智能发展是否能够坚持下去将成为疑问。

人工智能的技术风险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旦出现人工智能伤害人类、信息泄漏,或者威胁到人类日常生活生产安全的事件,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接受度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障碍[5]。

3.3 全国城市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

全国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具体政策的就有10个城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至少有20个,上海处以第一集团内,但不是顶级的城市。这些城市将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优惠的发展条件,上海将面临着全国各类城市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

上海在人工智能算法、计算能力、数据等方面都没有绝对优势。与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相比,缺乏差异化优势[6]。而与内地城市,如合肥、武汉等城市相比,缺乏成本优势。由于缺乏本地龙头企业,如BAT,上海的人工智能人才会被互联网或者其他信息产业巨头企业吸引而离开上海。

3.4 上海自身优势产业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受到上海自身优势企业的竞争。上海的优势产业,如金融业、银行保险业、商务服务业及支柱制造业等,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由于上海生活成本的压力不断上升,人才更加倾向于能够快速变现的行业就业。相比之下,人工智能产业的工作难度高,变现周期长等特点使其吸引力相对不足。

4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4个因素是计算能力、人才、应用场景和大数据。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也以这4个因素作为主要的分析点。

S(优势):(1)城市信息化基础成熟;(2)城市科技水平高;(3)城市应用场景丰富;(4)政府运行有效。

W(劣势):(1)综合成本不断上升;(2)大数据基础薄弱。

O(机会):(1)上海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2)长三角一体化。

T(威胁):(1)项目投资变大,变现周期变长;(2)人工智能存在伦理风险、技术风险;(3)全国城市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

4.1 SO增长型战略

充分利用上海城市发展的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在三省一市相关规划中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把上海城市、长三角区域打造成完整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鼓励大企业、政府开放数据和场景,为人工智能产业化创造条件。

政府信息化项目采购与数据、场景开放结合。以信息化项目的场景和数据开放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竞赛的内容,以人工智能应用竞赛作为信息化项目竞标的主要依据。

4.2 WO扭转型战略

以长三角一体化减弱上海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的不利影响,实现区域人才集聚的优势,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储备人才。以上海城市大数据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信息共享,建设大数据为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创造条件。

区域一体化中优化资源配置,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低端环节向长三角成本相对低的区域转移,与长三角的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实验中心,实现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人才的协同创新。

4.3 ST多种经营战略

面对人工智能的风险,需要有专业负责的政府机构,及时应对人工智能的风险和制定政策。从金融、融资角度,类似产业基金的形式分摊整个行业的投资风险。

4.4 WT防御型战略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和行业标准,并以此标准制定专门的人才政策和企业财税政策。

5 结语

由于上海城市发展的经济、历史环境,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需要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开发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应用场景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根本的优势。在长三角深度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结合区域发展是非常具有优势的应用场景。

上海具有丰富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前景,发展的关键是能否孵化、培育出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上海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城市现有的禀赋条件,更重要的是城市管理对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和挑战的应对策略和容忍度。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上海人工智能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人工智能与就业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