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闽东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点建设
——以宁德市图书馆为例

2022-03-24陈菁菁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市图书馆宁德市流通

陈菁菁

(宁德市图书馆 福建宁德 352100)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公共图书馆加强管理,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能较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阅读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进入新时代,化解新矛盾,满足新期待,必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1]。而如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服务需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指出“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近年来,公共图书馆馆外流通点的建设工作应时而生。图书馆馆外流通点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是将图书馆服务阵地延伸到读者身边,使读者可以就近借阅书刊,不到总馆就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形式。本文以宁德市图书馆为例,主要论述其流通点建设情况,以期为闽东地区其他公共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闽东地区公共图书馆流通点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按行政区划,闽东地区共有9个县市区。根据《宁德统计年鉴2021年》公布,全市总人口为356.14万,共设有公共图书馆10个,覆盖全市各县市区,藏书1446.33千册[2]。随着近几年闽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闽东人民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闽东地区公共图书馆设立馆外流通点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拓展服务新思路。尤其作为闽东地区唯一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宁德市图书馆,更应该转变思路,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文化发展,向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对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为广大读者提供平等的阅读计划,能够更好地解决广大读者看书难、查询信息难、借阅图书不便等问题,使更多读者享受到图书馆的文化服务。

2 宁德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点建设现状

2.1 宁德市图书馆简介

宁德市图书馆在2018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评为“二级图书馆”。图书馆占地面积14.17亩,总建筑面积12151m2,地面5层,地下1层,设计藏书总量80万册,共有阅览座位930个;配套建有一座290个座位的多功能报告厅。大楼设计建设坚持了“将最好的空间留给读者”的理念,把建筑南面朝湖景观位置,以大开间、大开放格局,设计为少儿、视障、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古籍特藏、参考研究等借阅区域,为读者提供优雅、舒适、便捷的借阅空间。添置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软件、电子读报刊系统设备、电子书和电子期刊数据库、RFID系统设备、数字图书馆设备及视障阅览设备等系统设备,并于2013年12月起,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办馆遵循“着眼长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原则和“全面综合、先进便捷、立足当地、突出特色”工作思路,加快优化设施配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成融图书阅览、典籍收藏、文化休闲、信息咨询、教育培训及学术研讨为一体,面向公众的高品位社会学习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并办出特色,建成畲族历史文化资料中心和宁德历史文化资料中心,成为宁德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3]。

2.2 宁德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点建设现状

宁德市图书馆于2015年4月与当地消防大队共建馆外图书流通点,首批配送图书300册,正式启动馆外流通点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底,市图书馆依托城区社区、企业、机关单位等图书室(文化室)合作共建馆外图书流通点共38个,形成了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机关的馆外图书流通服务网络。从流通点的布局上看,市图书馆在图书流通点共建上,重点考虑城区社区文化室,兼顾部队和企业。目前,市图书馆已建设的较有代表性的图书流通点如下。

(1)驻宁海军某部队图书流通点。2015年11月,市图书馆与驻宁海军某部队签订共建协议书,共建“军地猎鲨诚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外流通点,首批为该部队送去200余册军事、政治、文化、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实用技术等图书,并送去250张电子阅读卡,丰富部队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推进了军民深度融合发展[4]。

(2)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流通点。2019年8月,与CATL达成共建协议,配送图书1500多册,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3)宁德市社会福利中心。2017年4月,市图书馆与市社会福利中心签订共建协议,为社会福利中心老年读者提供阅读与信息资源服务。

(4)宁德市公安局东侨经济开发区分局。与东侨公安分局达成共识,共建图书流通点,由市图书馆提供文学、历史、军事等类图书,方便公安民警在工作之余能够就近阅读。

(5)蕉城区金涵乡金溪社区图书流通点。该社区为当地保障性住房小区,离市图书馆距离较远,辖区居民多为农民工等,流通点的建设主要服务了该社区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使他们在“家”就能享有图书馆文化资源服务。

(6)福建省宁德监狱图书流通点。2019年10月与宁德监狱签订共建协议书,配送图书818册,与宁德监狱的共建更进一步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延伸到高墙之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5]。

2.3 宁德市图书馆部分图书流通点2021年运行情况分析

笔者调查了2021年宁德市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相对较好的图书流通点,其藏书量、图书管理、开放时长等情况见表1。

3 宁德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点建设存在问题

3.1 流通点发展机制不健全

经了解,目前市图书馆大部分馆外图书流通点的服务还处在传统服务模式,以纯手工操作为主,缺乏统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使得服务数据无法跟踪到位,上架不规范、流通借阅不顺畅,缺乏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3.2 基础投入不足

目前,这些流通点的图书都是由市图书馆在现有馆藏基础上提供的,市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馆藏量约25万册,因此,能提供给38个流通点的图书数量也是有限的。随着近年来,宁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考核要求,各单位要求图书馆共建图书流通点的呼声也越高,图书馆成立的馆外流通点数量不断增加,而图书馆能提供给各流通点的图书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以现有的38个馆外流通点为例,有的流通点藏书量仅为一百多册,最多的宁德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会流通点1500册,无法满足各个流通点的读者阅读需求。另外,各流通点的借阅空间面积狭小,大部分不到40㎡,书架数量不足,图书馆分配给流通点的图书无法上架,使得读者对图书的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3 专业专职人员不够

现有的这些馆外流通点一般都是在社区文化站(图书室)里,而社区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人数不足,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工作繁杂,工作人员通常要身兼数职,难以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文化站(图书室)值班工作。部分流通点还存在遇上级工作检查时才开放,平时“闭门待客”现象。有专职人员负责的流通点存在人员专业度不够,对图书的管理不甚了解且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而图书馆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都有限,无法安排专人负责馆外流通点工作,使得流通点业务得不到有效开展。

3.4 图书利用率不高

由于宁德市图书馆对馆外图书流通点缺乏广泛宣传,很多读者并不了解图书馆外流通点的存在或者是流通点的用途。加之有些流通点是为考核“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称号所需而成立,对图书馆提供的图书仅供读者在流通点内阅览,不能外借,这些都影响了流通点图书的利用。此外,存在一些流动点地理位置的不便,即便是平日正常开放,除了个别读者前来阅读,并未发挥流通点自身优势。

4 推进宁德市图书馆图书流通点建设的建议

4.1 建立流通点规范管理制度

建立图书馆图书流通点长期运行机制。市图书馆在与社区、企业等单位签订流通点共建协议的时候就应该就流通点的运行机制提出要求,包括流通点的开放时间、工作人员的安排、活动计划安排等,同时,这些均可以由市图书馆制定统一的规范管理制度,统一流通点名称并制作牌匾,如“宁德市图书馆XX单位(社区)流通点”;统一配置电脑、安装和市图书馆一样的图创管理系统、扫描枪等,建设统一服务平台,使图书馆和各流通点之间资源互联互通。另外,在与流通点共建协议有效期间,图书馆定期对各流通点包括但不限于馆舍面积、阅览座席数、工作人员、开放时长、读者活动场次等方面进行考核,“优胜劣汰”筛选出优秀流通点,对长期无开放、未开展业务的流通点中止共建。

4.2 争取经费,加大基础投入

按照每4年进行1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要求[6],预计2022年将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各级图书馆可以此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向地方财政申请图书购置等经费,充实馆藏,扩充各类资源并提高服务。对流通点文献配置上要注重时效性,紧扣读者需求和强调阅读导向为原则,通过统配与自选相结合的方式,在新书和数字资源采购时,将图书流通点读者的书目需求纳入采购计划,使得图书分配更具针对性,满足读者需求。

4.3 加强业务工作培训

市图书馆在做好本馆文献借阅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等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定期为流通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和辅导,开展“争优创先”等工作人员业务评比活动,对流通点工作人员在日常服务读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业务活动和读者服务工作。

4.4 利用图书流通点开展全民阅读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确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图书流通点拓宽全民阅读工作平台,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首先,市图书馆通过流通点对市民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摸底,配送流通点辐射周边区域的市民读者适合阅读图书,使配送的图书馆更具针对性。

其次,将流通点建设成集阅览、休闲、文化交流、信息检索等于一体,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数字资源推广、免费办理借阅卡等公益性活动,如每年4月23日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等。周末或节假日定期免费播放图书馆专题视频,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最后,利用网络阅读平台,推广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拓展阅读推广的深度和广度[7-8]。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流通点的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不到馆就能享受到图书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及优质服务。闽东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点的建设,对闽东历史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都意义重大。未来,闽东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将在行政区域内因地制宜建立流通点,以更好地满足城乡读者对文化阅读的需求,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猜你喜欢

市图书馆宁德市流通
同享好时光
Librio行桥-行桥市图书馆综合设施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牛仔选民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宁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老区情深人未老——记宁德市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略谈西藏山南市图书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