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2-03-24邢惠子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信息

邢惠子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及许多前沿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领域的许多科技也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断改变了人类日常生活、工作方法,为人类提供了极大的生活方便。高等院校也是我国培育高质量人员的重点地方,担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而与此同时,很多高等院校又是大量人才培养汇集的地方,是我国创新型技术研究与创新产业的重点开发场地。在实践中,中国高等院校普遍将传播创新技术作为一个重点的教学工作内容。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通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工程,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的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全面发展。

1 大数据分析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分析

1.1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比较普遍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数据被广泛地运用到经济社会生活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功能。高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积极主动的引进互联网技术,并进一步探寻高等院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新路径。现如今,人们逐渐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了迅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并作为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很重要的标志。在信息网络发达的重要时代,在人类日常生活中,许多智慧设施都实现了在网上的相互交流沟通和大数据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在高校校园建设中,“智慧学校”的建立已初见成效[1]。还可以设想假如脱离了互联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智能设施将无法完全的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将大大降低,从而无法实现所有互联网资源的统一。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对高等学校进行信息化建设,最基本的是要做好互联网基础建设工作,把高等学校的各类管理、教育工作等都融入移动网络之中,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学生和普通职员等,提供全方位的、快捷的、安全可靠的信息联通业务服务,在构建多元化的平台的基础上,为师生的信息沟通与互动创造优越的环境。针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新问题,高等学校要引起注意,并根据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的特点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的加快发展。

1.2 校园事务可以实现智能融合

在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中的各种事务之间的信息融合与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即学校要积极构建出一个更加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在此网络平台上,高等学校的各种管理事务、教育事业等均可以进行大数据信息资料的共享、资讯互动与传播、统计资料的分析等工作。在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设计理念也十分关键,在进行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学校要一直坚持着开放性、整合式、协同式的设计理念。在部门之间的协同运作机制构建中,学校可以把云存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纳入其中,以充分发挥这种技术的巨大优越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并逐步促进学校互联网构架的建设与迅速地向前发展[2]。

1.3 智能设备的使用率较高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众多的智能装置设备也层出不穷,作为新时代发展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担负着大数据分析技术手段的重要使用功能。而智能手机设备最重要的功能就包括对巨量的信息加以收集、汇总、管理和分类,又或者对数据分析做出适应性统计等。当前的中国高校里,手机的普及率很高,它作为重要的教学设备,成为了广大教师之间重要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工具[3]。而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愈来愈多的软件及各感知技术设备出现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但功能更加多样,而且功能也愈加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起了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并提供了广大教师优秀的教育良好的应用服务。

1.4 与外部世界进行了有效的联通

大学阶段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学业,即将进入社会生活,也步入工作岗位,也可以认为这就是他们将要进入社会工作的过渡阶段。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更多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升入高校就读,学生不能过于一心唯读圣贤书,而是要更充分接触社会,从而为将来走向现代社会生活做好了积极向上的预备,而借助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终端设备了解世界的事情,从而达到了和外面世界的有效连接。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经过近年来网络在高等学校中不同层次的广泛使用、融合与渗透,高等学校数据的收集机制、信息融通共享、公开运营、安全保障和服务品质管理已逐渐由单一使用,到互联相通,逐渐转变为信息化快速发展新时期[4]。根据近期的一项项目组的调查研究,主要对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财经学院、江苏省工业学院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开展了调查,基本掌握了目前这些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概况,并据此做出了总结分析。毋庸置疑,在大数据分析时代,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变革路径也开始了由最初的注重软件服务和平台服务,过渡到了强调大数据服务的新管理模式。

3 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问题

3.1 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较大挑战

当今的大数据科技已经是一门高新技术,对研究人员的技术有着很大的需求。在当前的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在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挑战。部分院校因为并不注重信息化建设,又或者是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来支撑,使得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性与协调性,在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同时,由于一些研究人员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和缺乏基本的素养就直接被一些缺乏相关技术的人员的高校给聘用来解燃眉之急,这就会在后期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

3.2 信息集成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价值,高等学校作为国家重点的高层次信息人才基地,各个高等学校都拥有了大批学生和教师的大数据资源,而这些数据也是大数据技术高效使用的重要基石。在当前,许多高等学校都设置了局域网、校园网等系统,对教师和学生的大数据资源进行了统一的集中管理,可是由于这些数据的集成性有限,缺乏严格的技术规范和数据共享制度,导致学校和教师的大数据应用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无法给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助力和保障,所以高校需要不断提升相关的信息集成性能,进一步推动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3.3 系统安全性有待提高

当前,世界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进展,但与此同时,世界黑客技术也并没有停滞不前,相反却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在学校的管理中,有着大量的学校个人信息和教师信息,不但涉及学校、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同时,还涉及了学校、教师的家庭成员的有关个人信息。这种重要信息如果被泄漏了出去,甚至被人非法修改,很可能学校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都将遭受侵犯,同时,也严重危害到了数据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所以,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始终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威胁,因此,即便通过了互联网的加密技术等,学校也必须加强防范。

3.4 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匮乏

信息化工程的专业性很强,需要大量的相关专门人才。新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中合理配置资源的决定性意义就更加突出。信息经济、现代科技发展状况也不错,对计算机技术、电子等信息类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也很大,人员流动走向这些技术领域的势头也更为突出,因此,对信息化工作人员所给出的待遇也更具有吸引力。相对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却并不突出,部分院校由于缺乏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也遭到了很大的抑制。

3.5 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有待提高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进度持续加速,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日益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院校内部管理不一,重视不够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认知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学校少数领导的干部信息化工程建设认知意识不强,或者说看起来重要,做起来却不重视;二是对教职员工的现代信息化运用认知意识和需求还不强烈,部分教师仍然适应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还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手段变革和蓬勃发展的需要;三是对现代信息化建设部门发展意识还不强,部分高校还尚未建立功能齐全,机构健全、运转有效的专门机构,学校面临着多重管理、各自为战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形成了限制影响。

3.6 信息化建设实际投入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已经一日千里,4G时期即将终结,而5G时期也即将来临,新的发展时期要求高等学校现代信息化工作应该与时并进,探索创新。研究表明,部分院校注重大学的基本建设等工程建设,而忽略了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工程建设,其中,现代信息化建设项目也是学校硬件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部分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研发平台、质量管理体系、信息服务网络等都还停留在满足学生最基础的生活需要水准上,且年均投入经费严重短缺。经费投入不足,既影响了学校现代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高等院校教学科研能力与培养人才技术水平的提升。基于对《互联网+时期高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的研究统计结果,各院校中,在经费计划方面,有每年经费计划的学校占比为35.7%,而没有固定每年经费计划的院校占比为64.3%;在工程建设费用投资情况方面,轻运营、重工程建设的投资状况表现较突出,总体工程建设费用分布呈现近似橄榄型特点,而运营费用总体投资较低,呈现线性特点。

4 建设路径

4.1 建立海量数据收集分析和服务平台

信息化建设单位不仅仅要注重于为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具体的功能业务,同时,还要做好对各类财务数据的筛选、分类、管理、统计、分类与保存工作。要着重针对各种内部结构数据分析运用相对应的获取方法,尤其是在管理类综合性服务平台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数据,由于本身结构要求远高于其他财务数据,且需要具备极强的标准属性,因此,一般都是利用ETL技术工具,直接将数据分析信息提取至数据库系统当中[5]。至于针对一些相关于生源信息系统、就业信息系统等的外围非结构化数据,可利用相关的技术工具加以抓取,并对数据分析信息内容加以索引后,再保存在数据库系统当中。之后,再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加以提取与综合处理,并采用深度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加以重点分类,最终为学校在今后的校园服务、教育教学和各类教务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4.2 建设管理服务平台

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集教师、教学办公、学生学习生活等功能于一身,能为学校相关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对数据请求实施管理工作,并支持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计算机客户端系统和学校校园卡采集数据,并同时进行相关请求数据进行应答。例如,教职工的职称管理也能够在该网络平台上实现统一评审,在移动APP和PC客户端系统上均能够运行,还能够给出有关使用评价信息统计的过程,而教职工则只需要根据指导意见就能够进一步精确实施。最终,后台可以利用基本科研成果、教育评估等服务系统来产生评估所需数据。该平台大致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教务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各种关乎学校日常生活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如学校的校园卡充值、书费电费充值、校内社团活动组织、包裹收发寄运等。它涵盖了学校内部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学院行政管理和图书管理系统等,可以对学院的管理事项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从而建立统一化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学校资源共享,缩短办公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等。

教育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了资源共享体系和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可针对中国传统教育条件的不足、教学目标没有多样性等情况,提出了一种有规模性的网络开放式教育教学平台。该平台将在利用当前先进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有效数据分析和反映学生的状况,从而形成起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结构,并进行多样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6]。该系统还将针对每位学习者的具体状况,制订出适合自身习惯的计划,实现因材施教。

数据分析平台是智能高校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能够将通过各种信息及服务平台所处理数据分析的成果通过图形和报表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内容涵盖了学校数据分析、学生信息数据分析、职业数据分析和教师教学数据分析等多种信息,可以为学校服务、大学教育和学生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4.3 构建物理信息平台

校园信息平台建设是在大数据分析、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基石上,整合学校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资源来为智能学校系统进行连接和数据处理支撑,并将学校有线网络、智慧移动终端和校园卡、物联网数据信息收集为建设核心内容,从而建立起完备的数据挖掘与交互体系。

物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重点包括如下几点。(1)建立安全稳固的学校网络系统框架。构建完备的学校网络框架系统,逐步扩大学校网络覆盖范围和承载能力,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建设工作,为后续信息收集与传播工作创造更加稳固与安全的工作环境。(2)统一数据收集应用平台需要合理地整合学校各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从而构建起统一的学校数据收集制度,逐步完成学校对所有数据的采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4.4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高校管理者的大数据素养

在教育人才发展方面,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石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将更急需大数据分析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也更亟需全体教师具有数据分析文化素养。相比于中国传统建设,大数据技术驱动发展型的中国高校,由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更发达、信息技术专业化程度更强、涵盖的应用领域也更广,所以对相关管理人员和研究应用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需求也更高。由此可见,高校要做好对大数据专业的培养工作,有规划地培育大数据科技与管理人才,加强对高水平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力量,重视建立学科与队伍,为大数据分析的研究应用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不断加大专业知识训练,主动研究和运用各类智能、互联网软件,为数据分析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保证。另外,大数据分析道德素养主要由信息认知意识、数据信息正确定位与收集能力、统计分析与解释能力、大数据分析反思与决策能力和大数据分析理论能力5个部分构成[7]。因为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几乎涵盖了学校的一切行政部门与教育单位,特别是学校各级各类政府管理,直接关联信息化发展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唯有从学校高等教育管理各级设置中深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才能有效解决重研发而不使用,以及数据流通“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例如,南都邮电大学在近年来组建智能学校研发管理中心,并以此为基础,独立开发并进行了晨跑管理系统、学生宿舍门禁制度、网上投票机制、信息化项目推进管理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团队研发服务的水平。

4.5 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推动高校的管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高校管理人员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意识,以牢固建立信息化的决策思想。高等教育的运作信息系统体量大、覆盖面广,因此,在大数据管理运用方面也具有很大空间,而通过大数据处理模式来促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将大有可为。而高等教育治理的未来要靠大数字驱动高质量发展,大数据处理科技也将为高等教育强起来提供了科技平台和加速器。其次,用大数据分析支持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大数据分析的运用能够有效降低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拍脑袋方式的解决对策,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也有利于进一步分析高等教育业务条线逻辑,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扁平化、互动性、便捷性的优点,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管理精细化[8]。例如,南京邮电大学近年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率先开通了电子数据登记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管理手段,进行了学校费用缴纳和新学期登记管理等工作,打通了政府财政管理系统、教务系统、学校管理等多种信息服务体系间的数据壁垒,做到了信息数据的共享公用、流转互动,大幅度提高了学生费用的一次性缴清效率,全国高校一次性费用缴纳效率与前年同期相比从60%提升到了99%,也规范了学校登记工作过程,提升了登记效果,数据报表的样式能够直接体现缴费和登记状况,以此为相关部门进行制定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另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和相关科研的研发效率。首先,教师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来量化教育流程,迅速精准地找到学习者的特征与问题,实现个性化教育。其次,对学习者发展过程而言,通过伴随式获取的多维数据分析,可以建立学习者完整的发展记录,并为其进行生涯规划、构建评估系统提供了数据基础。研究者也能够利用教学大数据分析,审视教学的互动流程,找到新规则新趋势,用于引领教育课堂和推进教学改革。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运用大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资源共享效能,丰富教育业务模型,发掘大数据资源使用潜能和破解高等教育管理的具体问题与意义,这就要求学校进一步培养学生大数据意识,建立大数据分析思想,强化教育技术创新,将学校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队伍成员,持续提高其大数据素质,继而完成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并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化学校信息
学校推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