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有效策略探究

2022-03-24闫洪勇曲秀艳冯建民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师范英语专业师范生

●闫洪勇 曲秀艳 董 琳 冯建民 胡 可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行师范专业认证,推动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能够满足国家及社会对“大国良师”的培养要求。结合这一背景对高校英语专业育人工作开展情况展开分析,可以发现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难以达到认证标准要求,因此还应加快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确保能够产出高素质的英语师范人才。

一、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必要性

(一)基于时代背景加强英语师范人才培养

实施师范专业认证,需要由专门的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对照国家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估,以便通过外部评价反映专业育人工作能否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从这一角度出发,将人才产出当成是导向培养英语师范人才,可以基于统一的认证理念、标准对专业教育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确保人才培养可以达到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对照专业认证标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按照统一标准推进产教融合,可以在教学水平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培养出具备丰富英语知识、扎实语言实践能力、英语教育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高综合素质的英语师范人才,为地方教育和社会发展服务,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

(二)满足英语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开展需求

高校英语专业在师范人才培养方面,最终产出的人才将投入到中学、小学乃至高校等各个领域,在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要遵循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确保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不仅强调主体协同,同时也将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在人才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等各方面提出要求,确保专业教师和思政工作者能够协作培养师范人才,推动师范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英语师范人才在思想素质、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取得发展,也能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活动,为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二、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与专业认证要求不符

结合高校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情况来看,产出的人才尚且难以达到师范专业认证要求。目前,英语专业在师范生培养方面仅简单借鉴了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在英语教学能力培养方面过于看重理论指导,容易造成师范生在毕业后难以达到实践工作开展要求。归根究底,主要是由于高校在英语师范生培养方面的人才定位不准,偏重于培养人才学科基础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导致其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编制等各方面无法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接,造成学生毕业后缺乏从教的素质能力。

(二)校企合作未能达到协同育人效果

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不仅对其素质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也需要教师拥有一定实践经历,可以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但从校企合作育人角度来看,现有机制存在实践形式单一等问题,教育机构、企业为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开展,多安排英语专业师范生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缺乏足够实践经验。在学校经费有限且与教育单位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下,也无法为英语专业师范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实训场地和机会,导致协同育人力度不足问题日渐凸显,无法达到人才培养要求。

(三)英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

在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方面,将协同育人的重点放在校企合作方面,未能给予思政教育工作以足够重视,造成产出的人才难以达到师范专业认证提出的全方位育人要求,存在综合素质低的问题。追根究底,与高校在英语师范生培养方面依然未能将思政教育当成是基础有关,忽视了专业认证在人才职业素质、人文素养等各方面提出的要求,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核心育人理念。

(四)教学质量缺乏有效评价工作保障

在高校开设英语师范专业的过程中,单靠内部监督无法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成果也难以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从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来看,高校面临未能引进外部评价的问题,只是通过学校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总结育人成果。而由于缺少社会性反馈,造成学校在英语师范生教学方面迟迟未能得到改进。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开展无法取得理想成效,给育人活动的持续开展带来了阻碍。

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探讨

(一)对接专业认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从与专业认证对接角度实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还应对照国家提出的认证标准进行英语师范生培养目标、方案等内容的修订,参考社会用人单位、教育行业协会等各方意见论证培养机制的合理性、有效性[2]。结合英语专业特点,可知培养的师范人才未来主要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因此还应将基础教育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当成是导向确立专业目标。从目标达成度测量的角度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等进行分析,可以将师范生能力持续发展当成是基础调整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等,与专业认证标准树立对应关系,保证设计的课程达到教育课程标准学分要求[3]。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为确保学生教学能力得到持续提升,还应均衡设计英语课程和教育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达到从教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应遵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合理进行课程计划调整,开设英语教育类的实践课程,确保学生师范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专业学习过程,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英语说课、英语教学板书设计等技能。考虑到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范人才提出的素养要求,还应从强化人才人文、历史等素养培养角度制定培养计划,确保英语师范生能够取得全面发展。而通过从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层面保证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等可以与专业认证标准对接,可以采取“英语+”的形式进行课程教学计划的调整,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保英语师范生可以达到现代英语基础教育工作开展要求。

(二)建设实践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从校企合作角度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还应加快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加强校企协作育人工作开展提供平台,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等活动中,为强化英语师范生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结合这一目标,高校应加强与地方行政教育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从培养综合发展师范生角度对人才培养问题展开分析,基于提高英语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目标建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的机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相关活动开展。具体来讲,将英语师范生实训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见习、练习、实习和研习,贯穿本科专业学习全过程,使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交叉,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见习阶段,由学院组织英语师范生进入实习基地观摩英语课堂,积累英语教育经验。在练习阶段,组织学生在基地的工作坊开展教师口语训练、微格教学训练等各种活动,完成知识内化,确保可以将技能顺利转变为教学行为和从业技能[4]。在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在基地开展任教活动,包含教案撰写、授课、听课、教学视频录制等等,通过推行双导师制由学员和基地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研习阶段,围绕英语师范生在基地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设立基金项目、创业计划等方式开展研习活动,指导师范生加强英语教学问题反思和方法改进,将实践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资源,成长为合格的师范人才。在校企合作开展各项工作期间,需要建立双组织管理机制,由高校制定基地教学工作管理办法,由学员和合作单位负责进行活动组织和实施,分别选派教师组成双师队伍。通过明确各方在基地管理方面的责任、任务和管理考核办法,能够保证相关工作有效落实,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落实协同教育,建立全员育人机制

针对英语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脱节的问题,为达到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人才素质视频提出的要求,还应落实专业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开展工作。围绕这一目标,需要建立全员育人机制,首先为英语专业配备专职的辅导员,协同班主任从组织建设、志愿服务、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加强班级建设,并协助专业教师明确思政教育任务,定期围绕学生学习态度、英语教学思想等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育人经验,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实践工作中,需要从教学校长开始完成思政教育任务划分,确认由专业分管校长从专业招生开始定期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并负责对专业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从政治表现、文明礼仪、活动参与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测评,使各门课程教师的育人责任得到明确划分,确保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建立导师制明确育人内容,要求专业教学团队按照每人负责5名英语师范生的标准开展思政教育,确保平时能够通过微信、QQ等各种途径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向学生传递立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等正确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委、学生会等团体组织的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能力,形成团结、拼搏、友爱等良好的精神品质,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师范人才,确保今后在工作中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四)基于成果导向,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结合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可知,教学成果并非之前学习结果累计或平均值,而是学生完成全部学习过程后的最终结果,涉及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因素,应强调实用性[5]。因此通过分阶段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过程的结果,能够通过加强反馈做好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保证最终取得理想成果。基于这一理论开展协同育人工作,还应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以便通过定期开展评价做到持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育人模式等各方面,达到提高育人质量的目标,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可以顺利通过师范专业认证。将质量提升当成是目标建立评价机制,还应充分发挥双导师作用,定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线下考试活动开展各项教学专项检查,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教学质量展开评价。为形成多元评价主体,还应采取学生自评、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外部教育机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并对照英语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确定评价内容,做到全面反馈专业教学情况。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从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英语口语水平、英语教案设计、英语教育理念等多个角度进行考查,并从学生参与度、实践成果等角度对英语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能够切实反应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价,召集院校和合作单位等各方进行讨论,结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系统分析英语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能够为教学改进指明方向。而通过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改革等多个方面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并建立档库进行跟踪调查,能够保证教学整改工作有效落实,达成持续提高英语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目标,最终确保输出的人才达到专业认证要求。

结论

从师范专业认证视角展开分析,可知高校在英语师范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无法通过高效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将给师范人才输出带来不利影响。从实践问题出发探索有效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还应保证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与专业认证对接,同时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在课程教学方面,还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环节,助推全员育人机制的建立,并基于成果导向建立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符合标准,能够为英语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猜你喜欢

师范英语专业师范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师范学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