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扩散路径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2022-03-24詹承豫徐明婧

科技智囊 2022年9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核酸防控

詹承豫 徐明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当前,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领域研究都高度关注技术赋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手段与社会治理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即通过技术赋能使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过程,而技术赋能进一步推进实践领域的技术创新,对提升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一、问题提出:应急管理中技术赋能如何扩散?

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当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生态紧密融合,以技术改进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和治理机制[1],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实现路径,并重塑社会治理体系[2]。在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技术赋能概念的提出为技术创新应用于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技术赋能描述的是技术创新在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延伸推进,其“赋能”指赋能管理或治理,即技术创新成果与治理目标、治理机制、治理创新等实践过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提升治理主体能力。

技术是一种工具,技术创新是一种工具性的更新换代,不具备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治理能力的功能,需要通过一定的因果逻辑和架构途径将多个技术粒子聚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某种功能[3]。技术工具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影响,需要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4]技术创新涵盖了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扩散3个环节[5],其中,技术创新扩散即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其最终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价值。技术赋能是技术创新应用于治理手段创新的过程,其目标的达成与效果的实现同样基于推广过程。

目前,学界关于技术赋能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赋能作用、动力和路径3个方面。其一,技术赋能作用的研究,即从技术赋能的作用本质入手,探讨技术赋能在社会治理中实现何种应用效果,如基于TOED理论框架提出区块链技术赋能的作用机理包括技术变革、组织变革、环境变革和数据变革[6],指出数字化转型动态过程是从机构到平台、从反应到预测、从闭环到循环等模式变换的体现[7],数字技术以激活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激励因素赋能社会治理模式创新[8]。其二,技术赋能动力的研究,即分析技术赋能是由何种因素驱动的,并由此归纳技术赋能广泛应用的动力,如认为应急需求激发了技术工具的出现并推动其赋能政务服务创新[9],技术赋能形成了“应用场景——政府体系——社会治理”三元进路[10],以区块链为例指出技术特征与城市治理理念目标的契合推动了技术赋能过程[11],提出技术开发与治理依赖的高适配促成技术赋能治理的强效果[12]。其三,技术赋能路径的研究,即剖析技术赋能如何作用于治理环节,如指出疫情防控中的技术赋能遵循了非线性技术演进路径[13],通过技术赋能提升系统韧性进而增强统筹发展与安全能力[14],按照从信息共享到平台互用、从数据赋能到系统赋能的发展模式[15]等。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聚焦于技术赋能应用的逻辑、机制、作用、动力,尽管技术赋能扩散的概念尚未提出,但能够看出技术赋能的实践普及具有扩散的部分特征。笔者在比较技术赋能与技术创新扩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技术赋能扩散概念,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分析归纳技术赋能扩散的特征和路径。

二、技术赋能扩散:概念界定及扩散路径比较

技术赋能是否遵循扩散的逻辑,这既涉及扩散研究核心思想的提炼,也涉及归纳技术创新理论中扩散研究的范式,明确技术创新扩散的概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技术赋能扩散。

(一)概念基础:扩散与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概念来源于物理学术语,指基于分子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这一过程促使物质随时间推移在空间上分布更均匀。笔者探讨的扩散概念常见于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旨在追溯一个新观念以时间为轴在社会体系中的渗透和传播过程,这种研究方法构成了一种对社会发展解释的理论框架,从而帮助大众准确了解社会如何发生变化,并发展出包括文化扩散、公共政策扩散等概念。创新是扩散的主体,传播过程是扩散的本质,扩散研究是对创新传播及其在社会系统中不同主体间推广的研究。

技术创新扩散是将扩散的理论视角应用于技术创新领域从而发展出的理论体系,其遵循了扩散研究中的部分传统并应用了其成果,同时又以技术创新的特色形成了独立的研究体系。早期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研究常与经济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如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一项新发明在社会中沿着“发明——扩散——社会变化”的逻辑轴线扩散,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扩散的概念,将技术创新分为发明、创新和模仿,模仿即视为技术创新扩散[16],认为经济效益是扩散产生的本质。当前,对技术创新扩散的概念形成了3种互补的观点。1.传播论。其将技术创新扩散定义为技术在一定时间,通过一定渠道,在社会成员中进行传播的过程,提出扩散过程是推广和接纳的过程。2.学习论。其认为扩散与创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学习过程[17],通过学习与积累突破技术落差,推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这种观点是对传播论的补充。3.迭代论。其认为扩散过程是新技术对老技术的迭代。这种观点批评了传播论中创新与扩散相互独立的假设,提出新技术的扩散与现存技术相关且不孤立发生,且新技术在扩散过程中不断发展[18]。综上可知,技术创新扩散中的“扩散”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既包含表现为技术创新通过扩散被广泛传播应用的量的增加,又包含表现为技术创新通过扩散推动技术进步,产生社会效益的质的提升。

(二)概念界定:技术赋能与技术赋能扩散

技术赋能是技术创新的实践应用,是治理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路径。技术或技术创新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需要应用过程以实现自身价值。读者可以将技术赋能理解为另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即以“赋能”的方式将技术与管理目标结合,从而实现技术与管理的双向促进。“赋能”来源于管理学研究领域中的授权赋能理论,核心要义是通过给予员工资源、技术、工具等支持赋予其完成工作的能力。在技术赋能的语义中,研究者对“赋能”概念进行了拓展,其体现了技术变革在制度体系中的吸纳,即以新兴技术为手段实现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路径,反映了“技术+治理”的逻辑取向。因此,技术赋能可以被理解为赋能管理的过程,即新兴技术作为一种治理工具或手段的创新与治理目标紧密结合,从而促进治理主体能力的提升。技术赋能的最终目标是能力提升,其运行逻辑体现为一种技术的应用及影响。技术赋能的双螺旋机理认为,技术与管理形成了双向赋能作用,技术创新提供了管理创新的优化工具,管理需求引领了技术创新的应用方向并最终实现管理能力的提升。[19]这种“技术——管理”双向赋能机理是技术赋能的实际运作逻辑,即技术赋能必须经过技术创新的应用、系统化、整合来实现赋能目标,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需要与治理过程有机融合,明确管理需求并作为管理创新的工具,从而优化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

基于技术赋能的内涵与运行逻辑,技术赋能概念具有以下3个关键要义:1.技术赋能是技术创新的一种应用路径;2.技术赋能通过技术与治理目标相结合来实现技术价值;3.技术赋能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与管理相结合。技术赋能与技术创新一样具有扩散特征,且其扩散通常体现在技术与治理的融合过程中。技术赋能扩散是指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的赋能效应通过跨主体或跨区域的社会系统间传播应用,扩散至更多主体或区域的过程。从定义来看,技术赋能扩散的基础是技术已经被应用并产生了赋能效应,本质是技术赋能效应在社会系统中跨主体跨区域的扩散过程。具体而言,只有当技术或技术创新已形成赋能效应,技术赋能才得以形成并扩散。扩散内容是技术在管理中的赋能模式,如某个地方政府通过技术应用促进管理流程优化,而后这种流程优化思路被其他地方政府采用或被更高一级的政府认可并在一定区域内推广,形成这种赋能效应的跨区域跨主体传播,进而形成技术赋能的扩散。

尽管技术赋能扩散与技术创新扩散两者存在较多的共同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处于同一维度。技术创新扩散更接近技术扩散的本义,即技术创新是在主体间或区域间的扩散,而技术赋能扩散更多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扩散,即在提升整体治理能力的目标下将技术赋能效应进行跨主体、跨区域推广应用。结合公共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具体情景,技术赋能扩散往往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目标而采取的规模化技术赋能行为,这与技术创新扩散中以市场为主导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路径比较:技术赋能扩散与技术创新扩散

扩散路径是指扩散在时间、空间及传递方式上呈现的特征,其中传递方式即为扩散发生的方式和渠道,其往往与社会运行方式、扩散动力机制、主体行为意愿等因素有关。通过与技术创新扩散路径比较,归纳技术赋能扩散的路径特征,学界对技术创新扩散路径的研究受到不同技术特性、行业发展及领域特征的影响,笔者将着重对技术创新扩散路径的基本规律或普遍模式进行研究。

从时间维度上看,技术创新扩散呈现扩散发生的突现性,即短时间内出现多数扩散效应。技术创新扩散的早期研究者多关注时间上扩散路径的形成,如熊彼特所述,成群的企业家、经济的潮涌等体现了技术创新扩散的突现性;曼斯菲尔德指出,技术创新扩散在时间坐标上呈现S型曲线,具有“慢——快——慢”特征;罗杰斯的研究关注“临界大多数”的概念,即在某个临界点迎来扩散的迅猛增长。相较而言,技术赋能扩散具有3种路径:1.与技术创新扩散相同的突现路径。在管理实践中探索某种技术的赋能应用,早期先选择部分试点城市,进展速度较慢,确认其赋能效应和有益效果后迅速进行广泛应用,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突现大范围扩散。2.与技术创新扩散不同的渐进路径。该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某个地区或某个领域提出新兴技术的应用方式,在尚未具备推广经验之前,由于管理需求紧迫,只能边推广边调试改进,因此赋能扩散的影响是渐进产生的。3.一种特殊的短期路径。这种方式并不是技术赋能扩散的主要路径,但其体现了技术赋能扩散的独特性,即由于某段特殊时间或某个特殊事件的发生催生了一种技术赋能方式,限于其需求的暂时性和局限性,在这一时期过后这种方式就消失或转化为其他形式。

从空间维度上看,技术创新扩散路径具有邻近效应,即按照空间因素的同质性邻近渐进扩散。以经济地理学为背景,哈格斯坦德指出,技术创新扩散效应随空间距离增加而衰减;莫里尔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由中心向边缘以同心圆的方式展开,形成波浪式空间扩散;佩德森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扩散的方向和速度需要考虑区域的接受能力,并按照区域等级逐级进行区位跳跃式的等级式扩散。相较而言,技术赋能有两种扩散路径:1.在表现形式上与技术创新扩散类似的适应性扩散。其过程同样基于空间因素,如行政等级、地区发展程度等,但其与技术创新扩散路径具有不同的规律,即其能体现规划性,结合每个区域或主体,从技术引入、技术改进、技术推广层面循序渐进,以适应性为基础形成扩散。2.与技术创新扩散不同的跨域性扩散。其特征表现为扩散的不规律性,即从一个领域或区域直接扩散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领域或区域,以需求定制技术应用方式直接体现了技术赋能在打破技术应用路径依赖及治理理念守旧惯性中的重要作用。

从传递方式上看,技术创新扩散路径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上,技术创新扩散路径可以概括为控制路径与自发路径,前者与控制性手段有关,后者则基于市场逐利本性,如结合经济体制的集中型扩散和非集中型扩散,有学者提出政府导向型的政策式扩散、企业导向型的集团式扩散、市场导向型的交易式扩散与交叉式的扩散等路径[20];微观上,技术创新扩散路径可以概括为单一源头或单一方向的扩散路径与多源头多方向的扩散路径,也有学者将技术创新扩散分为发散式、直线式和网络式等类型[21]。技术赋能扩散的传递方式与技术创新扩散相近,如在扩散机制上分为以政策强制性要求的扩散路径和地区自发性学习的扩散路径,在扩散渠道上分为由首创地区向试点地区、示范性地区的链条扩散路径和多个地区同时产生赋能效果并向外发散的网络扩散路径。此外,技术赋能扩散可能具有一种平台扩散的路径,即扩散发生之前首先搭建起纳入全主体全区域的平台,将技术赋能经验以共享模式进行扩散,扩散源头也可能多中心化,即在技术赋能过程中由所有主体进行经验创造并向外扩散。

技术赋能扩散与技术创新扩散的区别在于:技术创新扩散是一种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扩散,即一种技术工具的扩散;技术赋能扩散是赋能效应的扩散,即一种应用模式的扩散——赋能往往意味着技术与主体结合的模式。技术创新扩散更接近市场化自然扩散,这并不是说技术创新扩散不需要借助外力推动自发产生,而是技术创新扩散过程类似自然进化,其在关键技术突破后基于技术发展差异向经济结构中其他领域扩散渗透,从而产生无数渐进性技术创新成果。相较而言,技术赋能扩散则类似于一种以赋能结果为目标导向的人为扩散,其扩散过程取决于管理需求。管理需求是技术赋能的目标,也是技术赋能扩散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在技术赋能应急管理中的差异尤为明显,为了归纳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扩散路径特征,笔者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同技术的赋能扩散案例,探讨技术赋能应急管理扩散路径的表现方式及运行机理。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技术赋能扩散的三种路径

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人脸识别、核酸地图、互助文档等技术赋能扩散路径分析,笔者将其中应用到的技术赋能扩散路径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渐进适应型扩散:健康码的赋能扩散路径

健康码是大数据技术赋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管理的实践成果,其产生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统筹风险控制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需求,为解决平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两难困境提供了技术支撑,优化了风险治理的流程,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了人口健康信息与流动情况等数据的统计工作,从而促进了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健康码在我国的扩散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渐进适应型扩散,尽管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健康码在省级层面具有爆发式的扩散特征[22],或认为其具有跳跃式的跨层级扩散形式[23],但这与笔者的归类并不冲突。无论是爆发式还是跳跃式,其均以“健康码”向多个省份扩散的过程为观察视角,而笔者将健康码作为一种技术赋能方式,基于健康码技术赋能形成到全国推广的全过程对其扩散路径进行探讨。由于健康码赋能扩散沿着“经验探索——部分扩散——适应调试——全面扩散”的路径,不同地区扮演适当的角色并在不同阶段逐渐受到扩散影响,具有时间扩散的渐进性与空间扩散的适应性,故将其归为渐进适应型扩散。

1.经验探索与部分扩散

经验探索是渐进适应扩散的开端,其通常以部分地区进行创新或试错探索。健康码技术赋能模式以地方政府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创新为起点,杭州、深圳等地是“健康码”赋能扩散前期经验探索的发源地。在疫情防控数据统计需求的推动下,各地政府开始尝试使用数据平台优化管理流程,以自主申报表单系统为主要形式,提升工作效能的作用有限。通过对疫情防控工作需求的不断细化与技术赋能模式的创新,杭州市余杭区政府部门首先与钉钉、阿里云等平台合作开发“余杭绿码”,而后“余杭绿码”被杭州市政府采纳,上线为“杭州健康码”,其就是健康码的雏形;深圳市将微信小程序“深i您”升级为“深圳健康码”,实现大数据赋能一次申报、一码通行。杭州市余杭区和深圳市做出大数据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并在之后成为其他地区采用健康码技术赋能方式的效仿对象。由于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尽管健康码并未形成完全成熟的应用经验与实践成果,其他地区仍迅速效仿杭州市和深圳市的做法,希望能够尽早尽快打造本地的健康码。因空间邻近性与发展相似性,浙江、江苏、安徽等靠近杭州市的地区以及湖南、贵州、广西等靠近深圳市的地区仿照杭州市和深圳市的做法率先开发健康码,并在短短7天时间内将“健康码”扩散至全国各地。这种紧迫需求下的紧急扩散无法给技术赋能模式以充足的完善时间,因此其扩散仅仅是对此赋能方式的模仿,是一种不完全的扩散,这是渐进适应扩散的第一阶段,即尚未具备成熟经验前的基于需求率先对技术赋能的形式模仿扩散。

2.适应调试与全面扩散

杭州市、深圳市的实践提供了大数据赋能应急管理的一种方式,而以模仿为主的部分扩散反映出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数据支撑压力大、信息互认难等,这表示健康码赋能方式进入了渐进适应扩散的第二阶段,即需要针对技术赋能应用方式与实践适配进行适应调整。健康码作为一种数据载体,其在各地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数据库与生成标准,数据壁垒的存在阻碍了健康码的进一步扩散。因此,推进健康码的跨域互认与功能集成是对健康码赋能方式的适应性改进,跨域互认与功能集成也促进了健康码在应急管理模式创新中的赋能扩散。更高层级政府参与以及平台企业纳入从技术上更新了健康码的赋能方式:山东省依托某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山东健康通行码”健康码、核酸检测、疫情重点地区核验“三框合一”;国家信息中心与腾讯公司启动疫情“数据长城”计划,推动基于微应急平台的健康码方案;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指导下,支付宝助力研发全国统一的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数据互认、信息共享等技术应用的调整推动健康码赋能模式走向成熟并扩展到应急管理模式创新的各个场景,实现了健康码在全国大规模部署与疫情防控各环节的应用。

(二)突现跳跃型扩散:人脸识别技术赋能扩散路径

人脸识别技术是生物识别领域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其在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了实现风险的精准检测与人口流动的追踪溯源,人脸识别技术被迅速应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并根据防控需求以功能定制的方式沿着“功能定制——跨域应用——突现推广——多域扩散”的路径形成赋能扩散。由于人脸识别技术赋能具有应用方式的突现性与传播方式的跳跃性,即原本已经具有人脸识别技术赋能的应用方式推广性不强,仅被应用于部分关联性较强的领域,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应急管理工作需求,人脸识别技术赋能方式被应用于看似不相关的行业领域中并迅速实现大范围推广,因此人脸识别技术赋能的扩散路径可以归类为突现跳跃型扩散。

1.功能定制与跨域应用

突现跳跃扩散在管理需求的驱使下由某一地区或领域率先打破技术应用壁垒,定制技术功能的新应用方式,实现新的技术赋能模式。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算法对脸部特征进行非接触识别,赋能日常管理中的身份核验或治安管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为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与社会生活秩序迅速恢复,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的风险监测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需求。为记录人口流动数据并锁定个人身份与健康信息以便于追踪风险传播路径,在应急管理新需求的牵引下,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快速创新应用,由部分科技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疫情防控的方案,自主研制出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等疫情防控产品,实现非接触、无感知的体温监测与人脸识别记录。

社区是人员出入较为频繁的地方,需要严格落实对进出人员的监测管控,社区疫情防控面临难度大、任务重等挑战,由人脸识别技术赋能的防控产品在被开发后迅速向社区投放和应用。例如,广州市部分社区引入科技公司开发的AI人脸识别测温系统用于人员身份识别与体温筛查工作;深圳市部分社区采用科技公司研发的人脸识别“电子哨兵”系统用于人员信息登记;北京市部分社区试点人脸识别+体温监测系统,提升社区出入管控效率。基层社区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是人脸识别技术赋能扩散的第一阶段,即以需求定制人脸识别技术赋能的应用方式,跳出传统应用领域为社区管理赋能。这一阶段的扩散过程以部分地区的试点为主,具有空间不规律性且尚未形成大规模扩散。

2.突现推广与多域扩散

人脸识别技术在社区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实现了良好的技术赋能效果,以点带面迅速向全国各地多数社区推广。以北京为例,2020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部分社区为防控疫情传播风险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后,不到3个月时间内,北京市的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等辖区内的社区纷纷开始推广人脸识别技术。此外,由于人脸识别技术赋能疫情防控具备非接触式、多目标同时识别、联网跟踪识别对象等多项优势,且结合红外测温技术等同时实现多项功能,因此被迅速应用于医院、商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在“新发地”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北京相关防疫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在市场内推广人脸识别、自动测温系统,要求借助科技手段提高疫情防控水平。此时,人脸识别技术赋能疫情防控模式进入扩散的第二阶段,即推广的突现期,呈现短时间、大范围、多领域的扩散特点。

(三)短期平台型扩散: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的赋能扩散路径

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是一种相对复合的技术应用方式,当前学界尚未展开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等技术应用方式的研究。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属于技术赋能的一种模式,其产生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社会公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发端于个人或团队基于云平台进行开发的自组织行为,并因在社会层面的大范围扩散,最终以地理信息系统、共享信息平台等技术应用实现赋能过程。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反映出一种特殊的技术赋能扩散路径,表现为“需求开发——共享扩散——拓展支撑——社会转化”,其以共享化的方式进行扩散,即扩散中纳入所有主体参与赋能,同时由于其需求的临时性,在赋能场景消失后扩散也随之停止或转化为其他形式,因此笔者将其归类为短期平台型扩散。

1.需求开发与共享扩散

核酸地图和共享文档的技术赋能扩散均源于疫情冲击下出现的紧迫社会问题,需求开发是技术赋能扩散的前提。西安的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急迫需求与核酸检测点的信息收录不对称造成了核酸检测秩序的混乱,上海日常生活资源的大量需求与应急物资调配渠道不通畅引发社会公众的不安,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西安的几位互联网工程师自发组织开发“核酸地图”、上海民众自发建立“上海互助信息最全文档”,这类成果成为基于需求开发的技术赋能新形式。核酸地图和共享文档采用共享的方式推动赋能扩散,其通过搭建共享平台收集公众反馈的信息,对扩散内容进行更新。核酸地图上线后,结合西安市民的反馈,开发者将信息实时更新到应用中,从而实现上千个核酸检测点的精确定位;上海互助信息共享文档以所有人编辑跟进的形式实时更新上海抗疫救助通道汇总、物资团购信息、医疗药物资源救助等内容。

2.拓展支撑与社会转化

由于核酸地图和共享文档以疫情中的某一个突出问题或某一个事件所产生的社会需求作为开发的基点,在需求淡化后其存在的意义也随之消失,因此其必然以停止使用或转化成其他形式作为扩散的最终阶段。上海的疫情局势好转后,物资供应渠道恢复运转,共享文档不再发挥推动物资调配的作用,随之停止内容的更新;西安的公众完成集中核酸检测且进入全域封控管理后,不再需要核酸地图作为核酸检测指南,但这次事件让政府部门与部分企业关注到群众在疫情防控中对核酸检测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多数地区政府、企业、媒体等主体为群众提供由更大的技术平台支撑拓展而开发出的常态化的核酸地图。

四、结论与讨论

技术赋能为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实践并转化为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笔者结合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提出技术赋能扩散概念,认为技术赋能扩散是以效果为导向的赋能效应扩散,是技术赋能方式在社会系统间的传播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可知,技术创新扩散更接近市场化自然扩散,技术赋能扩散则是一种以赋能结果为目标导向的人为扩散,其扩散过程是否存在取决于管理需求。同时,笔者基于案例研究,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健康码、人脸识别、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等技术赋能案例分析,归纳提出技术赋能扩散的渐进适应型、突现跳跃型和短期平台型3种扩散路径,其中渐进适应型具有阶段化扩散、适应性应用等特征,突现跳跃型具有大批次扩散、跨领域应用等特征,短期平台型具有短期性扩散、平台化应用等特征。

当前,关于技术赋能扩散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对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3种扩散路径分析必然存在局限,未来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其一,管理需求对技术赋能扩散路径的影响。技术赋能应用方式是在管理需求引领下产生的,技术赋能扩散过程同样受到管理需求的驱动,因此管理需求决定了技术赋能扩散的方向、速度与特征,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管理需求与技术赋能扩散的定量研究。

其二,组织类型对技术赋能扩散路径的影响。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例中可知,健康码、人脸识别、核酸地图和互助文档有着不同的扩散路径,但扩散过程都是基于需求而产生的,且都涉及政府部门、创新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织类型,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不同组织类型如何影响技术赋能的扩散路径。

其三,拓展分析更多类型的技术赋能扩散路径。技术赋能扩散路径受地区、行业、领域以及技术类型等影响,笔者探讨的3类路径仅基于案例归纳比较,未来可以结合经济发展程度、行业领域、社会文化、技术类型等不同视角对技术赋能扩散路径进行拓展研究,并补充更多的实践案例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核酸防控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人脸识别 等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核酸检测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