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化工专业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2022-03-24王钧伟陈静娟

关键词:化工评估专业

秦 伟 ,王钧伟,陈 磊,陈静娟

(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安庆 246011)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呈现 多元化趋势,高校办学自主权和自我约束意识不断增强,因此构建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长效机制对高校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作为提升专业建设的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评价方式,在各个高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专业评估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它是检验教学水平、加强质量保障和监控的有效途径,也使学校能全面摸清专业建设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可以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创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机制可以促进和引导高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2]。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高校开设的专业进行专门性认证,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即围绕学生的培养来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对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来设计教学内容,毕业要求的达成要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必须对日常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使每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明确责任,督导认证持续改进的原则,反映了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4]。实践证明,高等学校组织和实施专业认证和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是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对促进和引导高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5-6]。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专业认证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依据认证评估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校内评估、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和第三方评估认证。其中,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专业认证仍是当前最主要的评估方式,第三方评估的出现则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对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也为多视角专业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能性[7]。只有在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高校才能找准办学定位和优势,从而恰当切入和科学布局,合理制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内涵式发展。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是提升教学质量保障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评价方式,二者协同发展,即以专业评估促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认证促认同,增强专业权威,还可以对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评估和诊断,充分了解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激发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内涵式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导致原有的教育模式无法匹配高速发展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与科技变化创造了不同于旧工科专业的新专业类别,同时也对原本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应当综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本质就是评估,即评定专业教育是否达到规定的教育要求,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专业评估,属于合格评估,对提升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正是对接国际应对改变必经的流程,所以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和合理的评估体系为地方院校工科专业发展制定发展方向与指导思路[8]。通过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可引导地方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基于此,本研究拟在国内外专业认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安庆师范大学化工专业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化工专业为例,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认证过程及化工专业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坚持校内评估和校外认证相结合,构建适合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化工专业质量保障机制。

1 地方本科高校化工专业认证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已开展多年,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整个中国而言都属于比较新的概念,此外,由于地方高校或专业自身在办学定位、历史、资源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专业认证与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复杂[9],具体如下所述:

1.1 地方高校的内部化工专业认证工作缺乏评估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和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本科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之也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不同高校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地方高校校内各个专业之间以及相同专业不同学校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生师比不均衡、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经费缺乏、教学硬件条件缺乏、实践场所设备陈旧、教育理念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等等,从而阻碍了地方高校的全面发展。虽然当前我国工科专业认证已加入华盛顿体系,属于国际标准的认证,已经比较规范,而师范专业认证、医学专业认证等也都形成了规范的国家标准,由于地方高校缺少对专业认证的明确认识,错误地认为专业认证等同于专业评估,认证期间单纯的注重自评报告的讨论和修改,实际上却并未对认证结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导致总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率偏低[10]。从具体实践来看,多数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认证开展的较晚,且缺乏相应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照抄照搬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它高校的做法,缺乏对创新专业认证机制的深入研究。从而使很多专业陷入为认证而认证、疲于应付的怪圈,导致专业认证难以发挥其正面功效,反而会削减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原有特色,进而阻碍了专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以本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学科专业布局方面存在很大的趋同性,照搬照抄发达地区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适应地方发展的个性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更没有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化工专业认证理论和方法。且认证人员多为外聘教育管理专家,没有接受过统一的规范培训,在认证标准、理念、操作程序和技术等方面存在分歧,从而影响专业认证的整体效果,急需制定适合地方高校发展的内部专业认证理论和方法[11]。

1.2 化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专业认证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目标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人才培养结果是否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即通过毕业生来度量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12]。由于受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本科高校的多项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建设尚未完善,且大多数地方高校没有进行过专业认证。以我校为例化工专业认证从未开展过,师范类专业认证也是近两年才开始,因此整个高校对专业认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课程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课程建设是教学内涵建设的基础,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根本。地方高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盲目跟从重点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而忽视了具体的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教学内容大而空泛,脱离了社会实际,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当地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一定指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陈旧未能及时更新,容易造成教师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体系和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不利于学生知识和科研视野的开阔[13];以我校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考研的需要重视必修课而忽略选修课,知识面不够宽广,不利于其综合知识的开拓及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以致考研能取得较高的初试分数,而复试因为知识面过于狭窄而被淘汰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课程目标在制定过程中重视基础理论的掌握,忽视了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教学效果、社会评价等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影响。

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是高校专业建设重要的环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一些新兴热门专业的不断兴起,出现了生师比不均衡、师资跟不上异军突起的新兴专业等问题逐步突出。专业认证规定的生师比最低为18:1,因我校所处地方经济发展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人才引进困难,以致化工专业的生师比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此外,大部分地方高校化工专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与社会和企业脱节严重,无法把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去。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化工专业认证与评估,要调整师资结构,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使其适应新时期教学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14]。

实验实践课程未落到实处:通过我校近几年化工专业实验实践类课程开展情况发现,地方本科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多偏向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所设置的化工专业实践性课程因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实践场地匮乏、仪器设备陈旧以及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内卷严重疲于应战考研而轻视实验实践课程等问题,以致实验实践类课程很难贯彻落实到实处,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缺乏创造性、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只是按照实验教材所讲述的原理和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缺乏自主思考性,这样的实验,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地方高校的毕业论文,以本校化工专业为例,多数毕业生以综述型论文为主,实验、实践和课程设计类题目较少,以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战经验,就业后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15-16]。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缺乏:工程专业认证以“以成果导向”为目标,即由专业教师及其相关管理人员采用适宜的评价体系,通过数据评估分析得出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必须对日常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并使每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明确责任[17]。以本校化工专业学生成绩评价为例,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达成度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常以课堂表现以及期末成绩为主,且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指标点与课程达成度的关系难以体现。成果导向教育(OBE概念)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在国外已有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为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支持[18],因此为适应新时期专业建设发展的要求,亟需健全和完善适合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发展的毕业要求达成度体系。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以评促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在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适合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化工专业质量保障机制十分必要。

2 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化工专业质量保障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的专业通过认证来证明其专业培养实力,充分利用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的协同关系,对高校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及时发现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发展策略,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针对地方高校在专业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

2.1 深化化工专业认证的基础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评估和认证,但是多数高校工作者不能很好的理解二者的概念和内涵。专业评估是以专业为对象,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采用可行的评估手段,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价值进行判断,是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19],而专业认证是由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的人员协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质量保障[20]。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内涵要求通过对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分析,对地方本科高校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现有专业认证文件的学习,总结提炼出适合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质量保障机制,针对教育理念、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内涵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专业人才。

2.2 明确化工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校内专业评估思路

为探索开展化工专业认证工作,建议利用学校专业评估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专业自愿与学校要求进行专业认证、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内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可按照下述思路开展:首先化工专业所在二级学院向学校评建部门提交专业认证申请报告,经过校外专家论证后方可参评,即论证阶段;然后二级学院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赴外调研考察,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开展预评审,即由校内督导组成的评估小组,在评估专家组正式进校前对二级学院专业提前考察;然后开展正式评估,专业负责人汇报专业建设情况、专家们集体考察、走访实验室和教室听课、师生约谈、专家组对于各自考察领域的意见交流。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评估结束后,专家组指出参评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的基本情况、专业特色、以及《自评报告》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给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职工。根据专家审评意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向学校评建部门提交整改报告,建立以校内专业评估为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模式,使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工作打开新局面[21-22]。

2.3 构建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化工专业质量保障机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普及化转变,高等教育规模也在日趋扩大,新时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地方高校发展的特点,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办学定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安庆是一个化工型城市,有各种类型的化工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化工技能型人才。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校提出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这就需要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为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可以借鉴井冈山大学化学院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打造“专业基础-创新创业-前沿实践”相互衔接的课程教育体系[23]。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如我院化工专业课程设置除了通识课程和化工基础课程体系外,还设置了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与企业、研究院所等合作,开展实习,使学生在实验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确保实践课程落实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我校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注重“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产业学院和产业研究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开展产学研教育,和企业共同培养化工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为确保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建立适合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校内评估中心负责人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估、听课、督学、学生信息员搜集和分析教学反馈意见,及时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教学质量的改进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此外,高校尝试搭建“教学大数据平台”,推动化工等参加认证的课程开展线上线型混合式教学的改进,及时收集、整理、和整合,常态化监测专业教学质量,并为管理决策、数据报送和评估认证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24]。

三是构建学生信息反馈渠道:学生信息的反馈包含在校生学习信息的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反馈。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学校建立完整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此外,学校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短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内容涉及就业现状、校友评价、主要职业和行业竞争力状况、毕业生要求分析等方面。同时,学校管理部门开展毕业生就业信息追踪调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质量等情况来反馈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相应的教学研究,优化课程结构,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对于指导改进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25-26]。

四是严格贯彻执行课程达成度要求:开展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的目的是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每位老师和每门课程,通过合理系统的评价,为专业教育提供持续改进的依据,最终保证培养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培养目标,通过专业认证可以很好的进行跟踪与评估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27-28],严格贯彻执行课程达成度要求。目前,课程达成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法,以及直接间接相结合的方法。直接评价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记录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成绩、学业表现等数据,并形成文档记录,依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报告、设计作品等),进行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间接评价法主要以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状况以及用人单位意见为基本数据,通过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对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评价,通过用人单位反馈表跟踪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29]。通过构建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以及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从而为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指导和反馈。

五是重视专业认证,建立校内认证评估中心:将专业认证作为专业质量的控制方法、专业声誉的首要标志来看待,专业认证是一项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工作,除了成立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外,还需成立专门的校内评估认证中心,定期研究解决专业认证中需要学校协调解决的问题,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评价人才培养方案的指标,实施一些激励政策激发各专业参加认证的动力。例如,在培化工类学生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把就业作为其考核目标之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化工专业的各项职业考试、技能考试,通过考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使专业认证发挥其明确专业内涵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校内评估中心通过对专业认证的指标体系分析,结合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并与现有评估方案比较,总结提炼出适合专业认真背景下适合地方本科高校化工专业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

3 小结

通过开展专业认证,可以促进地方高校规范的发展、为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提供保障,为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化工专业建设发展为例,围绕地方本科高校在专业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认证背景下适合本校化工专业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确定了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调研,充分听取和采纳业界专家的意见,修订陈旧的课程体系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出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本校的办学特色,适当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为工程专业人才提供更高的就业平台。总之,以专业认证为手段,依托校内专业评估平台,促进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有机结合,凝练学科特色,促进教育机构以及教育方案不断改进和提升,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信誉,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培养满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优秀化工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化工评估专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评估依据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