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武术拳种名称中的文化内涵
2022-03-24李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教学部
李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体育教学部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地域文化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我国疆域广阔,地大物博。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具有5000年文化的中国文明古国,这千百年来未曾断裂的文明,虽有共同的文化特色,但各地域却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区域文化,也使得伴随中国文化一起成长的中国传统武术拳种具有了区域性的特点。
1.地域人文环境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我国疆域广阔,分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8 个地区。各地区域又有各区域的民风、民族、民俗等人文环境,在这种人文环境影响下使得武术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如西北地区民风彪悍,就不同于华北地区的民风。正如两个区域都有劈挂掌、通背拳等拳种,从拳种风格分析,虽都具有大开大合的特点,但西北地区的拳种却表现出更加凶猛、泼辣的特点,华北地区与其相比就略显柔弱、含蓄。两个区域的不同民风,使得武术拳种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形成了不同流派,也就出现了更多的武术拳种名称。在民族方面,汉族一直为我国的主要民族,因而众多武术拳种来源于汉族人民所创编。而在武术拳种中占据主流的查拳、华拳、炮拳等,却为热爱武术运动的回族人民所创。可见武术拳种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地域人文环境给武术拳种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武术拳种更加丰富多彩,武术拳种名称也更加多样。
2.地域地理环境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很好的印证,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武术形态。南方地区山脉河流较多,人民的生产生活多和水有关联,因此南方拳法表现出步法稳固,拳法变化多端,并配以发声吐纳。如船拳,就是渔民在船中进行打斗后创编而成的拳法,因此也就不像其他拳种有更多的闪转腾挪的动作,多以拳法的变化多端取胜对方。北方地区地域平坦,陆地广阔,人民生产生活都在陆上,因此,发展而来的武术拳种更多的变现为以腿法见长。腿法中又出现了明腿与暗腿之别。螳螂拳中的腿法就是以暗腿见长。而以腿法功夫见长的戳脚则以明腿为主,主要腿法有踢、撩、飘、点、见端等。
(二)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由于武术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在夏、商、西周初具雏形,后一直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形成了今天的武术套路、散打等运动项目。而武术中的武德、武术礼仪、武术由技击向武术套路形式的演变,无不受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武术中的抱拳礼来源于儒家“礼”的思想文化;道家的“无为”使习武者脱离世俗,潜心自修,不可有争强好胜之心……传统武术被深深地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而武术拳种名称作为传统武术拳种的招牌,正如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也潜移默化地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使其内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色。
1.儒家思想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传承千年的儒家思想文化,无孔不入的深入到我国的各个传统文化形式中,传统武术现作为我国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武术也被儒家文化所“侵蚀”,而武术拳种名称也被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孔子为恢复礼乐制度,将“礼”作为规范人的首要准则。孟子、荀子也在继承了孔子思想后,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但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强调“三纲五常”的行为准则与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该准则下君、臣、父、子、妻应遵守各自的行为准则,尽各自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而“三纲五常”还暗含着明显的等级分化。表现在武术中则称为,师祖、师傅、师叔、徒弟等辈分之间的等级差别。在这种等级差别之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不能违反相应的准则,推动与发展好本门派的拳种。可见儒家的思想文化在规范人的行为时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武术拳种的生存与长久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内部维系作用。
2.道家思想文化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道家首先提出了“避”的思想,“他们逃离人世,遁迹山林,心想这样就可以避开人世的恶”。现世中简简单单的避开社会,逃于山林是无用的,而“避”却对流传于后世的武术拳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武术拳种的传人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提出自己的拳法是在拜师求艺的过程中,在山中得益于异人的指教而成。如现流传的形意拳、文圣拳、燕青拳等大量武术拳种的起源都与世外高人有关。现在看来荒唐至极,那时人口稀少,也很少有人会主动地躲避到山林之中,更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异人存于山林之中,况且武林高手也不是信手拈来。但“避”这样的行为方式,却间接地推动了大量武术拳种的传播与发展。
(三)中国传统宗教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走遍中国》这个栏目就曾多次采访中国武术名家,而更多的采访地点都选为中国的道教圣地或佛教的寺庙等地。不仅因现在依然有众多的当代武术大师传播武术,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因那里曾为中国武术界高手的诞生地,也曾诞生过大量闻名于世的武术拳种,对传统武术的影响颇为深远。如以少林拳为通称的少林拳系,以武当拳为通称的武当拳系,都是以宗教为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后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
1.道教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为圣经,以道家学说为本,兼融阴阳、墨、儒、法诸家理论形成教理教义,认为通过方术修炼,能获得长生不死、今生成仙的归宿。因其以长生不老为目的,与统治阶级为达长久统治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道教从创教伊始,一直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而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传承。促使了一代又一代的道教弟子们去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修炼丹药成为其一种独特形式,而丹药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后由内丹理论逐渐取代了外丹理论,也逐渐出现了通过身体内在的气的练习来增强自身,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中国气功主要就是在内丹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佛教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影响
佛教由汉代时期传入中国,至唐朝时,慧能对达摩禅法进行改革,提出“即心是佛”“见性成佛”。其修炼方法以佛教戒、定、慧为本,兼融儒、道,形成了中国佛教禅宗。由于禅宗教义符合中华民族的自尊心理和传统文化习惯,逐步深入社会各界,也渗入武术。因此禅宗对武术的影响颇为深远。这一影响在少林拳法中变现尤为突出。其原因不外是,少林拳在传习禅宗的少林寺逐步形成体系,并不断得到完善的。而据《中国武术史》记载,少林寺僧开始习武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千百年来少林寺僧习武主要为保护寺院,少林寺僧在传习禅宗的过程中,将练功与修行相通,逐渐发展成“拳禅一体”的具有佛教特点的武术。
二、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分类
在通过搜索大量资料后,本文以《中国武术史》为依据,将具有“源流有序、拳理清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罗列出来,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拳种进行归类。此归类并未深层次的研究各武术拳种名称的来源,而仅以拳种名称的字面意思所共有的特征进行归类与总结。
(一)以中国传统哲学名词命名类
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衍生而出的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武术拳种名称后,发现部分武术拳种名称取自极具代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特色的字或词语,遂将其归为一类。如太极拳、八卦掌等。
(二)以地名命名类
中国武术拳种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武术拳种名称中存在部分武术拳种与各地地名有关的武术拳种,本文归为以地名命名类。如峨眉拳、少林拳、崆峒拳、武当拳、关东拳、临清谭腿等。
(三)以姓氏命名类
本文将武术拳种名称中与各姓氏有关的武术拳种分为一类。如查拳、岳氏连拳、蔡李佛拳、洪家拳、佛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苌家拳、巫家拳、孙家拳、杨家拳、梁家拳等。
(四)以人名命名类
此类将现实存在的人名或虚拟人物所具有的称呼,因都与人名有关,即一并归为以人名命名类。如咏春拳、三十六路宋江拳、燕青拳、太祖长拳、太祖拳、孙膑拳、武松独臂拳、南枝拳等。
(五)以动物命名类
作者通过搜索大量文献资料,现存大量象形拳,而“象形拳”是现代武术分类对以模仿动物为原型,进行创编而形成的武术拳种的叫法。本文的分类因是在共同的分类中,找出是如何共同命名的,因此本文则将拳种名称中出现动物名称的拳种,归纳为以动物命名类。以动物命名类:螳螂拳、猴拳、地龙拳、狗拳(地术犬法)、鹤拳、虎拳、蛇拳、金狮拳、鸳鸯拳、龙拳、豹拳、虎鹤双形拳等。
(六)以实物命名类
武术拳种名称中存在部分武术拳种以实际存在的物质命名的拳种。“实物”在辞海中解释为:真实的具体的东西;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之一在辞海中解释为:真实的具体的东西;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之一。与本文分类所契合的为第一个解释,遂归于以实物命名类。如梅花拳、花拳、石头拳、水炮拳、枪架拳、板凳拳、船拳、螺旋拳、信拳、护符拳、三皇炮捶、绵拳、硬门拳、法门拳、字门拳、岳门拳、僧门拳、杜门拳、赵门拳、王门拳、惠门拳、于门拳、蹉跤门等。
(七)以方法命名类
武术拳种名称中存在大量以人的肢体部分命名的拳种,该拳种是以运用肢体某部分的方法,作为该拳种的主要攻击形式。因此,此次分类将手法、步法、腿法归为方法一类。如劈挂拳、戳脚、拦手拳、工力掌、弹腿、护身拳、通臂拳、十字手、六步拳等。
(八)以形命名类
“形”在《辞海》中解释为:形状;外貌。因此的释义。将拳种名称中有关“跌”字与“醉”字的拳种,归为以“形”命名一类。如醉拳、沾衣十八跌、跌扑拳、八仙醉、地躺拳等。
三、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更迭中,千年来未曾断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依旧保持着原来的面貌,虽有改变,却未改变。而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这个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深深地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如老子的道家思想、孔子的“礼”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甚至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我“内向性”的要求,都影响着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武术虽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可至今武术依旧保存着本来的样貌,从这些样貌中依旧可以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可见我国传统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深深的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而传统武术拳种名称作为武术拳种的名字,也不可避免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因此,传统武术拳种名称也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本文是通过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的分类,在这些类别中发现拳种名称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可即使再怎么分类,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传统武术也正是由它们的组成,才统一成更完备的体系。如八卦掌、太极拳、太祖长拳、南拳、少林拳,这些武术拳种有以发力刚猛为主,有以刚柔相济为主,也有以阴柔之力为主,正是这各具特点的武术拳种,使得我国的传统武术更加丰富多彩。而这些武术拳种能够保持自身拳种的特点传承至今,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完全融合为一体,也在于拳种之间的“门户之见”。各自之间相互尊重,独立发展,相互之间不会交流拳法精髓,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拳法特点,因而能够相互独立存在。虽在武术拳种之间存在相互争斗的现象,却并未损害我国各武术拳种之间能够和谐存在的大趋势。
四、结论
本文在对地域文化、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与传统宗教三个方面的研究后,解读了其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域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儒家与道家思想、道教与佛教对武术拳种产生与发展的影响。通过查找文献与网络资源,作者结合自身理解,在对前人拳种名称分类的基础上,以拳种名称的字面意思为基本点,将拳种名称的分类与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从而得出了以中国传统哲学名词、地名、姓氏、人名、动物、实物、方法、形命名的 8种类别。每一类别中,一并合理地列出了较常见的武术拳种名称。通过对武术拳种名称的分类,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方面,发现武术拳种名称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通过太极拳、八卦掌、咏春拳、少林拳、象形拳等拳种为论点,并进行了合理有效的论述。从而总结出了我国传统武术拳种名称所具有的崇尚和谐统一、兼收并蓄、直觉体悟的3个方面的精神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