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设备运行管理探讨
2022-03-24何玉峰
何玉峰
(国能广投柳州发电有限公司)
0 引言
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生产生活活动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故而主观上对电力系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发电厂不断提高供电质量。很多发电厂引进了大型发电机组,发电机组实际运行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为确保发电机组能高效、可靠运作,就应不断提升电厂设备的管理水平,深度分析相关问题的成因,编制完善的设备运行管理方案及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设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协助发电厂创造最理想的效益。
1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生产由发电、输电、变电、配送等诸多过程构成,只有确保各个环节均能正常运作,才能维持供电的稳定性。主客观多种因素影响电厂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效率,但是如果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规范操作,则有益于降低部分问题发生的概率,而严重的操作失误或故障抢修不及时均可能给发电厂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回顾数年间的工作实践历程,发现发电厂若能为电气设备建设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则有益于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风险,即使部分设备运行过程中突发故障问题,也能快速启动应急预案,抑制事态的发展进程,将故障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1]。站在这个角度分析,实现电厂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前提条件是构建一整套设备运行管理办法,并加大生产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应急处理能力水平。
2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管理的意识不强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需要发电厂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协调管理力度,管理人员在设备运行使用时实现全程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电厂制定的规章体制与管理规程,多举措并用才能使电厂设备正常运行得到一定保障。但在具体工作中,发电厂设置的设备管理工作岗位不多,配置的专职管理人员数量也较少,再加上管理工作内容较单调、枯燥,以致很多工作人员精细化管理电气设备的意识不强,长期的机械化作业中很易产生惰性[2]。比如,当日的电气设备运行估算能力工作没有完整记录、未按照规范要求检查设备的使用性能等。长此以往会给设备埋下隐患因素,不利于电厂可靠生产。
2.2 设备的运行效率偏低
现如今,企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均需要大量电能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电力市场内企业之间强烈竞争的局面,电厂承受着巨大压力,为了能在市场上获得立锥之地并实现长久发展,生产实践中就要持续提升电能质量。电力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与设备的竞争,发电机组设备占据着重要地位。机组的设备本体运行效率有限,外加投运期间故障发生率较高,则将会造成电厂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2.3 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够及时
维修保养为电厂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设备运行效率的一大主要因素,我国各地发电厂都是分期建设的,在现实工作中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容易造成电厂设备运行期间无法贯彻落实各项规章体制,在设备维修、保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部分设备在长时间超负荷运作频频发生故障问题,但处理效率偏低,直接降低设备运行效率,一方面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营发展,另一方面因设备使用寿命缩短而增加了企业成本[3]。
2.4 人员操作设备不够熟练
电厂设备运行管理任务是由管理人员通过监管和操作形式执行的,人始终是各种工作中最活跃的部分,只有管理人员真正做到管好设备,才能使各类发电机组设备稳定运行,正常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电厂为了减少用工成本,没有聘用专职的设备管理人员,既有管理队伍人员技术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扎实掌握电厂设备的操作要点,实际操作过程不够熟练。
3 提升电厂设备运行管理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3.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客观上讲,制度对个体行为能起到一定规范、管束作用,发电厂应尽早完善设备运行管理相配套的规章机制,将设备管理部门作为重点管理对象,要求各个部门认真解读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主动配合其实施过程,相互之间加强协调,结合电厂实况编制最合理、实用的管理制度。众所周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当前电厂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特别是自动化操控、自动化终端机等方面的管理存在着疏漏,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故而电厂后续一定要积极完善自动化技术。规章管理制度是由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制度内容要做到精益求精,确保分工明确化,合作密切化,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方法,编制最合理的生产程序,在发生问题时能快速追查到第一责任人,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等[4]。通过落实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辅助提升设备运行管理工作效率。设备管理部门要和其他部门之间通力配合,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在电厂内部搭建设备优化管理平台,调查设备各种故障问题的成因,加大分析讨论力度,编制通用型处理措施,确保后续运行中发生相同或相似故障时能及时进行检修或更换,降低设备运行故障带来的损失。
3.2 加大设备细节性问题的管理力度
“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人尽皆知,故而应加强对电厂设备的细节性管理,不断提升各个环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包括选购、检测验收、零部件组装、调试及运行维护等。促进工作人员、电厂设备和组织管理三大要素协调运作,加强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发电厂在招聘员工时,针对那些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要优先录用,确保他们对电厂设备实际状况有全面了解,明确电厂在不同运行阶段在设备使用方面提出的需求,以此为据开展精准、高效化的采购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厂现实生产需求,充分发挥电气设备的效能。身为一名合格的设备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设备现场实际运作状况,及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便于后续工作中分析相关问题成因及制定处理方案,将设备故障异常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管理人员也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掌握它们真实的运行状态,及时探查到设备内的潜在隐患,加大安全监控力度,借此方式确保整个电厂的运行效率,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3 加大维修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
电厂设备构造复杂、运行机制多样化,故而无形中增加了设备运行管理工作难度,对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厂应定期组织维修人员参与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帮助他们及时、全面地掌握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实际运行特点及效率,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库,学习并扎实掌握各类设备的维修技术,当设备运行过程中突发问题时能快速、精准的定位故障,提升处理效率,降低损失。
3.4 健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
针对设备管理人员,电厂后续运营中可以尝试推行班组管理机制,结合工作类型、实施要求等的差异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分组,细化岗位管理工作内容,确保各班组均能做到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好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中的某个模块,有益于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率,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当工作中产生失误时,也能快速、精准地追查到责任源头,客观分析失误成因,及时纠正。在工作体系得以完善后,电厂变压器运行管理更加系统化,管理部门每天均会指派专人屡次巡视检查变压器现场使用状况,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实时把控,推行责任到个人机制,重点检查变压器设备温度、油位及油质等,翔实记录相关信息,定时按照规程检测主变压器内的避雷器和放电间隙,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
3.5 完善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新时期下,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重视维护和应用在线监测技术。故而,身为管理人员自身要精通在线检测系统的运行原理、操作要点及功能作用等,针对各个设备运行数据快速做出反应,及时探查到故障问题的成因,编制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故障的实际处理效率。维修技术人员要积极推行设备分级式管理模式,以此为据编制分级维修管理实施计划,明确各类设备故障问题的来源,合理确定相应的维修等级,并指派具有相关专业维修能力的人员开展维修工作,确保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潜能。推行状态维修工作机制,在业内状态维修也被叫做预知维修,维修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效运用了较先进化的科技,能及时发现、整修设备运转中出现的缺陷问题,进而规避严重故障,有益于提升电厂设备检修的周期性与有效性。电厂自身要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逐渐实现对发电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等支持下提升故障的预测效率。
4 结束语
综合全文,深刻认识到加强电厂设备运行管理的必要性、迫切性,其不仅关系着电厂自身经济效益的创收情况,也影响着广大人民是否能实现正常、安全有效用电。故而,电厂一定要主动承担设备管理的责任,明确各类设备的使用特点,实时掌握其运行状态,加强细节性问题的把控,及时完善管理规程制度,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及提升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等,不断回顾、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效率,使其在运行中创造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