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价值指向探赜
2022-03-24姜颖鹏
姜颖鹏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培养新时代“强起来”的未来医务工作者,既需要夯实高校医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医学生职业水准,更需要重视和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提振医学生人生价值。在新冠病毒变异升级、疫情扩散蔓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当下,立足“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1]的价值理念,开展好医学生生命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要。医学生的生命教育是新时代医学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提升生命意识、胜任职业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基本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医学生在校接受生命教育的程度,决定了未来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彰显出医学生提振人生境界、成为时代新人的价值指向。
一、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时代之蕴
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对生命、生命教育以及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探索和认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深化和提升,对生命内涵的理解是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对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意义的追问及实践探索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应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不仅需要对生命内涵、生命教育特点进行新解读,而且需要明确把人民健康放在生命教育首要地位的新目标,突出将生命与健康有机结合的新任务。
(一)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内涵的新解读
进入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是对生命内涵、生命教育内涵与特点的新认识。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促进了对健康、生命内涵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的提升,对中国传统生命哲学和西方生命哲学都会产生新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医学生生命教育各要素的深入分析,才会对新时代生命教育的关键要素有清晰的认知与科学的理解。
1.新时代背景下“人之生命”的新内涵
我国提出了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这一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生命的存续与发展需要建立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一根本问题上,需要根据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阐释“人之生命”的新内涵。在新时代需要彰显生命至上,强调每一个人的生命既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都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保护。“人之生命”不仅是自然属性的“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3],而且是社会意义上生物体健康存续、活力彰显、意义追求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
2.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含义与特点
新时代的生命教育不只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进行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化教育[4],还需要加上人民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生命教育是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进行生命探索、生命认知、生命规律、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的教育。其特点有三:一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不仅有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生命探索、生命认知和生命规律的教育,而且有建立在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的教育;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要掌握生命的知识、健康的机制、救治的技能,而且要积极投身救死扶伤的实践,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能够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三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不仅对东西方传统生命教育理论进行传承,而且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充实生命教育新的内容,实现生命教育意义的升华。
(二)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新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生生命教育,不只是单一个体生命的生理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还应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生命教育的首位,实现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实现中西医并重发展、加强人口问题研究、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提高人民身体素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新目标,提升医学生对生命教育完整性、科学性、价值性的认识,成为懂生命、爱生命、救生命、强生命的未来医务工作者。
(三)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新任务
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除了进行生命知识、生命意识、生命感悟、生命规律教育,还要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教育,坚持医学生生命教育与新时代发展同向同行,促进生命教育与人民生命健康结合,不断完善医疗制度、扩展健康服务、提高生命质量,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享有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生命健康服务。
要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按照从内部到外部、从主体到个体的顺序,充分考虑生命认知与行为方式、医疗卫生与强身健体保障,尤其是生存、生活、生产、生态等事关生命健康的诸多要素,切实抓好医学生普及生命健康的生存教育、优化生命健康的生活教育、完善生命健康的生产教育、建设生命健康的生态教育、发展生命健康的价值教育等新时代生命教育的新任务。
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之困
生命教育是承载生命之重、揭示生命之道的教育。现在在读的“00 后”医学生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的重托,要担负起建设健康中国的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接受更专业、更系统、更深入的生命教育。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生生命教育不仅“普遍存在专门课程内容不足、教学过程监管不力、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健全、远期效果评价困难等问题”[5],而且存在远离现实、缺乏高度、流于形式的状况,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导致部分学生生命教育知识缺少、能力缺位、意义缺失。因此,亟需重视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反思,改变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走出医学生生命教育误区。
(一)医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医学生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掌握必备的生命知识、懂得生命的奥秘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但生命教育不止于生命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生命理论知识转化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实践依归。现实生活中存在医学生生命教育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的“两张皮”现象,生命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脱节,一部分学生缺少对生命价值的本真领悟。有的仅仅把生命教育作为专业知识来学习,越来越重视所谓有用的知识,而缺少对人民健康与他人生命的关怀意识,在学习、生活中信奉“内卷”,时常出现生命困惑、精神迷惘;有的学归学、做归做,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医学职业缺少思考、规划以及物质与精神的准备;还有的沉迷于一己的幸福与满足,不注意人际关系的调节,存在生命情感冷漠和生命意义危机。
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表明目前的生命教育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要通过生命教育,让医学生懂得肩负人民健康的时代重任,真正了解生命与健康的关系,激发热爱生命的热情,学会协调人际关系,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医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生理与心理相脱节
目前,进入青春期的医学生在知识能力、身体机能、情感心理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但在面对如何看待与对待自己的生命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身体出现了亚健康、不健康状况。有的没有时间观念,不遵循作息时间,贪图睡懒觉;有的不注意饮食健康,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有的缺乏运动,不参加体育锻炼,不遵循生命运动规律,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中老年疾病过早地降临到学生身上。医学生中身体虚弱的不在少数,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则更多。有的心智不成熟,存在着心理断乳期,对生命认知不清晰;有的心胸狭隘,心理胆怯,容易产生孤独感,出现心理障碍;还有的存在自卑孤僻、忧郁多愁等异常心理,甚至引发自伤自残、自杀轻生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一些医学院校生命教育中存在生理与心理教育相脱节的现象。生命教育是以学生生命为重的教育,既应重视生理教育,又应重视心理教育,要将身心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从尊重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开始,学会统筹安排时间、饮食、锻炼,既强健体魄,更强大内心。在新时代要引导医学生真正懂得,生命健康从我做起,只有敬畏、爱惜、充实、完善自己的生命,才会更好地敬畏、爱惜、充实、完善他人的生命;只有敬畏、爱惜、充实、完善现实的生命,也才会敬畏、爱惜、充实、完善未来的生命。
(三)医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现实与发展相脱节
医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间节点,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一部分医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常常眼高手低,在面临学习、生活压力时不能运用有效方式排解。有的学生受情感驱使,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学习出现畏难情绪、厌学情绪,选择了放弃努力、消极逃避现实的“躺平”,信奉“佛系”;有的像长不大的孩子,穿着打扮比较随意,在公共场所缺少自我约束,完全没有做好当医务工作者的准备;有的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不懂得时间管理,将大好时光用在刷小视频、打游戏、看娱乐节目上,沉溺网络世界;还有的当面临人生冲突时就会产生挫败感,轻则逃避现实或意志消沉,重则看淡人生而自我轻生或报复他人,造成生命悲剧。
花季少年的青春应有彰显朝气能量、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要教育引导医学生懂得人民的生命具有至上性和不可剥夺性,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要牢记健康中国这个“国之大者”,做到“心怀天下”,而不应消极逃避。生命教育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自我,告别游戏,力戒网瘾,积极消解各种忽视、轻视、漠视生命的现象。要充实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把生命教育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之中,引导医学生认可所学专业,认同职业操守,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四)医学生生命教育存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脱节
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受应试教育、忽视人生责任与意义教育的影响,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被赋予了工具性,学生被传授竞争意识、训练竞争技能,而忽视了对生命尊重、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引导,以至于有的学生片面重视智育价值,采用“快餐式”的学习方式,成了为考试而考试、为考证而考证的机器;有的缺少社会承受能力、耐挫力和容忍度,当面临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危机时,无法领悟生命的意义。同时,不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原生家庭有着很大关系。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缺少仁爱心、同情心、感恩心;有的家长把自我意愿强加在子女身上,当遇到人生困难时其子女往往不知所措,容易成为学习困难、心理脆弱、行为异常的问题学生。
医学生生命教育不只是医学院校的分内事,也是社会与家庭的责任。社会要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开展重视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促进生命价值教育。家庭要开展科学健康的生命教育,教给子女生存发展的知识、防范风险的方法和化解问题的本领,提高他们自我保护与社会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更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之维
进入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必须立足健康中国战略的新目标新任务,更好地培养和造就“强起来”的未来医务工作者。生命教育对成长中的医学生来说,意味着要将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指出:“生命本质上是活生生的东西,而且就它的直接性看来,即是这一活生生的个体。”[6]追问与体悟生命教育的意义之维,就是要使每一位医学生都能明白自己肩负着健康中国的时代大任,将生命与健康有机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生命构筑起对自身、对家人、对亲友、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意义世界。
(一)增强职业认同
增强职业认同,是进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首要前提。生命教育对于医学生而言,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它贯穿于医学生认识医患关系、驾驭临床诊断、掌握治疗技术、提升护理水准、做好临终关怀、保障人民健康等职业行为之中。当下要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医学生生命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材,更好地帮助学生弄懂弄通进行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增强职业认同,对医学生来说就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与不可逆转,提升为他人的生命存在、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职业境界;掌握好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生命知识和医疗技能,特别是要掌握生命的救助知识,学会各种心理干预、危情急救、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与职业技能;做好医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关注生命现象,发现生命旨趣,解决生命困惑,苦练职业基本功,获得身、心、灵的全面协调发展,体验与落实生命教育的知行合一。
(二)提升自我认知
提升自我认知,是进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基础。要引导医学生懂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道理,把握新时代发展方位中的自我认知,自觉提升生命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1]对医学生来说,围绕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升自我认知,就是要对生命负责,感悟生命的可贵而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制定学习方案,努力学习知识,掌握医疗技术;提高自我激励、自我鉴别和自我认同的能力,舒缓紧张情绪,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执医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懂得关照自己的身心健康、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又知晓如何与人相处、关爱他人,在珍惜生命中增加生命的宽度与厚度,使有限的生命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三)堪当使命大任
堪当使命大任,是进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生命教育,使得医学生感悟生命教育不仅是传授有关生命知识、身体形态、生理结构的教育,而且是进行生命活动、维护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更是一种呼唤灵魂、充实心灵的生命哲学教育。“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自己的工作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份责任不但成为医务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时无畏前行的动力,还时刻提醒着医者是人类与病魔斗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这背后就是生命的重量。”[7]医学生要围绕健康中国战略,担当时代重任,体悟生命重托,刻苦磨炼意志,学会从挫折中奋起;张扬生命的创造力,启迪人生智慧,激发人生活力,追求真理、献身真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涵养高尚的人文精神,永葆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乐于奉献的使命担当。
(四)完善健全人格
完善健全人格,是进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价值旨归。通过生命教育,使医学生懂得健全的人格是人的整体精、气、神的集中展示,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是成为生命强者的主要标志。医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就必须自觉完善健全人格,通过挫折教育、危机教育、死亡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相关生命教育,形成积极进取的健康人格,展示未来医务工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过硬的工作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要学会扣好人生成长中每一粒扣子,学会宽容、角色互换以及平等地对待人和事,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人格,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与人民的“大我”之中;要升华人生境界,发扬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为在未来的职业追求上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激发医者仁心、播撒爱心的深厚情怀,树立勇立潮头、抗击病魔的坚定信念,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而做好充分准备。
四、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本真之道
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被赋予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使命、新要求。要珍爱生命、回归生命,拓展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使生命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展示生命教育的本真之道。法国著名学者施韦泽在《敬畏生命》中提出:“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8]要关注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启发其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问题,拓展对人民健康、生命至上的认识,将生命关怀导向个体幸福与社会进步,还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本来面貌。
(一)医学生自我生命教育与朋辈生命教育并进
进入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的统一。医学生既要重视自我生命教育,珍惜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珍惜分秒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也应重视朋辈的生命教育,拓宽认识生命的渠道,懂得珍爱生命的道理,保持敬畏生命的心理,提升生命健康的质量。
1.重视自我生命教育
医学生不只是生命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更是生命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医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生命的可贵,理解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要学会提高学习能力,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关心家人、关爱他人,关注他们的感受与诉求;要学会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懂得生活的不易。医学生作为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者,肩负着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进步、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这样做的道理,不虚度光阴,不满足现状,在为国为民的奉献、奋斗中思考追寻生命的价值。
2.重视朋辈生命教育
重视朋辈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激起自己思想、情感、价值的共鸣。要学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朋辈榜样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真实又亲切,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激励;要学会与朋辈同学共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取得成绩时与同学分享,遇到挫折时向朋友倾诉,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学会与朋辈同学相互监督,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
(二)医学生生命认知教育与体验教育并行
对医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生命教育,需要将生命认知教育与生命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生命教育情趣,提高生命教育质量,使其真正认同生命教育的价值。
1.加强生命认知教育
医学生通过生命认知教育,掌握生命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懂得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生命的结构,明白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掌握应对挫折的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形成开朗乐观的生命态度;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学会遇到紧急情况时采取自救以及救助他人的方法。医学生不仅要重视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生命的存在、他人生命的存在以及世间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形成对于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以及其他生物生命尊重的积极态度,更要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生命可以变为无限,深刻体现生命教育的本真价值。
2.抓好生命体验教育
医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有关生命的知识,更需要有切身、直接的多种体验,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寻求各种能使医学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式教育方式,把生命教育有机地融入医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进行生命教育,要预留体验性学习空间,营造倾诉与分享生活体验的场景,从而培养起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现实生活中生命现象、生命问题的理解;要积极组织医学生进行一系列生命体验教育,包括野外训练的生存体验教育,志愿者服务、扶贫帮困、关爱独居老人及残障人士的公益服务体验教育,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的弘扬生命光辉教育,无偿献血、抢救急救的救死扶伤体验教育,参观戒毒所、监狱的敬畏生命体验教育,专业实习的探索生命、感悟生命的体验教育。通过形成全程化的体验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培养尊重、爱护、敬畏、珍惜生命的意识,达到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感悟、拥有健康人生的目的。
(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与创设生命教育氛围并举
加强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需要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新目标、新任务,开设生命教育课及相关课程,增强课程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同时要打造生命教育环境,创设生命教育氛围,使医学生生命教育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从而更好地揭示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真谛。
1.重视医学生课堂生命教育
医学生生命教育要实施必修课、选修课、通识课的有机融合,除了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还要重视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医学类其他课程中,采取分阶段、分项目、分层次有序推进的方式,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道德与法治、医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9]。可以利用医学伦理学课程,通过探讨医患关系、临终关怀、安乐死等话题,重视患者的就医体验并尽量提供舒缓治疗;可以利用人体解剖课,进行死亡教育,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还可以利用志愿者遗体、器官捐献仪式,通过对捐赠者无私大爱与奉献精神的缅怀、教育话题,彰显“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以及对已逝生命的尊重。
2.创设医学生生命教育氛围
医学生生命教育在于唤起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珍惜自我生命、尊重他人生命;促进身体健康、感悟生命力量。要组织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医学生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要指导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使医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欣赏和热爱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行为的反思、讨论、体验,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创造等多种关系,把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与医学生的职业成长、生命尊严、人生价值紧密联系起来,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生命教育氛围。
(四)医学生生命教育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并重
医学生生命教育要取得预期的效果,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引导。家庭配合、学校推进、社会支持,是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提高生命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与根本保障。关心和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要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自优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承担起新时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历史责任,使医学生生命教育更加丰富多彩、卓有成效。
1.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是进行生命教育的第一道防线,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关心子女的生命教育问题,增强他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搞好职业规划、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心理;要督促子女在作息时间、饮食健康、身体锻炼等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平稳度过青春期、心理断乳期等问题高发期,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物质与精神保障条件。
2.履行学校教育责任
医学院校要承担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使命新任务,按照新时代医学生的特点与成长规律,组织分段、分层、分式的多样性生命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创新思维,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与爱好特长,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教学共同体关系,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在开设好生命教育课程、组织学生生命体验教育之外,要做好与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工作,共同关心医学生健康成长,自觉抵制“躺平”“佛系”等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
3.提供社会教育保障
医学生的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医学生生命教育关乎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乎整个国民素质与健康水平。社会各方面要主动关心和积极支持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为医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各类场地、有益素材、宽松的容错试错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医学生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信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人生与职业发展目标,既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又成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重任,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真正彰显医学生提振人生境界、成为时代新人的价值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