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总目录
2022-03-24
本期特稿
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路(笔会)…刘海峰 别敦荣 张应强 陆根书 胡 娟 陈廷柱 蒋 凯 张新科 任 平(2-1)
心理学的底层逻辑与框架(笔会)…陈 巍 蒋 柯 刘 燊 刘 嘉 傅安国 彭彦琴 王 波 张建新(3-1)
高等教育中优绩主义为什么会失败…王建华(4-1)
学术关注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教育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指标与路径…郝文武(1-1)
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应为与可为…周 晔 徐好好(1-10)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改善社会支持系统:留守儿童社会适应促进对策…崔丽娟 肖雨蒙(1-20)
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机制与路径——基于近十年政策工具的内容分析…赵 健 陈 利(1-31)
“双减”背景下的教师生态与社会支持
“双减”背景下教师的情绪剖析与减负突围——基于情绪地理学的审视…钟景迅 钟怡清(2-25)
“专业母亲”:女教师的身份调适与融通…常亚慧 胡叶雯(2-38)
人际信任对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基于整体网分析…石 艳 董虹伶(2-49)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效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思维的转变与落地…龙宝新 李海英(3-29)
县域义务教育减负政策的执行偏差及深层动因…余 晖 黄 怡(3-38)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与校外培训
“双减”之下校外培训长效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董圣足 黄 河 谢锡美(4-13)
中小学生参加校内课后辅导有助于减少校外补习参与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薛海平 韩一鸣(4-24)
理论前沿
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态势与行动路径…崔玉平 陆昱江(1-44)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路径…瞿锦秀(1-57)
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崔延强 陈孝生(1-67)
人机协同视域下的学生获得感:构成与实现…范建丽 张新平(1-75)
动作记忆脑机制研究进展…于战宇 沈文意 王丽娟(1-86)
中国教育研究的世界贡献:前沿热点与参与路径——基于教育学英文期刊论文(2013—2019年)的分析…沈 伟 李琳琳 孙天慈(2-61)
社会心态治理的元理论思考…吕小康 付春野(2-73)
心流至兴盛:全面幸福的综合模型…韩布新 王歆睿(2-83)
高等教育属性论及其突破…别敦荣(3-51)
“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困境及其化解之道——基于场域理论视角…李学书 李爱铭(3-62)
内卷化:一个跨学科理论话语的教育领域误用与反思…鲁沛竺(3-71)
新媒介环境下文化产品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高志宏 吴雨歌(3-81)
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欺凌的难题与破解…孙 雨 孟维杰(3-89)
科学思维的多维透视及其教育意义…何善亮(4-39)
教育场域中个体生命自由性的隐退表征与复归路径…刘济良 马苗苗(4-48)
从象征资本到公共价值:大学评价的理念重申与治理改进…李海龙(4-57)
大学教师“猎人乌托邦”:现象及其危机…张亚平 曹永国(4-67)
儿童说谎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吴美琴 戴雨芊 李 红(4-76)
学术访谈
技术变革教育的思变与笃行——李克东教授专访…李克东 况姗芸(1-95)
探索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心理-道德教育——班华教授专访…班 华 沈贵鹏 王曦斐(2-95)
历史与现实交汇中的心理与教育探索——燕国材教授专访…燕国材 燕良轼(3-96)
突破传统:文化理念视角下的教育学原理体系建构——胡德海教授专访…胡德海 樊改霞 郑笑薇(4-87)
实证研究
信息技术利用能否促进义务教育结果公平?——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的异质性检验…方 超(1-104)
高校“水课”问题产生的制度归因——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郝龙飞 操太圣(2-103)
君子和而不同: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对双文化认同的影响…肖 桐(3-106)
“双循环”视域下的高等教育扩展、城镇化与内需驱动…汪 栋 张祺启(4-95)
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了吗?——基于面板门槛效应的分析…赵红霞 杜国龙 王迎香(4-105)
域外比较
普职融通视域中苏格兰基础学徒制的特征与启示…唐智彬 杨儒雅(1-119)
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未来高等教育教学:宏观趋势、技术实践和未来场景——《2022年EDUCAUSE地平线报告(教学版)》要点与思考…刘晓峰 兰国帅 魏家财 刘国宁(2-115)
21世纪初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与经验…李北群 余 苗 祝成林(3-120)
组织场域视角下日韩课后服务的行动逻辑…尹雅丽 钟文静 马早明(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