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乡村民宿设计研究
——以靖江市界河闸民宿设计为例

2022-03-24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界河组团民居

李 薇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旅游让乡村美丽资源转变成美丽经济,越来越多的人钟情于乡村别样的旅游体验,而个性化的乡村民宿更容易吸引游客的入住,本文以靖江市界河闸民居改造的民宿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旧共生理念下乡村民宿的设计方法。

1 新旧共生的概念界定

“旧”原来是指过时的事物,但从人文角度理解,它是老建筑所呈现的人文氛围和文化特质,更强调时间和情感的累积,而“新”是相对于“旧”的一种新生状态,是一种新的功能,新的空间形式和新的审美取向。民宿设计里的共生设计是在新旧两种状态和性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将“旧”优化发展,使其满足新的需求。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太村界河圩地处靖江市新桥镇西南部,南临长江,西接泰兴,沿界河边的100 多户整齐的住宅,作为老村庄被保留下来,保存着几百年来形成的沿江圩区特色。农田沟河水网交错,果树鱼塘穿插其中,是典型的滨江渔村风貌。近年来沿江生态修复深入推进,即将建成的半马跑道,以及已经建成的江边大型生态湿地公园,都吸引着周边地区大量的游客,然而沿江多为民居,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相对匮乏。

圩区内民居多沿河分布,青砖灰瓦,屋脊保留了“堆灰”、“瓦花”等传统工艺制作的“喜鹊登梅”、“三龙戏珠”的装饰图案。院落一般呈“一”字型和“L”型,院墙多用镂空的铁艺杆件或不锈钢杆件围合而成,建筑多以两层三“间”布局,建筑面积在250~400平米不等。

由于近年来乡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老宅的使用情况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无人居住的闲置空房,年久失修,房屋出现外墙剥落,屋面渗漏等质量问题,但历史感犹存;另一种是常年由老年人居住,子女仅在逢年过节偶尔返乡小住的,多余的闲置房间大多堆放杂物,这部分老年人以农田耕种为生,虽有子女的经济补贴,但大部分人更愿意利用江边独特的旅游资源,发挥他们的老宅价值和劳动力价值。

目前界河闸周边的村庄受滨江休闲渔业启发建造最多的是农家乐,走访中发现,由于缺少整体统一的专业设计,农家乐多以农户自主装修改造而成,毫无设计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功能单一,除了简单的餐饮服务外,缺少乡村体验式旅游活动的空间设计;其次,简单复制酒店建筑的建筑形式,大拆大建,盲目跟风,无视乡土文化,同质化的现象较为突出;最后,受村民宅基地场地的限制,农家乐接待空间有限,大量游客随意停车,随意在江边烧烤,对沿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界河闸民宿设计应考虑原有建筑在新的旅游功能介入后,如何继承传统,彰显地域文化。在传统的乡土物质空间中,如何满足现代乡村旅游的高品质舒适度和美誉度,同时又伴有完整的浸润传统地域文化的生活体验过程,是本次设计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界河闸民宿新旧共生设计表达

3.1 主题策划

界河闸民宿项目坚守江边渔村的传统风貌,保持田肥花美、人家尽枕河的环境,置入休闲垂钓、主客共享菜地、江鲜美食特色餐馆、特色民宿及文化展示、江边骑行等内容,打造富有沿江特色的生态度假空间。

图1 整体布局

3.2 整体布局

场地位于靖泰界河堤岸东侧,南临长江二道江堤,北接沿江公路。整体布局依托村庄现状环境,顺应原来的自然肌理,在梳理原有巷道的基础上拓宽主要道路,以方便会车。场地设南北两个闸口,南进北出,入口附近设置小型广场。民宿按主题设计成相应的组团,平时可由主路到达各民宿组团。宅间路改建成游步道,连接场地内各景观,宜居宜游。同时结合建筑之间的退让距离,形成小型开放空间,使场地内呈现开合变化且富有层次感的空间形态。整个场地形成由入口开始,穿过广场,绕过建筑进入庭院的空间序列,增强游客的归属感,营造回家的氛围。

3.3 建筑空间的处理与利用

基于新旧共生的设计思想,将原有建筑划分成民宿组团,组团内由于距离较近,将原有的院落打通,适度的围合成一个院子,建筑之间的空地则设计成构架或连廊等灰空间形式,组团与组团之间则通过巷道连接,对于不便连接的则直接采用留白的方式,以视觉的距离化解新旧空间的矛盾性。在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和民宿组团之间,通过开放性的广场和绿植景观等自然元素来调和新旧空间的共存。

3.4 建筑功能的重新定义

界河闸民宿分为多个不同功能的组团,由村民活动中心向西依次是客房组团,餐饮组团,民俗体验组团。各组团相对独立,组团内部相互联通,客房由5 栋房子共同组成,前后之间以院落相连。餐饮组团由西侧沿河的4栋建筑改造而成,突出钓江鲜品江鲜的特色主题。民俗体验馆由3栋住宅组成,其中两栋是80年代初期建成的,除保留了大量的木格子窗扇外还保留了雕花床、土灶台、水埠头等旧时生活的印记。另一栋是相对较新的建于本世纪初的2 层住宅,因其临近基地东侧的共享菜地,设计时将其改造成了特色农产品展示区,由于民宿体验馆前的空地相对开阔,所以此处便是花船龙灯等传统艺术的表演区。

3.5 具体空间设计

图2 客房组团平面布置

(1)客房空间。传统民居坐北朝南,以“间”划分室内空间,改造后的民宿客房仍延续“间”的概念,光线充足,通风较好,保证了民宿舒适的居住体验,同时在住宿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茶室、亲子烘培区等功能空间。客房卫生间是民宿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原有的民居每层只有一个卫生间,改造后的客房每个房间均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另外针对进深较大的民居,将部分中间区域布置成娱乐区域或小型会客厅,以提高住宿品质。

(2)餐饮空间。项目紧邻长江且江边垂钓的鱼池建设已久,颇具规模,因此餐饮空间着力打造钓江鲜品江鲜的特色空间,尽可能让游客体验到旧时渔民的生活日常。整合后的4 栋建筑形成一个大餐厅,不仅方便管理,也可以为单位团建提供大型活动空间,西侧沿河改造成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将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引入室内,褪去尘世喧嚣,营造宁静质朴的就餐氛围。

(3)庭院空间。原乡民居多是独立小院,庭院形式多样,且以通透的杆件连接院墙内外。在保持原有院落分布形态的基础上将改造后的组团内部院落打通。建筑之间用堆砌的石块、竹篱、廊道等虚体连接,不但弱化了内外分隔,还将自然环境与和庭院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融共生的关系。打通后的院落不仅在形式上连成一体,在功能上也形成一个整体,方便游客活动。庭院的景观不仅有花草树木和泥土,还有村民的生活方式,如渔民捕鱼的渔网、渔船,做饭用的柴火,农忙时用的打稻机等,这些老物件都被保留下来,向游客讲述旧时村民的生活方式。

3.6 建筑风貌

界河闸民宿是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对老旧的闲置民居建筑外观做局部修缮,因此原有老旧的木门窗,铁艺的院墙围栏等建筑构件,在确保结构稳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予以保留。有些拆除建筑的毛石、青砖、小青瓦、实木等建筑材料经过思考后重新利用,如旧木柱做构架,旧砖和石板用作铺地,另外老宅中的旧水缸、老陶罐、老榆木家具等旧物件经过新的创作用于庭院景观和室内装饰。老物件深藏的故事,蕴含着朴实的历史质感,传达了古朴素雅、宁静厚重的空间情感[1]。

场地内的村民活动中心是唯一新建的部分,作为新的功能输入乡村,建筑的“面子”设计尤为重要,既要接地气,又要让乡村的公共空间富有活力,因此活动中心和入口广场穿插使用了现代建构手法,在延续民居空间尺度的同时创新了立面设计[2]。大面积的落地窗、玻璃顶棚、共享菜园以及半遮半掩的院落空间等相互渗透,不但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让游客体验了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塑造了主客共享的乡村新公共空间。

图3 村民活动中心

4 结语

民宿是乡村振兴的旅游产品,是逐渐旧化的乡村面向新时代新生活的积极应对。处于乡村大环境,民宿应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存在;而面对新需求新功能,民宿又应该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诠释乡村新风貌的责任,因此民宿设计不是简单的重现旧空间,也不是一味地追求新形式,而是在尊重乡村历史传承乡村文化的基础上,用自然的设计手法将新的功能融入到旧的空间,在重视体验感的同时,更加关注人与乡村的对话交流,从而“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猜你喜欢

界河组团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兵器组团“打雪仗”
中俄界河联合监测多氯联苯分析方法的异同*
辽宁省市际以上界河信息调查与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