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22-03-24江庆伟尹志凡
江庆伟 尹志凡
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我们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变为新时代治理效能,提高区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县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应架构于各职能部门已有平台之上,在不影响各部门原有业务系统运行的基础上,将部门数据统一接入指挥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并按照“全覆盖、综合性、实时化、能预警、可追溯”五大原则,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支撑作用,打造集“搜索、分析、预警、问效”等功能为一体的指挥平台。通过指挥中心的建设,提高政务处理效率,解决各部门联动协调问题,全面提升区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 背景研究
1.1 政策指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突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突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构建人人有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2 技术创新
社会治理智能化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视联网、AI等先进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深入理解各项政策的核心,以“互联网+社会治理+党建引领”的创新思维,结合基层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优势,以党员榜样的带动能力切实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助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1.3 社会治理痛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推进,省、市、区(县)等各级职能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综合管理和服务类信息化平台,这些平台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对基层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提高政府管理的决策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信息化系统的日益增多,功能重叠、基层负担重、信息孤岛化、数据碎片化、发掘应用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部门各自为政,系统建设分散;数据整合度低,共享利用不足;基层治理平台多,工作负担重;数据挖掘不足,缺乏大数据支撑;预测预警不足,战时风险防范欠佳等。
2 社会治理分析
2.1 社会治理能力分析
各级政府在治理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以部门为主的建设思路,已经对先进的社会治理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在各区县、各乡镇之间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2.1.1 各区县内层级现状
(1)各部门已建独立的热线和网格化管理系统,但缺少业务联动;(2)ICT基础能力不全,缺少融合通信、物联网等;(3)前期以应用建设为主,需要增强专题分析和预警预测功能,辅助领导进行社会治理决策;(4)数据建设需要“一数一源”,保证数据可用性;(5)各部门烟囱式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共享困难;(6)部门间的数据没有打通,利用不足,部门协同指挥调度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2.1.2 乡镇层级现状
(1)乡镇缺乏排班、考核、考勤等功能的日常管理系统;(2)乡镇有全要素网格通、城管等多个APP,缺乏有效整合;(3)乡镇事件处置执法指挥调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4)乡镇工单处置专题分析不足,难以提供有效决策支撑。
2.2 治理体系完善
市域治理的信息化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市域治理要求,为符合国家对市域治理在响应速度、数据决策等方面的要求,市域治理信息化需在整体数据感知、数据贯穿联动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迭代。(1)一图感知全局,全面掌握整体数据,直观反映问题,快速辅助决策;(2)上下联动、纵向贯穿、部门协同,县-乡-村-网格多级联动协同;(3)融合指挥,现场可视、多点指挥、远程指挥;(4)增强大数据+AI+视频+物联网能力,全市共享共用。
3 建设思路
依托大数据+AI+视频共享+融合通信等技术,进行跨系统、跨领域的数据、语音、视频全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支撑各区县的稳定运行。让数据多跑路,提升协同效率。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建设思路
4 总体架构
社会治理数据平台提供三层服务架构,按照功能需求划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源、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数据服务层、数据治理层、数据应用层、可视化展现层,以及平台统一的运维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基础设施层、数据源统称为数据基础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数据服务层、数据治理层统称为应用支撑层。
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治理数据平台的基础支撑,是必备的基础设备和基础环境,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安全设备、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等。通过完善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保障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稳定运行。
目前主要的数据源来自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根据大数据应用需求的增加,以及为了数据的时效、精准,很可能会扩展更多的数据源。
采集层是数据的主要获取手段,主要由社会治理数据平台完成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存储层将为社会治理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模型,基于区县提供的数据标准,分区规划,按照数据归集的流程,将数据存储到归集库、主题库、专题库和应用库。
数据治理主要建设数据管理的一套管理机制,消除数据的不一致性,建立规范的数据应用标准,提高数据质量,并能够将数据高效应用于业务、管理、大数据分析中,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数据分析层,主要为上层数据应用提供数据计算分析组件,包括分布式计算、实时/批处理计算、流式计算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加工、计算、处理,根据不同的应用,使用不同的算法,为各应用系统提供计算后的数据结果集。
服务层满足各应用间数据交换、共享、数据获取等需求,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数据的抽取、映射、过滤、转换后提供给数据使用者,满足丰富的数据应用需求。
大数据应用层是大数据价值的体现,主要包含各种不同的数据的应用场景,如:智能搜索、分析研判、监测预警、行政问政等。
展现层基于PC端、APP和大屏,面向各层次中心领导、业务人员和公众使用,整个系统需界面友好、操作灵活,以满足各类用户需求。
5 业务流程
5.1 业务逻辑架构
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使党委、政府、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层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等各类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围绕公众参与及公共服务、事件全科受理、事件联动处置、综合研判与指挥调度等多方面展开。同时,平台与市域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池互联互通,形成社会治理“人、房、单位、场所、组织、物”全要素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支撑。平台业务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业务逻辑架构图
(1)公众参与及服务
公众参与及服务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政民互动交流与参政议政,包括政务事项及权责清单公开、网络问政、网络留言、网络投票、网上协商等;二是文化宣传与活动参与,包括志愿活动参与、好家风、身边好人、平安卫士等文化宣传、社区自治活动参与等,三是服务获取与评价,包括政务、法律、心理、便民、养老、金融、健康、水电气暖等各类服务的获取与服务情况的评价。
(2)事件全科受理与事件协同处置
事件全科受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事件来源,包括统一的APP、微信、热线电话、网站、信箱、邮箱、微博等各类渠道;二是事件上报对象,包括人民群众、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公职人员、各类组织机构、外部系统转入等各类主体,实现事件多口径全类别的受理,扩大事件受理覆盖面,提升事件感知度。
事件协同处置主要围绕“横向协同、纵向调度”的多级联动体系开展,通过横向整合公安、城管、司法、人社、民政、市监、安监、环保等各级部门资源,纵向调度市、区(县)、镇(街)三级网格管理中心和各上下级部门,实现全科网格事件的协同处置,形成受理、分流、处置、反馈、核查、办结、评价的闭环体系,提高事件处置效能,提升治理领域覆盖面。
(3)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综合治理
分析研判,包括平台运行情况分析,各级区域、部门和人员的绩效分析,以及民生舆情热点、社会事件的提前预知和分析研判,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指挥调度,借助GIS地图、指挥大屏、视频监控、协同通讯等手段开展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调度,对辖区内重点人员、场所、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智能管控,对网格员、管理员、党员、执法人员进行实时高效指挥和调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指挥调度能力。
综合治理,通过平台开展网格事件协同处置、扫黑除恶打击、社会治安防范、矛盾纠纷化解、市场秩序监管、公共安全应急等各领域的社会治理。
(4)数据治理
充分发挥数据在社会治理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将平台与市域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池连接,实现平台数据与资源池数据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市域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池汇集全市社会治理要素数据,可以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平台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业务数据沉淀到数据资源池中,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反哺”,由数据资源池对数据进行治理、融合,将有价值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向各级部门提供,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5.2 平台整体业务流程
由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镇(街)级、社区(村)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发起事件/办件流程,上报至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市级、区(县)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由市级、区(县)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流转办市级、区(县)级业务部门进行联动处置。例如,事件/办件由市级、区(县)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转办到部门垂管系统进行事件/办件办理,如果A部门不能办结该事件,则返回到市级、区(县)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转办到B部门,以此类推,直至事件/办件得到解决,将办结信息反馈到市级、区(县)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再由市级、区(县)综治网格服务中心反馈到镇(街)级、社区(村)级综治网格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事件/办件的业务协同闭环运转。平台整体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平台整体业务流程图
5.3 平台整体业务详细流程
为实现业务协同,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与部门垂管系统应各自开放数据、消息服务接口,并通过调用接口服务实现事件的处置流转。平台整体业务详细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平台整体业务详细流程图
5.4 平台事件数据流流程
事件数据流一般由网格员、领导交办,派驻机构、综治网格服务中心人员、手机微信端等发起事件上报,写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事件库,也可以由公众经12345市民热线或市专业处置人员经其他系统事件库通过接口推送至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事件库。综治网格服务中心人员、派驻机构人员、网格长等对事件在事件库中流转办理,流转到基层处置人员对事件库中的流转事件进行办结,最后上报人在事件库中对事件处置进行评价。平台事件数据流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平台事件数据流流程图
5.5 平台办件数据流流程
公众、社区(村)代办员申请办理,创建办件写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办件库,经综治网格服务中心在办件库中对办件进行审核后,通过接口推送流转到各业务部门系统进行办结。部门办结后,将办理结果反馈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办件库中,完成办件的大闭环流转处理。平台办件数据流流程如图6所示。
5.6 数据采集共享流程
社会治理数据采集共享流程主要指将全市部门条线已汇聚的数据交换下发给市域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池,网格员再对数据核准、更新后,上报汇聚到市级部门,形成全市数据协同共享的闭环流程,主要包括数据下发共享和数据采集上报。数据采集共享流程如图7所示。
数据下发:市区(县)部门垂管系统将数据交换到全市总库,然后由全市总库按区县分发到区(县)分库,网格员可通过统一的移动APP访问区(县)分库数据,通过巡查走访来对数据进行核准、更新。
数据上报:网格员核准、更新数据至区(县)分库,经基层站所专业人员初核后,自动同步到全市总库,最后交换到市区(县)部门垂管系统数据库。
图6 平台办件数据流流程图
6 结束语
应用相关解决方案已经成功为西安市、苏州市姑苏区、镇江新区等区县提供了社会治理信息化服务,借助社会治理数据展示、分析和研判系统,全面掌握管辖范围内各类社会治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属性,实现“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数可依、有章可循、有图可看的能力,助力提升当地社会治理水平。
图7 数据采集共享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