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华苏杯”获奖论文三等奖)基于大数据、自动化微程序增强5G引流4G研究
2022-03-24许艳秋周小青
许艳秋 冷 俊 褚 旭 周小青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0 引言
为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完善精准营销体系,探索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在营销产品设计、存量维系政策设计、5G营销支撑等方面的辅助决策能力,开发对应微程序,在网络条线对市场单元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支撑中起到重要作用。
微程序通过大数据挖掘、场景定制化模板支撑等全新方式,基于业务需求,通过存量场景智能化管控、新增场景精细化挖掘等多种不同的算法策略,更好地服务于运营商市场一线,提高对存量业务的精准维系和新增业务有效转化,极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率。
1 创新点介绍
1.1 打造市场化思维精准营销支撑体系
打破以往前台只管市场,后台只看指标的传统局面,以促进收益为目标,共同拉动To C市场维系发展。项目实施前期,开发单元联合政企、市场、校园、集团营销条线各网格单元,现场走访各个厂企、校园、集团单位,结合客情维护需求、市场收益贡献能力、用户规模等市场化纬度综合评估,确定作为目标场景的具体名称。运用大数据软件Python爬取各目标场景电子围栏范围,结合现有网络覆盖能力确定各场景内无线小区数据。前后台联动,以效益为目标,联合作战,实现对目标场景精准有效的跟踪监控。
1.2 运用大数据思维创新运营模式
利用业务质量管理平台中已经打通的后台O域、B域用户数据,调用无线侧覆盖类、指标类数据、市场前端销售数据,以及各触点场景承载能力数据,通过各类渠道收集与用户相关的全量数据。技术面创新,利用大数据挖掘工具和人工智能算法建立对不同触点场景市场数据跟踪、预测模型、智能匹配,为传统人工运营模式提供辅助决策支撑。通过随身、随时、随地的简约化、智能化数据呈现,全通道开展用户数据的跟踪分析,点对点为市场人员、优化人员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了人工与系统相结合的创新运营体系,有效支撑营销活动的执行。
1.3 构建用户思维加快闭环管控机制
借助客户数据和大数据沉淀,面向服务建立指标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派发场景优化感知工单,追踪闭环并纳入考核,倒逼网络容量问题、感知问题、质量问题的标本兼治,真正实现高价值场景、高效率保障的目的。
1.3.1 运用迭代思维优化分析模型
得益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自主学习,通过对大量用户数据不断学习和积累,根据用户场景分类,关联网络因子,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预测模型,充分利用已有的预测模型,建立分析用户数据的变动趋势预测,从而实现触点模块内用户数据变动趋势超预警阈值时,变动数据通过数据能力接口自动化推送至具备二级权限访问能力的业务部门,为业务部门营销维系提供支撑。同时通过用户画像,优化迭代现有营销模型,形成正反馈闭环营销体系,有力提升营销流程的准确性。
1.3.2 运用简约思维确保数据安全
微程序设定主体访问权限、二级模块访问权限。访问主体程序需业务部门内发起申请,申请通过在应用中呈现访问通道。二级模块设定不同市场条线,模块访问权限仅对固定营销条线中的申请开通人员开放,通过设定二层权限锁定访问人群,打破传统微程序开放式接入模式,极大提升用户数据、市场数据等高级敏感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2 实施方案介绍
微程序的开发以JAVA为主体,SQL进行数据库处理,所有过程以自有人员参与为主。用户数据来源于业务质量管理平台、无线网络优化平台,用户数据、业务数据每周定时更新,无线指标数据每天定时定点更新。数据传递使用https协议来保证数据安全性。钉钉作为联通企业管理平台,系统兼容性较好,提供API开发界面,因此微程序链接投放于公司钉钉管理平台。微程序服务器适用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12。本次开发过程中利旧移网关停公网地址,因此域名、备案服务器、SSL证书等费用均未产生,有效节约了开发费用。
2.1 以二八原则为导向聚焦重点场景
众所周知,二八原则在各行业里普遍存在,通信行业也不例外,绝大部分业务量产生在特定场景内,微程序各模块内跟踪目标的建立主要依据市场各网格单元主动上报的高收益、高用户集中场景,同时按用户密度和市场重要性分为高密厂企、重点校园、漫入集聚、5G覆盖看板四个模块。具体功能在于:(1)保存量、抢新增,在高密厂企、重点校园内保用户、找用户;(2)开启漫入用户跟踪,展开全城热点搜索;(3)抓取用户集聚红点,助力渠道精准规划;(4)地图化动态呈现5G覆盖能力,实现5G地图沙盘化。
2.2 以海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用户模型
以业务质量管理平台、无线网络优化平台数据为基础,对目标场景内的用户进行多维度分类,如图1所示。从个人信息、业务使用、活跃时段、生活轨迹方面,对用户进行分析,并以标签形式对用户进行分类,帮助营销人员深度了解用户群特点,通过对数据库的系列操作和经验模型匹配,了解用户的操作行为,助力新业务挖掘。
图1 用户模型框架图
用户画像以周为单位更新,对目标场景内各厂企、校园存量用户从三个维度精准画像,如图2所示。基本维度:性别、年龄、套餐、归属地、终端、网络等。兴趣维度:生活轨迹、社交类、金融类、影音类应用。商业维度:网龄、活跃频率、ARPU、用户星级、出账费用、流量等。
图2 用户画像图
画像维度确定后即开启所有场景内存量用户拍照,并且和上一周期数据进行同比比对,通过数据变化态势不仅实现对存量用户保有能力的跟踪维系,同时能够辅助判断目标场景中人员回归、新增人群迁入等关键营销时间点,摆脱传统现场拜访、消息滞后的被动局面,实现快人一步的良好效果。
利用已有数据,开展全场景内存量用户全生命周期跟踪。定期图形化输出跟踪结果,利用时间序列回归算法建立各场景用户变化情况动态数据库,输出用户变化模型,对超限场景及时输出异常预警至指定业务单元(周/月/季度/年实时对比)。设定重点企业存量用户门限,当新周期环比值低于门限,触发告警数据至对应维系部门,作为用户维系参考,帮助判断用户离网预警。
2.3 大数据+AI算法诊断优势短板
为充分保障各目标场景内无线网健康情况,各目标厂企、校园均设置无线指标控制模块。指标设置体系主要以网络健康指标、用户感知指标为主。对接数据平台导出源报表数据,无线指标AI算法智能识别网络故障—>输出任务清单,定位故障点,依据经验模型给出处理方案。场景内小区设定优化指标门限,异常指标及时触发,网优及时纳入重保,快速闭环,确保重点场景内覆盖能力良好。
2.4 模型自匹配给出市场最优策略
通过分析不同设备、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全部相关数据,跟踪了解用户兴趣爱好、使用习惯、消费类型,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各维度数据进行权重测算,根据存量用户套餐结构和流量使用情况,对于流量超套、流量高饱和情况及时输出,辅助市场判断套餐迁转、优化可能性。同时通过跟踪用户使用行为、网络活跃度,细化锁定固定APP使用用户群,图表化呈现,如图3所示。便于市场观察,用于相关权益类套餐定向营销,增加用户网络粘度,提高业务创新和营销的准确度。
图3 权重测算图
2.5 大数据交叉比对抢占市场先机
2.5.1 追踪漫入用户热点区域
周期性采集全网漫入用户数据,运用分类算法,计算价值网格下联通用户渗透率,寻找漫入用户集中点,确定市场经营策略。
建立用户分级层次,对单小区内漫入用户进行地理化分布地图打点,后台自动匹配计算漫入用户集聚达到门限区域并在地图上标记呈现,同时实现自动迭代功能,针对连续周期内均为集聚区域进行特殊标注备注。
2.5.2 智能化匹配营销网点
依据用户使用行为进行画像分析,并建立用户营销模型——通话多/上网多?甚至可以进一步细化漫入用户惯常使用的APP类型、用户所持终端等信息,市场单元参考制定营销策略及套餐模型。
建立地区所有营销渠道位置点地图库,对多期内均处于漫入用户高集聚区域自动测量选择最近营销网点名称,市场单元可指定该营销点参照人群迁入趋势,实施地推发展。
LTE用户和流量快速增长背景下,用户获得感诉求不断增强,要服务好如此庞大规模的用户群,投诉驱动的客情关系维护模式已经落后,需要从业者积极践行互联网新思维,依托平台系统用户感知数据,寻找网络痛点,开启主动服务新模式。
2.6 效益量化指标为市场投资护航
2.6.1 渠道规划,量效为先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用户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不仅了解用户质态,更是了解市场动向。配套分析规划的营销渠道分布和全网常驻用户分布,助力市场精准投资,量效为先,确保回报率。
2.6.2 5G覆盖能力动态化呈现
目前相关APP可呈现的5G覆盖地图仅有所在区域信号查询功能,但是对于业务使用、用户数、承建归属等市场数据缺失,不能实现指定查询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发展的前驱性。微程序5G室外覆盖看板能力补充了原有的不足,利用已有各覆盖小区测试数据、网管告警、KPI指标、用户侧数据,实时更新全市5G覆盖能力动态看板。计算不同覆盖环境下5G覆盖空间范围,对所有场景数据进行定制化GIS算法,实现每个小区空间图例覆盖范围与事实覆盖范围基本吻合的成果。结合B侧捕捉用户数据,O域各小区下5G业务量指标,对每个5G小区进行业务数据补充,支撑营销人员在进行用户宣讲时可以做到有图有数据。同时,5G看板支持覆盖搜索功能,输入指定地址,利用GIS算法即可显示地址周边5G覆盖能力,便捷且直观。
3 实施效果呈现
据初步测算,目前微程序计算能力可以实现数据每周刷新两次,若用常规手段实现每周两次的数据刷新,至少需要常设骨干工程师3人,方能得出类似的分析结果。预计可节省人力成本:15万元×3=45万元。同时,使用微程序维系存量和新增挖掘,根据目标厂企内经分数据显示,高密厂企内存量用户保有率完整,新增用户份额增长效果明显,按场景内发展量一年内提升10%测算,年度内可提升收入约40万元。
4 结束语
微程序有效结合后台网络线、前台销售数据,整合形成新的使能服务平台,有效打通前后台数据壁垒,由定期的前后台联动向随时联动推进,极大地降低了前后台沟通成本,以市场化思路挖掘用户潜能,将网络赋能至市场,网络侧不再是仅能保障网络的地方,有效促成了由面向网络到面向市场和用户的功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