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临床研究
2022-03-24胡壮彬蔡世春黄俊成
胡壮彬 蔡世春 黄俊成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主要原因是患者血尿酸水平长期处于升高状态,从而导致其痛风的反复发作,从而加重肾脏的损害;高尿酸血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因此,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症,并采取规范化的综合治疗,能够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因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害而导致肾功能恶化,对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本身的特殊性,一般选用非布司他来控制该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但是,有相关文献报道指出,大剂量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对其心血管的安全产生问题[2]。本文以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内科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非布司他控制慢性肾脏病病人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符合2017 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有关于慢性肾病的诊断标准;②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二次空腹血尿酸男性>420 μmol/L,女性>357 μmol/L;③符合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④未出现痛风或痛风石时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⑤未接受透析与药物治疗者。(2)排除标准:①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损伤者;②全身免疫疾病者;③血细胞低下者;④精神与意识障碍者;⑤对治疗药物过敏或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月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共60 例,按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52-73 岁,平均年龄(64.8±3.9)岁;病程3-7 年,平均病程(5.8±2.5)年。实验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51-72 岁,平均年龄(64.4±4.5)岁;病程3-6 年,平均病程(5.5±2.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别嘌醇(彼迪,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368,0.1 g/片,100 片/瓶)治疗,初始剂量为50 mg/次,1-2 次/日,每周可递增50-100 mg,直至200-300 mg/日,分2-3 次服用。治疗期间每2 周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正常水平,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大于600 mg。(2)实验组:采用非布司他(优立通,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30058,40 mg/片,14 片/盒)治疗,初始剂量为40 mg/次,1 次/日。2 周后,若患者血尿酸水平>360 μmol/L,则将剂量递增至80 mg/次,1 次/日。
1.3 观察指标 (1)血尿酸水平变化:患者治疗12 周、20 周后分别复查血尿酸,采用酶法检测血尿酸。(2)临床效果评估:治疗20 周后进行。显效:血尿素氮、血尿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血尿素氮、血尿酸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以上情况无变化或加重。以显效和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应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周、20 周血尿酸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周、20 周血尿酸水平比较(n=30,±s,μ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周、20 周血尿酸水平比较(n=30,±s,μ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523.16±38.24 528.81±38.35治疗12 周474.42±153.38*414.68±97.45*#治疗20 周463.22±187.44*377.65±130.12*△
2.2 两组治疗20 周后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20 周后临床效果比较[n=30,(%)]
3 讨 论
肾脏是人体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滤下降常常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以往临床上认为尿酸水平升高属于肾功能减退的指标,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近期经大量的临床实验与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血尿酸在慢性肾脏的发生、发展中不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因此,降低尿酸,能够有效地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
目前,临床上降血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两类。促进尿酸排泄药包括丙磺舒、苯溴马隆等,主要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发挥作用。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每日尿酸排出不多的患者。但可引起尿酸盐晶体在尿路沉积,引发肾绞痛和肾功能损害。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包括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别嘌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但别嘌醇仅对还原性的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别嘌醇与黄嘌呤氧化酶的相互作用中,黄嘌呤氧化酶可能会因酶中的钼活性中心自发性还原,从而恢复其活性,导致别嘌醇的效果降低。除此之外,因别嘌醇类似于嘌呤类,不可避免的会对嘌呤和嘧啶代谢的其他活酶性造成影响,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4]。非他布司是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性的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且不会受到酶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布司他适用于高尿酸血症长期治疗,药效不受食物、抗酸剂影响,在体内无积蓄,不存在剂量限制性毒性。在治疗初期可能会出现与血尿酸下降、组织内尿酸盐沉积后动员有关的不良反应,常需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非布司他在治疗慢性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面优势明显[5,6]。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非他布司治疗的实验组在治疗12 周、20 后的血酸尿水平均明显低于应用别嘌醇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治疗20 周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非布司他能够显著降低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避免尿酸高对肾脏的损害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血尿酸及临床疗效均比别嘌醇更加有效,且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