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潮玩

2022-03-24何己派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2年3期
关键词:代码引擎伙伴

何己派

假如,你20岁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就被腾讯收购,转型投资人后投的第一个项目就收获1000倍账面回报,你会怎么选择接下来的路?

6年前,戴志康就站在这样一个分叉口。

20岁创立Discuz!,他拿着800元的创业成本,把这家公司做成了社区软件领域的老大,而后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腾讯。转型做天使投资人,他投了博雅互动(434.HK)、火币集团(1611.HK)、魔漫相机等公司。其中,他26岁投的第一个项目博雅互动,上市为其带来近千倍账面回报。

创业分享讲了太多次,盛名之下空虚感袭来,戴志康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态是不是有点飘了?

2017年,戴志康投资的伙伴云,面临资金链断裂,这是从前他在Discuz!的老伙计们创办的公司,他决定重新出山,担任CEO。

做这个决定花了一周时间。“感觉得吃点苦才能想明白,那一周就去徒步,从唐山走到秦皇岛,300多公里,每天灰头土脸,脚磨得出血。”戴志康向《21CBR》记者回忆道。

伙伴云重整旗鼓,花了3年时间研究产品升级,最终成为现在的零代码协作数据平台。

通俗地说,低代码是一种轻量的开发模式,通过拖拽已形成模块的图形代码,快速创建应用程序。相比之下,零代码的应用门槛更低,牺牲复杂功能和文本,彻底拥抱可视化。

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应用搭建的难度和成本,因而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里,深受企业追捧。

近几年,低代码赛道的热度持续走高,不止吸引腾讯、阿里等大厂入局,也让一众新创公司频获融资,动辄数千万至数亿元。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曾形容,低代码是“微软2019年及以后最大的赌注之一”。

低代码火热的另一面,是技术成熟度低、开发上限窄、业务收益不明显,在这个相当原始的市场,快与慢并存。

2021年,伙伴云的收入同比增长超3倍,营收在几千万元的规模,目前链接20多万企业、超240万员工,以及40万应用搭建者,拥有元气森林、泡泡玛特、蔚来汽车等企业客户。

去年12月,公司宣布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领投机构未披露,老股东红杉中国和五源资本持续加持。

戴志康说,他想用不那么传统的方式做to B生意,“期望能做成新一代管理者的数字化潮玩”。

伙伴云早期做的产品“伙伴云表格”,基于表格來管理数据,是从协作角度来切入企业数字化。

这件事的意义在于,模糊了to B和to C的界限,不是纯自上而下,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实现企业数字化的共建共享共治。

如果只是开发个CRM软件,加些增删改查的功能,代码量巨大,没太大难度,也没意思。投资伙伴云的时候,国外一批新的to B公司起来了,突破原本单一的生长路径,用新的打法和模式来做。我觉得,伙伴云也是有机会的。

原本,是期望伙伴云的业务自行发展,但在2017年的时候,公司没钱了。还要不要做?这个取决于市场前景。

当时国内还没有低代码这个概念和品类出来,很难说明白产品到底做的是个啥。从销售业绩来看,就十来个付费企业客户,不能说完全没有需求,企业觉得用着挺好,但前景不确定,所谓的“挺好”是不是咱们在自嗨?

于是我们做了个客户调研,发现当时十来个客户里,有六七个的关键决策者是80后,上网很早,属于“数字化原住民”。

越早接触互联网的人,认知世界的方式越是不一样。有的人愿意花钱买个软件、买首歌,但其他人看了会说,买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有什么意义?

那些拥有较高数字化意识的数字原住民,当他们成为管理者,天然会对数字化系统有认知和诉求,运用数字化的能力和老一辈相比能形成代差优势,给他们好的工具赋能,再结合对业务的理解,就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当时公司上下处在信心最薄弱的时候,我把调研结果和访谈记录在内部分享了一遍,跟大家说,再等三四年,等这批天然有数字化意识的80后、90后成为中流砥柱,伙伴云的机会就来了,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投别人不如投自己,我先拿1000万美元出来,解决公司日常经营的问题,如果不够我再投1000万美元。要是还没做出来,说明我是傻子一个,公司也“该死”,但如果做出来了,公司各位都是奠基者。

抽象地看,低代码会涉及若干个引擎,包括输入引擎、协作引擎、流转引擎、分析引擎和输出引擎。

公司早期的产品,比如伙伴云表格,解决的是企业协作的问题,这方面的需求的确有,但产品不赚钱。为什么?因为使用的是个人,公司并不买单。

要想提升产品价值,必须把企业级能力补上,从协作平台升级为产业的开发平台,扩充其他引擎能力,构建企业客户需要的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应用。

低代码真正做起来,相当费劲,这个摸索的过程起码花了3年。难点在于,引擎不是一个具象化的东西,不像照着图纸搭房子那样有的放矢,特别考验基于实际需求的抽象能力。

考虑5个引擎之间不同的参数搭配,抽象、验证、改进、接新需求、再抽象,这个过程里产品架构推翻了好几次,特别累。到2019年底,做到8000多个来自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用低代码搭建的方式就能实现,这时候,感觉产品才算差不多完成了。

产品打磨好了,客户增长特别快。2019年底,公司只有不到100个客户,从2020年开始,成千上万个地增加,当办公只能远程和异地,企业必须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业务的协作化、自动化。

通过伙伴云的零代码,5分钟创建一个应用,3小时交付一个业务场景,5天落地一个全业务仪表盘,在行业里这是很快的水平。

比如我们的客户比亚迪,5分钟就能搭建一个电动车4S店的选址建店应用,解决多人异地高频协同的问题,寻址的效率相比之前提升几十倍。

低代码和零代码特别适用于快速变化的业务场景。

元气森林是伙伴云很早期的客户,2019年开始合作,典型的零代码应用场景是推新。他们公司的冰柜里,摆满各式各样没露面的饮料,实际能面市的不到研发产品的十分之一。

一款新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卖得好不好谁也不知道。员工试喝产生第一批数据,投放到线下渠道试喝试销,对比不同的口味配方,看哪个卖得快,采样再产生第二批数据,再做量产的判断。

对消费者提建议比较多的产品,元气森林会做许多批次的测验,而后收集反馈的数据,再做进一步决策。

低代码不是万能的,但为什么很多公司即使自己有IT部门,有核心系统,还是选择用低代码?很重要的一点是,需求的响应速度。

企业服务有大量定制化、个性化需求。大公司如万米巨人,小企业如路边的小草,彼此体量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业务流程也不一样,数字化的诉求随之而变。

像元气森林,刚开始使用伙伴云的时候,只有一两百人的规模,当这个数字变成8000、变成1万,很多东西都变了。

低代码近几年这么火,本质是大家开始关心组织这件事。

人是企业最底层的竞争力,在这之上是组织,组织之上是目标,目标之上是流程,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载体来搭建。

过去大家很少讲组织和流程,大多数企业的组织是单点型的,房地产就是拿地,做贸易就拿信息差,互联网就是做好产品,一俊遮百丑。

企业组织变得复杂以后,大规模的协同就需要有一个东西帮助落地相应的流程、业务数据,要有指标体系,使得公司的运转能被度量、被优化。要么自己开发系统来固化流程,要么用低代碼来搭建,就两种选择。

伙伴云的客户里,腰部企业偏多,续签率80%,一直很稳定。很多企业用了低代码是会“上瘾”的,因为感受到超预期的体验,从而产生信任,下次业务有新需求,会优先想到使用低代码。

伙伴云的客单价不贵,1万—2万元左右,也有免费版本。在销售模式上,我们非常坚持订阅制,因此错失了不少必须本地部署的大客户项目。寸有所短尺有所长,保持战略定力,按自己的路走下去,我相信不同的路都能成功。

和友商相比,伙伴云在数据处理能力、易用性和专业度方面,都是有竞争力的。

我们是低代码厂商里,唯一能支持海量数据分析的平台。对客户而言,其一,传统软件比如OA,做不了深度分析,买完还得再花30万元买个分析软件,而伙伴云能把总体成本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其二,数据的生产与分析环节无缝对接,既确保分析的实时性,不必按周期导出报表,同时分析具有交互性,数据是活的,输入不同的条件就能出来不同的洞察结果,以此指导决策。

产品易用性是我们今年优化的重点。我们想对标乐高,让大家像搭积木一样搭建零代码应用,做到开箱即用,降低用户的产品使用门槛。

包括互联网巨头、传统软件厂商等,越来越多玩家进入低代码赛道,其实是利好,整个市场的原始程度,实在是不堪想象。包括销售在内,公司里大量的人在做客户教育的工作,很多客户有需求但不懂如何实现。

To B创业,苦是苦点,没有互联网那么刺激,但也更接地气,虽然行业仍处在初期的教育阶段,但着眼未来,这是个特别大的市场。

Gartner的报告预测,到2024年,美国四分之三的企业级应用会由低代码/零代码来构建,而非传统开发。推演到中国市场,到2027年实现这个数据是有机会的。

百亿、千亿美元的低代码公司,未来肯定会出现。对伙伴云来说,未来能不能上市,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做投资,我投的第一家公司就上市了,那时候我很好奇,敲钟是什么样的?港交所的敲钟现场能站得下百来个人,前面摆个锣,大家上去哐地敲一下,照个相,就下来了。

过去做Discuz!,我的目标是帮100万站长实现低成本创业。现在做伙伴云,我想至少帮100万新一代管理者实现组织成功和个人跃迁。比起上市,这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猜你喜欢

代码引擎伙伴
点燃企业发展的“引擎”
打造信息化建设的“党建引擎”
我的“好伙伴”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神秘的代码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One Engine Left只剩下一个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