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民 生活节节高
2022-03-24张兵
张兵
“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发展新模式,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变成股民,兜里鼓了起来,正享受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当了半辈子的农民,一夜之间又变成了股民,每到年底都能分到近2000元钱的红利,真让我高兴,现在生活和城里没两样,城里有的电器,咱家里也都有!”3月8日,一打开话匣,河北省定州市东留春乡北邵村村民陈秀玲激动地说,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和喜悦。
“我自己还在合作社打工,年收入大约2万元。”陈秀玲高兴是有原因的,全家5口人有6亩地,成立合作社时以6亩地入股,每亩地每年流转金800元,2021年分得土地流转资金4800元,每股分红270元,仅仅土地一项收入合计6420元。
2016年初,北邵村引进富硒优质黑小麦,注册成立“定州市东留春乡北邵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资产入股,占400股股份,全村306戶,其中300户村民以1260多亩土地和100多万元现金自愿入股,占2385股股份,村民入股率达97.8%。
据了解,农户由于人口和土地不同,兑换的股份少则4股,多则20股。为更好地开发黑小麦资源价值,合作社还注册了“邵麦香”商标,建成日产10吨的石磨面粉加工厂,2021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40万元。
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排市镇官科村,经村“两委”一致商议,成立了牛头山桃源合作社、摩尔种植合作社、美单种植合作社和田园餐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规模,村民变成了股东,增收渠道更多化,同时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实现了多元经营目标,同时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增加村收入,盘活资源。
排市镇宣传干事顾满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摩尔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流转60多户土地面积共计500亩,其中100亩土地作为入股分红,每年分红共10万元,主要种植杂柑、脐橙,产值200万元,盈利50万,带动就业人员23人,人均收入3000元。
另外两个合作社情况差不多。牛头山桃源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主要种植桃类、脐橙,带动就业人员18人,人均收入4000元。 美单种植合作社主要种植杂柑、脐橙、桃子,流转土地面积100亩,带动就业人员13人,人均收入4000元。
“田园餐厅主要承接大型活动的餐饮,以及亲子活动和一些生日宴,预计带动村民就业30人,人均增收12000元。”顾满介绍说。
“养老中心是为我们的将来做打算,我赞同书记提议,支持暂不分红,让集体资产再投资、稳赢利!”不久前,在浙江宁波宁海县桃源街道下桥村文化礼堂内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58岁的下桥村村民王万永第一个举手表决,公开表态支持在下桥村建造村级养老中心的决定。
河南万洋集团给农民派发入股分红。图/崔亮亮
这是下桥村16年来第一次用村集体资产赢利分红的钱投资建造养老项目。下桥村位于宁海新城市中心区,村内共有258户550人,外来人口6000余人,属典型的城中村。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80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余万元。
而在2008年之前,下桥村“脏乱差”,村民自嘲“不仅车开不进,脚也踩不进”,更别提村集体收入分红的事情。
“那天下了场暴雨,我穿上高筒雨靴,刚出家门口就叫苦不迭。所有的道路泥泞不堪,垃圾袋随处可见,走到菜场买菜,还要连摔跟头……”提起当年情景,王万永至今记忆犹新。
2008年,下桥村完成换届选举,新的村班子上任,提出村民一起动手改造村庄,并出台了村规民约,规定所有村民都是股东,享受村集体资产的赢利分红,有效解决了该村党支部“没钱办事”的问题,而村民们也成为手持合作社股权证书的“股东”。
“2008年这一年,全村村民一起动手建造了108间街面房,并分配到户,我自己也分到了一间房。”回忆起第一次拿到“股权分红”,王万永欣喜地说着,“尝到了股权‘变现’的甜头后,大家伙建设村庄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
2008年之后,下桥村村民代表集体决定,将村里的空闲土地、房屋出租,作为全体股东的收入。2009年,下桥村将一个闲置厂房以950万元出售,建造了一个5层高的大楼,一楼作为村民日常活动室,其余楼层出租。“剩下的资金给所有村民分红,我一个人就拿了2万元。”王万永说,每年村里都会留下一部分资金,剩下的资金按人头进行分红,每人领到5000元到2万元不等。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到了2012年,村里又建设一个占地面积5千平方米的菜市场。如今,菜场所有的摊位都租了出去,村集体收入达400万元。
“去年,村里决定留下一部分钱准备投资建设养老中心,剩下的钱给村民分红,每人1万元。”说起建设养老中心,王万永充满期待,“这个养老中心项目,建成后,咱们村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免费入住,另外部分床位将对外营业。这是实实在在的好项目,村民不仅能赚钱,还能‘老有所依’。”
“气温上升,需要赶紧组织劳动力,尽快把瓜苗移栽完成,一切顺利的话,5月份西瓜就能够上市了!”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党支部副书记曾大才说。
作为远近闻名的“西瓜村”,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的村民早早地就开始了西瓜育苗工作,西瓜苗移栽下地后,村民就在大棚内搭支架,敷上两层薄膜,为移栽好的西瓜苗提供保温措施。
近年来,东柳村通过“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形式,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整合全村农田耕地资源,发展小龙虾养殖和西瓜、葡萄、七彩水稻、有机水稻、西蓝花、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全力打造“阡陌东柳农业产业园”。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民明白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种种好处,把农民从土地依附中解脱,变成拥有股本,变为新型农村人,引导农民经营权入股,做到少数农民种上大多数农民的土地,真正将广大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2020年,东柳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1536平方米的智能温棚,用于培育秧苗。此外,投资200万元建成一座1500立方米的冷库,保鲜瓜果蔬菜,实现错峰销售。
阡陌东柳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通过与“农超”“农市”对接,产品不愁销路,仅蔬菜产业产值就达到800万元,解决了80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社员每股可获得2000元收益,农户直接增收
东柳村村支书吴会堂介绍,10年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不足9000元,而去年已突破2万元,集体收入达56万元。东柳村成立创先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入股每股10亩,投资资金3.5万元,2020年每股分红1.5万元,2021年每股分红2万元。
东柳村村民彭文华是个典型人物,2020年,他按照“农户入股+土地入股”的模式加入合作社,入股资金3.5万元,2020年分红1.5万元,2021年分红2万元,流转土地5.6亩,土地流转每亩收益1000元,收入0.56万元。
另外,彭文华在合作社务工,2021年获得1.2万元左右工资。除了在合作社入股和务工,彭文华自己还经营了32亩稻虾共作,2021年小龙虾收益3.8万元,水稻1.5万元。
彭文华真切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他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村集体资产看得见、摸得着、人人享有,从村民变成股民,年年有分红、年年有增长,感谢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农村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年,我国将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这项改革,将农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的产权,通过量化确权后,让农民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资产产权。
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先后部署5批试点,覆盖全国所有涉农县市区。目前,改革阶段性任务已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7.7万亿元,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全面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共确认集体成员9亿人。
“建立健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经营性资产以份额或股份形式折股量化到每一位成员身上。”前不久,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二级巡视员余葵接受采访时表示。
“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民明白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种种好处,把农民从土地依附中解脱,变成拥有股本,变为新型农村人,引导农民经营权入股,做到少数农民种上大多数农民的土地,真正将广大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有专家评价,在中国,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是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以来最深刻的一场农村变革,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这种农民将土地折价入股的形式,一方面顺利实现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保证土地规模经营和使用。另一方面,农民年年可获得土地股息和红利,保证了基本的土地经营权收益,避免了征地一次性补贴后无所收益和“吃子孙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