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学业评价:做实记录促发展
2022-03-24林国富
林国富
教育评价的意义在于获取评定教学效果的有效数据,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促使学生有方向地调整与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5条就提道:“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不同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美术更能以其自身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对于美的理解。美术学科的学业评价中固然也会为学生打出相应分数,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帮助学生认识美、追求美,使其善于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潜能,促进生命成长。
每个教育目标、教育方案都应促使学生产生某些积极变化。与课程起始之际相比,学生在每学年、每学期、每月甚至每课时结束时,能力都应有所提升。“双减”背景下,教师拥有了更多机会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更可能实现对学生创造力、表现力的培养。
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初中美术学业评价应是何种模样?笔者认为,给予学生科学的、全面的,并能促使其不断发展的评价是应有之义。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美术学科学习中的每一步,并做好及时记录。在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笔者注意从课堂、特长、作业、课余活动这四个方面开展记录与评价。
做好课堂实录,重视自评与互评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课堂,关注和记录学生在每节美术课上的表现,是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有效依据。因而,需要做好与学生课堂学习相关的各种记录。
完成美术课堂实录记载表。不少美术教师同时在数个班级任教,面临课少人多,人、名容易对不上号的问题,给后期评价带来极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做好美术课堂实录,完成日常记载是实招。基于以往记录班级日记的习惯,笔者设计了专门记载美术课堂教学状况的记载表。记载表由课代表专职保管,并负责相应课堂的记载,教师定期查看,了解各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美术学习情况。这不仅利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美术学习做出阶段性评价,也是科学评价学生成长的有利依据。
成立班级美术“专家组”。重视课堂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工作。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有助于其将美术课程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促进自我发展。同时,课堂教学中美术作业的互评工作不可忽视。每学期初,笔者要求各班推荐6~8名美术鉴赏力较高、艺术表现力较好的学生,成立班级美术“专家组”,协助教师完成班级同学美术课堂作业的互评工作,教师也可将部分作业设计草图的评审过程交给小组成员负责。一方面,班级美术“专家组”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小组成员的艺术品鉴能力;另一方面,班级学生的美术作业都能得到及时评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间互评的效果,促使他们认真对待每次作业。此外,将部分学生树立为榜样有利于提高全班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为争取获评“专家组”成员而努力。
建立美术学习档案。为学生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是一种有效的质性评价方式。档案中可以收入学生美术学习全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包括构思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而言,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可以相对具体地了解其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清楚其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便于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美术学习给出科学的评定,从而给予针对性指导。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留存的资料发现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变化,激发其继续向上、向美的意愿,提高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主动性,促使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做好特长记录,开展针对性评价
美术是一门意蕴深厚的学科,美术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段丰富多样。在美术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也会表现出差异,有的擅长用色,有的擅长用笔,有的擅长设计,有的擅长工笔。教师不能以统一的作业要求来评价学生作品的优劣。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术特长,并做好详细记载,清楚了解所教班级中拥有美术特长的学生。为此,笔者设计了“美术特长学生记载表”,其中包括对于学生擅长项目的填写。在进行阶段性成绩评定时,教师要在尽可能公允的情况下,根据记载表有所侧重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考量。当然,这也为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做好作业记录,灵活调整评价节点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更多地将学习重心放在文化课上,为完成美术作业、创作美术作品预留的时间极其有限。学生投入的精力相对分散,导致作品质量普遍偏低,不能体现其审美情趣。另外,课堂中的创作和设计,大多以草图设计为主,若学生不匀出时间完成设计,就很难通过作品获得成就感。而具有创意、体现审美意蕴的完整作品,才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创作的成就感。
基于现实情况,笔者对美术作业的记载与评价做出调整,不囿于每节课后的练习作业,而是在完成几课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各项练习中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将学期末作为时间节点,学生在此之前的任意时段完成作品即可。
通过这种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件完整的、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若有需要,学生可以请教师在课后做个别辅导,也可以向班级美术专家小组的同学请教。当然,这样灵活的时间安排之下,教师也有更多机会对每个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辅导点评,极大提高了学生美术作业的品质,提升了其美术表达能力。在对该类美术作业进行评价时,除了给出具体分值,教师还需注意说明评分标准,并尽量多地附加激励性的书面评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考量课余美术类活动,综合评价美术素养
课堂之上呈现出的艺术表现力或许不足以全面展示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记录学生在美术类活动中的表现,能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能力,为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课余美术类活动属于非正式学习范畴,是指不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延伸的各项美术活动。课余美术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丰富教育行为、创设教育情境、优化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校园中,学生可以参与的美术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设计校园美术环境,包括校园橱窗的布置与美化、美术教室的布置与美化等;二是设计班级美术环境,包括黑板报设计、班级风采展板设计等;三是营造主题活动美术氛围,包括艺术节美术氛围、运动会美术氛围等。因学生参与的课余美术活动情况各异,需要记载与评价的内容也就相对零碎,仅依赖美术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可借力学生会,请负责开展各项活动的学生会成员做好记载和简评,从而保证教师的评价相对客观、全面。
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记载与评价已属不易,但教师需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关注与美术学习相关的其他内容。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学生不乏与美术教师的交流,言谈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美学知识或是对于美的理解。借一斑而窥全貌的能力不易得,但教师可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些内容虽然无法直接写入评价,但对增强学生信心、促进其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评价的目的。
教师要尽可能详盡地记载、认真地对待,不因美术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弱势”地位而轻视其价值,真正将“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发展而评价”的宗旨落实到学生评价全过程。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各阶段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向美而生,向着成为更好的自己行进,这是初中美术学业评价应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