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3-23李亚新

现代食品 2022年22期
关键词:食用农药农产品

◎ 李亚新,袁 巍,张 淼

(1.三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 三河 065200;2.廊坊市药品检验所,河北 廊坊 065000)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加工不断细化与深化。食用农产品是餐饮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食用农产品安全已成为当前食品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常存在兽药、农药使用过量或者不规范等现象,容易导致食用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要从源头上加强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管理,加强农产品产销衔接与控制,使得农产品能够安全顺利地进入人们的餐桌。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时发现食用农产品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在食品监管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一步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1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不合格现象较为普遍

当前,很多农贸市场、各种类型的超市与便利店中有着大量的食用农产品,受到农产品市场管理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食用农产品质量不合格。例如,河北省三河市2018—2021年食品抽检不合格品中食用农产品的占比分别是46%、59%、78%、74%。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品的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的抽检中食用农产品的不合格率非常高。虽然相关监管部门逐年增加食用农产品的抽检批次,增加抽检的覆盖面和品种,但农产品不合格率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城市与地区均为常见,因此综合利用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十分必要[1]。

1.2 来源渠道广,监管难度大

与其他商品相比,食用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安全监管难度较大。食用农产品产品类型较为丰富、数量较多,产品规模有所差异,导致食用农产品来源追溯难、去向查证难,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难以对全部的食品进行监管,监管人力、时间、样本采集与分析等有限。同时,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分散性,给食品监管增加了较大的难度[2]。

1.3 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不足

在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方面,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均存在漏洞与不足。从外部监管层面分析,作为农贸市场的准入方,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内部监督不到位,安全管理员数量不足且业务知识有待加强。在食用农产品监管过程中,未按照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查验要求的通知》的要求,严格落实市场开办者入场查验要求。从内部监管层面分析,许多农批市场虽然设立了快检室,但是快检室存在快检人员数量不足、快检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快检项目少、快检的食用农产品品种少等问题,以至于很多的快检室形同虚设。当前,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手段、技术不够先进,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同时法律法规的宣传及培训不到位,不能完全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3]。

1.4 销售期时间较短

食用农产品销售期短,当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后,问题批次的食用农产品早已经销售完毕。同时,食用农产品的购买量少,但购买人数众多,很难及时召回问题食品,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在投诉举报过程中,由于食用农产品具有价格低、赔偿额度低的特点,加之农产品的检测费用高、举证困难,消费者放弃维权是普遍现象。

2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策略

2.1 持续加大对农产品的检测力度

为了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状况起到一定的监管与制约作用,要不断利用多种方式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组织人员对重点品种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检,充分发挥快检的“防火墙”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对抽查不合格项目的数据分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抽检时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切实做好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通过食品安全检测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与监督作用,督促相关人员与责任主体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履行自身各项职责,保证食用农产品的安全[4]。

2.2 加强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

①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及市场安全的宣传工作,同时形成良好的舆论力量,向商家讲解食用农产品销售者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威慑力,落实好各项食品安全制度。②扩展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渠道,使公众可以了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人们具有食品安全意识,积极主动地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从而提升监督的效果。

2.3 加强农药使用监管

农药使用过量是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在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过程中要加强对农药使用量的市场监管。①强化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和种养殖的管控。对农药管理构建全面的市场监管机制,进行农药安全隐患排查,包括农药管理、农药存储、农药销售与农药使用层面。②在广大农产品种植户中加强农药合理使用的宣传,促使广大农户践行《农药管理条例》,利用正规渠道采购农药,对农牧民进行农药安全使用教育[5]。

2.4 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公示与处置力度

在食用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均进行监管,对农贸市场、各种类型超市的农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测,采用农药残留监测等方式,运用专业检测工具,利用样本检测手段与方式,对食用农产品进行定期监测,按照科学的统计方法与监测方式,增强对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的科学性。对食用农产品市场进行监督,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置力度。在食品监管过程中,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与生产流程的监控,重点监测农产品使用情况,判断农产品种植过程中是否出现违规使用农药及农药用量是否超标的现象,一旦发现超标现象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将监管工作纳入激励失信惩戒体系中,对相关市场经营主体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由此从生产源头角度保证食用农产品的安全[6]。

2.5 加大监督检查与执法力度

为了对食用农产品市场起到一定的安全监管作用,要求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构建良好的执法市场机制。①联合利用多方力量,探索构建全面系统的市场监管机制,监控食用农产品生产至进入百姓餐桌等环节,加大对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采取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整治活动。③针对食品安全检查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与问题,及时予以处理,采取包括警告在内的多种处罚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员形成良好的市场约束力。由此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管理过程中相关市场责任主体的约束与管理,不断增强执法力度,达到良好的执法效果[7]。

2.6 推广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农批监管系统

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的监测,优化对农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例如,河北省依据当前针对农产品的市场管理要求,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并推广追溯系统建设。在食品管控中,以抓好源头管控为核心,以提高食品及食用农产品销售质量为目标,督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办方及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推行追溯管理作为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利用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平台,追溯农产品生产管理中的各项环节与流程。当前,全国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断推广,推动了监管从传统现场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加强了全国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使用,通过系统实现对辖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在线监管[8]。

2.7 强化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

食用农产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与流程中,相关责任主体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职责与责任,通过市场监管作用的发挥,进一步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对食品市场相关责任主体起到一定的监督与制约作用,促进相关责任主体有效落实自身的管理职责,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提供经营主体层面的保障。例如,河北省在管理过程中连续开展了放心肉菜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层面的严格监管,由此对市场相关责任主体起到一定的监督与制约作用,促进相关责任主体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在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严格约束自身的市场行为,加强自身管理与建设,以此进一步保证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9-10]。

3 结语

食用农产品是人们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同时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经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当前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管理不断优化,逐渐构建了多种安全管理方式,对相关责任主体起到一定的市场监督作用,但依然出现食用农产品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不足等问题,食用农产品销售期时间较短。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要求与食用农产品的本身特性相结合,进一步加大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与当前市场监管实际情况相结合,联合运用多种食品监管方式,加强针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加大市场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主体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严格食品监管机制,为人们提供更放心的食用农产品。

猜你喜欢

食用农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豆制品食用指南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