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研试剂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22-03-23周培才刘敏颖袁永

广东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试剂企业

文/周培才 刘敏颖 袁永

0 引言

科研试剂主要指在科学研究和分析检测过程中用到的化学和生物试剂,是实现化学反应、分析化验、研究试验、教学实验、化学配方使用的纯净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农业、生命科学、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科研试剂在科研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科学研究必需和关键的物质基础,是科研领域的“弹药储备”,其质量直接影响科研创新的过程与结果。我国科研试剂产业起步较晚,持续性研发投入资金不足,产学研支撑转化应用体系不健全,所面临的原创性科研试剂极度缺乏和质量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是我国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1 科研试剂产业发展现状

1.1 可自主研发生产的品种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标准《GB/T 37885-2019化学试剂分类》,试剂可分为基础试剂、高纯试剂、标准物质,也可以分为化学分析用试剂、仪器分析用试剂、生命科学用试剂等,其中基础试剂用量大、价格低、获取难度较小,高纯试剂品种多、用量小、品质高、价格贵、获取难度较大。目前,全球试剂品种已达20万种,经常流通的试剂品种约5万种;我国常用试剂2万余种,但国内能自主研发生产的试剂品种不足7000种,且其中中低端产品占多数,中高端科研试剂产品严重欠缺。

1.2 科研试剂生产机构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

根据全国化学试剂信息总站发布的《2018-2019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世界著名的12家试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7家、英国2家、德国1家、日本2家,美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德国默克(Merck KGaA)、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 c)和丹纳赫(DANAHER)等知名企业产品涵盖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等科学服务行业诸多领域。同时,国外企业也瞄准中国的市场需求,通过设立分公司、加大投资或并购等手段实现本土化转型,并采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推进本土化合作,借助自身强大的资本优势和研发实力,逐步提高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1.3 科研试剂产业总体处于跟跑阶段

目前,国内科研试剂市场中的高端科研试剂产品基本被国外巨头垄断,占我国90%的市场份额,国产试剂品种和质量与国外龙头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科研试剂产业起步较晚,国内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传统、产品品种单一并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以代理国外品牌、打“价格战”为主要经营手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出现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当前,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较弱,据全国化学试剂信息总站发布的信息,国内试剂行业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仅约20家,产品竞争力严重不足。

1.4 科研试剂龙头企业涌现

国内科研试剂行业正由粗放式经营向规范化经营转变。部分试剂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生产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其借助国家技术转型升级契机快速发展,逐步确立了自身优势,加快追赶国际龙头企业的步伐,一批国产科研试剂自主品牌企业涌现,如西陇科学、光华科技、国药试剂、阿拉丁、泰坦科技、药石科技、南京试剂等。据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中国化工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精细化工百强”企业榜单,试剂行业的西陇科学、光华科技和国药试剂3家企业再度上榜。据全国化学试剂信息总站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试剂品牌影响力报告》,国内品牌“沪试”“阿拉丁”“J&K”“科密欧”“沃凯”等在总体综合评价中位居前列。

2 科研试剂产业发展前景

2.1 科研试剂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是科研试剂市场增长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国内研发总支出达2.79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4%以上,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13%。海量的研发投入催生巨大科研服务需求,依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资助项目“高校院所实验试剂需求分析与管理研究”中的调研数据,科研试剂、实验耗材支出约占政府隶属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研发经费支出的20%~25%左右,估算国内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357亿元增至2019年的917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1.06%,未来3~5年仍有望保持10%的年复合增速。

2.2 政策导向促进了科研试剂行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本土科研试剂企业发展,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科研试剂研发企业加大经费支持;此外,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息息相关,如国家对医药产业下游产品的政策导向间接促使国产科研试剂更具备竞争优势。科研试剂企业本身作为医药产业上游原料供应商,不直接提供医药器械产品,不受医保控费和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政策影响。在医保控费和集采加速大趋势下,药械企业部分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而国产科研试剂产品在性价比方面相比进口品牌更具优势,从而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2.3 本土科研试剂企业崛起,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近年来,本土科研试剂企业紧跟科研热点,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在部分细分领域的产品质量水平已经接近国际同行;同时,国产产品在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更具性价比,有望在与进口品牌竞争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科研试剂进口受限,外资品牌的供货周期被拉长至数月,部分产品出现断货现象。为了保证国内科研进度不受影响,部分科研单位开始采用国产科研试剂,加速实现科研试剂的国产替代。

3 科研试剂产业发展建议

3.1 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转化

科研试剂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和高纯,但这也是国产试剂产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方向。建议健全科研试剂研发型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普惠性政策体系,通过多方扶持引导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和联合攻关等模式,解决产业链中的技术供给,强化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建立科研试剂产业基金,发挥资本对创新的催化和加持作用,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多方共同投入的利益捆绑的新型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快速迈向市场化。

3.2 支持中高端科研试剂研发机构发展,打造高品质试剂品牌

与国际科研试剂巨头相比,国内机构比较分散、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建议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公共安全领域需求,加强高端、高纯、高附加值等专有试剂研发,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进口垄断的原创性试剂;开展高品质试剂品牌建设工作,在高增长和新兴市场加速品类覆盖,设立科研试剂行业的国产首制产品支持制度,增强国产品牌市场竞争力。

3.3 建立公共中试验证平台,解决产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国产试剂从研发到商品化往往隔着一条“死亡之谷”,究其原因在于科学家不擅长于产品的市场化开发,而大多企业普遍不具备开展科研试剂成果转化的中试验证能力。中试验证作为科研试剂创新链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公共中试验证平台,可帮助科学家解决转化难题,有效降低企业中试验证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较大提升科研试剂从实验室到商品化的效率与成功率。

3.4 构建行业多层次人才体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对关键人才的引育计划,加强政策措施激励,紧扣“高精尖缺”和青年人才队伍建设,聚焦重点靶向育才、精准引才,聚集一批高层次创业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人才支撑;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关系,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量身打造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试剂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种医院检验试剂监管系统的设计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