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理论、新提法、新概括
2022-03-23祝福恩
祝福恩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于10月26日公开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要求:“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1]“三个全面”为我们更好地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报告》是理性总结新时代十年伟大历史变革,科学勾勒社会主义中国未来胜利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进军的政治纲领;是理性回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政治动员。党的二十大的根本意义和历史价值在于全方位地阐释和明确了“两个确立”,确保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新赶考的新成绩。
本文依据党的二十大政治报告的框架和逻辑体系,将其总结概括出30个新理论、新提法、新概括,以期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1.新主题。《报告》概括了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2]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相比,共同点都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新主题主要体现了两个“新”:一是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思想作指导、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奋勇前进”的重大问题。二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主题,作为报告一条鲜明的理论红线、逻辑主线,为坚持和践行“两个确立”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2.新举措。《报告》提出了“三个务必”,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赶考”提供保障,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2]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年时,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赶考,提出了“三个务必”,其视角、涵义、举措都有新时代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3.新问题。《报告》概括了党的十九大五年来突发的新问题,即“四个面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和人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4.新概括。《报告》从战略高度概括了党在新时代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其深远意义,即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2]《报告》总结提炼的三件大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根本性标志性的价值,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5.新成就。《报告》科学总结了党和国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新成就,即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今后仍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夺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6.新答案。《报告》在阐释全面从严治党新成就时第一次用“党找到了”四字,突出论述把自我革命作为治乱兴衰第二个答案的重大意义,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以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把自我革命的“新答案”第一次写入党代会报告进行阐释,表明党把自我革命提到了新的高度。
7.新证明。《报告》提出十年变革在“五史”中的里程碑意义,“五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五史”将是今后全党学习的重要内容。“五史”已有力证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伟大成就,《报告》由此得出了“三个更加”,即“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确保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新回答。《报告》用两个“是”阐释马克思主义行。《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中国共产党早期所犯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及后来出现的问题,皆是因为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是对中共百年党史的科学总结和时代回答。
9.新内容。《报告》提炼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新内容。《报告》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2]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体系的科学界定,为“两个确立”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持。
10.新方法。《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六个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2]以“六个坚持”不断实现“两个结合”,在中国大地上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11.新任务。《报告》概括党今后的使命任务。《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科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的伟大使命任务,体现了党的“四个自信”,明确了前行的政治方向。
12.新界定。《报告》郑重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并用五个“是”界定其内涵。《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个“是”科学界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具有伟大的中国意义和世界价值。在此基础上,《报告》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和伟大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最大亮点之一。
13.新路程。《报告》科学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路径。《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新路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四个自信”,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宏图大略和科学擘画。
14.新原则。《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2]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五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特质、历史必然和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
15.新首要任务。《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紧密相连。《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这是指引今后发展的全新理念,有两个涵义:一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二是阐释了发展物质技术基础是解决系列“卡脖子”难题的根本性保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16.新基点。《报告》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及对策。《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今后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要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从中我们也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径、举措。《报告》还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中我们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共黑龙江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数字经济规划的重大意义。
17.新支撑。《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而提出了“三个第一”,即“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为此要建设三个强国,即“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新路标。《报告》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2]《报告》明确界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9.新保障。《报告》第一次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代会报告独立部分,表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三个“关系”有力证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意义和价值,明确要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新精神。《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高度概括提炼了“五个精神”。《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2]《报告》以聚成方式提出“五个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21.新本质。《报告》第一次提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要求,阐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这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内涵、本质的新解读新概括,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是对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22.新战略。《报告》提出新时代人口发展新的国家战略。《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2]特别强调要“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法是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足见“一老一小”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紧迫性和关键性。
23.新高度。《报告》提出三个“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把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区别开来。《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报告》明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高度”、新底色、新本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4.新格局。《报告》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单独部分,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2]这是新安全观和新安全格局的新对策,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5.新目标。《报告》指出:“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2]这些思想既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理论要义,是军队建设的根本遵循,又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领导军队的关键。
26.新方略。《报告》提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2]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27.新抓手。《报告》拓展和深化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2]并列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并纳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提出了新指南新抓手,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建新赶考指明了方向。
28.新要求。《报告》提出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背景下,一是界定了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和工作任务,二是为抓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和工作抓手。
29.新表态。《报告》科学阐释反腐败与自我革命的关系。《报告》指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并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2]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报告》尖锐提出,要“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腐的政治态度,表明了自我革命是党永葆青春及活力的根本和长盛不衰的政治密码。
30.新路径。《报告》从历史和现实视角系统阐释“五个必由之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关系。《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2]“五个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出的,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部分,表明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党执政的规律性认识,是党在今后五年迈向第二个百年宏伟目标的根本遵循和根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