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应激的科学防控措施
2022-03-23禹青娇
禹青娇
(驻马店市驿城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断奶过程本身是一种应激反应,对于仔猪来讲,断奶引发的应激过强,轻者可导致进入保育阶段后生长发育缓慢,疾病增多,重则还可能造成死亡。对于规模化猪场,做好仔猪断奶期的科学饲养管理能显著提升存活率,且对后期育肥也可产生正影响,促使养殖效益最大化。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降低断奶应激,本文就此为话题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1 仔猪断奶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以家庭农场模式饲养的猪大多断奶应激较小,因这些猪场断奶日龄一般都在40~60 d,此时仔猪的抵抗力已经较强,体质量达标,有一定抗应激能力。还有些农户实际生产中甚至不是对整窝猪一次性断奶,而是某头仔猪体质量达标后可以提前断,之后逐只整窝断完,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存活率。但随着猪场发展进入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管理阶段,养殖场必须以生产效益作为重点,要求最大程度做到批次统一管理,同时还要使母猪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于是绝大多数场断奶期缩短至25~30 d,这个时间虽然大部分仔猪体质量达标,但免不了有部分个体还处于体质较弱的状态,导致断奶后生存困难,甚至影响后期育肥,这也是当下规模化养猪场面临的常见问题。
2 科学防控措施
2.1 提前让仔猪接触保育料
仔猪断奶后,其日粮结构由母乳转变为保育仔猪饲料,日粮结构的改变对于体质强者能很快适应,但对于弱者,由于肠道菌群和消化酶的分泌需要有个调整期,很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提前让待断奶的仔猪群接触保育饲料有利于肠道尽早适应,一般建议批次断奶的前3 d左右开始使用少量保育料撒在料槽中,这个作用是为了让仔猪提前识别饲料,熟悉其颜色、形状、气味等,也能对饲料的适口性进行提前验证。经过3 d 左右的饲料接触,仔猪断奶后可迅速适应日粮结构的改变,上保育栏后很少发生采食量下降,营养不良,腹泻等病症。
2.2 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是一类以益生菌等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添加剂。益生菌起的作用是调理肠道菌群,促进饲料消化,减少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益生菌种类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建议断奶前1 d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这样能在断奶后确保肠道菌群不会受日粮结构改变的影响,同时也能对环境中的野毒入侵进行有效的空间和营养竞争,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微生态制剂在仔猪进入保育期后还需要连续使用3~7 d,以使其平稳渡过应激期。
2.3 做好保育前期抗应激措施
断奶后的仔猪会进入保育舍饲养,前期由于将来自于不同母本的仔猪进行合群,这些猪身上携带的气味不同,加上动物先天性社群行为的影响,导致合群后很容易发生打斗事件,而且饲养密度越大,仔猪打斗就越剧烈,猪受到的应激就越强。鉴于此,保育猪分栏时建议根据体质量大小和猪只的强弱进行划分,体质量大和体质强的个体划分一栏,体质量小和体质较弱的个体分在一栏,同时不要有过高的饲养密度。每个栏里可放置一些“玩具”,诸如铁链、木棍等,通过“玩具”的作用来减少猪之间的打斗。饲料方面不要随意更换配方、品牌和厂家,防止出现应激性腹泻。入舍后的前3 d 应加强巡场,发现有应激反应大的猪需及时挑出单独饲养,以提升整体存活率。
2.4 药物防控
经常发生断奶应激的猪场建议通过药物进行防控,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抗生素主要为广谱抗生素,这是为了防止断奶应激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感染环境野毒或体内条件致病菌。常用药物为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等,之所以选择注射类药物主要因其使用更方便,同时,由于猪刚分群,受社群行为的影响,若采用拌料或饮水方式用药,很容易出现用药不均。相比之下,笔者更推荐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和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因该剂型为缓释性混悬剂,注射后能保持长效,药物生物利用度也更高。黄芪多糖主要起到提升免疫力作用,能减少病毒类病原体的侵染。电解多维能提升机体的代谢水平,可对冲因环境改变带来的应激反应。
3 讨论
仔猪断奶应激无论是大规模的集团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的家庭农场都可发生,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如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将其影响降至最低才是关键。实际生产中,不同的养殖场存栏量不同,管理水平有差异,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使得每个场采取的防应激措施也不一样。在对其他场参观和学习过程中,切忌盲目照搬,一定要结合本场的实际,借鉴先进场的管理经验,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己场的管理制度,从而将断奶应激的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