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色彩认知心理及色彩图谱探究

2022-03-23杜嘉钰陈少芬郑家幸隋欣孙语彤田少煦

湖南包装 2022年1期
关键词:注视点色块被试者

杜嘉钰 陈少芬 郑家幸 隋欣 孙语彤 田少煦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1 基于民族文化的色彩认知心理研究

1.1 色彩心理的概念表述

1.1.1 色彩心理 色彩是引发视觉感应的因素之一[1],其产生的特殊效应作用于视觉以及心理层面[2]。人类对于色彩的认识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从客观层面上看,色彩是感知事物的其中一种象征;而从主观层面上,又是一种主动的反应,人们在接受到色彩的刺激时会因为个人主观心理因素而产生某种带有情绪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这便是色彩的心理感知[3]。

1.1.2 色彩与情绪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颜色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受其当下的心理活动影响。生理学调查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83%靠眼睛获得,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几秒内色彩感觉占80%[4]。不同色彩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依据心理知觉,色彩可以分为冷色调、暖色调以及中性色调。在视觉感受上,暖色调会使人感到十分温暖、阳光,会让人们联想到太阳、火焰等;冷色调则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天空、森林等。与此同时,不同明度、饱和度的色彩给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当一个人心情低落的时候,看明亮的颜色,会让人心情变得愉悦起来;而当一个人很暴躁的时候,看一些具有冷色调属性的图案,会让人冷静下来。这就说明,不同的色彩可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

1.1.3 不同民族色彩心理的差异性 色彩心理具有鲜明的人文特点,取决于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地理、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是不同民族精神文化的产物。以日本和我国为例,在不同文化熏陶下,人们对色彩的联想及色彩认知存在民族差异性。除此之外,中、日两国选用色彩的偏好也存在差异,由于红色代表喜庆,中国人在节日庆典时偏爱红色,灯笼、喜字、对联、旗帜等均选用红色。而日本的庆典不仅选用红色,也会选用白色,在开工、竣工典礼、开幕、闭幕仪式以及婚礼等重要场合上,会选用红白飘带、红白幕布、红白礼品包装等。这便是民族色彩心理差异性带来的结果[5]。

1.2 外国和中国色彩认知心理研究现状

我国色彩心理研究相对滞后,长期依赖日、韩等国家的相关成果。近20年来,日本的色彩心理和色彩情感理论研究成果已广泛渗透到我国的色彩研究当中[6],导致我国的色彩心理研究与客观实际出现偏差。我国色彩数据库建设滞后,对中国人色彩偏好和禁忌方面尚缺乏系统性的量化研究结果。学者田少煦在论文“中国人色彩情感数据库研究”中指出:“我国目前使用的艺术色彩理论,只能顾及10%原色和间色等简单的色彩,而另外90%的复色完全处于无理论指导的状况内,这使得色彩设计和色彩心理研究仍处在较为原始的阶段。[7]”

目前,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是色彩心理及色彩语义研究。1894年,Wundt’s laboratory开启系统科学的色彩心理学研究之路;20世纪上半叶,Guilford和Smith系统绘制孟塞尔色彩系统中316种色彩的快乐指数以证实人们是否对于色彩有天然的偏好[8];1965年,日本色彩研究所正式发表PCCS色彩系统,明确地分析出色相的明度成分,展示了成熟的配色理论。

2 中国人色彩认知心理的结构探索

2.1 中国人的色彩偏好和色彩禁忌

中国本土的色彩情感研究是相关创意产业的基础,也应以博大精深的传统色彩文化为根基,“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一方面是我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表达”[9]。其中,有关中国人色彩偏好和色彩禁忌的结构化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由于中国人在色彩偏好与禁忌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因此,可以对其进行量化研究。首先,国人常常将色彩的情感认知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特别是传统习俗的惯用颜色、传统节日的联想颜色等方面。例如湖湘的滩头年画,鲜艳的色彩对比在视觉效果的呈现上,烘托作用极为突出,从而使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10]。此外,现代日常生活中,数字产品的代表颜色也被逐渐纳入中国人色彩情感认知的范围内,常见的微信绿、淘宝橙等色彩也会影响国人对特定事物的判断与认知。在结合大量色彩调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将中国人的色彩情感大致划分为5个层面:色彩的气质、色彩的情绪、色彩的氛围、色彩的性格、色彩的感觉。基于阴阳两合、正负相对的传统观念,中国人在对色彩的情感认知上也具有正负对应的特征,在色彩的具体应用场景中也会极大程度涉及到色彩的对应关系。因此,将色彩词汇以及色彩样本进行一一对应,是研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

2.2 依据色彩认知心理的词汇遴选

人的感觉器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会诱发人的感觉系统的反应,这种伴随性感觉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共感觉或通感。[11]”受到通感的启发,将词语库中的色彩情感词汇按照上述五大类进行划分,并从中国人对色彩的认知习惯出发,反复推敲能表达上述五类色彩情感的词汇,通过深入的问卷调查,将其中难以用视觉表达的词汇进行删减,初步得到色彩认知心理的词语库。

按照项目研究的需要,筛选出50组与“正面”色彩情感词汇相对应的“负面”色彩情感词汇。通过SD法问卷,将色彩情感词汇进行量化处理,以色彩情感词汇与该色块的适配程度来描述色彩特征,确定描述“正面——负面”的色彩情感词汇。

2.3 正—负方向色彩样本的群体调研

2.3.1 SD法概述 SD法也称语义分析法、感受记录法,是由查尔斯·埃杰顿·奥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于1957年提出的。他针对词或概念设计出一系列双向形容词量表,被测者根据对词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选定相应的位置。SD法在言语层面上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测定方法”[12]。在同一个被试环境下对调查对象进行SD法实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被试条件一致,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根据此绘制的SD曲线图,可以直观反应人们心理感受的特征,从而定量而简单地获取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知[13]。

2.3.2 SD法实验设计 利用SD法筛选色彩词汇,首先选取10组与描述筛选出的色块有关的意义相反的色彩联想形容词。据此,最近一次实验调查样本选取29对、58个常用颜色。研究采用SD法,对不同色块在各个心理感受词汇维度上的意义和强度进行测量和分析。将指标评价分为7个等级的语义量表,其中等级序列的两端采用一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对各个指标进行测量,感受强度分别赋值1、2、3、4、5、6、7。其中1代表对左边词汇的最强烈感受,7代表对右边词汇的最强烈感受。被试者根据选项提供的色块,对下方描述色彩认知心理的词语与该色块的联想程度进行打分,当被试者认为色块与右侧词语联想程度越高时,分数越接近于7;若相反,则分数接近于1。计算每个色块下对应各词语得分的平均值,并用SD法折线图表示,可得出被调研者对每种颜色产生的不同色彩感受的强弱程度,从中选出平均分最高的色彩联想词语作为该色块对应的核心词汇。

2.3.3 SD法实验结果 取均值获得样本数据,以3.5为分界,指标得分越高,则此色块与问卷右侧的心理感受词汇正向耦合关联度越高;反之,指标得分越低,则此色块与问卷左侧的心理感受词汇正向耦合关联度越高。以图1颜色编码12-3为例,被试在第三组形容词对“男性化—女性化”中,色彩联想倾向性得分为6,高于其他几组形容词对。倾向性得分数值相连后,形成一条表示色彩联想强度的折线,折线端点最靠近右侧,被试者由此色彩联想到“女性化”一词的程度最高,而最低得分为4.91(表1)。“高贵”,即被试者由此色彩联想到“高贵”的程度最低。由此可知,此色块和“女性化”一词正向耦合关联度最高。

表1 色彩编码12-3的色彩意象词汇平均得分

图1 色彩编码12-3的色彩意向图表

58个色块(正面与负面色块分别29个)对应的联想词汇形成了“颜色—词语”的一一对应关系,实验以此为基础,将这58个意向色彩以及对应的核心词汇进行编码和整理,并通过分析量化的心理感受值来定量描述“色彩”的特征,初步建立了色彩认知的语义地图。

通过信息采集与数据量化,初步了解了受众对不同色块产生的感受强烈程度。进一步地调研选用了部分典型词汇,用以修正、补充和完善后续眼动跟踪实验中的测试词汇。

3 关联心理特征和情感色彩的眼动特征

3.1 眼动跟踪技术简介

眼动跟踪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眼动有3种基本方式:注视(Fixation)、眼跳(Saccades)和追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14]。

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在假设被试者对心理关键词的色彩描述/想象没有区别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材料制作、被试者遴选、眼动仪上机实验等实验操作,提取被试者实验过程中注视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数据,探究实验对象对于色彩的内在心理认知过程。通过眼动跟踪实验测试的结果,获得每个情感词汇最具代表性的关键心理色彩,综合探究中国人色彩认识心理的现状,并据此制作匹配中国人色彩认知心理的色彩图谱。

眼动跟踪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以问卷调查初步筛选出的3个关键色块为基准,从色相、饱和度、明度出发着手调整颜色的数值,衍生出一组(7个色块)对应情感关键词的色彩,以该50组心理情感色彩作为眼动跟踪实验的材料。通过分析实验结果中的注视图、视点个数均值、视线轨迹图、视线热点图等数据,综合得出每个情感词汇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色彩。

在实验中,由于测试材料数量较大,将测试材料分为3组,每组安排40名被试者进行眼动仪实验。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被试者均为未系统接受过色彩训练和相关教育的人,有正常的辨别能力,视力无明显生理缺陷,无色盲色弱。另外,为排除干扰因素对被试者的影响,本实验提供的测试材料均为排列整齐的一组纯色彩正方形色块。

3.3 眼动追踪研究结果——实验效果分析

3.3.1 注视轨迹数据分析 注视轨迹数据分析眼动轨迹图是直观反映被试者视线注视情况的图式,记录了被试者的眼球运动数据,利用该图式可以客观、准确地了解被试者是如何认知、加工每一张实验测试材料,了解他们的色彩心理联想状态。在眼动轨迹图中,数字表示注视点的顺序,即被试眼球注视位置的先后顺序;圆形的大小表示单个注视点的注视时长;颜色用以区分不同被试的测试结果。

为方便表述,将色块从左到右分别命名为Rectangle、Rectangle 2、Rectangle 3、Rectangle 4、Rectangle 5、Rectangle 6、Rectangle 7,在下文表述中也将沿用该命名。以词汇“光明”为例,对眼动轨迹图进行观察,可发现大部分的注视点落在色块区域,且Rectangles 1~7均有涉及,少量注视点落在词汇“光明”以及实验材料其他空白区域,模拟被试者对实验词汇认读的过程,并在色块Rectangles 1~7进行选择,途中偶有视觉疲劳或分心瞟向空白区域这样的实验状态。

图2,可以看到Rectangle 5区域内圆形的面积明显大于其他色块区域,而注视点圆形的面积代表该点的注视时长,说明大部分被试都在此处停留较长时间,该区域受到了被试者普遍更多的关注。Rectangle 5色块是一个亮黄色,因此可以看出大家普遍认为黄色系更符合“光明”一词的色彩联想,而高明度恰恰能够给人以光明的感觉。

图2 “光明”眼动轨迹图(Tobii Studio英文系统截图)

另外,抽取“新潮”的眼动轨迹图与“光明”进行横向比较,在“新潮”的眼动轨迹图中,较大面积的注视点圆形在Rectangle 2、Rectangle 3、Rectangle 4、Rectangle 6、Rectangle 7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相较之下,词汇“光明”的眼动轨迹图中,较大面积的圆形更为集中。两图对比说明:“光明”测试材料比“新潮”表现更为突出,大部分被试者认为“光明”测试材料表现出的色彩联想更为接近自身的认知。“新潮”的眼动轨迹图如图3所示。

图3 “新潮”眼动轨迹图(Tobii Studio英文系统截图)

3.3.2 AOI兴趣区热点数据分析 对于每一张测试材料,以Rectangles 1~7为基准分别创建了7个兴趣区,用以进行眼动数据的具体分析。兴趣区可基于区域内的眼动频率和时间累计进行数据分析,记录的数据为该色块的注视点次数、首次进入时间、兴趣区注视时间等指标。兴趣区构成原理如图4所示,橙黄色圆内即表示兴趣区范围。兴趣区帮助划定分析区域,“一个特定区域的注视点个数越多,就意味着这个区域得到更多的注意。通过注视点个数的均值分析可以观察注视点的集中程度,均值越大,集中的趋势越明显。[6]”

图4 兴趣区构成原理

以色彩的氛围板块中的“光明”为例,重点进行AOI兴趣区数据的分析和说明。观察兴趣区的注视点个数均值可知,Rectangle 5的注视点个数均值达到了5.49,远高于其他色块区域。即平均每个被试者注视Rectangle 5的次数高于5次,而注视次数最低的Rectangle 3约为1次,说明被试者认为Rectangle 5与“光明”的色彩联想最为强烈。“光明”对应的各兴趣区注视点个数均值如图5所示。

图5 “光明”注视点个数均值(Tobii Studio英文系统截图)

对注视点总计持续时长的相关数据进行观察,Rectangle 5的注视时长明显高于其他色块,达5.51秒,在测试材料8秒/张的播放时长中占比大,而最少的Rectangle 2总计注视时长平均仅为0.36秒,说明被试者认为Rectangle 5与“光明”的色彩联想最为贴合。注视点总计持续时长的均值如图6所示。

图6 “光明”注视点总时长均值(Tobii Studio英文系统截图)

图8“光明”热点图(Tobii Studio英文系统截图)

图7 显示的是“光明”的实验材料兴趣区内注视点首次进入时间,Rectangle 4与Rectangle 5的首次进入时间最短,即被试最先的视线落点为Rectangle 4,其次为Rectangle 5。每张测试材料出现时设备开始计时,对被试者第一次注视特定区域所用时间进行记录。首次进入时间越短,说明被试者在条件反射下认为该色块与词汇表达的情感匹配程度最高。考虑到不同颜色的色相、饱和度、明度等都会对被试的第一个视觉落脚点产生影响,并且Rectangle 4位于最中间的位置,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注视点首次进入时间,因此该项数据仅做参考。

图7 “光明”注视点首次进入时间

眼动跟踪实验完毕后,会生成基于被试者注视累计次数的热点图,这是眼动跟踪实验数据常见的可视化展示形式,通过颜色差异化来区分被试者在特定区域的视觉停留时间。词汇“光明”的眼动跟踪测试热点图结果如图8所示。热点图中的颜色越接近红色,说明测定的被注视数值越高;越接近绿色则被注视数值越低。

基于以上原理,可以发现Rectangle 5呈现出较大面积的热点区域,相较于其他分散的绿色注视点,红色区域明显且集中,说明被试者对Rectangle 5注视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关注度最高。

综合以上AOI兴趣区数据及热点图结果,可以发现被试者对Rectangle 5最为关注,可以推断出Rectangle 5色块代表的明黄色与词汇“光明”的色彩情感联想最为接近。

以上就是眼动追踪实验的部分数据,共为50对词汇分别进行了眼动跟踪实验与分析,对正、负两极的颜色样本进行视觉测试验证,最终整理出词汇与色块一一对应的颜色数据。这些数据直观呈现了词汇的色彩联想结果,有助于色彩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可作为色彩图谱的设计参考。

4 中国人色彩认知心理的色彩图谱

4.1 建立符合中国人情感认知心理色彩图谱

基于上述数据,可得到色彩词汇与色块样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色彩总是以组群的方式相伴而生,形式应用于设计、宣传等具体场景。因此,为满足实际需求,拟定了“一个核心色块对应多种配色”的色彩图谱设计基本原则。在色彩图谱的构思与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色彩样本的颜色值和相关程序进行设计,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以50对核心色彩样本为基础,按照色相、明度、饱和度等几个色彩基本属性进行区分,分别配置与这100个核心色彩样本不同程度关联的“①”“②”“③”3组颜色集,并为每对核心色彩配置了中间色进行过渡。

第一组颜色集的选色范围是色相环中与核心色彩样本间隔不超过20°的邻近色,该组颜色集的配色给人以整体、统一的色彩感觉,体现出“和而不同”的中式色彩美感,适合集中、简洁的实际应用场景;第二组颜色集的选色范围是色相环中与核心色彩样本间隔在20°到80°之间的类似色,由于处在“①”与“③”的中间,这一组颜色集的调配兼具了丰富性和整体性;第三组颜色集的选色范围是色相环中与核心色彩样本间隔在80°到160°之间的对比色,在适当降低色彩饱和度的同时,保持整体色调趋于离散。

4.2 色彩图谱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4.2.1 艺术设计领域 不同的色彩搭配刺激视觉,形成不同的情感倾向,营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能够有效地调节作品的意象和氛围,合理运用色彩的搭配有利于个性化设计的视觉表达。譬如,在室内设计中,对于一些狭窄阴暗的空间,发挥色彩搭配的效能,形成视觉上的扩张效果,使空间变得明亮宽敞,让受众产生舒适的心理感受。在互联网时代下,“色彩图谱”可应用于AI智能配色程序的开发,提高色彩搭配与设计效率,满足人们不同的色彩心理需求。

4.2.2 医疗领域 色彩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色彩疗法”便是色彩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一个范例。随着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就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空间的色彩设计可从功能空间入手,运用色彩创造出利于患者缓解情绪与康复的医疗空间,达到辅助治疗与优化患者体验感的目的。例如,发热病房使用蓝色、白色等冷色调,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治愈;儿科病房使用饱和度较低、明度较高的鲜亮丰富的色彩,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偏好;妇产科多用粉紫色系的色彩,能够帮助孕妇放松身体,有益于孕妇身心健康和分娩。

4.2.3 教育领域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数字互联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也间接推动了在线教育的普及,数字教育对国人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将色彩图谱应用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辅助传达授课主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视觉和心理状态,达到调动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5 结论

5.1 成果提出

通过社会调研、SD法实验、眼动跟踪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探索研究中国人对于色彩的情感认知心理特征,并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一套符合中国人色彩情感认知心理的色彩图谱。

5.2 功能

色彩图谱匹配中国人色彩情感认知心理,能够在艺术设计、医疗、教育、科技等领域发挥其精准、高效配色的功能,满足人们在不同情景中的色彩心理需求,为色彩教学和色彩工业生产提供有效的配色工具,探索一条中国特色色彩心理研究的切实途径。

5.3 优势

顺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时代,通过移动产品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中国色彩意象文化的传播,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创不同于传统网站的交互方式与使用场景,如拓展智能配色、色彩意象的社交化功能、UGC模式等,进而探寻移动、互联的中国色彩文化发展之路,丰富当代中国色彩意象文化的内涵。

5.4 价值(创新)

探索中国人色彩认知心理及色彩图谱,有助于中华民族本土色彩情感体系和标准的构建,保持中国色彩文化的独立性,塑造我国的色彩话语权,为我国色彩工业的崛起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色彩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5 不足

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在研究过程中难以展开更广泛的社会调研,调研对象中年轻人占比较大。

猜你喜欢

注视点色块被试者
眼动仪技术在里院建筑特色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超复数小波和图像空域的卷积网络融合注视点预测算法
德西效应
多元游牧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射击运动员的反向眼跳研究
基于中央凹图像显著性和扫视倾向的注视点转移预测模型
大色块拼接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