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伊洛河河滩浅层地下水资源分析研究
2022-03-23黄继超郝学峰
黄继超,郝学峰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矿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53)
0 引言
伊洛河河滩作为偃师主要的工业和农业用水地下水源地,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资源整体处在负均衡状态。因此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收集以往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进行了调查,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和评价,通过研究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水文地质条件
1.1 地层条件
1.1.1 中更新统(Qp2)
主要分布于山前洪积扇区,为棕红色、褐红色亚黏土层,含钙质结核及卵砾石,并夹砂、砂卵石及钙质结核富集层,厚5~50 m。
1.1.2 上更新统(Qp1)
主要分布于偃师南缑氏大口、寇店等地区,分布于山前洪积扇群的中部及前缘。为棕黄、浅黄色含钙质结核的黄土状亚黏土夹薄层或透镜体状砂砾石,厚3~10 m;风成黄土(Qp1eol):零星分布于偃师东蔡庄以南,为灰黄色粉土质轻亚黏土或重亚砂土,含少量钙质结核,质地疏松,一般厚5~20 m。
1.2 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研究区位于伊河以北一带伊洛河阶地及漫滩区和伊洛河主流带,这里全新统、上更新统卵石层厚30~70 m,中部一带达90 m,而下部中更新统、下更新统均以粗粒的砂卵石或泥质砂卵石为主,无好的相对隔水层,使200 m 深度内卵石层厚达150 m 以上,形成巨厚的含水系统。这里的卵石层分选、磨圆好,渗透性能好,渗透系数达100~300 m/d。含水层及水位埋深约1~10 m。降深5m 单井涌水量达7 000~19 000 m3/d,属地下水水量极丰富区。
1.3 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1.3.1 补给条件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有大气降水渗入、灌溉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等。主要以大气降水渗入为主,河流侧渗次之。
1.3.1.1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
河谷阶地区地形平坦,地面坡降多为0.10‰~1.00‰;潜水位埋藏浅;包气带为粉土、粉质黏土或砂卵石层,质地疏松,植被茂密;构成了大气降水渗入的有利地带。盆地边缘及河谷阶地后缘洪积扇地区,地形坡度稍大,潜水位埋深大于10 m,包气带也多为粉土、粉质黏土及砂卵石层,对大气降水渗入也较有利。黄土丘陵、台塬地区,地势较高,冲沟发育,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是大气降水渗入补给的不利因素。但这里包气带多为风成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及大孔隙发育,垂直渗透性能良好,局部还有黄土溶洞,溶蚀洼地等,对大气降水渗入很有利。
1.3.1.2 灌溉入渗补给
区内地表平坦,潜水位浅埋,很有利于集水的渗漏补给,平原区机井灌溉均引起了对潜水的入渗补给。
1.3.2 径流条件
区内地下水径流的变化与地形等高线的变化相吻合。即潜水由山前的黄土丘陵、台塬、洪积扇,流向河谷阶地;洛河、伊河河谷为潜水位最低处,也即本区潜水径流的相对终点。洪积扇、倾斜平原、河谷阶地及盆地平原地区砂卵石孔隙潜水含水层渗透性较好,因此潜水径流条件较好。而黄土丘陵、台塬地区的黄土孔隙孔洞裂隙潜水虽然水力坡度较大,但由于黄土的水平渗透系数很小,仅为垂直渗透系数的0.13~0.33,因此其水平运动很缓慢,水平径流条件很差。
1.3.3 排泄条件
区内广大松散岩类分布区,也正是人类主要活动区,人口密度较大,人们的生活用水及家畜饮用水多以开采潜水为主。而在盆地及河谷阶地平原区,大量的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更以开采潜水为主,构成重要排泄方式之一。
2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2.1 计算模型的确定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采用水量均衡法进行。
式(1)(2)(3)中:Q补-地下水总补给量(万m3/a);Q排-地下水总排泄量(万m3/a);μ-水位变动带给水度;F-均衡区面积(km2);Δt-均衡时间段长(a);ΔH-与Δt 对应的水位变幅(m);Q河-洛河、伊河侧渗补给量(万m3/a);Q降-降水入渗补给量(万m3/a);Q回--灌溉回渗量(万m3/a);Q侧补-侧向径流补给量(万m3/a);Q生-生活用水开采量(万m3/a);Q侧排-侧向径流排泄量(万m3/a);Q工-工业用水开采量(万m3/a)。
2.2 均衡区的建立及均衡期的选取
均衡法评价分现状年、多年平均分别对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计算评价。均衡区即为取水影响范围区,面积60.13 km2。本区地下水补给项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河道渗漏补给、河流侧向径流补给、灌溉回渗补给,排泄项主要有侧向排泄、生活饮用水开采、农田灌溉开采、工业开采。
2.3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参数利用野外工作中抽水试验成果(图1)。利用抽水试验实测资料,求参采用Aquifer test 求参软件,利用泰斯配线法,拟合计算结果见图1。可求得渗透系数K=116 m/d;弹性释水系数μ=0.39×10-2。
图1 配线法求参图
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通过计算研究区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量,得到多年平均及现状年的地下水均衡结果,详见表1。
表1 浅层地下水均衡计算表
由表1 可以看出:区域在多年平均呈现负均衡,但水量亏差不大,与区域长观井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一致(图2),说明以上计算成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区域浅层地下水资源变化情况。从均衡表上可以看出,河道测渗是浅层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来源,而农业灌溉开采则是地下水主要排泄形式。
图2 地下水长观井水文变化曲线图
3 地下可开采量
研究区天然补给资源量以多年平均均衡状态下的总补给量表示,可开采资源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所能取出的水量,与补给和排泄形成的地下水动平衡相关,不动用含水层储存量。研究区天然补给资源量为总补给量除去灌溉回渗补给量,计算可得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1 929.18万m3/a。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资源量扣除天然净消耗量,其中天然净消耗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地下水侧向径流排泄量等,区内可开采资源量为天然补给资源量扣除侧向径流排泄量,计算可得可开采资源量1 691.40万m3/a。
4 开采后的地下水水位预测
研究区域内地下水总补给量小于地下水排泄量,多年平均地下水均衡差为24.60万m3/a,根据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计算地下水年均水位变幅(表2)。
表2 多年平均地下水位变幅表
根据表2计算结果,多年平均状态下年均地下水水位下降0.12 m,基本与图2中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一致。尽管区域地下水在多年平均状态下处于负均衡,但均衡差较小;同时根据在研究区内地下水位统调结果,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井由于接受河水补给较多,地下水水位下降较小,普遍下降速率<0.10 m/a,少部分出现水位上升,故研究区内地下水资源尽管多年平均处于负均衡,但由于大量接受河水补给,地下水水位下降较为缓慢。
5 结语
研究区以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为主,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属水量极丰富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地下水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入渗为主,河流侧渗次之。排泄主要为开采及水平径流排泄;通过计算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1 929.18万m3/a;开采资源量1 691.40万m3/a。多年平均地下水均衡差为24.60万m3/a,多年平均呈现负均衡,多年平均状态下年均地下水水位下降0.12 m,基本与长观井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一致,但由于大量接受河水补给,地下水水位下降较为缓慢。建议今后,应继续采取谨慎和科学合理适当的方式开采地下水,严格防止长期大规模超采地下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