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2022-03-23臧东辉
臧东辉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哈尔滨 150001)
0 引 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从源头减量、过程利用和末端处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子行业。其中,节能行业是从工业活动前端提升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源头减少能源的投入;环保行业更多的是对工业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后端减少污染的排放;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既是连接前端节能和后端环保的桥梁,又可以形成资源的内部循环利用。
1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节能环保产业以年15%~20%的速度增长,产值由2010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5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形成委托承包、BOT、BOO、TOT等多种商务模式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集聚发展区,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8-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单位:万亿元)
“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前景广阔,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环保产业的增速有望达GDP增速2倍以上,“十三五”期间环保行业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7万亿元,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将达15%以上。到2020年,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将超过50家。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省有1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节能环保生产活动,初步测算节能环保产业产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我省在科研、企业、需求等方面存在优势,作为经济发展低迷情况下的突破口,节能环保产业无疑成为国家和投资者共同关注的明星产业。
2017-2023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预测(单位:万亿元)
2 存存的主要问题
节能环保产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秩序不规范、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恶性竞争等问题,税收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
(1)产业规模和科研实力不够均衡。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为1.88%。在相关重点企业中,节能占80%左右,环保占不到20%,资源循环利用仅占4%左右,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节能产业。从科研实力看,环保项目占61%,节能项目占26%,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占13%。说明我省环保领域科研实力较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科研实力较弱,产业规模和科研实力失衡。
(2)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从承担科研项目、获奖、发明专利等情况看,我省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仅有少数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企。而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或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节能环保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8%。
(3)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较多,但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项目很少,大部分项目结题后不了了之;有些项目尽管得到转化和应用,但在我省就地转化和应用的比例偏低,据近几年统计,转让给我省的项目数不足转让项目总数的40%,转让给我省发明专利仅占30%,有相当一部分发明专利在发明人所在的公司中转化应用。
(4)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我省在节能环保领域的研究经费和平台建设经费绝大多数来自国家,还有一部分来自经济发达省份。如江苏宜兴市人民政府联合工业园区和相关环保骨干企业共同出资约5亿元人民币,联合建设哈工大宜兴环保研究院,并组建了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我省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科研投入极少,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也显不足。
(5)资源循环利用研发基础薄弱。从统计情况看,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仅占13%,近五年获奖项目中,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仅1/6。我省高校在产业化项目中,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仅为4%,在转让和应用的发明专利中,资源循环利用的发明专利仅占2.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技术近乎空白。
此外,激励约束也不够,市场空间没有充分打开。一方面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激励政策不充分情况下,企业升级改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节能环保监管、执法力度不够,企业不达标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3 结束语
(1)进一步引导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二是恢复基础数据统计,建立科学、完善的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三是组织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分领域的规范条件,公布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实施动态管理,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四是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发布落后技术装备清单,逐步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为具备先进技术实力的企业提供市场空间。
(2)扩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有效供给。一是利用首台(套)奖励政策,开展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节能环保技术成果转化。二是制订鼓励发展的重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引导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三是创新供给模式,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向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调试维护、运营管理,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商发展。
(3)加快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一方面大力推进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以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为重点,围绕尾矿、冶炼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新产品,深入推进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再生资源高效利用,围绕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轮胎、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等主要再生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区,培育一批典型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
(4)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充分发挥我省科研成果突出、人才层次高等优势,鼓励各级政府在重点区域、重点节能环保领域,建立政府主导、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业技术转化联盟,积极引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向企业集聚,以实施大项目为牵引,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提升我省自主研发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