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绿色复苏下的绿色市场 开拓绿色贸易
2022-03-23寇春鹤
文/寇春鹤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最深远的挑战之一,拉丁美洲(以下简称“拉美”)自身的地理条件、不平衡的经济结构以及薄弱的资金技术基础,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中最具脆弱性的地区之一。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了拉美经济,疫后拉美多国在重振经济计划中强调绿色刺激措施的重要性,拉美绿色复苏为中拉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
气候变化威胁拉美经济
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并将持续给拉美经济带来严峻挑战,农业、旅游业、沿海城市发展、淡水供应和交通运输问题首当其冲。
农业是拉美国家至关重要的经济部门,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18%、就业人口的20%以及外贸出口总额的1/4。如果将农业综合企业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贡献考虑进去,农业部门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均可达到GDP的25%~30%。与此同时,农业又是气候变化中最具脆弱性的一个经济部门。气温、降水、光照、温室气体浓度等因素变化都会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种植制度、作物产量乃至贸易比较优势产生影响。2020年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之一,也是南美洲第二个最热的年份。热浪频繁袭击拉美地区,干旱和反常的降水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研究报告,拉美将成为全球气候变化中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世界银行曾做出测算,气候变化将危及多达70%的巴西大豆和45%的墨西哥玉米,到2030年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豆类和玉米作物产量或将减少约20%,加勒比地区的鱼类捕捞量也将减少多达50%。
旅游业是许多加勒比国家的经济命脉,但极端天气频发、海水温度升高以及海平面上涨都将使这些国家的旅游业发展遭受厄运。根据气象专家预测,在全球升温2℃的情景下,未来加勒比地区遭受强飓风的数量将增加40%,强度是当前平均值的两倍,加勒比地区旅游业将承受巨大压力。另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小组的评估,即便21世纪海平面上升幅度控制在1米之内,加勒比海域仍有60%的旅游基础设施将遭到破坏,机场和港口将被上升的海水淹没。
地势低洼的加勒比国家在气候变化中的脆弱性最为显著。根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统计数据,目前拉美地区有超过27%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其中又有6%~8%的人口生活在易受沿海气象灾害影响的高风险或极高风险地区。根据世界银行研究,到2050年,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沿海洪水可能会在拉美地区22个最大的沿海城市造成9.4亿~12亿美元的年均损失。
冰川是拉美地区用水、发电、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所需淡水的重要来源。2010年以来,随着拉美地区季节性和年度气温的升高以及年降水量的显著减少,安第斯山冰川流失正在加速。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如果全球变暖趋势继续,安第斯山脉的许多热带冰川将在20年内消失,不仅将威胁到该地区农业灌溉以及约7 700万人的供水,还将减少水力发电量,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等主要依靠水力发电的国家将受到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机场和港口上,极端天气导致的洪水、滑坡、泥石流、雪崩等也会对公路、铁路、航海和航空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以巴拿马为例,干旱和不稳定的降雨已经影响了其主要经济驱动力和收入来源——巴拿马运河。2020年,由于干旱缺水,巴拿马运河不得不削减每日船位预订量,并对船舶征收“淡水”费用。由于拉美国家大量贸易依赖水道运输,气候变化对交通威胁将更加凸显。
绿色复苏成为拉美疫后政策新亮点
2020年以来,拉美多国将适应气候变化和包容性增长作为经济调整计划的核心,绿色复苏成为拉美主要经济体疫后政策新亮点。
巴西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43%提高到50%,并承诺将非法砍伐森林归零目标达成时间从2030年提前到2028年。巴西经济部和环境部联合推出了“绿色增长计划”,拟使用总规模约4 110亿雷亚尔(约812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推动巴西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森林保护、低碳农业、可再生能源、城市交通、物流、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旅游、公共卫生、废物管理以及通信技术是该项计划的主要关注领域。
哥伦比亚更新了“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雄心勃勃地承诺在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1%(此前目标为减少30%)。为促进能源转型,政府提出了包括9个风能、5个太阳能、3个地热能和1个氢能项目以及9条输电线路在内的共27个可再生能源和输电项目,总计划投资超过16万亿比索(约45.4亿美元),还计划增加电动汽车和天然气汽车消费,在2050年实现液体燃料、柴油和汽油需求减少20%的目标。
智利也更新了本国的NDC目标,将碳达峰时间由2030年提前到2025年。目前智利正致力于淘汰煤炭和石油产能,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智利一直是拉美地区可再生能源政策的领跑者,也是全球瞩目的太阳能和风能投资目的地。2020年,智利水力发电已接近总发电量的45%。当前智利的主要政策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7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除水力发电外,主要通过风能和太阳能实现剩余25%的可再生能源目标。
乌拉圭提出2030年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时间早于大部分发达经济体(如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提出的2050年,显示出乌拉圭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雄心。当前,乌拉圭经济绿色转型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一是智慧农业,通过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并减少碳排放;二是清洁能源生产,将继续挖掘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潜力,交通工具(特别是城市公共汽车和小型车辆)将成为电能布局转型的关键;三是推动生态旅游和旅游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哥斯达黎加力图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成为零碳国家。该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已连续7年超过98%。2019年,凭借在保护自然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哥斯达黎加被联合国授予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目前,该国正在继续执行脱碳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到2035年实现70%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电气化,到2050年实现100%电气化。
阿根廷政府也于2021年12月宣布在内格罗河省(Río Negro)设立自由贸易区,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澳大利亚Fortescue公司宣布拟在该自贸区投资84亿美元建立绿氢工厂,预计到2030年每年绿氢产能达220万吨,并产生15 500个直接就业机会和4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中拉绿色贸易大有可为
拉美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疫后经济复苏的艰巨性以及主要国家进行低碳转型的决心,为中拉绿色经贸合作创造了新机遇。可再生能源开发、气候智能型农业、弹性城市建设和绿色产品贸易是值得关注的重点领域。
可再生能源开发
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资源,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制约了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疫情已经给拉美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疫后经济刺激计划中可用于绿色发展的拨款捉襟见肘,仅占14.5%,低于19%的全球平均水平。虽然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绿色发展承诺雄心勃勃,但最终目标能实现多少还是一个问号。
中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产业体系,低风速风电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水电领域具备全球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绿色复苏计划为中国企业进入拉美地区提供了重要机遇。随着绿氢热潮兴起,在可再生能源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拉绿氢合作有光明前景。
气候智能型农业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倡导的以提高气候变化适应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三大核心的气候智能型农业(Climate-Smart Agriculture)将是拉美地区农业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中拉在气候智能型农业方面的合作可分为以下3个方向。
一是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如将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中国先进技术规模化应用于拉美田间管理,从而实现对气象灾害的预警以及温湿度、土壤环境、水资源、病虫害乃至农产品储运、加工的智能化监测。
二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合作。如将中国的农业技术与拉美的生物资源相结合,共同研发耐高温、光和能力强、综合抗性突出、适应性广的农作物新品种。
三是新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如利用太阳能技术发展室内蔬菜栽培,建设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水产养殖的立体式新型光伏渔业等。
弹性城市建设
气候变化使拉美沿海城市生态系统面临严峻考验。当前,加勒比地区的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牙买加、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正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加强弹性城市建设,以提高气候灾害应对能力。拉美国家在供排水、防洪防涝、低碳建筑、海防工程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潜在需求。当前,中拉基础设施合作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随着气候变化下拉美城市脆弱性逐步显现,中拉在弹性城市建设方面存在重要合作机遇。未来更多拉美城市或将气候变化的中长期影响纳入其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审批环节。对中国企业来说,在投资中充分关注到拉美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弹性诉求,无疑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法宝。
绿色产品贸易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当前,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中,绿色产品占比很低,仅为6.3%,且有约一半贸易额流向了巴西和墨西哥。随着拉美多国推出绿色复苏计划,中国的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有望在更多的拉美国家获得出口机遇。在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下,拉美地区对有助于降低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产品保持旺盛需求。中国企业应积极开拓拉美绿色市场,增加可再生能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符合拉美经济低碳转型需求的绿色贸易产品出口,并通过开展低碳技术合作等方式共建中拉绿色价值链,共同推动双边贸易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