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僵局的外贸人

2022-03-23肖晨阳

进出口经理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客户同质化画像

文/肖晨阳

“旧钥匙已然无法打开新锁”,全新的贸易环境对外贸人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外贸小白还是外贸老人,都面临着自我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升级,外贸人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打破当下的外贸僵局。针对如何打破当下的外贸困局,我有以下3点思考。

第一,筛选客户和建立画像

作为卖家,我们需要精准找到买家,满足买家的需求。只有把时间用在对的客户身上,才更有价值。

部分企业在客户筛选和客户价值评估的工作上花费甚少,对于定位是否匹配、价值观是否吻合等问题考虑也不够全面。我们不能拿跟单员的思维做销售。跟单员跟的是订单,订单是没有感情的;我们要做的是从客户期望值和满意度出发,更加全面地分析了解海外客户与市场,做到知己知彼。

我们需充分建立老客户画像,收到新询盘后对新客户进行分析。如果我们事先做好了老客户画像,可以把新老客户画像进行对比,寻找相似性或通用性,以支撑我们的客户跟进。以下维度可作为参考。

第一,客户是中间商还是终端客户,是品牌持有者还是品牌使用者,对新产品推荐的反应是否敏锐等,对于这些问题,自己要设定完善的标准。

第二,客户规模需使用可量化标准,如公司人数、总营业额等,行业采购不能仅通过购买额来判断客户规模。

第三,付款及时性。

第四,对货期的敏感度、忠诚度。这是一个不太好量化的概念,但必须设定标准。如客户经常因价格原因中断合作,就属于忠诚度低。

第五,客户更看重产品的因素。比如,化工产品的颜色、粒径、纯度、重金属含量等;机械类产品的电压、功率、配件品牌、材质等级、认证证书、人力需求等。

我们在对新询盘进行分析时,经常因信息量过少而捉襟见肘,这时就要利用老客户画像寻找共性。每接触一个客户,都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当偏离目标客户画像时,采购额越大,可能客户价值越低。

这样评估客户后,才能让企业的资源优先支持优质客户,让这部分客户得到最大价值。

第二,不要只盯着产品,要盯着客户的核心利益和需求

很多业务会说:“每家供应商的产品都差不多,同质化太严重了,客户很容易会对比价格。”

其实,客户通常不是拿一种产品和另一种产品比,而是先拿一种产品和自己的需求比,再拿比较结果去和另一种产品比。

举个例子:假如你和对手的产品都有10个性能,客户有5个需求,这时候客户会拿这5个需求与你的产品性能比,发现有4个需求满足,客户会认为你的性能是4个,而不是5个,更不是10个。

客户如果再问你和同行相比的优势,大部分情况下表明客户可能已经了解过同行。你的同行很可能说了10个客户关心的性能,如果你只说了3个优势, 那么在客户眼里同行和你的优劣比不是0:3 ,更不是10:13,而是10:3。因为客户不会认为你已经具备了其他10个功能。大部分情况下,客户不会主动做链接,他顶多记住了你的3个功能,而记住了对手的10个功能。所谓的同质化情况下败于同行,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有些人觉得材料、规格、性能一样叫同质化, 其实真正的整体产品包含3个层次: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基础效用;“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的表现形式,包括质量、特征、式样、品牌、包装等;“附加产品”是客户购买形式产品和核心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利益总和。

绝大多数人理解的同质化,仅仅停留在形式产品层面。 我们可以转变思路,不靠卖形式产品挣钱,而靠产品的其他层次挣钱,例如附加产品,也就是服务。

真正的服务是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比如,给客户60天账期,是服务(体现我们的资金能力);比其他供应商更懂客户需求,是服务(体现我们的销售能力);给客户多样化的款式选择,也是服务(体现我们的设计能力)。

再如,“产品+供应链”能力。我们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做采购。客户订单交给我们,供应商给到我们什么价格,我们就可以给客户什么价格,这样我们能帮客户把供应链总成本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卖方转变为买方,当积累的订单多了,可助力塑造供应链势能,进一步降低总成本,并可以把总成本最低优势给到其他客户。

综上,产品仅仅是一个载体,一旦盈利点不在产品本身,我们就不必惧怕同质化。

第三,好好经营与客户的关系

一个公司的成功,首先来自于成功的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以创造客户价值为导向,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不管客户和你关系多好,最主要的还是让客户更好地享受你的服务,为他创造价值。

很多人对于自己和客户的关系想当然之于买和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买家自然会对自己形成一定的压力,双方注定是对立关系。对于绝大多数客户而言,他们买我们的产品也是为了盈利,这意味着我们把产品卖出去不应该是最终目的,帮助我们的买家把产品卖出去,才应该是真正目的。在这种关系下,我们和客户站在同一阵营,而不是对立关系,以上我称之为“客户经营”。很多企业都重销售、轻经营,认为不断引入新客户才是好员工,只能维护老客户是一般员工,于是所有的资源都向开发新客户倾斜。

这里分享一个我们出差时给国外客户服务的案例。第一天:跟客户的设计团队一起走访线下门店,探讨何种设计更打动人心,研究何种产品更加畅销;第二天:陪同客户的销售、管理、研发团队一起回顾所有产品线,了解各区域的销售进度;第三天:跟客户就两家公司的工作流程进行讨论,连同管理团队回顾上一年财务状况,今年主要面临的挑战和下一年的重点方向。

大家可以发现,和很多企业拜访客户时的流程完全不一样,我们关注的重点放在帮助客户扩大业务上。我们关心客户的业务,实实在在给客户带去价值,而很多优质客户都是关心价值的,这就更容易增加黏性。

猜你喜欢

老客户同质化画像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留量思维”:重视老客户的资源转接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最有效的会员营销从老客户入手
潜行与画像